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和唐太宗谁武功最高(汉武帝唐太宗这两人到底谁才是千古一帝)
汉武帝和唐太宗谁武功最高(汉武帝唐太宗这两人到底谁才是千古一帝)公元前135年,汉武帝继位6年后,垂帘听政的窦太后去世,已经当了6年皇帝的刘彻,终于把皇帝的权利攥在了自己的手中。公元前153年,4岁的刘彻被景帝封为胶东王,景帝的长子刘荣为太子。但不久,刘荣被废,改立刘彻为太子。在刘彻成为太子的道路上,刘彻的姑妈馆陶公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馆陶公主的女儿,很早就与刘彻定下了亲事。汉武帝和唐太宗,都是从先皇那里继承帝位,从而成为一国之君的。不过,汉武帝和唐太宗的境遇,也是完全不同的。汉武帝剧照1: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驾崩,皇太子刘彻即位。这时的刘彻,才16岁。不过,刘彻虽然成为了皇帝,但当时的权力却被窦太后掌控。直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真正把皇帝的权利攥在了自己的手里。
在很多历史爱好者的心中,要说到谁才是这个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千古一帝,大多数人会选择秦始皇。毕竟,秦始皇将多国争霸的中华大地,统一成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自始皇帝后,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不以同意中华为首任。
自始皇帝后的2000多年里,出现了不少文治武功的皇帝。但是要说拔尖的,也不过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康熙大帝等几位最为拔尖。
如果将汉武帝和唐太宗放在一起比较,谁才是更加优秀的哪一位呢?
一:即位称帝
汉武帝和唐太宗,都是从先皇那里继承帝位,从而成为一国之君的。不过,汉武帝和唐太宗的境遇,也是完全不同的。
汉武帝剧照
1: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驾崩,皇太子刘彻即位。这时的刘彻,才16岁。不过,刘彻虽然成为了皇帝,但当时的权力却被窦太后掌控。直到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真正把皇帝的权利攥在了自己的手里。
公元前153年,4岁的刘彻被景帝封为胶东王,景帝的长子刘荣为太子。但不久,刘荣被废,改立刘彻为太子。在刘彻成为太子的道路上,刘彻的姑妈馆陶公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馆陶公主的女儿,很早就与刘彻定下了亲事。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继位6年后,垂帘听政的窦太后去世,已经当了6年皇帝的刘彻,终于把皇帝的权利攥在了自己的手中。
现在看来,刘彻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标准的“富家公子”。爷爷汉文帝和父亲汉景帝给刘彻留下的江山,实在是太过富足。据史书记载,文景二帝重视农业,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根据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悌、力田若干人员,并给予他们赏赐,以鼓励农民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使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库中的粮食,陈年积粮堆积如山。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可以说,文景之治的累计,给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奠定了一个相当夯实的基础。
2:要说到唐太宗的称帝之路,还不能简单地从李渊让位于李世民讲起。严格来说,李世民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开国功臣。
李世民剧照
615年,李渊在李世民和裴寂等人的一再劝说之下,终于决定打着“匡扶大隋皇室”的名义,起兵某国。
从六月正式起兵,只用了短短5个月,李渊率领的李唐大军,就攻克了都城长安。不久,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
虽然唐王朝已经建立,但是外部的割据军阀还有很多,。李唐离真正统一全国,还差得很远。而李世民,几乎打下了李唐王朝的大半江山。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虽然战功显赫,但是李世民与唐朝帝位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因为,自李渊称帝建唐以后,太子之位就确定为李渊长子李建成。这在封建王朝也顺理成章,自古就是嫡长子被立为储君。
李世民攻大,李渊对这个二儿子,不得不褒奖。可是,查遍朝中所有官职,却没有一个能匹配李世民的功劳。于是,便为李世民发明了一个“天策上将”,位居百官之首。并且准许李世民自立府第,可以向社会招纳贤才。
这倒是能匹配上李世民的功绩了,可是又惹来了另外一个大麻烦。那就是李世民的天策府,和太子李建成的东宫,形成了鼎立之势,谁也不服谁。再加上李世民南征北战,手下谋士猛将多如牛毛,而且这些谋士猛将,并不受李渊节制,几乎只听命于李世民。于是,李建成怕李世民做大,对自己继承皇位形成威胁。而李世民,对李建成对于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也是虎视眈眈。
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争斗中,还是更为果断的李世民占了上风。
宣武门之变
626年7月2日,李世民于太极宫北门玄武门设伏,将太子李建成和李渊四子李元吉诛杀。并在大将尉迟敬德的配合下,让李渊立自己为太子。这就是历史著名的玄武门事变。
一个月后的8月9日,李渊退位,李世民成为大唐皇帝。
总结:汉武帝继承皇位,虽然也有权利的斗争,但总算是来得正大光明。而李世民的即位之路,则是充满了血腥。不但弑兄杀弟,还逼迫李渊让位,成为了太上皇。
二:开拓版图
1:汉武帝
汉武帝自公元前141年登基,公元前87年驾崩,一共在位54年。
汉武帝在位的54年中,有6年皇权被窦太后掌控,汉武帝实际掌控汉朝48年。这48年的皇帝生涯中,汉武帝最被后人所传颂的,莫过于北击匈奴,为大汉开疆拓土。
为了厘清汉武帝为汉朝开拓的疆土,我们必须用地图来说明。首先,我们看一下汉武帝刘彻从汉景帝那里继承过来的疆域。
汉景帝统治疆域
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西汉的疆域对比今天来说,实在太过于狭小,大致东起吉林,西至陕西四川交界,北起甘肃一带,南至湖南。
这时汉朝的疆域,对比秦朝来说,是小了不少的。
秦朝全域
自高祖刘邦平城被围事件发生后,由于实力不逮,加上有诸多内政事务亟待处理,只能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缓解匈奴的袭扰,一直蒙受很大的耻辱。在军事上,则主要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尽量避免与匈奴进行决战。
然而“和亲”政策,并不能遏制匈奴的袭扰活动,汉朝的边患依旧相当严重。 但是在另一方面,“和亲”政策也为汉王朝整顿内政、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增强实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特别是汉武帝的爷爷和父亲,推行无为而治,使凋敝的社会得到快速的恢复。史书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 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换句话说,汉武帝没有他爷爷和老爸为他打下的坚实基础,是没有实力与能力去北伐匈奴的。
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骑兵进犯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等地。 汉武帝避实就虚,实施反击,派遣年轻将领卫青率大军进攻匈奴所盘踞的河南地。
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的率领下,汉军经过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等大小战役,基本将匈奴的有生力量全歼,使其只能继续北上和西进。自此,匈奴再也没有力量对汉朝疆域形成威胁。
公园前89年,汉朝的版图算得上大幅度增加,西域最远已经到达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不过,西域诸小国的平定,确是汉武帝的孙子,汉宣帝。而且,为了管理广大的西域,还在今新疆轮台设置了西域都护府。
汉宣帝时期版图
2:唐太宗
李世民从626年即位,到649年驾崩,一共在位23年。在这23年的时间里,李世民不断地南征北战,不但消灭了无数的割据军阀,更是将突厥这一重大威胁铲除,保证了唐朝能继续发展壮大。
在消灭各路军阀后,唐初的版图,几乎和秦朝版图大小差不多。
唐初版图
而李世民面临的最大威胁,还是来自北方地游牧民族。只不过,从汉武帝时期地匈奴换成了如今地突厥。
李世民面临的挑战,比汉武帝刘彻要大了不少。
626年,刚刚即位地李世民,便面临几乎灭国考验。东突厥吉利、突利二位可汗,率领几万骑兵,直指唐朝都城长安。李世民命大将尉迟敬德带领兵力反击,虽然斩杀突厥士兵千余人,但是面对突厥几十万大军,这样的胜利,根本改变不了战局。
很快,突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京师震动。 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唐太宗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 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杀白马与突厥可汗缔结“渭水之盟”,突厥兵于是退去。
所谓渭水之盟,就是李世民向东突厥称臣纳贡,以换取突厥的退兵。这对于心高气傲地李世民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耻辱。
之后,李世民励精图治、厉兵秣马,一直在等待一个一雪前耻的机会。这个机会很快就到来。629年,东突厥内部发生分裂。
公元630年,李世民以李靖为北伐军主帅,率领并州都督李勣、灵州大都督李道宗、华州刺史柴绍、营州都督薛万彻奇袭东突厥王庭,大破之,颉利可汗在西逃吐谷浑的路上被唐将张宝相俘获,东突厥亡。
公元635年,李世民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领侯君集、李道宗等联手吐蕃攻击吐谷浑。此战,吐谷浑王伏允自缢,其子伏顺降唐。
公元640,李世民派侯君集西灭高昌,并在高昌设安西都护府,拉开了与西突厥决战的序幕。
灭高昌
公元645年,薛延陀乘李世民东征高句丽,南下进攻大唐朔方郡,被击退。次年,李世民派李勣北灭薛延陀,在大漠置6府7州,为西征西突厥解除了后顾之忧。
之后,公元646年,大唐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在漠南设立单于都护府。至此,大唐已经拥有三大都护府:安西、安北、单于。
公元647年,阿史那社尔被任命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与契尔何力、郭孝恪等征讨龟兹。次年,阿史那社尔击破西突厥处月、处密二部,擒杀焉耆国王薛婆阿那支,龟兹大震。
之后,阿史那社尔大破龟兹大军,攻破龟兹都城,龟兹王轻骑西逃,阿史那社尔追击龟兹王六百余里,生擒之。
龟兹是西突厥属国,其国的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新和六县市。大唐攻灭龟兹,使整个西域震动,疏勒、于阗等国纷纷请降。
此战,使大唐基本上恢复了汉朝西域都护府的疆土,疆域西陲到达了葱岭东界,这一年是648年。
李世民开拓的版图
灭掉龟兹以后,奈何唐太宗李世民寿命已尽。隔年,李世民驾崩,其子李治即位,史称唐高宗。
李世民治下的唐朝,也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史称贞观之治。而李治在唐太宗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唐朝的疆域。往西,彻底灭掉了西突厥。往东,征服了高句丽,使其称臣纳贡。
总结:在开疆拓土方面,汉武帝和唐太宗都是一代能主。不过,两相比较,不管是即位之初朝廷内外的境况,还是国家本身的实力,汉武帝的基础都要比唐太宗好了不少。
汉武帝继承过来的,本身就是一个百姓丰衣足食,国家富饶的盛世—文景之治。
而唐太宗,从当王爷的时候,所面对的就是一个战乱不断的江山。甚至在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还被突厥吉利可汗带兵直逼都城长安,被迫签下了耻辱的城下之盟—渭水之盟。
而两位帝王所开拓的疆域,除了西边到达的区域一样之外,无论是东、南、北,都是李世民的版图更大。
三:内政外交
1:汉武帝
汉武帝其实留给今日之中华,最为宝贵的,莫过于“丝绸之路”。
汉武帝为了对付匈奴,就派张骞出使西域,去找月氏国夹击匈奴。结果夹击匈奴的使命没有完成,无意中却开辟出了一条丝绸之路。
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
张骞出使回来跟汉武帝说,有一个叫大宛国(今乌兹别克斯坦与塔吉克斯坦交界处周边)的盛产汗血宝马,汉武帝一听很兴奋,就派人去换马,大宛不同意,汉武帝就派大将李广利去打,这一打不但使中国第一次实现了对新疆的控制,更彻底保证了河西走廊与外界的畅通。
不过,丝绸之路的概念,18世纪时才被提出。不过,很多史学家认为,张骞出塞,确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因为,这是第一次中原王朝打通和西域诸国的通商之路。
汉武帝时期,汉朝经历几十年的南征北战,国力几乎被消耗干净。阶级矛盾凸显,各地老百姓几乎无粮果腹、无衣蔽体。各地的农民起义不断,汉王朝的国力迅速没落。
2:唐太宗
唐太宗在位期间,多次主张对外扩张,唐朝兵力强盛,打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先后攻打了突厥、吐谷浑汗国、高昌等西域国家,并且与漠南、漠北、青海等地签订契约盟书,将他们纳入自己的国土管辖之内,之后还打败吐蕃,使吐蕃臣服于唐朝。
李世民像
由于唐朝声名在外,再加上唐太宗尊崇外族风俗习惯,与他们签订盟约,设立都护府制度,最终形成贞观盛世之景象,四方臣服,唐太宗被周边地区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并且修建了“朝天可汗道”专门向唐朝进贡,并缴纳赋税,可谓万国来朝。
在唐太宗开疆拓土中,有不少的将军,都是外族人。比如平定西域的阿史纳杜尔。
阿史纳杜尔,本是突厥王子。在归附唐太宗后,唐太宗将衡阳公主嫁给他为妻。阿史纳杜尔带着一帮突厥人,为唐太宗训练出了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骑兵。这些骑兵,成为了大唐西征的中流砥柱。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阿史纳杜尔一心要为李世民殉葬,要不是唐高宗李治极力劝阻,恐怕他真的就跟随唐太宗去了。
还有铁勒可汗何力,因为其归顺李世民,被部下绑到了薛廷拓的帅帐,逼迫其在李世民和薛廷拓之间二选一。耿直地契子何力拔刀砍下自己的左耳朵,一表达自己对李世民的绝对忠诚。
为了救出何力,李世民用公主的和亲换回了这位爱将。何力随后在征讨高句丽和土谷浑的战斗中大展神威,铁勒骑兵可能就是韩国电影中那支凶蛮可怕的唐朝骑兵的原型,他后来安抚造反的同族,最终在辽东的拉锯战中,给高句丽不断放血,最终消灭了这个中原王朝东北方最大的隐患政权。
在国家的治理上,李世民实行三省六部制,并且沿袭隋朝的科举制度,不断在全国各地招纳贤才。官员体恤民情,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盛世景象。
总结:在治理国家方面,唐太宗因为前朝不断地累积经验,确实要比汉武帝强了不少。即使在对外用兵之道上,唐太宗的思路也更加地开放。不断能在内部挖掘能兵强将,还吸收了不少敌人的将领,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那么,亲爱的读者们,汉武帝和唐太宗谁的文治武功更高,谁的能力更强,大家时怎么认为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