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第111课(弟子规第十一讲)
弟子规第111课(弟子规第十一讲)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今天我们学习“谨而信”这一部分的第一和第二两节,“谨”的字面意思是指“谨言慎行”,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欲讷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我们言语要慎重,而办事必须敏捷。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言语迟钝,其实是圣人在这里教导我们,不要轻易出言,不抢先说话,不夸夸其谈。因为随口而出的夸夸其谈,往往在行动上又做不到,就给人一种浮夸,不实在,言而不实的印象。久而久之,人们就不会再对你产生信任。正如孔子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信用,那就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也就是说他将会一事无成。
那“谨而信”具体在生活当中我们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来学习: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早上要早早的起床,晚上呢要晚一点睡,人生很短暂,一下子就老了,我们要珍惜时间。
俗话说,一天之际在于晨,三个早上比得上一天的工。
早起非常重要,这个时候四周都非常的安静,无人打扰,头脑清醒,正是学习和工作的好时间。有志于在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获得渊博的知识,在事业上取得过人的成功和辉煌,有志向的人,都是非常珍惜时间的。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劝学诗 》中写道: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意思是说: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可是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我们不能轻易浪费每一寸光阴。
池塘生春草的美梦还没有醒来,台阶前的梧桐叶,却已经枯黄,秋风一吹,飘然而落。
是啊, 时间流逝,就永远不会再回头了,短暂的时光一天一天地减少,学知识的青春年代过去了,就永远也不会重头来过。
清早的时间是多么的珍贵,我们切不可以赖在床上,无所事事,胡思乱想,让时间白白地流过。
‘
孔子曾经望着奔流不息的河水,感叹地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啊,就像这浩浩荡荡的流水,一去不复返,永不停息。
《世说新语》里记叙了一个感伤光阴故事:
东晋的恒温,先前在琅琊作太守时,种下了一棵柳树。后来恒温带兵北伐,经过金城的时候,看到原来自己种下的柳树,现在都已经有十围粗了,感慨地说:树木尚且变化这么大,人又怎么能经得住岁月的流逝,而不衰老呢?恒温说完这番话,久久地握住柳树的枝条,感伤的流下泪来。
唐代的颜真卿有一首诗《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恨读书迟。
这首诗劝勉我们,青春时期正是发奋读书的黄金时代,我们要珍惜光阴,不要等头发白了再来后悔。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宰予的,有一天,宰予在大白天睡觉,孔子就这件事,进行机会教育,教育宰予和其他学生,要珍惜一分一秒,抓紧时间修德学文。
孔子批评说,宰予啊,你就像一块腐朽了的木头,已经不能再雕琢了,就像一块年久失修的墙壁,已经不能再粉刷整修了,我该怎样责备你,你才能改正?开始,我对别人,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会有行动,通过今天宰予这件事,从此以后,我对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要观察他是怎么做的。
孔子这次批评是非常严厉的,当然,后来宰予发奋努力,成了孔子学生当中最有出息的13贤之一。
当然,我们也不能望文生义,“夜眠迟”,不是叫我们三更半夜还不睡觉,要做到勤奋,但生活起居也要有规律和科学,太晚睡觉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影响,这不是古人的意思。古人劝我们早起晚睡,是要我们珍惜时间,而不是熬时间伤身体。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早上起床后,洗脸,刷牙,漱口,衣冠要穿整齐,上完洗手间之后要洗手。
这是劝勉我们从小养成卫生整洁的习惯。早上早早起床,洗漱干净,打扫好家里卫生,周围干干净净了,然后才能静下心来学习。很难想像一个人早上起来,不搞好个人卫生,邋里邋遢,蓬头垢面,家里卫生乱糟糟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能愉悦地学习。另外,讲卫生,爱干净,还可以尽量保证我们的身体少生病,少感染病菌的侵袭。身体健康强壮,父母就少为我们操好多心。这也是体谅父母,孝顺父母的行为。《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一个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所以要特别地加以爱护,不能损坏伤残,这是孝的开始,是基本的孝行。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做父母的,最担心孩子身体的健康和平安。所以说我们讲究个人卫生和周围环境的卫生,减少自己生病的缘由,这也是孝的具体表现。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这是讲,我们的衣服和帽子一定要穿戴的整齐端正,纽扣和带子一定要系好。袜子要穿的服服帖帖,鞋子要穿的干净,鞋带要系好。
这句话是圣人劝勉我们要注意仪容。在生活中仪容干净整洁,这既是出外对别人的恭敬,又是一个人内心庄重的外在反映,也表现了一个人对衣服鞋袜这些生活物品的爱惜和敬重。
相反,如果我们衣服穿的歪歪扭扭,邋邋遢遢,帽子戴的歪歪斜斜,衬衣三四个扣子不扣,鞋子穿的拖拖拉拉。这样的形象,肯定是不受人待见的,不受人欢迎的。现在流传的一句很广的话,说:“没有人愿意透过你邋遢的外表,还有兴趣去看你是不是有一个高尚的灵魂。”因为大方得体,干净整齐的着装,也是一个人内心涵养的表现。
现在很多女孩子的穿着,穿的很露,觉得这是性感,认为这是美,以为这是时髦的表现,其实从传统的风水角度来说,这是不好的,是漏财的。
还有的人认为自己是要干大事业的,不要拘泥于小节,仪表这些问题是不足挂齿的小事。很早的时候有一个电视连续剧,是讲济公和尚的。这些人就说:“你看,济公和尚疯疯癫癫,衣服破破烂烂,身上脏兮兮的,连手上的扇子都是又脏又破,可是大家都很喜欢济公和尚啊!”那就要看看我们有没有济公和尚的成就和修行了,济公和尚可以把他吃下去的鱼,然后从嘴里吐出来,这个鱼还可以在水里游来游去,是活的。我们还是要遵守社会的礼仪,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着装整齐端正,让人一看,会对你产生尊敬之心。
春秋时期的晋灵公,荒淫无道,生活奢侈腐化。他手下有一个非常正直的大臣,叫赵盾。赵盾每次都劝谏晋灵公,晋灵公于是很讨厌赵盾,就收买了一个大力士叫鉏麑的,去刺杀赵盾,鉏麑(chu ni)悄悄来到赵盾家,准备行刺的时候,赵盾寝室的门已经打开了,这时候时辰还很早,赵盾端坐在椅子上,正在闭目养神。只见赵盾的朝服穿得一丝不苟,端端正正的坐在椅子上,神态威仪庄重。鉏麑看到这番情景,就退了出来,叹了一口气,说:一个人在家里,无人看见的时候,都不忘记恭敬庄严,这是人民的父母啊,杀了人民的父母,就是不忠;不顺从君主的命令,这就是不信。像我这样不忠不信的人,哪里还配在世上做人呢?鉏麑于是就在槐树上撞死了。
鉏麑只是一个勇夫,受了国君的命令去刺杀赵盾,并没有受到赵盾的恩惠。他是看到赵盾的威仪十分恭敬,不忍心杀害,又不想做不忠不义的人,所以在两难中,选择撞槐树死去。赵盾因为自己时刻保持威仪端正,而免于一死。
这就是内心高尚的道德修养,在外在表现出令人敬仰的威仪!它能让人心生敬佩,仰慕,并且愿意学习的感召之心!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服要放在适合的地方,要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要乱放,免得把衣服弄脏了,或者弄得皱皱巴巴。
穿了的衣服,要及时洗干净不要把衣服丢成一堆,穿脏了的衣服有汗,不及时洗,会发霉发臭。这样就穿不了,又重新买新衣服,这样不爱护衣物,浪费的行为,是不惜福的行为,也是在损坏自己的福报。衣食住行都是我们福报的享受,我们一定要惜福。
同时,我们要把洗好了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衣柜里,放在固定的地方,等有需要来穿的时候,一下子就找到了。如果乱扔乱放,等需要的时候,怎么找也找不到,担误很多时间,让人心情烦躁。
有的衣服洗了,容易皱,有空把衣服用熨斗机熨平。如果不熨平,皱巴巴就穿出去,别人心目中就会觉得你太随便了,太懒散了。一个懒散随便的人,上级敢把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你去做吗?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小细节的问题,不引起重视。往往一个小细节,却能引起一件事情成功的关键作用。
《论语》记载了一件事,记录了孔子哪怕在病中也不忘“礼仪”。
有一次孔子生病了,君王知道后,就到孔子的住处探望孔子,孔子把头朝东向西躺着,这是表示对君王的尊敬,因为西方是上位和尊位。虽然躺在床上,不能穿上朝服躺着,可是孔子仍然把上朝穿的朝服整齐地披在身上,还拖着一条朝服的大带。孔子在生活中,哪怕是在病中,也不忘记礼仪,不会因为生病了,君王来探望,就不管不顾。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心中有“礼”,也是一种恭敬心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