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20字(谈汉字的字形演变及构字理据)
汉字字形的演变过程20字(谈汉字的字形演变及构字理据)止,篆文作比如,许慎解释的下列字形,均有不同程度的错误:要了解汉字的构字本义,必须追溯古文字形,越古老越好,所以仅仅依靠楷书解说字形是不准确的,这是因为汉字在楷书前经历了隶变这一阶段,汉字由线条变为笔画,其符号性明显增强,丢掉了好多表意的成分,包括部件和线条。有些字形发生严重的讹变,已经面目全非。所以隶变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同时,必须认识到,汉字的构义理据,也只能在初始字形中探寻,字形越早越好,越能反映本义。如果只根据楷书字形分析汉字,探究造字理据,往往会出现错误,原因就在于此。即使是《说文解字》中的小篆作为古文字的殿军也未必正确。
清代沈起凤著有有志怪小说《谐铎》,卷七《虫书》条目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早慧女子夭亡的故事。
说是锦屏地方有个女孩子,名叫叶佩纕,聪明颖悟。七岁时跟老师读书,对老师说:“古人造字,采用会意象形的办法;但是有时造出的字也有不尽合理的地方。”
老师就让她举出例子。她说:“矮字有委矢二字构成,明显是放箭的意思,应该读成射。而射字由寸身构成,明显是矮的意思,应该读成矮。如今字形颠倒字义,难道不是古人出错了吗?”老师对她的回答非常惊讶,不幸的是,这个女孩十六岁就得了急病去世了。
关于矮射应该错位理解的说法,不断被人提及,在这里有必要从古文字研究的角度出发,厘清事实,以正视听。
要了解汉字的构字本义,必须追溯古文字形,越古老越好,所以仅仅依靠楷书解说字形是不准确的,这是因为汉字在楷书前经历了隶变这一阶段,汉字由线条变为笔画,其符号性明显增强,丢掉了好多表意的成分,包括部件和线条。有些字形发生严重的讹变,已经面目全非。
所以隶变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同时,必须认识到,汉字的构义理据,也只能在初始字形中探寻,字形越早越好,越能反映本义。如果只根据楷书字形分析汉字,探究造字理据,往往会出现错误,原因就在于此。
即使是《说文解字》中的小篆作为古文字的殿军也未必正确。
比如,许慎解释的下列字形,均有不同程度的错误:
止,篆文作
。解释为草木萌发的形象。而根据甲骨文字形
,我们知道止即脚掌,趾本字。
男,篆文作
。解释为在田里劳动的人,下部从力。而根据甲骨文字形
,是耒耜在田中之形。
卩,篆文作
。解释为符节,是过去皇帝赋予臣下一定权力的凭证。而根据甲骨文字形
,是一个人屈膝跪坐的样子。即膝本字。
下面,我们分别列出射和矮的古文字演变过程。先看射字。
我们看到,在射字由金文向小篆形体转化时,弓体讹变成了身,而箭和手则演变为矢,后替换为寸,代表法度。
再看矮字
矮由小篆到楷书变化不大,矮是形声字,矢是形旁表意,委为声旁。因为古代常用箭来表示距离的长短。《说文解字》: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同时,委声中含义,有萎缩之义。合起来表示不符合标注,故有短小义。但这只是一种猜测,具体表意不明。
所以我们研究文字,我们必须利用金文,甲骨文资料,知道文字的确切构造,才能探得本义。胡乱拆分汉字,附会臆说不是科学的研究汉字的方法。
其实岂止是矮射,比如出重,有人也有类似的错误分析。你看这出,山上有山,可不就是重重叠叠。你再看这重字,由千里构成,千里为远,出门走远路。所以出应读重,重应读出。这都是不明古文字构形,根据楷书任意拆解汉字构件,闹出的笑话。我们同样也列出这两个字的古文字演变过程。先看出:
出,甲骨文是脚迈出洞穴的形象,古人穴居,表示外出。下部的凵(kǎn),穴居的房屋演变为山,脚趾形也演变为山,于是成了出。
再看重字古文字演变
重,本是人背负重物之形。在金文2中人和重物重合,在战国文字中下加了土字,会人站立地上之意。小篆又拉长了相关线条,就成了现在的楷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