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养老看护机器人(机器人养老还有多远)

养老看护机器人(机器人养老还有多远)笔者对比2016年的事例集发现,2017年与2016年介绍的机器人基本相同,少部分为升级版,导入设施都是新增的。可见日本的看护机器人和研发和商品化的速度并不快。同时,随着老龄化加剧和看护人才不足,导入设施越来越多,但选择仍有限。 最新版《看护机器人导入活用事例(2017)》介绍了20家公司研发的20种看护机器人产品,其中乘移支援最多,4种;排泄支援两种,守护支援6种;交流支援两种;复健(含认知复健,即阿尔茨海默症复健)支援3种,还有服药支援,下咽支援,自动翻身支援各一种。导入每种机器人的养老院福利院一般为四到五家,分散在日本各地,每家导入台数不多。 帮助看护者和起监测、守护作用的机器人按照功能又可以分为乘移看护机器人,移动支援机器人,排泄支援机器人,陪伴看护机器人,入浴支援机器人。不过虽然叫做机器人,但他们并非有仿人或仿生的外形,看起来只是机器而已。 日本政府对研发和引入看护机器人提供补贴

中国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据《中国统计年鉴》,2017年65岁以上老人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1.4%。同时,失能老人也逐年递增,看护对家人的生活和工作形成重压,社会看护设施、人手不足,成为社会问题。

与中国相比,日本老龄化更为严重,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日本人口推移”数据,截至2017年9月,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到总人口的27.7%,其中半数为独居老人。 在上述背景下,日本致力于完善养老和看护制度,同时积极开发看护机器人和看护智能设备,摸索实用化和推广。日前,记者采访该领域专家并进行实地探访,对日本养老看护设施应用看护机器人的现状进行了了解。

日本看护机器人应用现状

位于爱知县的藤田保健卫生大学是日本最大的大学医院之一,其看护机器人研发走在前沿。该校机器人智能支援研究实证中心副教授田边茂雄介绍说,总体而言,日本的看护机器人还处在研发、试验阶段,实用化、尤其是商品化的看护机器人还很有限。养老看护设施导入看护机器人也处于摸索阶段,只有少部分设施导入了看护机器人,导入台数也非常少。导入类型上主要是帮助看护者和减轻看护者负担的机器人(不是直接帮助被看护者)和起守护作用的传感式机器(比如若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离开床或者房间,传感装置就会进行通知)。直接接受指令,帮助被看护者的看护机器人尚完全处在试验阶段,没有商品化。

养老看护机器人(机器人养老还有多远)(1)

帮助看护者和起监测、守护作用的机器人按照功能又可以分为乘移看护机器人,移动支援机器人,排泄支援机器人,陪伴看护机器人,入浴支援机器人。不过虽然叫做机器人,但他们并非有仿人或仿生的外形,看起来只是机器而已。

日本政府对研发和引入看护机器人提供补贴,还支持学研机构和开发商与看护第一线进行意见交换和进行试点追踪观察。2018年财年日本用于加速看护机器人开发事业的预算为3.7亿日元。具体用于,设置加强需求和研发协调的协议会;福利设施用具和机器人实用化支援事业;对活用看护机器人的看护技术研发模范项目提供补贴。补贴由市町村的窗口机构发放,对于导入20万日元以上一台的机器的设施,最高提供300万日元的补助。研发机构也得到补贴,补贴金额不明。丰田,松下,东陶等知名企业都在开发此类机器人。

大规模项目如厚生劳动省委托公益财团法人技术支援协会实施“看护机器人实用化支援事业”,并从2011年开始每年发布《看护机器人导入活用事例》,对商品化的主要看护机器人和养老看护设施引入这些机器人的情况进行介绍。

最新版《看护机器人导入活用事例(2017)》介绍了20家公司研发的20种看护机器人产品,其中乘移支援最多,4种;排泄支援两种,守护支援6种;交流支援两种;复健(含认知复健,即阿尔茨海默症复健)支援3种,还有服药支援,下咽支援,自动翻身支援各一种。导入每种机器人的养老院福利院一般为四到五家,分散在日本各地,每家导入台数不多。

笔者对比2016年的事例集发现,2017年与2016年介绍的机器人基本相同,少部分为升级版,导入设施都是新增的。可见日本的看护机器人和研发和商品化的速度并不快。同时,随着老龄化加剧和看护人才不足,导入设施越来越多,但选择仍有限。

体验看护机器人服务

笔者亲身参与了藤田保健卫生大学(下称藤田大学)机器人智能研究实证中心的看护机器人支援体验会。该中心位于爱知县丰明市的一个大型住宅社区内,社区30%是老年人家庭。机器人智能研究实证中心所在的楼内还设有地区综合支援中心,社区集会所,地区医疗看护支援中心,老年人综合咨询室等等为居民尤其是老人提供免费服务的机构,由藤田大学和UR都市机构(国土交通省下属的对城市的整备和功能改善进行管理和支援的机构)共同运营管理。

养老看护机器人(机器人养老还有多远)(2)

藤田大学机器人智能研究实证中心成立于2013年,从2017年12月开始举办看护机器人支援体验会,面向全社会征集参加者,不需要预约,也不收费。体验会的内容是大学的研究人员以及制造商方面的研究和调查人员,每次向参加者介绍不同的机器人,让后者进行体验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参加者多是附近社区的老人,记者探访的这天来了十几位,年龄都在70岁以上。

笔者踏入进门完全高差和门槛等障碍物的看护机器人支援体验室,大概有70多平米,天花板较高,安装着有轨电车轨道一般的轨道,连接到各个房间。藤田大学广报中心的近藤小姐告诉记者,这是“步行支援机器人”。使用者从卧床状态坐起,即可将连接轨道的腰带缠在腰上,帮助站立,按下遥控按钮,腰部即被支撑起来。这种机器人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被看护者跌倒,适用于基本可以步行者。

养老看护机器人(机器人养老还有多远)(3)

不一会,看护机器人支援体验中心的主角—能接受人语音指令的机器人从房间出来登场了。她大概有半人高,顶着两只照相机摄像头的大眼睛,举着一只机器臂,首先做了自我介绍:“我是toyo酱,是女孩子。我可以伸手取到高处的东西,移动时不会撞到人和东西,还可以指挥我操作各种家电哦。”“哇,真棒!”在场的老人们纷纷鼓掌。

田边教授告诉笔者,之所以叫toyo酱,是因为丰田汽车是主要制造商。当天丰田方面也有工作人员来听取意见。

养老看护机器人(机器人养老还有多远)(4)

“toyo酱,开电视!”田边教授发出指令,“toyo酱”脸部的手掌大小的液晶屏上即显示出这一指令的文字,同时,toyo酱复述道“好的,开电视机是吧”,随即电视机被其内置的遥控器打开。田边教授告诉记者,开关窗帘,空调的遥控也都内置于toyo酱的身体中。“因为家里遥控器太多,老年人经常忘了遥控器放在哪里,还容易忘记哪个遥控器是干什么用的。”

除了开关家中的设备,toyo酱还植入了取纸巾、取剪刀等等指令和感知装置。据日本内阁府2017年发布的《高龄社会白皮书》,80%的老年人事故是在自家住宅内。从床上跌落和跌倒占事故的一半以上。“年纪越大,跌倒对身体的伤害越大,因骨折住院或在家卧床,又会导致老年人体力进一步下降。因此,寻找物品和开关家电,减少老人的移动,是“toyo酱”最重要的开发初衷。”田边教授介绍说。

除了帮助寻找东西和操作家电,toyo酱还可以陪老人进行简单聊天。丰田的调研人员佐藤先生示范问道:“toyo酱有男朋友吗?”“跟佐藤桑无关!”“toyo酱”爽快地回答,引得大家一片笑声。一位老奶奶要求道:“toyo酱唱个歌吧。”“事关著作权,不能轻易唱的。”又引得一片笑声。

佐藤承认“toyo酱”还处于研发试验阶段,即使对于设定指令,根据指令者的表述语言和发声,接收程度也有区别。而无法预测的指令或对话,“toyo”酱就无法做到,或者会做出完全不无关的回答。

除了明星“toyo酱”,为无法行走的人设计的“移乘支援机器人”和远距离交流电视机,也引起大家的浓厚兴趣。

移乘支援机器人呈现小型电动轮椅的样子,但可不是普通的轮椅,有特殊的车轮,可以随意“横行”,还可以进行特殊操作。作为开发者之一的田边教授说,自己的父母在广岛独居,以前卧床的父亲要外出时,特别发愁的就是床,轮椅,汽车座位高度都不同,轮椅扶手高度也无法调整。如果使用者不能靠抓握支撑自行站起,就很难自立移乘。而旁人帮助即基本是靠腰部抱起,对帮助者而言需要不小的体力,自身腰部也非常容易受伤。这一机器的扶手的高度可进行调整,按下按钮,扶手即降至与座面同一高度。最重要的是座面高度可以根据对接物的高度进行调整,就像船靠岸一样与对接物,如床、坐便器等,使用者可以自立进行各种移乘。

远距离交流电视机则可以教使用者做体操,医生或保健师或家人可以通过视频与使用者交流,同时使用者带上感测头带,电视机就可以通过脑波,心律等监测使用者的身体状况。这里的厕所也是“健康检查厕所”,可以自动检测使用者尿中的盐分。

面临的课题和难点

藤田大学机器人智能研究实证中心器人可以说是日本目前最先进的看护机器人支援住宅。不过,田边教授也承认,看护机器人的课题还很多,除了对老年人的任意活动和指令的应对尚有限,对导入空间也有相当高的要求。如“toyo酱”需要75平米以上的空间,天花板高度也要高于一般才能装天花板的轨道,使用步行支援机器人。

《日本经济新闻》前编委、经济问题专家山形健司就看护机器人的研发和运用面临的课题指出,首先,因看护工作性质,看护机器人的研发和运用有很大困难。看护工作因被看护者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一台机器要应对这些需求非常困难。

某企业在日本全国运营商务旅馆,多次获得消费者评选的服务比赛的第一名,该企业从十几年前开始运营看护设施,目前在关西拥有30至40家养老福利设施。其高层对记者表示,面向老年人和病人的看护设施和面向一般客人的宾馆的服务性质完全不同,很难提供让被看护者满意的,理想的服务,其最大的原因是提高从事服务、也就是看护者的水平很难,不像宾馆服务那样可以通过严格的训练来实现。被看护者每个人的状况不同,即使都是“腰痛”,各人情况也不同,院方咨询各种机器的结果就是,还是选择“人”比较好。

山形指出,其次,看护机器人和看护机器目前都还比较笨重,不易操作。现阶段从事看护的多为低收入的非正规雇佣劳动者,受教育水平不高(非有看护资格者),要让这些人熟练使用机器,需要训练和时间。因此开发机器时,可能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看护者使用方便。开发企业和看护机构应积极进行协调沟通,从需求和构想阶段开始听取第一线的意见,开发过程中也也随时让第一线试用和提意见建议,并建立有关看护机器人的详细的看护技术指导体系,这需要国家对各个阶段进行支援。

山形还指出,看护机器人价格昂贵,目前日本政府和自治体的补助金仍有限,导入看护机器人存在资金壁垒。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