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哪一年(卢旺达种族屠杀25周年)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哪一年(卢旺达种族屠杀25周年)密特朗当时,法国仅次于美国,是全球第二大军火工业国,非洲则是法国军火的出口重镇。非洲事务在法国向来由总统府直接管辖,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前总统密特朗与卢旺达政府建立非比寻常关系,他将胡图族前卢旺达总统哈比亚里马纳视为老朋友。在西方殖民主义时代,卢旺达先为德国殖民地。一次大战后,德国战败,卢旺达转手给比利时。为求分化与统治之便,比利时采取对人口较少的图西族优惠待遇,图西族在教育与政府工作佔尽优势,逐渐养成种族优越感,看不起务农的多数民族胡图族人。不过,比利时政府在卢旺达争取独立过程中,畏于胡图族人口占大多数,转而支持胡图族。胡图和图西因积怨已久,1959年时开始相互屠杀,比利时竟坐视不管,1962年卢旺达独立时,将政权转给胡图族政治精英,两族冲突从此永无宁日。比利时殖民下,卢旺达成为法语系国家,更发展出与法国的友好关系,因胡图与图西两族冲突不断,造就了军火进口业发展。
如果不是因为种族屠杀,卢旺达这个非洲小国很难被世人所知。
在1994年4月6日,一架载着卢旺达总统哈比亚里马纳的飞机被击落。 总统含有的胡图族血统使得与胡图族敌对的图西族人被认定为幕后主使。 在武装力量的支持下,极端分子开始屠杀图西族人。 大屠杀持续了100天,造成80万人身亡。
卢旺达总统卡加梅曾公开谴责胡图族领导的政府杀害了他的前任总统,也谴责法国驻卢旺达军队袖手旁观。 为什么他会指责法国?法军又为何在当时袖手旁观呢?
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从历史当中寻找答案。
在西方殖民主义时代,卢旺达先为德国殖民地。一次大战后,德国战败,卢旺达转手给比利时。为求分化与统治之便,比利时采取对人口较少的图西族优惠待遇,图西族在教育与政府工作佔尽优势,逐渐养成种族优越感,看不起务农的多数民族胡图族人。
不过,比利时政府在卢旺达争取独立过程中,畏于胡图族人口占大多数,转而支持胡图族。胡图和图西因积怨已久,1959年时开始相互屠杀,比利时竟坐视不管,1962年卢旺达独立时,将政权转给胡图族政治精英,两族冲突从此永无宁日。
比利时殖民下,卢旺达成为法语系国家,更发展出与法国的友好关系,因胡图与图西两族冲突不断,造就了军火进口业发展。
当时,法国仅次于美国,是全球第二大军火工业国,非洲则是法国军火的出口重镇。非洲事务在法国向来由总统府直接管辖,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前总统密特朗与卢旺达政府建立非比寻常关系,他将胡图族前卢旺达总统哈比亚里马纳视为老朋友。
密特朗
法、卢第一家庭子女交往密切,共同经营“非洲事业”。密特朗的长子——约翰克里斯多夫-密特朗,长期担任爱丽榭宫非洲事务顾问,姑且不论他是否真的对非洲事务了如指掌,倒是对军火交易十分在行。
约翰克里斯多夫-密特朗在父亲过世后,曾因涉及多宗军火走私案而被收押,甚至在巴黎的看守所里度过凄冷的圣诞节,他被认为是卢旺达军火的最大供应商,甚至在当地坐拥罂粟种植事业。
1990年,流亡在乌干达的图西族“卢旺达爱国阵线”以武装叛变威胁进逼,哈比里亚马纳总统要求法国协助,但法国并未直接出兵干预,却同意以军事合作、武器输送与“人道救援”等名义,派遣三支军队进驻卢旺达,已种下法国与“卢旺达爱国阵线”领导人卡加梅的恩怨。
1992年,胡图族的政府军,使用法国提供的武器对图西族展开屠杀,后来双方虽然在坦桑尼亚签订停战和平协议,计划共组政权,但却难以实现。
1994年,法军在卢旺达
1994年种族屠杀发生后,法国驻卢旺达部队按兵不动,对此法国方面事后的解释是,法国军队当时是联合国领导的干预部队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保护平民。但卢旺达总统卡加梅说,法国军队保护的是那些参与屠杀的民兵。
法国总统马克龙曾下令探究法国在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将4月7日定为国家大屠杀纪念日,但对种族屠杀的调查至今并没有什么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