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也是对弱者的一种保护(阳台上在弱者世界里)
沉默也是对弱者的一种保护(阳台上在弱者世界里)张爸爸在澡堂听说自家的住宅区将要拆迁的消息,急忙赶到派出所想要在房子里多加两个户口,好多分到一些拆迁款,却被告知户口早已冻结。看到二十多岁还无事可做的儿子竟然许下如此幼稚的愿望,爸爸给了他一耳光,并丢给他一句“想想你自己吧!”。这次,他携金马影后周冬雨和新人演员王锵,首次尝试青春题材,为观众们带来了这部没有“堕胎”、“打架”和“出轨”的《阳台上》。张猛将镜头聚焦于上海拆迁区一个小家庭,展现了底层少年张英雄初入复杂社会时的迷茫、欲望和苦涩。张英雄和爸爸妈妈在院子里过共同庆祝自己的22岁生日。面对生日蜡烛,他许了“国富民强,世界和平”的愿望。
《阳台上》是张猛导演的新作。
2011年,张导演的一部《钢的琴》斩获了台湾金马、上海国际、东京国际等各大奖项。
事实上,早在张猛进入电影圈内之前,他的才华就早已显露了出来。
由他创作的小品《功夫》和《说事儿》接连获得了2005和2006两年的央视春晚小品类节目的一等奖。
这次,他携金马影后周冬雨和新人演员王锵,首次尝试青春题材,为观众们带来了这部没有“堕胎”、“打架”和“出轨”的《阳台上》。
张猛将镜头聚焦于上海拆迁区一个小家庭,展现了底层少年张英雄初入复杂社会时的迷茫、欲望和苦涩。
张英雄和爸爸妈妈在院子里过共同庆祝自己的22岁生日。面对生日蜡烛,他许了“国富民强,世界和平”的愿望。
看到二十多岁还无事可做的儿子竟然许下如此幼稚的愿望,爸爸给了他一耳光,并丢给他一句“想想你自己吧!”。
张爸爸在澡堂听说自家的住宅区将要拆迁的消息,急忙赶到派出所想要在房子里多加两个户口,好多分到一些拆迁款,却被告知户口早已冻结。
晚上,拆迁小组组长陆志强来到张英雄家,逼张爸爸签下拆迁协议书,两人因为补偿款的问题发生了口角,导致张爸爸突发胃病去世。
形单影只的母子俩,只得寄居在舅舅家,被迫受人冷眼。在妈妈的劝说下,英雄在一家奶茶酸粉店找到了工作。
性格内向的英雄将对陆志强的仇恨埋在心底,偷偷跟踪仇人,并伺机杀死他,但他报仇的行动永远都只能在梦与幻想中完成。
英雄选择在奶茶店工作还有另一个目的。
那就是,从店里的厕所窥探对面阳台上的一个陌生女孩。
隔着红玻璃,那女孩儿的一颦一笑,仿佛都在诱惑着英雄。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英雄在复仇的行动上永远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但每日观望“阳台女孩”成了必做的一件事。
只是看着她洗头,吃东西,照镜子,英雄就有一种莫名的安心。
直到有一天,仇人陆志强和女孩出现在了同一个阳台上。
于是,英雄的情欲和复仇欲的目标重叠了。
后来,英雄才知道那女孩儿是仇人的女儿叫陆珊珊,患有智力障碍。
张英雄作为全片绝对的主角,他身材单薄,脸上吊着一幅破眼镜,讲起话来轻声细语,从头到尾都一直在忧郁、延宕、犹疑不决,几乎毫无个性可言。
被欺负后,也只能通过电子游戏发泄不满和愤懑。
张英雄的整个形象正好和自己的名字“英雄”,构成了完美的悖论,可能这世界上,除了妈妈外的所有人眼中,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狗熊”。
那么,导演如此设计人物,是否是为了将所有的情绪积攒到影片结尾,在矛盾冲突中一齐爆发,进而完成张英雄这个人物形象的转变呢?可惜,并不是。
如果导演张猛这样选择,那他显然就承袭了《踏雪寻梅》这样的故事套路中去。
导演张猛,为张英雄选择了最为“无力”的表达方式。
在一个天气阴沉的上午,张英雄攥着水果刀,又一次尾随在仇人陆志强身后,盯着这个害死他父亲的男人坦然地走在路上。
突然,陆志强踩到了一泡狗屎,他只得狼狈地脱下鞋,在一旁的树上反复揩着,并小心地掩藏起自己袜子上的破洞。
陆志强没想到,他无意间的难堪却救了自己的性命。
因为,张英雄看着这个拿着鞋往树揩狗屎的男人,想到了曾经对生活同样疲于应付的父亲——他们是同一类人,生活在底层,想要谋生就要相互倾轧。
后来,英雄来到陆珊珊经常去的空地上,看到陆珊珊正拿着一个煎饼,一边啃一边傻笑着。
混杂着怜悯、倾慕、爱恋的冲突促使英雄抱住了珊珊。珊珊一怔,煎饼掉了,英雄慢慢放开手,珊珊捡起煎饼继续吃着。
英雄默默地转身离开,顺手扔掉了“复仇匕首”,在闷雷声中走向了远方。
回顾整个故事,张英雄真的是“狗熊”吗?他是因为懦弱,才没有杀死陆志强或强奸他的女儿吗?答案是否定的。
张英雄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成长了,他能够对他人的苦楚感同身受,并避免将自己的痛快建立在伤害他人的基础之上。
提起长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未必是英雄,反倒可能是沈重那样的流氓混混。
而能够放下仇恨和执念,对他人给予同情和爱的人,才算真正伟大。
张英雄在阳台上看到了自己的爱,也看到了自己的恨;但他最终选择了爱而不是恨,他没有屈就于“恶者为王”的现实,所以他才是真英雄。
感谢导演张猛,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部寓意深厚的影片。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渐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