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佛画高清图赏(明清佛教神像画赏析)
清代佛画高清图赏(明清佛教神像画赏析)图中马元帅为年轻武将形象,白面无须,眉心有天目。马元帅即灵官马元帅、华光大帝,生有三眼,传说曾三次投胎显灵,后为真武大帝的部将,与赵公明、文琼、关羽合称四元帅。此图有慈圣皇太后款并印。童子一手拈花,一手提仙桃,与持杖比丘跟随罗汉。画中五彩祥云的画法风格与北京法海寺壁画中的相似。明代
今日正值腊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日!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入深山修行,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发誓“今若不证无上菩提道,宁可碎此身而终不起于座”!经过七天七夜的思考,释迦牟尼终于豁然大悟,于十二月初八日悟道成佛,后人将此日称为 “佛成道日”。我国民众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过“腊八节”的风俗,就由中国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
罗汉像(局部)明代
此图画两位罗汉。
一位似为苏频陀尊者,手握净瓶倒出云朵,云朵中现一座佛塔。
童子一手拈花,一手提仙桃,与持杖比丘跟随罗汉。
画中五彩祥云的画法风格与北京法海寺壁画中的相似。
明代
马元帅即灵官马元帅、华光大帝,生有三眼,传说曾三次投胎显灵,后为真武大帝的部将,与赵公明、文琼、关羽合称四元帅。此图有慈圣皇太后款并印。
图中马元帅为年轻武将形象,白面无须,眉心有天目。
身披铠甲,头戴束发冠,左手执长矛,
右手持金砖。
身后背一葫芦,葫芦内飞出七只火鸦,足下有一条花斑蛇。
明代
帝释天、密迹金刚、摩诃天女同为佛教二十诸天中的护法神。包首签题“摩诃天女”。画风华丽,约万历间作品。
图中下部画摩诃天女,即大功德天,双手拈花,
随从执伞盖、宝瓶。
中部画密迹金刚,金面,忿怒相,披铠甲。
密迹金刚的侍从。
上部画帝释天,合掌,身后侍女捧仙山、如意。
明代
图上有金笔榜题“摩醯首罗天”。摩醯首罗天即大自在天,佛教中所说的二十诸天之一,位于色界四禅天之顶,为三千界之主,在三千界中得大自在,故又称大自在天。他原是婆罗门教三大神之一的湿婆神,为毁灭之神。在印度教中,大自在天则是宇宙的创造者,司掌暴风雷电。后被佛教吸收,成为佛教的守护神。
图中摩醯首罗天为菩萨相,共有八臂,中间主臂合掌,上面二臂持铃、杵、中间二臂持拂尘、矩,下面二臂持弓、箭。
摩醯首罗天身后的侍女。
摩醯首罗天的坐骑是一白牛,
由一夜叉牵着随于身旁。
明代
“毗卢遮那”意为“光明遍照”。在密教中,毗卢遮那佛为最高的尊奉对象,是佛教所说的理性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此图的风格样式与元代寺院壁画十分相似。佛面卷曲的小胡须、袈裟上垂长的写实性衣纹、莲台上外翻较多的莲瓣、人物的基本形象遗迹许多装饰的形式等等都与山西稷山县青龙寺、兴化寺等处元代壁画的相似。但细微的刻画方面则表现出的韵味,是早期绘制的作品。
须弥座前法物。
须弥座前左侧神将。
须弥座前右侧神将。
画面左下侧帝王装束的仙人。
画面右下侧后妃装束的仙人。
明代
此图所画守幡使者为菩提树神与坚牢地神,是二十诸天中的护法神。图画左上有慈圣皇太后款并印,左上榜题“菩提树神坚牢地神”。
佛经中说,释迦牟尼得道前在菩提树下修行七天七夜,其间菩提树神用枝叶为他挡风遮雨,助他成佛。
坚牢地神又名“地天”、“大地神女”,意为此神有如大地之坚牢,是保护土地和地上生长的草木谷物免受灾害的女神。释迦牟尼与魔王辩论时,坚牢地神曾为佛祖福业作证。
图中着色多用朱砂、石青、石绿、蛤粉等矿物质颜料。
敷色厚重艳丽,明亮强烈。
注一: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注二:文字参考展览说明等。
相关文章:
《明清佛教神像画赏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