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以德报怨你从中悟到了什么道理(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以德报怨你从中悟到了什么道理(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论语 ·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所谓的”好好先生“其实并不好,他们美其名曰”以德报怨“。见到坏人坏事不敢主持正义,遇上好人好事不能拍手称赞。试想一下,他们内心中的价值观是什么?不敢想象。社会需要惩恶扬善来实现风清气正,如果人人都对善恶漠视不见的话,作为人在社会的责任和价值又该如何体现。现在来看一下“以德报怨”的出处及原文。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作为古今第一人,至圣先师横贯中华文明,千年不朽、万世流芳。然而孔子说过的许多话被后世不肖之徒断章取义、混淆视听,比如“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作为民间流传应用最广的话之一。往往应用在协调人际关系上,一些被人欺负、受委屈后的所谓“好人”企图用自己认为的“德”来感动对方,这个“德”就是一种忍让退步。

以德报怨你从中悟到了什么道理(以德报怨何以报德)(1)

不知道那些喜欢“以己之德、报人之怨”的朋友们,现在是否过得开心快乐。笔者不关心、也不敢问,只想说“你开心就好”。

但是我所遇见的那些所谓“以德报怨”的人大多是生活中喜欢逆来顺受,毫无个人立场和主见,无论是面对赞美还是打压都是以一种没有表现力的方式去面对,这种人说白了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烂好人”或者“好好先生”。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所谓的”好好先生“其实并不好,他们美其名曰”以德报怨“。见到坏人坏事不敢主持正义,遇上好人好事不能拍手称赞。试想一下,他们内心中的价值观是什么?不敢想象。社会需要惩恶扬善来实现风清气正,如果人人都对善恶漠视不见的话,作为人在社会的责任和价值又该如何体现。

以德报怨你从中悟到了什么道理(以德报怨何以报德)(2)

现在来看一下“以德报怨”的出处及原文。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孔子把话说得很明确,2000多年前的书籍中,能有如此通俗直白的话,的确不多见。

弟子问:我用自己的善良对待别人的恶行,怎么样?

孔子当即果断回答道:以自己的善良对待别人的恶行,那么你用什么去报答别人的德行?以同样对等的方式对待恶行,以道德报答道德。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观点是:别人对你怎么样,你就要对别人怎么样。

如果用善良对待恶行,对那是讲道德的人是一种绝对的不公。也就是生活中我们常说的,忍让要有底线。

别人怎样对你,你都不反抗,这就是典型的丧失做人的底线,这样的人就是没有原则和立场。没有原则和立场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好人。

以德报怨你从中悟到了什么道理(以德报怨何以报德)(3)

老好人的可恨是“无用”。为什么这么说呢?

人在社会混哪有不挨棍。每个人想做事,想少挨棍,就要多长眼,一双眼怎么够用,必然需要帮手。然而这种“无用”的人,关键时候不顶用,顶用时候不关键

最需要他们站出来制止恶行保护弱者的时候,他们选择沉默;最不需要他们随波称赞的时候,他们跑在前头。对于身边有这种行为的人,非常值得朋友们注意,这类人绝对不是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更不是困难时期的患难之交。

老好人的可怕是“瞎混”。老好人本身就是一种爱咋咋地的心态,久而久之变成一种“混”,跟谁混都是混,每晚回家都是“醋溜土豆丝”。

​翻阅汗牛充栋的史料典籍,“以德报怨”在正规的历史文献上从来都是以问句出现的,没有一本史料可以用肯定的语气来记述此话。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