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诚发表对天气之子的看法(打开新海诚天气之子的正确方式)
新海诚发表对天气之子的看法(打开新海诚天气之子的正确方式)此次,相较于这种平和婉转的日本物语表述,更令人惊喜的是,新海诚用惯常的环境烘托法,拍了一部极易引起北京打拼者共鸣的文艺小片。后者则以淡化情节戏剧性的处理,层层递进人物情感,用人物性格与影像留白,丰富且推动故事发展。但其实打开《天气之子》的正确方式,是把《你的名字。》从脑海中删掉。如果说《你的名字。》胜在结构上的引人入胜,那《天气之子》则妙在情感上的娓娓道来。前作通过开场男女错变身的噱头吸引眼球,等到发展阶段,再用情感向的剧情解释之前的疑点。
上周最可怕的反转是:
多数观众因《你的名字。》入坑,又因《天气之子》出坑。
虽说本片暂列2019日本年度票房冠军,甚至代表日本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奈何国内开局评分7.3,票房表现平平,热度又不如前作。
“中二废柴少年爱上控雨晴天少女”,实在太琼瑶了,这是影片遭人诟病的主要原因。
但其实打开《天气之子》的正确方式,是把《你的名字。》从脑海中删掉。
如果说《你的名字。》胜在结构上的引人入胜,那《天气之子》则妙在情感上的娓娓道来。
前作通过开场男女错变身的噱头吸引眼球,等到发展阶段,再用情感向的剧情解释之前的疑点。
后者则以淡化情节戏剧性的处理,层层递进人物情感,用人物性格与影像留白,丰富且推动故事发展。
此次,相较于这种平和婉转的日本物语表述,更令人惊喜的是,新海诚用惯常的环境烘托法,拍了一部极易引起北京打拼者共鸣的文艺小片。
城市环境:由新海诚想到小津
开场,中二少年离家出走,只身来到东京。
在船上经历一番亡命时刻后,面对连日阴雨的都市,中二少年感叹:
“东京真的是太可怕了。”
不禁想起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中,从乡下来到东京探望子女的父母也有过类似的感慨:
“东京那么大,不小心失散了,可能一辈子也见不着了。”
对于父母而言,东京是子女的家,却不是老两口的晚年温床。
父辈只能看着时间在儿女身上刻出另一个家,另一个生活圈子,而自己立于局外,望着昔日的孩子,回忆那时的美好,咦嘘当下的冷漠。
离东京越近,离亲情就越远。这是父辈内心不安的外化。
而在《天气之子》中,想在东京闯出一番天地的少年,延续了父辈不安的情感。
男主为何离家?
对于这一解释,影片有所留白。
导演所做的处理是淡化了原作中少年弑父出走的悲剧开场,让父母的形象完全掩盖在男主的话语中,并感受到少年与故土间是那么的不相容。
坐船去东京的路上,我们看到男主脸上的创可贴,加上雨水的浇打,狼狈之状溢于言表。
正是来自家乡的伤痕,让少年动了离家去东京的念头。
是家庭暴力,还是同学欺辱,让未成年的他独自一人前往东京?具体详情我们不得而知。
总之,情感上无家的凉薄,让少年对自己的东京生活产生期待。
到了东京,城市未能展现应有的热情。
工作找不到,住处又狭小,钱很快花完,连吃的都没有。
一开始对于陌生城市的新奇,到后来成了无处安身的恐惧。
连绵阴雨,烘托出少年阴郁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暗示大环境:
众人在“雨都”东京中,也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
女主“晴女”,与弟弟相依为命,才15岁的她却要谎报年龄去麦当劳打工赚钱,扛起生活重担。
记者大叔也曾年少外出闯荡,人到中年却活在不得志与亡妻的阴影中,唯一的愿望便是带着患有哮喘的女儿在晴空下漫步。
心情与天气相连,东京持续的降雨对应的是人们无奈焦灼的一生。
面对诺大的城市,起先是心向往之。
随着年龄增长,在一次次挫败中,我们感到了恐惧,并体味到:
无奈便是生活的常态。
于是,不羁的我们开始与生活和解,接受了这种无法与命运相抗衡的无力感。
都市,不过是我们性格转变的地标,一根压断最后坚守的稻草。
没来前,情感上总觉得东京这么近;
生活过,才发现东京真的太远了。
这便是看似狗血的《天气之子》中,所蕴藏的现实意义。
天气环境:从东京雨到东京热
想由致郁变治愈,总这么阴着可不行。
城市环境的压抑,需通过改变天气环境得以缓解。
此处,导演引入“晴女”形象——具有能让天空放晴超能力的女孩。
少年之所以会接触到“晴女”,是因为在一家编辑社打工,帮记者大叔写些都市传说。
这里有一个隐藏点,就是都市传说产生的背景。
日本总会有些奇奇怪怪的都市传说,大多有些恐怖,比如厕所里的花子、贞子、裂口女等。
据说,裂口女被毁容后化身厉鬼,贞子因超能力被父亲活埋在井底。
这些形象的出现,反映的是时代下个体的悲剧。
所以,有关“晴女”的都市传说,映射了都市人生活的重压与悲情。
乍一看,“晴女”的超能力符合日本中二狗血的惯常设定,但新海诚借“由雨转晴”的天气,暗示人对自由的向往、对束缚的冲破。
一方面,晴天是对阴雨束缚的打破。
在东京,有很多人企盼着晴天,有的是孩子,有的是老人,还有一些从业者,他们太想看到阳光明媚的蓝天,不光为了事业,还为了能有一个好心情。
于是,“晴女”与中二少年窥见商机,应别人要求,将东京小范围区域变晴。
使天空变晴的能力,是对社会大环境压抑氛围的打消。
另一方面,“晴女”对自身的束缚也被打破。
影片通过“晴女”脖子上的蓝雨滴挂圈,隐约展现出束缚与自由在个体上的转化。
按照片中给出的说法,“晴女”连接天地,将人的心愿传达上苍,祈求下雨。但能力运用太多,会遭到反噬,身形终将彻底消失。
女主的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通过继承得到的。
母亲住院时,挂圈一开始在母亲手腕上,之后才戴在女儿的脖子上。
此处可以理解成:母女二人都是巫女,以祈祷天晴。
女儿传承了母亲的能力,但必然归天的命运也扼住了她的咽喉,不再自由。
为了别人的生活,她放弃了自己的权力,最终走向香消玉殒的结局。
好在中二少年为爱跨越天界,带回女主。
挂圈的断裂,代表爱情打破了命运的束缚,这才是属于“晴女”自己的晴空。
内在情致:封闭环境内的中年大叔
除了两个主角,新海诚通过记者大叔的出场环境,含蓄表现出角色的心路历程。
场景设计中,大叔须贺基本在密闭环境下出场。
平日里是狭窄的工作室,跑采访任务是在车厢内,与母亲见面也是在冷暗宽阔的高级餐厅。
对于一个中年男人来说,所谓的梦想、拼搏,在妻子明日香离开的那天,全部静止。
他想挽留那个美好的时光,却无以为继,只能将照片、纸条塞满整个屋子。
于是,须贺一直沉浸在丧妻的悲痛中,原本的不羁,随时间渐渐消磨了心气,完全与世界妥协。
有个细节,就是“晴女”将自己献祭给上苍后,天空彻底放晴,这时须贺打开地下办公室的窗户,积水倒灌进来,把关于亡妻的照片、纸条冲刷殆尽。
警察试图询问中二少年的情况,在屋内走了一圈,画面这才给到须贺的脸部特写:
他哭了。
须贺的口头禅是:“这个世界本就是疯狂的。”
无论晴天与否,过去的永远都无法改变,晴天未能使亡妻复活,甚至还冲刷了原本关于明日香的记忆。
每当听到少年谈论“晴女”时,大叔总会摸摸自己的戒指。
不是因想念妻子,而是痛恨自己的犹疑不决。
如果说妻子的离去是无法改变的天命,那女儿被须贺母亲占据抚养权,则是自己无奈的妥协。
得过且过,而不是据理力争。须贺沉浸在过去的悲痛中,而不是想着如何去改变这种悲痛。
在中二少年为爱用枪指着须贺,请求他不要阻挡自己去找回“晴女”时,少年的奋进向中年的无奈发起奋力一搏。
大叔须贺象征成年后的男主,被少年唤起的斗志,也是须贺直面自身悲痛的表现。
宇宙环境:雨一直下
人总有自己的心情,那天地的心情呢?
在男主带回女主后,东京被雨水淹没大半。
但是,人们依旧正常生活着,影片也没有展现暴乱的部分。
重点不是灾难,而是面对灾难的态度。
人类不过是大自然的过客。
自然永远就在那,你没法改变。
相比于晴天,更重要的是与自己平等相处,理解来自上苍的回应。
这就是类似于命运的东西:
不需要去改变,更多地是去理解,然后珍惜眼前人。
估计在北京打拼的小伙伴们看完影片,对东京暴雨的设定早已习以为常,毕竟我们经历的是北京雾霾。
南方都开始下雪了,北京还干冷着;
周边城市都放晴了,北京的天还阴沉着。
每天就是地铁上下班,像流浪猫一样蜗居着。
可想想看,天晴了又能怎样?获得成功后依旧会有忧虑。
少年与“晴女”驱散了东京雨,而爱人则彻底消失。
虽说天气晴了起来,但地上的积水依旧映照出男主郁闷的脸。
没有了心爱的人,这天空又为谁而晴。
《天气之子》用真爱至上的定义讲述了一个不再逆天改命的故事:
比起晴空万里,我更在乎身边的你。
如果说《你的名字。》是戏剧下的狗血,那《天气之子》则是奇幻下的真实。
“晴女”的都市传说,不是意淫,而是来自于人类对大都市普遍感到的不安;
少年只身东京,不是叛逆,而是无处安放的自如。
“东京还真是恐怖啊。”可,还是要去啊。
逃离,妥协,再突围。这便是《天气之子》中的奇幻与真实。
这一次,新海诚比之前淡了些情节,更生活化,类型化也轻了,画面中的留白越发细腻。
毕竟,用环境氛围讲故事,才是日漫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