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校园欺凌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拒绝校园欺凌不做)
拒绝校园欺凌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拒绝校园欺凌不做)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同学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呢?看到这里,心里忍不住发酸。为什么这孩子面对她们的欺凌,不懂得反抗。为什么周围的人明明可以制止,却选择冷漠的围观,拿起手机录下这一幕。
作者:凌十月(爸妈精读主笔)
刷微博,看到一条让心疼微博热搜:
视频中几名女孩,围着一个女孩一通骂,女孩面容畏缩,却不敢有任何动作。
突然,2名女孩轮流对该女孩掌掴,接着又被逼着跪在地上,被她们灌水,呛得直咳嗽。
看到这里,心里忍不住发酸。
为什么这孩子面对她们的欺凌,不懂得反抗。
为什么周围的人明明可以制止,却选择冷漠的围观,拿起手机录下这一幕。
同学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呢?
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使面前被欺负的是自己的同学,即使早上才刚刚打过招呼。
少年的心,从何时起,变得如此冷酷无情?
围观者永远不会明白,如今跪在地上被灌水的女孩,或许有一日他们会成为“她”。
那些仗着人多欺负女孩的人,或许永远也会不知道,今天她们的这种行为,将会给这个女孩带来怎样的毁灭性灾难。
东野圭吾在《祈祷落幕时》时写道:“被欺凌的人心里留下了永远的伤口,可施加了伤害的人却连事情本身都不记得”。
很多学生都认为嫌弃、使坏、起外号、推搡、扒衣服等都只是小打小闹,但对于受害者来说,却会成为他们一生的阴影。
即使他们的身体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但他们的心灵却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自卑、害怕,甚至抑郁自杀。
为什么你的世界是黑色的曾有位博主,在网上发起投票:“你会原谅校园暴力的人吗?”
5.9万人参与,97.85%的人表示不会原谅。
对于遭受过校园欺凌的人来说,曾经的伤害不会因为事情的流逝而淡忘;那些给他们造成的伤害,他们可能需要一生来修复。
李易峰《青春需要温暖》中唱到:“暴力是带刺的语言”。
如同“恶语伤人六月寒”。欺凌者以为的小打小闹,如同一把利剑刺伤被欺凌者,让他们遭受身心的折磨。
时间会帮忙治愈了皮外伤,但内伤呢?
演员马思纯在《看我的生活》综艺节目中,跟多年好友叙旧,谈及自己曾经在初中时,遭受过的校园欺凌。
同学私自拿她寄给朋友的信在全班朗读,甚至在她的饮料里倒抹布水、粉笔灰、拖把水。
她直言,被同学欺凌导致她一直自信不起来,即使后来拿了影后,也一直怀疑自己是否值得。
欺凌者觉得这些就是“恶作剧”,我看你不顺眼,或我羡慕你嫉妒你,所以用其他方法整蛊你,以此来获得心灵上的安慰。
欺凌者长大后可能会忘记自己的所作所为,日子依旧过得舒舒坦坦没有一点心理负担,但对于被欺凌着来说,这就是身体伤害 心理伤害 精神伤害。
日本电视剧《民众之敌:这个世界不是很可笑吗》这样描述被欺凌者:“被欺凌的时候,真的看不清未来,不敢想象这个阴暗是否会有出口,感觉会永远阴暗下去,真的好痛苦……”
我们永远无法想象那些被欺凌的人,心灵遭受了多大的灾难,才会说“真的看不清未来”这样的话。
《悲伤逆流成河》书中有一句话,特别戳心窝:
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白色的,甚至是粉红色的世界。为什么唯独你生活在黑色的世界里?
类似感同身受这样的话,显得尤其的苍白无力。
电影《悲伤逆流成河》的女主易遥因为意外感染妇科疾病,而被同学排挤、欺负,遭受各类残酷欺凌。
有人把红墨水丢到她身上,有人喂她吃过垃圾,有人从楼上泼她冷水,甚至好几个女生在操场一起趴她的衣服。
(被同学泼水)
(被同学扒衣服)
最后,连顾森湘的意外死亡都推到她身上,到处嚷嚷她就是“杀人凶手”。
没有人问她,愿不愿意;更没有人在乎,这样做究竟对不对。
最后,易遥当着全校同学的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或许,是因为每个人都很懦弱。
被欺凌的人,懦弱的不敢发声。
去欺凌的人,懦弱的只敢欺凌比自己弱小的人。
旁观者,懦弱的怕惹上麻烦,所以终究选择的旁观。”
但,被欺凌真的是“我”的罪过吗?
我们总是渴望爱,期待被理解,但总是被无辜伤害。
每个同学都有他的尊严,彼此之间多点爱、多点包容、多点狭义,学校才会变成真正的温暖花房。
任何借口,都不是你欺凌他人的理由心理学认为,那些喜欢欺凌他人的学生,往往是“回避型人格”。他们情感隔离,因为无法处理原生家庭的愤怒,就把这些愤怒转嫁在其他人身上。
那么,什么是“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作为一种人格障碍,最深层的原因是脆弱的心理,扎根于内心深处的自卑,引发的心理暗示,摧毁了正常的自我评价体系,使得非常容易肆意解读别人对自己的评判,导致了恶性循环。”
中国教育名言:“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孩子的父母对于他们的教育往往施予大量的语言打击和暴力行为,能动手的绝不开口。
父母用暴力的行为,掩饰了他们在教育上的懒惰和不负责任。
他们想通过不断地打压教育,让孩子听话乖巧,但结果往往背道而驰。
在棒棍下成长的孩子,内心深处极度自卑、脆弱敏感,却诡异的
崇拜强权,认同暴力。
曾经有记者采访因欺凌他人而获罪的未成年,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他们会说:“谁在我小时候也是这么对我的,不然我怎么会那么‘听话’呢。”
而这个谁,就是曾经以“教育”为名对他实施暴力,给他造成心理伤害的人。
而“这个人”本该是他最亲密的父母。
父母不想在教育上花心思,也不想探究事实的成因,只要他们认为错了就打骂孩子。
却不曾想,等他日后拥有一定权力与武力的时候,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打压他人。
他信奉的原则是:“我不需要尊重别人。只要我实力够强,我就可以让别人听我的话”。
他从父母身上学到技能就是,用暴力欺压人,以此供他使唤。
除此之外,就是趋利避害心理。
看到其他人欺凌同学,虽然心里有害怕、不平,但更多的是觉得如果自己不上去踩几脚,就会变成异类,就会遭到他们的欺凌。
因此,从旁观者变成了欺凌者。
一位网友曾在网上公开向她欺凌过的女同学道歉。
她说,一开始对她是没有任何意见和恶意的,但是看到全班都是那样对待她时,因为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于是她也跟风,一起对她实施了欺凌。
因为害怕,所以从旁观者变成了欺凌者;因为恐惧,主动站到恶的一方。
“屠龙者最终变成了龙”,这是多么可悲的一种选择。
拒绝校园欺凌,我们的青春都需要温暖《开讲吧》曾有一期,邀请了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
她说:校园欺凌实际上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问题,因为青春期(小学后期到中学)是孩子暴力行为的一个高发期。
父母在关注孩子成绩时,也要多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在保护他们时,也要告诉他们被欺负时,应该怎么做。
面对校园欺凌,李玫瑾提出以下2点:
1、 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别人
自己家的孩子不欺负别人是家教问题,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在家庭教育中,改变过去的“棒棍教育”。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向孩子表明,他的某些行为是会伤害到别人的,希望他下次不要这样做,并督促他改正。
同时,告诉孩子:“真正的王者,绝对不是以欺凌弱小来显示自己的强大,而是在一步步挑战强者的过程中慢慢变强,直至登顶。”
2、 避免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欺负
从众多校园欺凌事件中,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点,被欺凌的孩子身体一般较瘦弱,这就给人造成很好欺负的样子。
所以,孩子从小一定要有体育锻炼。
只要孩子有运动,他就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人欺负。
提升自己的武力值,是对抗校园欺凌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只有自己强大起来,别人才不敢欺负你。
其实,孩子是非常单纯的,他所做的一切,很多都是模仿他父母的言行举止。
所以父母有义务以身作则,去引导孩子,而他们终究也会成为父母的骄傲。
《少年的你》说到:“当家庭、社会以及你我他,都贡献出一份力量时,我们就能保护少年,保护世界。”
拒绝校园欺凌,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
愿每一个曾受到欺凌的心能再见阳光。
作者简介:淩十月,富书专栏作者,一个热爱文字,热爱生活的姑娘,真正的热爱,是抬头看天,低头奋笔疾书,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注:文章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