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牌匾为什么从右往左读(牌匾文化的前世与今生)
古代牌匾为什么从右往左读(牌匾文化的前世与今生)言恭达题天开文运曾多少次要求我们将传统中华文化作为战略性资源来看待。他曾在政协会上提出“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他说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角度看待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承继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深度创新来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言恭达题惜抱轩当下文化(包括牌匾文化)的生态危机,让富了起来的中华同胞们不断产生心灵的空虚与思想的苍白!我们习惯于对远方的事说“伟大”,但如何“秉持正直与无私,脚踏实地地去推动”远方“梦”的实现?美国小说《根》对民族文化根系的寻找与自觉思考,正是呼唤我们以一个“行动着的知识分子”去助推与播种!
文/言恭达
我们是否已经或正在失去传统牌匾文化的记忆?
回答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肯定的,另一种是否定的。
否定者的理由是:我们已处于人类生活的新时代,这大数据的空间,经济全球化的融合已冲撞并彻底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形态。满目的商品广告,满城的牌匾林立,匾额不得不变呀!是的,我们这一代人是由贫困走向小康,社会变迁最大、生存情境更迭最为显著的一代人。不是吗?在传统牌匾文化的影子下,我们曾经受过劳苦,挨过饥饿,经过彷徨,有过理想又有多次失望……也就这短短的几十年间,从丰富多彩的网络视频到旷世缥缈的虚无网游,这一切,已替代了漂洋过海的环球旅行。人们的人生经历似乎已超越了千年,生活品质似乎已超过了无数代!然而我们在如此充塞满足感的同时,是否会认认真真地思考: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到底缺什么?这不是一个伪命题,是实实在在、时时刻刻撞击我们几代人心灵的“世纪之问”!
言恭达题惜抱轩
当下文化(包括牌匾文化)的生态危机,让富了起来的中华同胞们不断产生心灵的空虚与思想的苍白!
我们习惯于对远方的事说“伟大”,但如何“秉持正直与无私,脚踏实地地去推动”远方“梦”的实现?美国小说《根》对民族文化根系的寻找与自觉思考,正是呼唤我们以一个“行动着的知识分子”去助推与播种!
曾多少次要求我们将传统中华文化作为战略性资源来看待。他曾在政协会上提出“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他说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角度看待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承继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深度创新来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言恭达题天开文运
牌匾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知识不可不知,其魅力不可不语,其精髓不可不察。它让代代中国人明得失、鉴是非、知兴替、辨善恶,启示人们的人文修为与德性素养。
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中华牌匾文化的兴衰与现状,旨在察古鉴今,温故知新,继往开来,见微知著。
是的,环顾四周,在当下繁华的物质生活充塞下,每个人都在研究“如何活法”。当你享受着现代文明的物态优越时,蓦然回首,那些被当代人遗弃的优质的“非遗文化”(包括牌匾文化)其光芒往往会震撼我们浮躁的心灵,我们真的会发问:高贵的灵魂到底安顿在哪里?
言恭达题魁星阁
我们常说:文化是空间,文明是时间。一个时代的文明,不是单靠物质财富堆垒而成的。而文化的最终代表——时代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千年不衰的支撑!而人文精神的时代彰显,绝不是空洞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依托着每个时代民族的生活方式而代代承继与发展。它的根系在民间,发芽在生活。中华文明是“和合文明”,和合是中庸,是包容、是友善、是合作!和合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精髓与首要价值,是“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和合文化以其博大的精神内涵,唤起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与安顿感,成为代代相传的东方文明基因。它是我们今天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理念,也是世界各种文明交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载体。中国人典型的生活方式是礼乐生活,我们将艺术文化寄予一个民族更多的生命情调。这种民族礼乐生命方式的建立则依赖于不同时代中华民族各种形式与层面的人文教化与社会审美活动,形成长期的民族集体意识的文化记忆。这里就包含牌匾文化所彰显的不可否认的社会功能。
言恭达题龙门
两千年前已开始流行的中华牌匾文化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追求的礼乐生活的审美理念与价值指向。匾文化的推广与传播、流行与仿制,为社会安定与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匾文化通过传统国学精髓警句的选择,以端庄谨严的精美书法、各具特色的精良材质、匠心独造的精湛制作、合时合宜的悬挂布局,在不同时代和睦社会氛围、协调人际关系、教化全民公德、表彰优良风尚、引领时代先声等,其特殊的社会功能显现出强化传统文化的教化、引领与启迪。
言恭达题还我河山
这种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匾额,还在民间根据礼节规范和风俗良习,广泛地通过上下奖赠、贺礼以及互勉自策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的群体意识深深扎根于民间,还原于生活。它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儒、道互补精神。不管城市还是乡村,不管风景名胜地还是私家园林,不管社区集散所还是家庭休憩间,牌匾文化的光影到处可见。人际和谐、乡规里约、友邻礼让、祈福太平的场景,都生生印嵌于匾文化的群体诉求中。
人文初祖
正如南北朝著名书家羊欣《笔阵图》中曾载题书匾额一事。他说:“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观者如流。”可见历代制匾、用匾、展匾的隆重与讲究。由此可证,匾额文化讲究的不仅是形式与材料,更是内容的意境与文采、书法的端严与稳实。这种气象,深刻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与审美精神。它曾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义担当!无论是岳王庙的“还我河山”,还是林则徐自室悬挂的“制怒”;不管是黄帝陵的“人文初祖”,还是各地州府县衙的“明镜高悬”,都是历史文脉与匠心的交响,笔墨精神与诫言律语的醒世。
明镜高悬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与推广,当下传统牌匾文化逐步以时代新的样式与内涵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论是名胜旅游区,还是城市市民广场;不论是书院文创,还是社区家室,匾额文化的点缀正在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但如何正确制匾、用匾是一门值得好好研究的当代文化艺术学。必须指出的是,市场经济笼罩下的商埠店招,如何既彰显时代特色,又保留传统特质?目前好多店招从起名到书写,从形制设计到随类赋彩,材质的光怪、装饰的格调,都透析出今天牌匾文化中存在的通病。我以为主要有“四化”:一是洋化,二是俗化(粗放、怪诞),三是媚化(装饰媚俗),四是草化(不写正体写草体),这不能不引起各级相关部门和人士的重视。因为它牵涉到一个时代民族文化基因的断裂与异化,也映衬出一个时代人文精神的失落与淡化。必须明白,一个蓬勃向上的丰裕厚重的文明社会,它所呈现的时代人文精神会直接影响并传递到每个人的血管里,而不能让大众在社会物态竞争的消耗中磨灭人性的光芒,去追求表面的“繁荣”……
言恭达题芥子园
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型,我们需要接纳并更新传统儒家学说关于人的文化生命的告诫,使其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延续生长并具生命的活力,从而促进全民现代生活方式的构建。今天,我们更需要人文教化的深入、文化生态的净化、社会秩序的重组与改革制度的创新,也需要社会牌匾文化内质的净化与时代的创造,让全民在今天新时代真正感受到生活美学的优质享受。
言恭达题愚园
言恭达题资政堂
言恭达题言子旧宅
言恭达
作者简介
言恭达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全国)教育书画协会副主席兼高等书法教育分会会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青铜器博物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