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喀河自行火炮(战斗民族的火河)
石勒喀河自行火炮(战斗民族的火河)各型主要的改进反映在弹仓形式、炮塔、外部装备和冷却管等方面,其中ZSU-23-4M式在炮塔两侧装有大弹仓,车体的每侧有3个进弹口,火炮装有装甲护板,而且火控系统也有改进。采用改进的“炮盘”雷达和数字式计算机,对雷达和活动目标指示系统进行了改进,需要时可与炮外雷达和火控设备联用。1985年生产的ZSU-23-4M式还采用了新的抗干扰装置和敌我识别装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继续对该炮进行改进,改进内容主要包括:用现代化设备对“托波尔”雷达进行改进,加装指示中心数据接收系统,以及安装抗干扰过滤器。据称改进后该系统对飞机的杀伤概率从0.3提高到了0.6,可靠性提高了2.5倍。除此之外乌克兰和波兰等国也有不同的该新型号。本文作者 洋洋得意
苏联对野战防空武器系统绰号的命名特别意思,多是以西伯利亚一带的河流湖泊来命名的,譬如“叶尼塞”自行高炮和它的1A11型“贝加尔”雷达,譬如ZSU-23-4“石勒喀”高炮和它的“托波尔”雷达,托波尔是流经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一条河流,是额尔齐斯河左岸的一条支流;至于“石勒喀”,没错,石勒喀河就是我国黑龙江的源头,流经俄罗斯西伯利亚赤塔州一带。在西伯利亚有三条河流以“通古斯卡”来命名,分别是黑龙江支流的通古斯卡河,叶尼塞河支流的上、下通古斯卡河,下通古斯卡河是叶尼塞河水量最大的支流,也是“通古斯卡大爆炸”的所在地。
60年代以前苏军坦克团和摩步团通常下辖一个高炮营,辖两个高炮连,每个连装备4门ZSU-57-2自行高炮。70年代以后,苏军开始对基层部队的野战防空进行导弹化改装,团属高炮营改组为防空导弹连(不要以为这个名称是完全的导弹化,其实全称是“防空高炮-防空导弹连”,由高炮和导弹混编。这种称谓比较类似于我军的师属“反坦克导弹营”,其全称是“反坦克炮-反坦克导弹营”,是导弹连和反坦克炮连组成的混编分队),每连辖一个装备4门ZSU-23-4自行高炮的高炮排,和一个装备4套9K31或9K35地空导弹的导弹排。
作战时,“石勒喀”自行高炮排通常以间隔200米的双炮配置于主攻坦克营或摩步营战斗队形后400米处,行军时则靠近营部;而9K31或9K35地空导弹排通常用于掩护团的直属单位,行军时靠近团部,进攻时在距前沿1至3公里处展开。
该炮在服役后经过多次改进,至少有9种变型,其中包括1964年试批生产型、1965年批生产型、1968年的ZSU-23-4B式、1972年的ZSU-23-4B1式以及1977年的ZSU-23-4M式。
各型主要的改进反映在弹仓形式、炮塔、外部装备和冷却管等方面,其中ZSU-23-4M式在炮塔两侧装有大弹仓,车体的每侧有3个进弹口,火炮装有装甲护板,而且火控系统也有改进。采用改进的“炮盘”雷达和数字式计算机,对雷达和活动目标指示系统进行了改进,需要时可与炮外雷达和火控设备联用。1985年生产的ZSU-23-4M式还采用了新的抗干扰装置和敌我识别装置。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继续对该炮进行改进,改进内容主要包括:用现代化设备对“托波尔”雷达进行改进,加装指示中心数据接收系统,以及安装抗干扰过滤器。据称改进后该系统对飞机的杀伤概率从0.3提高到了0.6,可靠性提高了2.5倍。除此之外乌克兰和波兰等国也有不同的该新型号。
本文作者 洋洋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