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有谁播报(天气会商是什么)
天气预报有谁播报(天气会商是什么)每天要放三次气球 最高飞到3万米高空测气象数据“目前我们的气象预测,在气温预测方面准确度已经超过的90%,正负温差不会超过2度。”张涛说,虽然气象预报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天气的变化还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拿身边来举例子,汽车数量的增多,尾气的排放都会影响到当天天气的变化,所以天气变化是受到很多原因左右的。”张涛说。会商中,成都气象台的气象专家们分别对未来72小时的天气情况进行了预测。“天气会商是气象部门的惯例,我们都会根据自己看到的各类气象图来得出自己的结论,再由当天的领班预报员做出最终结论。”作为记者的“导游”,成都气象台气象预报员张涛给记者科普了天气会商的由来。随后,张涛还给记者讲解了等高气压图、卫星红外云图等一系列气象云图,看到记者迷惑的眼神,张涛笑着说道,这些图可是预测气象的关键。“气压图、云图等一系列图片使我们预测天气的重要依据之一,结合观测站的数据,就可以推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高旭 宋雅婷)5月25日报道出门约会被雨淋、带伞出门发现大太阳,你是否有被天气预报“坑”过的经历?你身边是否有每天坚守看《天气预报》的人……那么,天气预报是如何产生的?云图、气压、降水概率这些又会如何影响天气变化?天气预报如何做到准确?今天上午10点,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兵分两路,分别前往成都市气象台和温江区气象局气象监测站,揭开气象预报产生背后的秘密。在直播中,气象局工作人员一一解答了气象的各种问题,受到了网友们关注。
天气预报受多因素干扰 气温预测准确度已超90%
天气会商,是预报员们在制作天气预报时一起对未来天气的发展及其依据进行讨论,最后做出预报结论。
早上10点,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来到成都市气象台,参与了成都气象台的“天气会商”。
会商中,成都气象台的气象专家们分别对未来72小时的天气情况进行了预测。“天气会商是气象部门的惯例,我们都会根据自己看到的各类气象图来得出自己的结论,再由当天的领班预报员做出最终结论。”作为记者的“导游”,成都气象台气象预报员张涛给记者科普了天气会商的由来。
随后,张涛还给记者讲解了等高气压图、卫星红外云图等一系列气象云图,看到记者迷惑的眼神,张涛笑着说道,这些图可是预测气象的关键。“气压图、云图等一系列图片使我们预测天气的重要依据之一,结合观测站的数据,就可以推测未来的天气变化。”张涛说。
而面对“气象预报为什么不准?”这个亘古难题,张涛也给出了专业的解释。
“目前我们的气象预测,在气温预测方面准确度已经超过的90%,正负温差不会超过2度。”张涛说,虽然气象预报有较高的准确率,但天气的变化还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拿身边来举例子,汽车数量的增多,尾气的排放都会影响到当天天气的变化,所以天气变化是受到很多原因左右的。”张涛说。
每天要放三次气球 最高飞到3万米高空测气象数据
上午10点30分,成都全搜索新闻网第二路记者来到了温江区气象局气象监测站。在温江区气象局气象监测站的“草地”里,记者见到了各种高大上的观测仪器仪器。
监测站工作人员张恬月介绍,这片草地是专门没有经过修剪的,除了保护自然环境以外,主要是可以在最真实的环境中检测到最准确数据,“在我们这个场地,包括了有雷电探测仪、自动感应温湿度检测仪、还有自动太阳跟踪器等等仪器。”张恬月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往很多需要人工来收集数据或者校准的仪器,现在都已经是自动检测了,“检测收集的数据,会自动上传到值班室,经过工作人员汇总,再上传至省气象局和国家气象局。”
那么,我们每天看到的天气预报,都是这里的数据么?张恬月说,准确来说是有很多气象监测站一起的数据而形成了“气象组网”,并不只是单一气象站的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在温江区气象局气象监测站每天都会放“气球”。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该“气球”的名字叫“探空气球”,是把探空仪器带到高空进行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测量的气球。“每天我们会放三次,风雨无阻,气球最高可以飞到3万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