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必背的100个成语(小升初必背成语)
小升初必背的100个成语(小升初必背成语)(1)释义: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3.流芳百世2.安居乐业(1)释义: 安:安定;居:居所;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从事其职业。(2)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成语20则
1.水落石出
(1)释义:是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2)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安居乐业
(1)释义: 安:安定;居:居所;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地生活,愉快地从事其职业。
(2)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货殖传序》:“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3.流芳百世
(1)释义: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2)出处:《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并以圣明,流芳上世。”《晋书·桓温传》:“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4.车水马龙
(1)释义: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2)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5.华而不实
(1)释义:意思是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2)出处:《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东海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枣,华而不实,何也。”《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6.一丝不苟
(1)释义: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2)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7.高山流水
(1)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2)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俞伯牙很擅长弹琴,他到楚国马鞍山遇到钟子期,两人谈论琴律很投机。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弹奏一曲,钟子期高兴地说泰山江河。两人结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会钟子期,得知钟子期病故,就在坟前伤心地毁琴。
8.对牛弹琴
(1)释义: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2)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9.多多益善
(1)释义:益:更加。越多越好。
(2)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
10.后生可畏
(1)释义:后生:年轻人 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2)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1.半途而废
(1)释义: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2)出处:《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
12.今非昔比
(1)释义: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出处:宋·李曾伯《贺新郎·自和前韵》词:“问讯南州守。怅吾生,今非昔比,后犹在否?”
13.雾里看花
(1)释义: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2)出处: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14.得心应手
(1)释义:得:得到 想到;应:反应 配合.心里怎么想 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2)出处:《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15.扬眉吐气
(1)释义: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2)出处: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16.神采飞扬
(1)释义: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2)出处:《胆剑篇》第五幕:“ 夫差年已五旬以上,面染风霜,多了皱纹,但还是神采飞扬。”
17.杞人忧天
(1)释义: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2)出处:《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18.缘木求鱼
(1)释义:缘木求鱼: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2)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19.专心致志
(1)释义:致:尽 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 聚精会神。
(2)出处:《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 小数也 不专心致志 则不得也。”
20.前车之鉴
(1)释义:鉴:镜子 为教训。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 可以做为以后的教训。
(2)出处:《荀子·成相》:“前车已覆 后未知更何觉时!”。汉·刘向《说苑·善说》:“前车覆 后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