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孩子看的十部纪录片(这16部孩子不可错过的纪录片)
适合孩子看的十部纪录片(这16部孩子不可错过的纪录片)《故宫100》是2005年摄制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之后,又一次以故宫为主题打造的影像作品。历时数年策划筹备,经过近一年拍摄制作。每集用6分钟的时长讲述故宫100个空间的故事,透过“看得见”的空间,将“看不见”的紫禁城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加以演绎,为故宫创建一座超越时空的影像博物馆。故宫100——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投拍的纪录片《园林—长城之内是花园》共8集,每集约 50分钟,从先秦、汉、唐、宋、明的 园林讲起,直至现代。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具象表达园林里的慢生活。国内第一次以纪录片的形式把汉、魏晋、唐、宋、明清、当下串联为每集节点,从历史的跨度探究解读呈现中国独特的园林文化,从精神上探寻重要的文化命题——园林里的中国美学。观众评论:“不同于一般的纪录片,不以园林知识的介绍为主,而是宣扬一种意境和美。”
对政策改革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高考改革之下,从小学到高中都将面临巨大变革,未来高考主要学科的考试将不再有考试大纲,学生的知识越宽广越受益。
如何让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广呢?这少不了大量的阅读。阅读即可以是读万卷书,也是可以看很多经典纪录片,在相对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拓展视野、增长学识。
现在是暑假,正是看纪录片的好时候。这里有16部优秀的纪录片,可以为孩子打开一扇又一扇的门,让孩子在家也能长见识!快推荐孩子看起来吧!
园林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投拍的纪录片《园林—长城之内是花园》共8集,每集约 50分钟,从先秦、汉、唐、宋、明的 园林讲起,直至现代。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具象表达园林里的慢生活。
国内第一次以纪录片的形式把汉、魏晋、唐、宋、明清、当下串联为每集节点,从历史的跨度探究解读呈现中国独特的园林文化,从精神上探寻重要的文化命题——园林里的中国美学。
观众评论:“不同于一般的纪录片,不以园林知识的介绍为主,而是宣扬一种意境和美。”
故宫100——看见看不见的紫禁城
《故宫100》是2005年摄制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之后,又一次以故宫为主题打造的影像作品。历时数年策划筹备,经过近一年拍摄制作。每集用6分钟的时长讲述故宫100个空间的故事,透过“看得见”的空间,将“看不见”的紫禁城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美学价值加以演绎,为故宫创建一座超越时空的影像博物馆。
观众评论:“画面很美,道理很深刻,建筑的大美都在点滴。”
台北故宫
《台北故宫》共12集,追溯了文物迁台历史和台北故宫现状,并对书法、绘画、青铜、瓷器、珍玩等台北故宫馆藏国宝一一进行介绍。从2006年起,《台北故宫》摄制组两年中四次赴台采访,采访对象达60多人,非常难得采访到了当年亲历文物迁台的三位老人:高仁俊、索予明和昌彼得,从中获得了大量文物迁台过程的细节。因为种种原因,《台北故宫》剧组最终没能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拍摄,但这并没影响这部片子的思想性和深刻性。
《台北故宫》涉及历史和当代,重在展现中国上下五千年来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历史文化的流迁。台北故宫保存着中国历代帝王数百年来苦心积聚的千年艺术珍宝,是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缩影。
《台北故宫》告诉给你的不仅仅是一些故事,一些情感,还有一声感叹和很多的期待。
观众评论:“2010年上半年在南京时看的。我喜欢这类风格的纪录片。片曲很好听,看似漫长的等待,才是永恒的未来。”
我在故宫修文物
跨越明清两代、建成将近六百年的故宫,收藏着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80多万件珍贵文物。历经百年沧桑,这些人类共同的瑰宝或多或少蒙上尘埃,破损不堪。从故宫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走入紫禁城的红墙,通过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将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木器、陶瓷、青铜、漆器、钟表、织绣、书画,不同的文物有着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修复的难点。而这些修复师们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小心翼翼感受着来自古代的微弱的脉搏。文物有灵魂,有生命,它们和人类的内心大美紧紧相连。
当尘封的文物重新焕发夺目光彩之时,不应忘记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匠人所为之付出的艰辛!
观众评论:“里面有段话说得特别好,‘文物不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里,文物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传播文化。文物修复不止是因为把物品修好了他才有价值,而是在修的过程中跟,人和物的交流,对物的体悟,把自己也融到了里面。’中国的格物精神。一群真正的匠人。看完遗憾错过了90年院庆,百年的时候希望可以去。”
我从汉朝来
《我从汉朝来》是央视纪录频道2015年重点推出的大型原创纪录片作品。该片以汉代重要的图像史料和文化遗产“汉画像石”作为核心线索,三年间寻访百余处历史遗迹,用影像复原了画像石记述的历史事件,宴饮、劳作、家庭生活等各类场景和人物形象,甚至再现了先民想象中的神仙世界。该片分为《家的记忆》、《汉子的荣耀》、《活得像神仙》、《女子为好》、《宴饮》、《上汉朝一课》共六集, 以汉画像石为主题线索,探访百余处历史遗迹,追踪现代生活中的“汉”文化基因。
观众评论:“全程专注墓葬主题,很有专业性。”
楚国八百年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曾经居住在中原地区的火神祝融之后遭到商王朝的驱逐,于是举族南迁,历经千辛万苦,总算在南方潮湿腥热的蛮夷地带落下脚跟。他们给自己命名为“楚人”,虽然身在边陲,却始终怀有重返中原的念头。楚人首领鬻熊协助周王朝推翻商纣的统治,然而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分封,周昭王的南巡更令他们对天子的期望彻底破灭。以熊渠、熊通、楚庄王等有为帝王为代表,楚人开始尝试向中原扩张。侵随战争、齐桓公来伐、城濮之战、吴楚之战。数百年的残酷战争锻炼着楚人铁一般的意志,八百年的基业逐渐走向繁荣,也走向了衰落和灭亡。
本片根据大量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为观众再现了楚王国波澜壮阔的历史。
观众评论:“看到最后一集结束时眼眶都热了。”
复活的军团
这套纪录片分六集、合三小时,展示了秦军团的昔日荣光 。
王者之师:秦人由西北牧场崛起,因护周有功而获封,历550年征伐统一中国。七十年代兵马俑的出土还原了秦国的神秘军队。血色青铜:虽然秦军的青铜武器落后于铁器,但经过合理设计的剑、弩、箭头,在标准化军工厂中源源不断生产供应战事所需。生死之地:以长平之战为例,再现了秦军兵种构成,作战方式。秦军的步兵由弩兵与武器长度不同的士兵方阵组成,骑兵使用弩箭骚扰,战车可脱离步兵组成集团高速作战。关山飞渡:秦统一六国后,开灵渠进占岭南,拓直道北御匈奴,遍布全国的交通系统和先进的制车工艺为帝国的后勤提供了保障。举国之战:出土竹简所记载的秦国法律条文呈现了秦国耕战策略的具体内容,郑国渠与都江堰造就了秦国的粮仓。与子同仇:《商君法》规定了军功授勋制度,这间接培养了秦人的尚武秉性。
评论:“信息量十足有趣,风格厚重悠远,难得一见的优秀历史纪录片。”
大明宫
公元618年,在华夏历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的唐帝国建立。帝国建立不久,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同胞兄弟,如愿坐上皇帝宝座。为了向父亲展现孝道,唐高宗在长安城东北方向主持修建大明宫,以作太上皇避暑的离宫。公元664年,雄壮巍峨的大明宫落成,它占地五千多亩,相当于五百个足球场大小。从唐太宗开始,这座帝国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在222年的岁月里见证了唐王朝的起伏兴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大唐最值得称道的荣耀顶点,而安史之乱、甘露之变、黄巢起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则接二连三在帝国的肌体上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血型伤疤。
战火和尘埃带走了幻灭盛景,而今的人们只能从半埋泥土中的断井残垣遥想纵隔千年的盛世繁华……
观众评论:“泪如雨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去过今凋敝的大明宫更懂这首诗的凄凉。”
美丽中国
从灯火通明的大都市,到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从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到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从长年积雪的高海拨山区到一望无际的平原;从浩瀚大地到碧海蓝天……中国,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囊括了多种特质的地貌,哺育着各族儿女,也孕育着各类珍奇野兽,奇花异草。这次,通过镜头,我们去探访散落在这片土地上的美丽奇景。沿着长江流域,去看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奇石怪林;去云南的热带雨林,寻找亚洲野象、滇金丝猴;来到青藏高原,奔赴内蒙草地,攀爬山脉,眺望西部边陲。这里,是你我熟悉又陌生的美丽中国。
本片是CCTV和BBC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历时4年拍摄,使用了航拍、红外、高速、延时和水下等先进摄影技术。一共六集,分别为《富饶华南》、《彩云之南》、《青藏高原》、《长城以外》、《龙之疆域》和《喧闹海岸》。
观众评论:“去城市化的野性中国,不但有美丽多姿的自然景观,还有和谐细腻的人文关怀。拍了一部良心剧,有几个地方看得真是泪飞顿作倾盆雨...”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一部由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出品,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制的十集系列纪录片。该片以位于中国西部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河西走廊为讲述对象,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呈现了从汉代开始直至今天,河西走廊及其连接的中国 西部 的历史,以及它对中国历史和文明进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是贯穿全篇的主题。
观众评论:“片子最大的看点是场景再现,演员气质服饰造型和历史人物相似,画面配乐搭配极佳,有大片既视感,片子带你穿越时空在历史的长河中旁观去感受这一切。”
森林之歌
由中央电视台、国家林业局、财政部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森林之歌》于2007年12月1日与观众见面。这部11集的纪录片,拍摄制作历时四年,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生态纪录片,填补了我国生态纪录片领域的空白。
《森林之歌》共11集,每集50分钟,由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文化专题部承制。摄制组从2003年开始,历经艰辛与危险,赴西藏、新疆、华北、秦岭、云贵高原、东北、海南、福建等典型林区,拍摄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精美画面。节目论述了森林与人类文明、中华文明的关系,阐述了人、动物、森林和谐共生的关系。
观众评论:“武夷山凤尾蝶那集,在幽森竹海中,凤尾蝶停在竹身上,任由雨丝沾湿自己的翅膀,音乐响起。生命何其渺小,为了生存为了繁衍,默默的坚守着。这是我人生中第一部让我落泪的纪录片,主题曲这辈子忘不了。”
第三极
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纪录片《第三极》,每集46分钟,共6集,以近40个故事的体量讲述青藏之美。影片展现了生活在全球海拔最高地区青藏高原上的人类,个体的生存与家族的幸福,人与自然之间的令人惊叹的平衡,以及在这种极端严峻的自然环境中人类生命的坚韧,和由此锻 造出的心灵的善良、智慧和友爱。
观众评论:“看着看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才发现去过一次之后,这个地方就会在你心里生根(尽管在那儿时候一直喊条件太差了)。第三极的魅力,西藏给人的震撼,不仅来自气势磅礴的山山水水,更多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坚韧的生命的敬仰。”
布衣中国
2015年,中央电视台与深圳越众影视公司合拍的十集电视纪录片《布衣中国》,聚焦“千年美服,讲述春绸冬棉和岁月冷暖的故事。本片上下穿越,南北牵挂,展示中国服装的生成和服装背后的人物命运和时代变迁,从服装的本质和材质出发,在一丝一缕中发现山河春秋的密码。
观众评论:“央视的文案和配乐真的没的说,这种横贯南北,纵通东西的材料获取和不同的织造方式也令人赞叹,人民群众果然是历史的创造者。穿衣吃饭,普普通通却又是情感的凝聚和历史的推动,很棒。”
汉字五千年
大型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通过生动展示汉字产生、演变、发展的过程及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讴歌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汉字五千年》呈现了波澜壮阔的语言文化发展史,用32个富有代表性的汉字勾勒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清晰脉络。全片包括“人类奇葩、高天长河、霞光万道、内在超越、翰墨情怀、天下至宝、浴火重生、芳华永驻”八集。
观众评论:“特别自豪,也特别惭愧,古文看得太少了。上学时没好好背文言文真是后悔啊。”
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是2015年“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第一季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大勇不惧、大巧破难、大任担当……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节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
观众评论:“干一行爱一行,耕耘一生不求回报。”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千百年来,茶文化几经传承、历练、蜕变,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和魅力。本纪录片寻访了云南、福建、四川的产茶重地,记录下小小的一片那嫩叶是如何历经风雨被采下来,并经过复杂的工序和手艺焙制称清香四溢的坐上佳品。跟随摄制组的脚步,观众走访了中国、日本、印度、泰国、肯尼亚,领略了千百年来茶叶在亚非各国落地开花,所滋养出来的不同的文化底蕴。茶叶何止滋养了一方水土,更联络其从东方到西方、从远古到现代全人类的灵魂与情感。.
它本是一片绿叶,当与人类邂逅之后,它走过漫长的旅途,最终上升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信仰……
观众评论:“本以为会只介绍中国天南地北的茶,没想到却是放眼世界,讲述了不同国家的茶和茶文化,包容之心十分可贵。无论是来自中国,还是日本,亦或是英国、印度等,人们都对这一片树叶饱含浓浓的情感,茶承载了我们的生计、文化、历史,人们对生活的那些苦楚和骄傲更是都浓缩在这茶叶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