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国际金融中心挂牌上市(谁才是亚洲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挂牌上市(谁才是亚洲金融中心)与此同时,亚太地区金融“双子星”之一的新加坡,在中概股回归的大潮中也不甘示弱,备受青睐。也就是说,中概股依然要做两手准备,双重上市选择依然不失为退路之一。其中,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逐渐成为中概股回归的主流方式。中概股在美上市问题,最近这3年,成为了中美两国多次谈判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双方最为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中美监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消息一公布,美股和港股市场上的主要中概股连续集体拉升,呈现出近期罕见的上涨局面。无疑,这是一大利好消息,但值得注意的是,官方解读中也只说了是“迈出了关键一步”,并不意味着中概股自美退市的风险已经解除。

国际金融中心挂牌上市(谁才是亚洲金融中心)(1)

国际金融中心挂牌上市(谁才是亚洲金融中心)(2)

编辑丨拾初

中美监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解决中概股审计监管问题迈出关键一步,但中概股自美退市的风险并未解除。双重上市依旧火热,香港与新加坡,都是中概股的热门目的地。“新港之争”再加码,谁才是真正的亚洲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挂牌上市(谁才是亚洲金融中心)(3)

证监会网站8月26日消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当日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将于近期启动相关合作。

从新闻信息的直观内容看:这是中美两国就中概股在美上市问题所进行的最新的总体情况进展通告。

中概股在美上市问题,最近这3年,成为了中美两国多次谈判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双方最为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

“中美监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消息一公布,美股和港股市场上的主要中概股连续集体拉升,呈现出近期罕见的上涨局面。

无疑,这是一大利好消息,但值得注意的是,官方解读中也只说了是“迈出了关键一步”,并不意味着中概股自美退市的风险已经解除

也就是说,中概股依然要做两手准备,双重上市选择依然不失为退路之一。其中,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逐渐成为中概股回归的主流方式。

与此同时,亚太地区金融“双子星”之一的新加坡,在中概股回归的大潮中也不甘示弱,备受青睐。

谁才是真正的亚洲金融中心?“新港之争”再度加码。

No.1

中概股双重上市潮起

香港、新加坡成主要目的地

国际金融中心挂牌上市(谁才是亚洲金融中心)(4)

双重上市,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公司在两地上市,同一家公司在不同上市地的市值和股价也会有不同,这也就意味着,即使在一地退市,也并不会影响在另一上市地的交易和市值

近些年,中概股夹缝中生存已经成为明显的事实,尤其是随着阿里这一个科技巨头被加入“临时退市清单”之后,中概股退市风险一度成为市场担忧所在。而在这一场退市风波中,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回港来化解危机。

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直接选择双重主要上市;7月26日阿里巴巴宣布申请香港纽约双重主要上市;哔哩哔哩也预计今年10月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

“回港上市”的中概股越来越多,同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同样不甘示弱。

7月22日,新加坡交易所与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签署协议,就企业在两家交易所的双重上市,以及针对资本市场的一些关键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在目前市场环境并不稳定的背景下,企业寻求双重主要上市,符合市场预期。早在今年5月,蔚来就登陆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成为全球首家三地(新加坡、纽约、香港)上市的汽车企业。

目前,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700多家企业中,来自中国地区的企业就占了所有上市公司市值的15%。香港与新加坡,都是中概股的热门目的地。

No.2

新加坡一次次“开撕”香港

谁才是真正的亚洲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挂牌上市(谁才是亚洲金融中心)(5)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东亚奇迹”,同属“亚洲四小龙”,崛起轨迹高度雷同。“势均力敌”之下,谁也不遑多让。

今年3月份,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主席马宣仁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公开“开撕”香港——“香港越来越‘以中国大陆为中心’,或许不太适合企业在此协调管理亚洲地区业务。”

为了金融中心的名号,也为了吸引优秀企业来本地上市,新加坡与香港“正面刚”早已不是一两次了。港交所与新交所这两位旗鼓相当的对手为了争夺“亚洲第一交易所”之名也是针锋相对、剑拔弩张。

“金融中心”的头衔能给一个城市带来增益,但双方你来我往开打嘴仗是一回事,实际“动起手来”,又是谁胜谁负呢?

据统计,去年在港交所上市的企业共有156家,累计募资达到143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新加坡只迎来20家新上市公司,累计募资32亿美元。

如此看来,香港的优势似乎更明显一些。

股票市场方面,2021年底,香港股市总市值为42.4万亿港元,新加坡股市总市值8000亿新元,折合4.6万亿港元。香港股票总市值是新加坡的9倍多。

同时,香港股市2021年总成交量为41万亿港元,约为新加坡市场的22倍。

债券市场方面,从表面上看,2021年香港交易所全年债券共筹集1.55万亿港元,低于新加坡交易所的 0.43万亿新元(合2.49万亿港元),实际上新加坡的数据显示的的挂牌量,债券的真实交易大多发生在香港。

资产管理方面,2020年,香港的财富管理规模为1万亿美元,而新加坡是7900亿美元。2017年-2020年,新加坡财富管理规模年均增速约6%,香港约为3.5%。如果两者都保持以上的平均增速,新加坡的财富管理规模还需要10年才能赶超香港。

虽然目前来看香港力压新加坡,但新加坡后劲十足,依然不容小觑。

外汇市场交易量方面,今年4月,新加坡的交易量增长0.3%至每天5495亿美元,一举超过香港,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外汇市场。

财富管理方面,被誉为“财富之城“的新加坡被视为是富豪们的避税天堂,成为了全球富豪“出走”的首选之地。虽然财富管理规模比不上香港,但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统计,2017年到2019年期间,新加坡家族办公室的数量足足增加了五倍之多。

且,2022年本地新成立的家族办公室中有44%是源自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区域。

No.3

香港仍是中国企业首选集资市场

国际金融中心挂牌上市(谁才是亚洲金融中心)(6)

新加坡的核心竞争力是:它不是中国的一部分。

例如,新加坡是屈指可数的对虚拟货币开放的国家。其开放程度,非香港可及,在Web3.0、区块链、虚拟货币等领域一些在美国市场都受限制的业务,在新加坡却可以做。

同时,新加坡在高端制造业、国际航运等方面也远超香港。

高端制造业方面,近四十年来,新加坡制造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基本维持在20%以上,且大部分为高端制造业。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新加坡排名第8位,香港排名第14位。

基于高端制造,新加坡积极打造世界研究中心,吸引世界级研发总部,吸引世界级人才,激发新加坡自身的创新能力。

2021年,香港拥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地区办事处合计3940家,而2021年跨国公司在新加坡的此类分支机构达到了7000家。

国际航运方面,新加坡港2021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创历史新高,达3750万个标准箱(TEU),而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则持续4年下滑,2021年为1780万个标准箱(TEU)。

与新加坡相反,香港的核心竞争力正是:它是中国的一部分。

近年来,新加坡的强势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对香港“亚洲金融中心”地位形成了挑战,但香港背靠中国内地,优势得天独厚,地位依然稳固。

“一国两制”的优势、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金融基础设施具备固有优势,形成香港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竞争中的三大核心竞争力。

“一国两制”方面,一国之本,两制之利,香港都具备,既可以发挥固有的优势,又能利用国家给的支持和便利。

“互联互通”方面,深港通、沪港通、债券通……为香港的资本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背靠内地,香港拥有巨大的市场。

基础设施方面,高成熟度、人才密集、法制健全、低税率等优势叠加,能够进一步稳固香港金融中心的定位。

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规划中,香港的金融、科研实力都位居前列,也可作为大湾区、“一带一路”重大建设项目的融资平台。

总而言之,香港主要承接的内地市场,而新加坡承接的则是东南亚市场。只要中国繁荣,香港就会繁荣。

真要说新加坡什么时候能够取代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那就要看东南亚什么时候能超越中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