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绿城志愿服务(郑州绿城使者)
郑州绿城志愿服务(郑州绿城使者)“特殊时期,‘搭把手’让我重新感受到了暖暖的邻里情!”自10月14日起,全市党员志愿者率先垂范,成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行动的骨干,迅速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志愿力量。按照社区的安排,几天来,她奋战在不同的志愿服务岗位上。在接听社区服务热线的岗位上,她耐心地登记、回复各种问题,辖区居民纷纷点赞;在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岗位上,她全程认真提醒大家保持安全距离,邻居路过时都会伸出“大拇指”;在社区巡逻岗位上,她耐心劝导核酸检测后在楼下逗留的居民,让不扎堆、不聚集成为共识。10月15日,陈庆所在的小区电梯停运,已经50岁的她主动请缨为12楼的隔离户贴封条,带动了社区许多年轻志愿者。当得知隔壁小区有急诊病人需要就诊后,她拿到转诊单后一路小跑去送;被封控的居民长期服用的药物吃完了,她立即化身快递小哥骑着电动车去医院帮忙开药……她成为社区有名的“热心肠”,邻居口中的“好大姐”。“我也是党员,为啥不给我排上?”在中牟县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何可 通讯员 冉基玮
郑州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绿城使者”应急志愿服务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绿城使者—小红象•健康行”志愿服务行动,广大党员干部、市民群众同心同向,积极响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绿城使者”志愿服务中心、站点以及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发布的志愿者招募令,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就近就便加入居所地社区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疫情当前,作为一名党员,走在前作表率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参与疫情防控就是守护我们的家园,作为小区的一份子,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我责无旁贷,也义无反顾。”10月14日,市直机关工委下发了《关于市直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即启动“双报到”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当天,陈庆便来到所在社区报到。
按照社区的安排,几天来,她奋战在不同的志愿服务岗位上。在接听社区服务热线的岗位上,她耐心地登记、回复各种问题,辖区居民纷纷点赞;在核酸检测秩序维护岗位上,她全程认真提醒大家保持安全距离,邻居路过时都会伸出“大拇指”;在社区巡逻岗位上,她耐心劝导核酸检测后在楼下逗留的居民,让不扎堆、不聚集成为共识。
10月15日,陈庆所在的小区电梯停运,已经50岁的她主动请缨为12楼的隔离户贴封条,带动了社区许多年轻志愿者。当得知隔壁小区有急诊病人需要就诊后,她拿到转诊单后一路小跑去送;被封控的居民长期服用的药物吃完了,她立即化身快递小哥骑着电动车去医院帮忙开药……她成为社区有名的“热心肠”,邻居口中的“好大姐”。
“我也是党员,为啥不给我排上?”在中牟县大孟街道郑岗村,81岁的老党员陆守福听说党员在卡口值班的事情,匆匆忙忙地跑到村委会讲道理。原来因为值班太辛苦,村干部没有安排年纪大的党员到卡点值守。陆守福老人很坚定,“战争年代扛炸药包是只有党员才拥有的‘特权’ 我是一名老党员,这场战‘疫’怎么能落下我!”老人觉得这是对自己入党誓言的最好践行。除了陆守福,还有王道贤、陆守杰、陆书贵、王宗民,都是村里的老党员。他们主动请战,每天一大早就穿上红马甲、戴好红袖章到卡点值守,协助村里做好劝说、登记、宣传工作,一站就是一天。腿站累了坐下歇会儿,口说干了喝杯水缓缓,他们自始至终坚守抗“疫”阵地。
自10月14日起,全市党员志愿者率先垂范,成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行动的骨干,迅速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志愿力量。
“特殊时期,‘搭把手’让我重新感受到了暖暖的邻里情!”
10月17日上午8:50,中原区啟福社区志愿群里发布了一条紧急信息:“小区北门口执勤发现有一名孩子胳膊脱臼了,家长很着急,看看有没有会复位的医生!”由于小区属于防风险外溢临时管控小区,所有人员不得外出,去医院过程繁琐且存在一定风险。正在小区值守的志愿者王振超看到信息之后,第一时间主动联系值班的工作人员并亮明自己“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医疗科医生”的身份,到达小区北门口查看情况。
因为没有专业设备,王振超对孩子和家长进行了非常详细问诊,并检查了孩子的上肢情况,经过判断确定是肘关节脱臼后,开始复位。通过娴熟的手法,不到一分钟便复位成功。
“远亲不如近邻,有您这样的邻居真好!”看着关节复位后不再那么疼痛的孩子,孩子父母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激动地拉着王振超说。
“搭把手的事儿。换了您是我,您也会这样做。”王振超又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并留下自己的电话后,匆忙地回到自己的志愿岗位。
这样的暖心的事情时常在志愿服务一线发生。
10月22日下午16:00,沟赵办事处轻大嘉木苑社区的居民于香老师在为社区志愿者送亲手做的爱心包子时说:“每天我都能从居务群里看见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帮居民送菜、牛奶等物资,经常忙的一点休息时间都没有,我觉得他们太不容易了,我只能给他们做顿热乎饭,尽点绵薄之力。”
原来,于香老师所居住的小区实施了不进不出管理。当看到社区志愿者每天忙碌,没有时间做饭,她便萌生了为志愿者做顿热乎饭的心情。
“真的很幸福,虽然出不了小区里,于香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双倍’幸福感!”社区的志愿者边吃热包子,边为丁老师点赞。
在志愿服务的频繁互动中,“邻里守望”“关爱互助”成为社区新常态,社区共同体建设在共同抗“疫”中得到极大推进。
“若有战,召必回。迎‘疫’逆行,再建新功!”
“为确保安全圆满完成疫情防控任务,现宣布队伍规定,请大家牢记!”10月25日清晨,秦岭路办事处逸客轻居酒店门口,河南猛虎救援队志愿服务第二分队队长姚玉群正在对队员们进行新一天的队规培训,“第一,到岗后服从各社区工作人员的安排;第二,除正常执勤外……”
10月14日,得知中原区多个疫情防控卡点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河南猛虎救援队的队长侯帅便开始动员队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行动。15日,由30多名退伍军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便来到了秦岭路办事处,按照办事处的安排到各社区卡口值守。
“我们都是退伍军人,接受过专业训练,这个时候,我们必须站出来,为大家遮风挡雨!”在和队员们闲聊时,侯帅一直为大家加油鼓劲儿,“咱们来了,病毒都怕!”
侯帅主动请缨,让办事处将“最难啃的骨头”分给他们。领到任务后,侯帅将队伍分成6组,每组负责一个卡口,三班三运转,有效保证卡口24小时都有人值守。
“办事处给我们安排了食宿,不能再给人家添麻烦了。”当队员反应防疫物资不足需抓紧筹备时,侯帅当即拿起电话向队里做企业的几个队员寻求帮助。
求助很快得到了回应。开药店的队员宋登军把店里正在售卖的防疫消杀物资抽出一大部分送到队里,优先配发给一线执勤的志愿者,其他队员购买了方便面、饮用水等送到了一线。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卡点值守,居民大半都成了我的粉丝。”队员杨兴豪激动地说。上岗的时候,碰到一些憋不住出来遛弯的群众,他在劝返的同时不忘讲讲疫情防控的知识。在得知他是一名医生后,居民谁有个头疼脑热的,第一时间就会向他咨询,他总是耐心讲解、提出建议,并留下电话以备不时之需。
现在,这支队伍的志愿者已经增加到70多名,“业务范围”也从秦岭路办事处拓展到了棉纺路办事处、绿东村办事处。在他们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志愿服务力量加入到各个办事处、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有效缓解了一线工作人员紧张的问题。
据了解,自10月14日至10月26日0时,全市4361支志愿服务队累计招募19.2万名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日均上岗志愿者6.3万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59万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