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诸葛亮擒孟获的意义(经典文言文赏析)

诸葛亮擒孟获的意义(经典文言文赏析)《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北宋时三书被合为一书。《三国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西晋·陈寿《三国志》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刘禅追谥他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诸葛连弩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擒孟获的意义(经典文言文赏析)(1)

原文

建兴三年①,诸葛亮率军至南中②,所战皆捷。闻有孟获者,为夷汉所服,于是令生致之。既得,亮使观营阵,曰:"此军如何?"获对曰:"向③不知虚实,故败。今蒙④使观营阵,若止⑤如此,定能胜!"亮笑,心知获尚不服,纵之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⑥欲释获。获曰:"公天威⑦,南人⑧不复反矣。"于是亮进军,南中平。

注释
  1. 建兴三年:即公元225年。建兴,蜀国皇帝刘禅的年号。
  2. 南中:古地名,今云南、四川、贵州交界处。
  3. 向:早先。
  4. 蒙:承蒙。
  5. 止:同"只"。
  6. 犹:还。
  7. 天威:天助的威力。
  8. 南人:孟获自称。
译文

建兴三年,诸葛亮率领军队来到了南中,所有的战役都取得了胜利。听说有个叫孟获的人,被南方少数民族以及汉人所佩服,于是下令将孟获活捉后送来。活捉孟获后,诸葛亮让他观看蜀军的兵营阵列,说:"这些军队怎么样?"孟获回答说:"早先不知道军队的情况,所以失败。现在承蒙你让我观看兵营阵列,如果只是这样的话,我一定能取胜!"诸葛亮笑了,心里知道孟获还不服气,放了他让他再来作战。七次放了七次活捉,诸葛亮还是打算放了孟获。孟获说:"先生有上天相助的威力,孟获再也不造反了。"于是诸葛亮进军,南中平定。

诸葛亮擒孟获的意义(经典文言文赏析)(2)

人物介绍

诸葛亮:(181年一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诸葛亮擒孟获的意义(经典文言文赏析)(3)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刘禅追谥他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擒孟获的意义(经典文言文赏析)(4)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诸葛连弩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出处

西晋·陈寿《三国志》

文化常识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北宋时三书被合为一书。《三国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启发与借鉴

诸葛亮擒孟获的意义(经典文言文赏析)(5)

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乱中采用"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七纵七擒"使孟获心服口服,彻底地消除了他的反叛心理,从而使南中长治久安。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是如此,要用自己的美德和修养去感染别人,这样就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同。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