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川滇交界的秘境(柔葵大方探寻北纬30)

川滇交界的秘境(柔葵大方探寻北纬30)柔葵大方1200米高山茶园因此,歙县也被业界人士誉为“中国礼茶之乡”。歙县是徽茶文化的代表,产茶始于汉末,兴于明清,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黄山毛峰、老竹大方,这些广大茶友耳熟能详的名茶,均产自歙县。1955年,中国茶叶公司评出十大名茶,歙县生产的黄山毛峰、老竹大方皆榜上有名,1986年双双被选为国家礼品茶。

徽商与徽茶

安徽是我国产茶大省之一 历史上的徽茶与徽商齐名。

提到历史上的安徽茶 无数安徽人为之骄傲,而徽商与徽茶一脉相连。

明清时期,徽州商人称雄中国商界三百年,足迹遍及全国乃至海外,遂古有“无徽不成镇”之说。

歙县是徽茶文化的代表,产茶始于汉末,兴于明清,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黄山毛峰、老竹大方,这些广大茶友耳熟能详的名茶,均产自歙县。

1955年,中国茶叶公司评出十大名茶,歙县生产的黄山毛峰、老竹大方皆榜上有名,1986年双双被选为国家礼品茶。

因此,歙县也被业界人士誉为“中国礼茶之乡”。

川滇交界的秘境(柔葵大方探寻北纬30)(1)

柔葵大方1200米高山茶园

世界级黄金优质产茶带

北纬30度,地球上一条奇特的地质带,同时它还是一条世界公认的黄金产茶带。

黄山毛峰、西湖龙井等中国十大名茶中有九种产生在这一纬度上。

歙县地处北纬29°87″,位于黄金产茶带最核心的位置。

歙县历史最为悠久的名茶当属老竹大方。

据《旧五代史》记载“乾化元年十二月,两浙进大方二万斤”,两浙为浙江东道和浙江西道,歙州属浙江西道,可知当时大方茶产区不限歙州。

今之扁叶大方传说是明隆庆年间,大方和尚创制于县南老竹岭,胡名老竹大方。

大方茶原产于歙县东南部的竹铺、三阳、金川三个乡,是天目山脉的延伸,多崇山峻岭,部分茶园分布在海拔800-1200米的高山云雾之中,后来逐步发展到徽杭沿线杞梓里、霞坑等乡镇。

三阳镇,俗叫三阳坑,位于歙县南部,地处皖浙交界处,坐落于美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脚下。

三阳镇交通便利,徽杭高速,杭黄高铁穿境而过。

三阳盛产茶叶、菊花、山核桃、笋干等农特产品,是黄山市农业产业化示范乡镇之一,也是我们这次探寻的“老竹大方”的核心原产地。

柔葵大方传 承徽茶文化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歙县的产茶数量骤减,古徽茶的销量也受到重创。

歙县大方茶在市场上几乎销声匿迹,品牌不复,作为安徽茶企,振兴和保护传统徽茶文化责任在肩。

近两年时间,我们遍寻大方茶核心原产地,歙县老竹铺、三阳、金川、杞梓里等乡镇,有幸寻得大方茶传统制作匠人,为您炒制一方好茶。

因大方茶叶柔嫩、口感柔和,外形扁平似葵花籽,故取名“柔葵大方”。取天地灵气,集一叶精华,为您呈上一品好茶!

川滇交界的秘境(柔葵大方探寻北纬30)(2)

传统古法制作大方茶 汤色清澈明净 滋味醇厚

柔葵大方 传统制作

清晨,山林寂静,云雾缭绕,歙县三阳镇的茶农们背起篓子,绑上弯刀,带着干粮,走进山林,开始了一天的采茶生活。

57岁的洪宪文是歙县三阳镇金石村人,祖上几代都是茶农,50多年来,他一直守在大山里采茶制茶卖茶。

早晨5点多,洪宪文背着篓子从家出发,准备去山里采摘鲜叶。

洪宪文是我们在三阳镇的定点合作茶农之一,他家的茶园在海拔1200多米高的山坡上,要抵达目的地,需要沿着环山小路往山上行驶近6公里的路程。

驱车行驶到半山腰上的上坦村,便没有道路可供驾车,洪宪文改为步行。

此时已是早上6点左右,附近的茶农们也开始踏上采茶的山路。

早上7点多,约1200米的山上云雾缭绕,52岁的王玉根在走了近45分钟的山路后,抵达自己的茶园。

这里的茶树鲜叶表面光润,叶底嫩匀柔软,芽尖属于上品。

大方茶鲜叶一般在谷雨前采摘,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初展。

王玉根说,茶树上不是所有鲜叶可以采摘,每一棵茶树发芽的时间都不一样,所以要每天过来寻觅,如果鲜叶不及时采摘,便会很快变成粗叶,鲜叶质量就会大大降低,也卖不了好价钱。

由于歙县地处皖南山区,境内高山林立,雨量充沛,非常适合茶叶生长。

洪宪文说,生长在海拔较高的茶树属于野茶,不需要施肥,只需要除草,生长全靠天气,雾气就是最好的天然有机肥。

洪宪文将采摘回来的鲜叶摊在竹盘上,用电风扇吹干。

大方茶在炒制前,为了保证鲜叶的质量,洪宪文会召集家人一起清理叶子里的杂质。

洪宪文说,摘下来的新鲜芽尖必须抓紧炒制,一般当天采摘,当天就要炒制,一过夜,茶叶炒出来就变了味道。

洪宪文提前两天联系了一位村里的炒茶师傅,将筛选过的优质鲜叶送来炒制。

在金石村,每家每户都有一口专门用于炒茶的斗锅。

今年65岁的洪来火是村里最有名的手工制茶师傅,他家的这口锅是爷爷辈传下来的,至今从未封锅。

洪师傅说,现在村子里很多人家为了提高效率都用机器做茶了,保留手工炒茶的人家越来越少,但由于加工设备的改变和做法的不同,机器制作的大方茶始终不能体现传统大方茶栗香持久和滋味醇厚的品质特征。

人工炒制大方茶先后要经过“杀青”、“揉捻”、“做坯”、“拷扁”、“辉锅”五道工序。

炒制过程中,炒茶师的手法尤为重要,尤其是做坯时,手掌要按住锅底茶叶紧贴锅壁用力向上搭起,再把茶叶在锅壁加压搭转,使茶叶成扁形。

这样的动作要循环持续20多分钟,而整个制作过程,需要一个多小时。

经过多道工序炒制而成的大方茶出锅。

只见新鲜出锅的大方茶扁平匀整,挺直光滑,芽藏不露,翠绿微黄。

因大方茶叶柔嫩,所以水温控制在85℃~90℃为宜。

冲泡后的大方茶汤色清澈,香气高长,有熟板栗香,味浓而爽口。

川滇交界的秘境(柔葵大方探寻北纬30)(3)

歙县大方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振兴徽茶 砥砺前行

2017年1月,“大方茶”经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大方茶是徽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保护和传承徽茶文化任重而道远,砥砺前行,我们一直在路上!(丁昊)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