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电压忽然降低怎么解决(家里电压不正常)
家中电压忽然降低怎么解决(家里电压不正常)✎在用电低谷时,电压可能会稍微高一点。因为供电线路有阻抗,电沿着线路传输过程中电压会稍有降低,为使得末端电压在偏差范围内,供电首端的电压一般在220伏~235.4伏之间。当然,供电企业在安装变压器的时候,会根据这个台区的用电负荷情况,合理调试变压器,所以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为什么规定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固定值呢?电力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各项技术指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白天和夜间的用电负荷差异非常大。所以,居民供电电压不可能固定为一个具体数值。比如:✎如果您家的位置距离变压器较近,电压可能会稍微高一点;反之,电压可能会稍微低一点。
前几天,有粉丝问了小编一个问题:
于是,小编赶紧请教了中国电科院的专家。专家回答:我国国家标准规定220伏单相供电电压偏差为标准电压的 7%和-10%。
也就是说,咱们家的电压在198伏~235.4伏之间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规定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固定值呢?
电力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各项技术指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白天和夜间的用电负荷差异非常大。所以,居民供电电压不可能固定为一个具体数值。比如:
✎如果您家的位置距离变压器较近,电压可能会稍微高一点;反之,电压可能会稍微低一点。
因为供电线路有阻抗,电沿着线路传输过程中电压会稍有降低,为使得末端电压在偏差范围内,供电首端的电压一般在220伏~235.4伏之间。当然,供电企业在安装变压器的时候,会根据这个台区的用电负荷情况,合理调试变压器,所以大可不必过于担心。
✎在用电低谷时,电压可能会稍微高一点。
半夜,电网负荷降低了,电压会升高一点点。目前,供电企业已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每天根据不同时间点的负荷变化,实现对一些大型社区的电压调节。偏远乡村还不能实现远程调电压,但即使夜间电压略微升高,一般也不会影响家用电器的正常使用。
除了极个别的边远山区(比如说架设十几公里线路,只为一户山里的居民供电的情况),一般来说,国家电网提供的电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家里会不会出现超出正常电压范围的情况?
答案是——会的。
虽然供电公司提供的是质量达标的电,但是,如果家里用电出现问题,还是会影响自家甚至邻居家的电压。
有几种可能:
01使用某些不合格电器
案例1
5月17日,三垛镇曹张村二组村民郭某打来报修电话:他家白炽灯不停地“眨眼睛”,于是供电员工上门检查,查了低压接户线、进户线接头,再登杆查电杆上的接线情况,都没有发现问题。用万用表测量,村民家中的电压居然高达270伏。
正当供电员工感到纳闷时,有邻居过来说他家的节能灯亮了一下就坏了。随后,又有3户村民过来诉苦,有的说电灯烧坏了,有的说电灯亮起来像个“萤火虫”。
经过询问得知,一户村民家有电动三轮车正在充电。供电员工到他家把电动车充电器从电源上拔下来后再测量,电压恢复到了220伏左右。
原来,这台电动三轮车使用的是的劣质充电器。一般正规厂家生产的充电器都有高频滤波电路和防电磁干扰设计,而劣质充电器就没有这些保护,充电时会产生谐波电压波及电网,影响正常的用电电压,甚至可能烧坏家用电器。
02使用太多大功率电器
一般来说,一户电器太多、功率太大的话,会反馈到变压器上面,导致整个台区电压偏低。
案例2
8月14日,晏家街道金龙村多户居民向供电公司反映家中电压低,空调无法启动。供电员工检查发现,一居民用户家中电器设备功率过大,导致金龙村整个台区居民用电电压偏低。
据查,该户除了日常的家用电器,还连接了切割机、抽水机等大功率设备,共计16千瓦,远远超过了一般家庭用电功率。
03表后线过长、线径过细或接触不良
案例3
8月12日晚,供电所接到纪洪5号台区客户高某某的报修电话:家里电压低,空调不能启动。
供电员工杨送兵上门检查,测得客户端电压为222伏,但空调一启动,电压立即降至163伏。
“你家电表装在哪?”杨送兵问。“在老房子那边,我带你们去看看。”杨送兵跟着高书广走了约5分钟才来到老宅,顿时明白了电压低的原因——客户自己的进户线过长。
第二天,供电员工上门帮客户新装了电表箱,并接好线路,解决了空调不能启动问题。
案例4
8月18日,供电所接到万福镇洛塘村村民周某某的电话,反映家里一开空调,电就没了。
罗铜乐叫上同事罗银芽,迅速赶往客户家中排查故障。他们在电表箱的下户线闻到了一股烧焦味。进一步查验发现,由于屋里的电线线径细且老旧,不能承受空调负荷,所以烧坏了。他们义务为客户家更换了下户线。
怎样用电才能保证家里的电压在正常范围?
- 家庭规划用电线路时要找专业电工。
- 选用合格导线,不用假冒伪劣产品。
- 根据用电情况选用截面积适合的导线。
- 大功率电器最好单独设计回路。
- 使用大功率电器前,最好关掉其他电器。
- 错峰用电。
- 不用劣质充电器给电动自行车充电。
- 如果有条件,可以安装不间断电源。
(来源:电网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