周成刚谈俞敏洪(新东方60岁老帅哥)
周成刚谈俞敏洪(新东方60岁老帅哥)“在中国,既有流畅优美、富有思想的文字功力,又有一流的摄影水平,并且能够把这两者完美结合的人,应该为数不多。如果再加上流利的英文水平和深厚的西方文化功底,以及对于教育的深刻领悟和真诚热爱,可能就只剩下周成刚一个人了。”俞敏洪在给周成刚的书《穿越世界的教育寻访》作序时写道:东方甄选这个船背后有有经验的老人掌舵,一定会稳稳地前行。一个团队,没有年轻人没有活力,没有老人不稳。来聊聊新东方的这两位老人,60岁的周成刚和俞敏洪40年来的革命友谊。
2022年9月16日,是东方甄选破圈100天的日子。俞敏洪也在60岁大寿出版新书《不负我心》。
同喝一江水长大到共同奋斗“新东方”的同事、兄弟、战友周成刚前来助阵。
从8点播到12点多,坚持卖完10万本书才下播!直播间人数约30万人。周成刚的幽默风趣让他一夜之间再火一次!
周成刚直播时呈现出的生命状态、精神状态、人生智慧、耐力毅力充满了魅力。
东方甄选这个船背后有有经验的老人掌舵,一定会稳稳地前行。
一个团队,没有年轻人没有活力,没有老人不稳。
来聊聊新东方的这两位老人,60岁的周成刚和俞敏洪40年来的革命友谊。
俞敏洪在给周成刚的书《穿越世界的教育寻访》作序时写道:
“在中国,既有流畅优美、富有思想的文字功力,又有一流的摄影水平,并且能够把这两者完美结合的人,应该为数不多。如果再加上流利的英文水平和深厚的西方文化功底,以及对于教育的深刻领悟和真诚热爱,可能就只剩下周成刚一个人了。”
俞敏洪和周成刚相识于1979年,那一年他俩都高考落榜了。
他们又同时出现在江阴第一中学的高考补习班里。
这个补习班是专门为外语高考落榜生开设的,40个来自全县各地的学生聚集到这个班里。
老师让他们这些数学不好,语文不好的人都去学英语。理由是英语是从头开始的。反正都没基础。
俞敏洪和周成刚同时成为班干部。俞敏洪因为落榜两次被老师认为心理承受能力强而成为班长,周成刚因为在落榜生中英语分数最好而成为英语课代表。
直到现在,俞敏洪还是周成刚的领导。俞敏洪是新东方的董事长,周成刚担任新东方CEO的岗位。
然而周成刚却是让俞敏洪羡慕了一辈子的人。他的爱玩会玩,潇洒幽默,云淡风轻,让俞敏洪怎么也学不来,还为此时常懊恼。
在这个班里,每一个人都特别努力,没日没夜地学习。班里分成两派人,一派是农村孩子,一派是城市孩子。
两派人平时混得很好,但总有点区别,农村孩子总觉得城市孩子高大上,城市孩子总觉得农村孩子有点土。
俞敏洪在两派孩子中混得都不错,以周成刚为首的城市孩子也把俞敏洪当作他们中的一员对待。
俞敏洪有一种能力是能够把大家融合到一起。
那个时候的周成刚看上去单薄瘦小,跟现在“老帅哥”的印象相去甚远。俞敏洪虽然个子高,但是乡音极浓。家境不好,又没有什么像样的衣服。
老俞爆料,在他们补习的九个月中,男女同学之间还发生了几起若隐若现的早恋,多半是女生写信追求男生,但没有一个女生写信给周成刚。
现在的老周到哪里都是迷倒一片女生,相比当初,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充分体现了成熟男人的才华和魅力。
在补习班的时候,俞敏洪说他几乎从来没有看到周成刚刻苦过,而俞敏洪一直都是苦苦背单词到深夜。
可周成刚的英语成绩一直是全班最好的,高考时也比俞敏洪高好几分。
高考录取的时候,本来他应该进外交学院,但政治审查没有通过,结果他就到了苏州大学(当时叫江苏师范学院)。而俞敏洪进了人人羡慕的北大。
这算是两个人的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否则现在不会有俞敏洪的新东方,周成刚也不会是新东方的CEO。
在补习班,周成刚轻轻松松就把英语学得很好。他还有一些时间在体育的兴趣,一度超过了对学习的兴趣,每天都要忽悠大家打篮球和乒乓球。
像俞敏洪这样的农村孩子不太会打,也不想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结果就常常看到周成刚一个人在尘土飞扬的篮球场上来回运球。
到今天,老周的篮球水平和乒乓球水平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周成刚爱摄影,尽管当年他们上补习班的时候还不流行拍照,个人拥有相机的也很少,但俞敏洪还保留了在补习班期间唯一的一张照片就是和周成刚的合影。
等到2000年周成刚从BBC辞职加盟新东方的时候,带回来两个包包中的一个就装了台不错的相机。
在摄影方面俞敏洪是个外行,到今天也只习惯用傻瓜相机或手机拍摄,但老周今天的摄影装备完全是专业级别的了。
有一次俞敏洪女儿说要学摄影,想看看摄影设备,结果老周拎来的摄影设备几乎摆了一桌子,让俞敏洪很吃惊。
每年再忙,老周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和发烧友一起去摄影。
在肯尼亚,他为了拍摄一张角马过河的照片,在非洲草原的烈日下苦等了几天。
那张河水中万马奔腾的照片也成了他的经典作品之一,老周将它裱好了送给好兄弟俞敏洪,一直挂在俞敏洪的办公室里。
上世纪90年代,俞敏洪想出国留学,考了近满分的托福,却因GRE数学差了一点,没有拿到全额奖学金,而与留学美国失之交臂。
俞敏洪自己出国没成功,但却办了一所新东方学校,教人如何出国留学,自己也成为了GRE教父,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戏剧。
同样数学不好的周成刚,看到同学俞敏洪去不成美国,GRE那么难考,就另辟蹊径出国去只考托福的澳大利亚。
在澳洲攻读完新闻传播专业后的周成刚,经过多轮筛选以第一名成绩进入了英国广播公司当起了BBC记者。
2000年回国探亲时,周成刚与俞敏洪两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再次重逢,一见如故。俞敏洪伸出橄榄枝,邀请周成刚回来共同做新东方。此次会面后的周成刚,回到英国伦敦后就辞去BBC记者一职,回国加盟新东方,开办新东方北京之外的第一所学校——上海新东方学校。
周成刚说起因为回到新东方,其实当初有一件事触动了他。当时回来看到新东方,可能物理条件上还不够完善,但报名大厅里面、教室里面、讲座现场都是人头攒动,这点让他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新东方又是一个以培训英语为主,送孩子出国的这么一个著名学校,所以周成刚就毅然决然加盟。
周成刚在2016年1月正式出任了新东方的总裁,9月开始升任集团的CEO。
与此同时,他还从2010年起至今担任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此外,自2013年开始的7年间,周成刚每年都要带领新东方团队出国考察1-2次,迄今为止已经走访了20多个国家的200多所世界名校。
俞敏洪谈起周成刚,说他是“能够把玩和工作结合得如此完美的人,把玩弄得像工作一样专业、把工作又弄成像玩一样轻松的人。在我认识的人之中,也只有周成刚一个。在羽扇纶巾之间,他把新东方奄奄一息的出国咨询业务做到了二十个亿;
俞敏洪的经历决定了他做事总是苦哈哈的,不敢玩,不会玩,不够有乐趣。喜欢在绝境中找出希望。
周成刚评价俞敏洪说:“老俞是一个喜欢自己挖坑往里跳,爬出来以后还充满成就感的人”
甚至带着团队,挖个坑,跳进去,再一起爬出来。就好比新东方转型做这个东方甄选。
老俞说做直播带货,做助农。
一开始直播间只有几十,几百人,董宇辉这些老师们在那卖菜,一天下来也没卖出去多少,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突破。
还好,知识 产品的双语直播,一批才华横溢的老师让东方甄选再一次被大家关注。
周成刚英语口语、世界教育、摄影、篮球、乒乓球都能达到专业水平。老周的精彩,在于他常常能够用相对轻松的姿态,来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困境和难题。进退有据,花开花落,气质中带有一份天然的洒脱,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神气。
老俞不像老周有那么多的兴趣爱好。最大的爱好就是旅行。他做了新东方后,第一次买了一辆红色的小面包车,他居然开着这车去了五台山、衡山、太行山…
在太行山的时候,当时是石子路,没有柏油路,小破车不经折腾,四个轮胎瘪了两个,他就开着瘪了两个轮胎的汽车,从太行山开出去大概20多公里,最后找到了一个修补轮胎的地方,把轮胎补好以后继续旅行…
做了新东方以后,工作变得特别繁忙,单纯的旅行就比较难了。
俞敏洪在新东方创立了一个活动,叫“梦想之旅”,当时和徐小平、王强等很多老师一起,开车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一趟下来得走10个左右的城市,每到一个城市,我们就给当地的大学生或者高中生做励志演讲。
一般演讲是在晚上,所以白天他们会到当地最有名的旅游景点和文化景点旅游
后来周成刚又把这个旅行变成了世界旅行,起了个名字叫“穿越世界的教育寻访”。他带着一批人,在全世界著名的大学考察,同时就穿越了全世界。满足了老周的摄影爱好,同时又把世界各地名校图片和资料带回中国。
每个人做事业和过生活的方式都是不同的。和而不同,相安相受,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构成了朋友之间交往的基础。
尽管老俞和老周是喝同一条河里的水长大的,也是从同一个中学考上大学的,但老俞和老周有太多的不同:
老周是城里的,老俞是乡下的;
老周是乐观的,老俞是悲观的;
老周是轻松生活派,老俞是苦逼奋斗派;
老周是名牌产品行家,老俞是农村粮食专家;
老周穿什么都风度翩翩,老俞穿名牌服装多少还有点土气。
老俞开新东方像杂货店,老周则专注于世界教育。
但是即使有这么多的不同,四十多年来他们俩依然保持了独一无二的深厚友谊。
尤其是这二十年,他们俩携手并肩一起为新东方的发展壮大努力,除了相知相惜,还有各种利益纠葛,管理公司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友情始终纯净如水。
最主要的原因,他们有共饮一江水的青春,有兄弟般的谦让和理解。
更加重要的是,他们俩深层核心价值观高度一致,对于教育的真心热爱。
两个老朋友,就像新东方的雌雄双臂,稳稳地掌舵新东方这艘大船在新时代的大海里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