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活散文随笔(农村生活的写照)
乡村生活散文随笔(农村生活的写照)从他们的身影里看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他们是那么憨厚朴实、心地善良、勤劳真诚,是伟大、光荣、英雄的劳动人民,是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品德值得我们尊敬。吃好饭后,去村子外面的田间地头转了一圈,看到地里干活的都是些老人和妇女,因为年轻点的都出去打工了;那繁重的农活不得已压在这些留守老人的肩上,早早的把他们的脊背压驼了;辛苦的农活使那些妇女的脸上过早的印上了皱纹,毒辣的太阳光把她们原本白净漂亮的面孔晒得黑黑的,失去了往日的美丽;这都是我的父老乡亲啊,是农村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直看得我心里发酸;我自言自语地说:“老百姓真的不容易啊,如果我不出去当兵,也和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苦死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我是属于幸运者了。我家老屋坐落在村子北头树林环抱之中,是当年父母亲修的那种具有地方特色四合院,土木结构、屋顶青瓦;虽然有点破旧不堪,有些地方也倒塌了有点漏雨,院子里杂草长
“宁可思念家乡一捻土、不恋他乡万两金”。思乡,是每一位在外打拼游子的情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更加浓厚,那是不解的情结。
因特殊情况和工作的原因,难得回一趟老家,最近总算可以回趟老家了。坐车经过一天一夜的颠簸,到了我那阔别已久的小山村,第一时间抬头看了看再熟悉不过的村子,半天也没看到村里有人影走动,也没听到牛羊马叫、鸡鸣犬吠、孩子们玩耍嬉笑的声音,显得特别宁静;走进村庄也难得遇到几个人,遇到的不是老人、就是妇女和小孩,根本就没有了当年那种热闹的氛围。
刚走进村子,我就遇见了两位儿时一起长大的,他们比我大了两岁;我给他们递了根香烟,掏出打火机给他们点燃后问: “两位老哥哥,你们在耍呢,最近身体还好吧?”他们看了看我,笑着说:“是老五回来了,身体好着呢,刚干完活回来我们缓(休息)一会”,因为我是我们家排行老五,从小到大村里人都这么叫我。另一个问我:“你是刚下火车吧?好几年没回来了”,“是的,今天早上刚下的火车,有五年没回来了,前面我一直想回来看看,可是因为工作特殊和疫情的原因不敢出来,现在总算消停一点了才敢出来”我回应说。他接着说:“就是,这两年的疫情把人闹的啥都干不成,现在总算消停多了,有时间要经常回来看看啊”,我回答说:“是啊,这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是我的根啊,有时间我肯定是要经常回来看看的,记得小时候咱们在一起玩耍多开心,虽然我已经离开家乡几十年了,但是时间长了我还是挺想大家的”;我又回问:“年轻人都出去挣钱了吧?”他们说:“是的,年轻点的都出去打工了,没钱日子不好过呀,娃娃们媳妇都娶不上啊”;我说:“是啊,干啥都要钱,没钱不行”。
从交谈中我才明白,年轻人都外出去打工了,村子里只有老人、妇女和小孩子们,这些老人都是坚守在家乡这片土地的留守者,是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和他们说话显得特别亲近,充满着浓厚的家乡味儿和乡音乡情。
我家老屋坐落在村子北头树林环抱之中,是当年父母亲修的那种具有地方特色四合院,土木结构、屋顶青瓦;虽然有点破旧不堪,有些地方也倒塌了有点漏雨,院子里杂草长得比人还深,感觉有点荒凉,但还是可以住人;屋里还有些破旧的家具,有用土坯搭成的火炕还能睡人,每次回家我都要住上几天,感受、回味、体验一下当年的生活;睡在老屋里心里踏实、心无杂念,可以很踏实的自然入睡,有那种当年父母亲健在时的安全感;这是养我长大的老屋,留下了我快乐的童年和最美好的记忆,留下了我儿时的欢笑和爱,是我最亲切、最有感情的屋子,是我永远的怀念。
第二天早上起来去村子里转了一圈,遇见和我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同龄伙伴,他儿子也外出打工了,女儿早就嫁了人,年龄和我一样大都当外公了;他叫我说:“走,到我家里坐坐去吧”,我说:“好吧”,到家后他问我:“你想吃点啥饭?”我说:“就吃手擀浆水面吧,这么多年了,我就觉得家乡的浆水面好吃”;我又说:“记得咱们小时候吃饭时端着碗,你串我家、我串你家的,不分你我,吃得多香,玩得特别开心”;他说:“就是,那时候还小,啥都不想”。
没多大一会,她媳妇用盘子端着几碗浆水面进来了;用油呛过的浆水、还有手擀的面皮,再放上点青菜、辣椒,我毫不客气地吃了两大碗;说:“今天吃得太过瘾了,好几年都没吃过这么味道纯正、酸味可口的浆水面了”。浆水面是真正家乡的味道,那些在外打拼的游子能吃上一碗家乡的浆水面而感到满足;不仅仅是一碗面的问题,它包含着对家乡浓浓的记忆和乡音乡情。
吃好饭后,去村子外面的田间地头转了一圈,看到地里干活的都是些老人和妇女,因为年轻点的都出去打工了;那繁重的农活不得已压在这些留守老人的肩上,早早的把他们的脊背压驼了;辛苦的农活使那些妇女的脸上过早的印上了皱纹,毒辣的太阳光把她们原本白净漂亮的面孔晒得黑黑的,失去了往日的美丽;这都是我的父老乡亲啊,是农村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直看得我心里发酸;我自言自语地说:“老百姓真的不容易啊,如果我不出去当兵,也和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苦死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我是属于幸运者了。
从他们的身影里看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他们是那么憨厚朴实、心地善良、勤劳真诚,是伟大、光荣、英雄的劳动人民,是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品德值得我们尊敬。
这里有我快乐的童年,有我的亲人,有我的父老乡亲,有儿时满满的回忆,有过美好的梦想;这就是我的故乡,是我永远的根。
审阅:骆荣君
简评:作者真实再现了当今农村的情形,让人们了解农村的现状,读过之后生出些许感伤。
终审:严景新
作者: 李巴林,笔名: 平凡人生,甘肃天水人,中共党员,从事“特殊花园”教育管理工作,《中国乡村》认证乡村作家,在“中乡美”、“都市头条”、“龙头乡土文艺”发表过多篇作品,文学作品业余爱好者。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