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意难平很悲壮的一首诗辛弃疾(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意难平很悲壮的一首诗辛弃疾(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黑压压的乌云笼罩着群峰,顷刻间大雨倾盆而下,但是,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只一会功夫就停了。简译:“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归隐是被迫和无奈,从其内心来讲,还是渴望积极入仕的,从这首《丑奴儿近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我们就能感受得到他希翼用世的迫切心情。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宋 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写在前面: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政治的打击和仕途的挫折,纵使旷达豪迈如他,也难免时感悲凉。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几十年后,辛弃疾被弹劾罢官,闲置带湖庄园达十年之久,苏轼彼时的孤独寂寞他亦感同身受。

这个夏日,辛弃疾的百无聊赖,像极了当年谪居黄州的苏轼,纵然是良辰美景,终是难掩内心的荒凉寂寥,仕途坎坷,壮志难酬,唯有“欲说还休”罢了。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归隐是被迫和无奈,从其内心来讲,还是渴望积极入仕的,从这首《丑奴儿近 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我们就能感受得到他希翼用世的迫切心情。

意难平很悲壮的一首诗辛弃疾(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1)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宋 辛弃疾《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简译:

黑压压的乌云笼罩着群峰,顷刻间大雨倾盆而下,但是,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只一会功夫就停了。

斜阳向晚,经过雨水的沐浴,远处的树木愈加青翠,这清新的夏日美景是多么动人,画家可要怎样才能将它描绘出来呢。

酒馆的门上挂着卖酒的青旗,可想而知,在山的那边一定住着人家,我只要在这迷人的山光水色中,安静地度过一个夏天,就觉得很幸福了。

午醉醒来时,但见窗外的青松翠竹郁郁葱葱,此情此景是如此清静悠闲,让人感到心神舒畅自在。

让我感到奇怪的是,白鸢在天空中往下斜看,它不停地盘旋着,想要下来又不想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白鸥啊,我与你过去定的盟约还在,我是遵守归盟的,你是不是新来的?或者是另外有什么话要传达给我呢?

意难平很悲壮的一首诗辛弃疾(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2)

赏析:

这首词的题目交代得明白,就是要效仿李易安体,李易安就是李清照,字易安,南宋著名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由此可见,以豪放著称的辛弃疾亦有深婉悱恻的情调。

他说,他要着重学习李清照“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特色,而他也的确做到了,纵观整首词,情景交融,明白如话,清新自然,同时又不乏辛氏的诙谐和幽默,读来令人莞尔。

辛弃疾的这首词上下片都是借景抒情,上片写博山道的外景,博山是地名,远望如庐山的香炉峰,风景秀美,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弃疾罢官归隐江西上饶带湖,直到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才再次被启用。

意难平很悲壮的一首诗辛弃疾(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3)

带湖闲居,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他转遍了附近的山山水水,上片前四句写博山雨中和雨后之景,前两句写夏日阵雨的特点,后两句写雨后如画的风景,清新自然,令人神往,“一霎儿价”是一会儿的功夫,极言时间之短。

五、六句写去处,“青旗”代表酒家,呼应下片的午醉,夏日昼长,闲居的诗人心中空虚百无聊赖,脚步不由自主地迈向了那青旗飘处,这两句有纵深之感,别有一番风致,“怎生”作怎么解,“旧盟”指辛弃疾退居带湖新居是作的《水调歌头 盟鸥》。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七、八句抒情,看似潇洒飘逸,悠闲自在,实则是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无依和无可奈何,被排挤出局,远离朝堂,纵有满腹经纶,哪里又有可以施展的舞台呢?

意难平很悲壮的一首诗辛弃疾(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4)

下片前四句写酒家周围的环境,午后醒来,松竹映窗,清幽雅静,野鸟自在地飞来飞去,还不时鸣叫两声,此处以动衬静,更显此地的清幽。

午醉”呼应上片的“青旗”,点明诗人在酒家喝醉了后又在此睡了一觉,从而使得上下片的衔接更加紧凑,而作者在这里也暂时忘却了心中的烦忧。

野鸟自在地飞行,可那昔日与自己盟约的白鸥却盘旋不定,它欲落不落,若即若离的,难道它是新来的鸥鸟变了旧约吗?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辛弃疾罢官归来时,曾一度心灰意冷,作《水调歌头 盟鸥》,来表明自己归隐的决心,从此不问世事,只与与鸥鹭为伴。

意难平很悲壮的一首诗辛弃疾(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5)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后三句的提问即诙谐幽默,又暗含希翼,嘴上说着归隐,内心其实还是希望能有一番作为的,因为他“驱除鞑虏,恢复中原”的理想还没有实现,归隐只不过是被排挤的无可奈何而已。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密州的苏轼希望宋神宗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能够将自己召回并委以重任,同样,辛弃疾也在带湖庄园里苦苦盼望宋孝宗的诏令。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辛弃疾这一等就是十年之久,眼看着年华老去,老大无成,他怎能不愁?所以,他的诙谐幽默里总是带着不尽的心酸和无奈,和郁郁寡欢的落寞之情。

意难平很悲壮的一首诗辛弃疾(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6)

写在后面:

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是勇冠三军的民族英雄。

辛弃疾词开豪放一派,亦多抒发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和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由于“归正人”的身份,辛弃疾很难被重用,就连他的抗金主张和驱敌策略也难以得到采纳,屡遭罢官和贬谪倒成了人生的日常。

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壮志难酬,理想难竟,借酒浇愁,只是,醒来依旧是无边的怅惘。

如果说,“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是谪居的无奈,那么“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则是其积极用世的希翼之心。

辛弃疾这首效仿李清照的小词,既深婉悱恻的孤独寂寞之感,也有积极用世的豪迈旷达之情,值得一读。

意难平很悲壮的一首诗辛弃疾(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7)

辛弃疾画像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