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所有的诗以及赏析:苏轼十五首经典词作赏析合集
苏轼所有的诗以及赏析:苏轼十五首经典词作赏析合集今天复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如下:2021年10月6号苏轼这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是专门为柔奴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刻画了柔奴的姿容和才艺等方面的外在美,并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等方面的内在美。全词突出的风格特点是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笔调空灵,旷远清丽,蕴藉深邃,境界奇美,语言明快,细腻柔婉。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他自己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整体来看,苏轼在这首词中,通过精心描写和刻画柔奴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统一,采取夸张的艺术手法,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历险若夷的女主人公柔奴,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又采取以梅喻人的隐喻艺术手法,赞美了柔奴不畏艰难的高尚品质,以及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最后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
苏轼43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他有一位好友名叫王巩,字定国,自号清虚先生,北宋著名诗人、画家,受其牵连,原本春风得意的秘书省正字王巩,不久就被无情地贬到万里之外的岭南宾州,去做了个不咸不淡的小官。是受牵连最重的,这让苏轼一直觉得自己很对不起他。
在20多位所谓“乌台诗案”的案犯中,最倒霉的王巩是被贬得最远、受责罚最重的,被贬到大老远的不毛之地,简直跟死罪无异。岭南在古代被称为瘴疠之地,北方人来到这些地方,常常因水土不服生病,甚至有病死者。
王巩赴岭南宾州时,家中歌会纷纷散去,幸而还有其中一位“长得好看又善良”的姑娘不离不弃,愿随他远赴岭南。这姑娘名为宇文柔奴,即寓娘。柔奴深知宾州僻远、路途艰辛,仍毅然决然地与王巩一同踏上了前往宾州的道路。
四年之后,王巩终于北归,苏轼设宴款待,却见王巩气色很好,容颜更少。苏轼问其原因,答说幸有柔奴相伴左右。宴席上,苏轼试探着问柔奴:“岭南那地方,生活环境应该很不好吧?”柔奴答道:“此心安处,即是吾乡。”苏轼听后大为欣赏,于是便提笔写下了这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这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是专门为柔奴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刻画了柔奴的姿容和才艺等方面的外在美,并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等方面的内在美。全词突出的风格特点是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笔调空灵,旷远清丽,蕴藉深邃,境界奇美,语言明快,细腻柔婉。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他自己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整体来看,苏轼在这首词中,通过精心描写和刻画柔奴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统一,采取夸张的艺术手法,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历险若夷的女主人公柔奴,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又采取以梅喻人的隐喻艺术手法,赞美了柔奴不畏艰难的高尚品质,以及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最后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引申出答语“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一千古名句。歌颂了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也寄寓着苏轼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关于人生的思考,无疑是个永恒的话题。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结局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任何人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奋斗和打拼的过程,都要经历酸甜苦辣咸的生活磨难,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一言以蔽之,每个人的生活都一样的有苦有甜,不一样的是人的心态。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公平的一面,那不过是生活中一点或酸或辣的调味品,与其在埋怨中度过,不如转变心态。人的一生,求的就是安身立命。安身立命之道,不是向身外去求,而是要向心内去求。坦然面对一切,“此心安处是吾乡”。你会发现,生活本来就是充满快乐的。
2021年10月6号
《江城子·密州出猎》今天复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的大意是:我虽然已不再年轻,今日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准备追捕猎物。右臂托起苍鹰,准备捕获猎物。将士们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大部队浩浩荡荡,动如疾风,尘土飞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感谢大家一路追随我。我一定要大展身手,亲自射杀一头老虎。就像当年的孙权一样,露一手给大家看看。
尽情畅饮,这场大型酒宴喝得非常高兴,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豪壮。鬓角的头发微白,的确不再年轻。年龄不是问题,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能开恩,派人拿着圣旨来密州。就像派遣冯唐赦免云中太守魏尚一样,赦免我的罪呢?到了那个时候,我定当拉开雕花的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紧盯来犯之敌。尽力一击,把犯我大宋的侵略者全都射下马来。
据记载,苏轼38岁那年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期间,他一改北宋词坛盛行的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创作了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同时这首词是苏轼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开创了豪放词的先例,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