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怎样走向断头台的(大家都站岳飞谋反)
岳飞是怎样走向断头台的(大家都站岳飞谋反)然而,他们当中,却有一位宁愿自己去死,也不愿违心背叛岳飞,他就是前军统制张宪。这些出卖岳飞的将领中,其中一些是被秦桧收买了,更多的,则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而不得不作出的违心之举——不按照秦桧的意思去做,就是岳飞的“同谋”,与岳飞同罪,轻则杀头,重则灭族!十二主将深得岳飞信任,为打击金国侵略者作出了重要贡献,也集体成就了“岳家军”的威名。然而,这些曾经忠心追随岳飞的将领,却在岳飞被捕后,纷纷揭发、举报、证明岳飞谋反,使岳飞百口难辩,蒙冤而死。做这种缺德事的,竟达九人,包括中军统制王贵、游奕军统制姚政、踏白军统制董先、选锋军统制李道等。
01
大名鼎鼎的“岳家军”由十二军组成。
他们分别是背嵬军(统制岳云)、前军(统制张宪)、右军(统制庞荣)、中军(统制王贵)、左军(统制牛皋)、后军(统制王经)、游奕军(统制姚政)、踏白军(统制董先)、选锋军(统制李道)、胜捷军(统制赵秉渊)、破敌军(统制李山)、水军(统制杨钦)。
这十二军的头头,也被称为岳家军十二主将。
十二主将深得岳飞信任,为打击金国侵略者作出了重要贡献,也集体成就了“岳家军”的威名。
然而,这些曾经忠心追随岳飞的将领,却在岳飞被捕后,纷纷揭发、举报、证明岳飞谋反,使岳飞百口难辩,蒙冤而死。
做这种缺德事的,竟达九人,包括中军统制王贵、游奕军统制姚政、踏白军统制董先、选锋军统制李道等。
这些出卖岳飞的将领中,其中一些是被秦桧收买了,更多的,则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而不得不作出的违心之举——不按照秦桧的意思去做,就是岳飞的“同谋”,与岳飞同罪,轻则杀头,重则灭族!
然而,他们当中,却有一位宁愿自己去死,也不愿违心背叛岳飞,他就是前军统制张宪。
在岳家军中,张宪的地位非同一般,等同于二当家,是名副其实的岳飞爱将。
据《宋史》,张宪很早就加入了岳家军,既有勇又有谋,所以公元1131年(绍兴元年),岳飞奉命讨伐伪齐大将李成的时候,才把留下来保护军队家属的重任交给他。
李成本为金国猛将,力气大得惊人,能挽弓三百斤,金军占领河北时,他南下来到江淮之间,“聚众为盗,钞掠江南”,被宋军打败后,投降了金国扶持的伪齐政权,继续与南宋为敌。
据《宋史》记载,岳飞早期的军事生涯大多在平叛,仅绍兴元年至绍兴三年,就先后平定了李成、张用,和曹成、吉州、虔州叛乱,宋高宗赵构赐御书“精忠岳飞”锦旗给他,就是在平定这些叛乱之后。
02
曹成的叛乱发生于绍兴二年,这一次张宪不再留守后方,而是奉命攻打荔浦县的莫邪关,并在那以后不久活捉了一员猛将。
那员猛将,就是史上大名鼎鼎,曾试图单枪匹马冲入百万军中活捉金军元帅金兀术,失败后仍能全身而还的杨再兴。
杨再兴
在攻打莫邪关时,张宪本与杨再兴未能碰面,破关后第五将韩顺夫轻敌,晚上饮酒作乐,被曹成悍将杨再兴钻了空子,杨再兴趁机偷袭,杀了韩顺夫。
若不是张宪与后军统制王经率部赶到,击败了杨再兴,岳家军的损失不知将有多大。
不到一个月,曹成就在贺州败在岳飞手里,张宪奉命与徐庆、王贵去招降曹成的余党,杨再兴不肯就范,竭力反抗,还把岳飞的亲弟弟岳翻也杀了。
这可把张宪气坏了,一顿猛揍,打得杨再兴落荒而逃。
张宪岂肯罢休,率军猛追,眼看就要被追上,杨再兴情急之下跳入深涧,张宪正想把他一箭射死,杨再兴急忙求饶,让他绑了他去见岳飞,然后投降了岳飞。
可惜,这样一员猛将,后来却于绍兴十年,在位于河南漯河的小商桥与金军遭遇,所率三百骑兵被金军包围,大战一场、干掉两千多金军和金军将领万户撒八孛堇、千户一百人后,寡不敌众中箭无数而死。
那一次,张宪还活捉了曹成另一个部将郝政,头戴白色毛巾、号称“白巾贼”的郝政发誓要为曹成报仇,没想到仇没报成,自己倒成了俘虏。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奉命平定虔、吉二州盗贼反叛后,张宪因功升为武略大夫、吉州刺史。
岳飞与张宪(右)
03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张宪正式参与打击侵略者的斗争,始于绍兴四年岳家军第一次北伐。
那一次,岳飞派他去收复随州,驻守随州的伪齐将领王嵩,听说前来揍他的是张宪,竟然吓得不战而逃。
这一次出击,张宪可谓收获颇丰,接着又在邓州大败数万金、齐联军。
收复邓州后,张宪又在唐州把伪齐军打得屁滚尿流。
在接下来的绍兴五年,张宪又靠他的威名创造了一个奇迹,直接吓得对方投降。
那一次,岳飞派部将李道去讨伐湖南的盗贼张平。
这个李道,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选锋军统制李道。
尽管选锋军是军中主力,装备精良,士卒骁勇,但张平并不害怕,甚至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然而,当PK开始,出现在面前的对方将领是张宪而不是李道,张平大吃一惊——说好的是李道,肿么突然变成了张宪,难道岳家军会变戏法?
早知是张宪,我早跑没影儿了!
张平明白,十个自己也不是张宪对手,算了别打了,我投降我投降,率部投降了岳家军。
张平不知道,这是岳飞搞的“鬼”,在战斗开始前突然换上了张宪,目的是利用对方惧怕张宪的心理,达到瓦解对方斗志、不战而胜的目的。
据《宋史》,张宪第一次给予金军沉重打击,是在公元1140年(绍兴十年)。
那一年,金国大举南侵,虽然孤立无援(张俊、王德早已奉秦桧“密旨”从宿、亳地区班师回庐州),岳飞还是发动了规模最大的一次北伐。
这次北伐,岳飞将半数岳家军交给张宪,在王贵率领的另一支岳家军配合下,接连收复颍昌和淮宁府,金国拱卫开封的三大重镇,四天之内丢了两个。
公元1140年注定是个“热闹”的年份,那一年,发生了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
而那一年最“热闹”的,是金军毁约南侵后,爆发的一系列大战,比如名将刘锜以少胜多、大败金军的顺昌之战,韩世忠顶住了金右翼军南下的淮阳之战,先是收复了颍昌、岳飞奉诏退兵,导致颍昌等地重新落入金人之手的颍昌之战,以及岳飞大败金军的郾城之战。
04
郾城之战,金军出动了有重装骑兵之称的王牌部队铁浮图,但仍被岳家军打得溃不成军,金军统帅金兀术,还差点被杨再兴单人匹马活捉。
郾城大战的失败,使金兀术又气又惊,这时的他就像一个输得肉痛的赌徒,必须捞点本回来才解恨。
金兀术
于是,金兀术决定孤注一掷,率领收集起来的十二万多人马,饿虎一般扑向临颍。
岳飞把前军、游奕军,以及他儿子岳云的背嵬军,统统交给张宪指挥,令他率军开赴临颍御敌。
两军遭遇,虽然猛将杨再兴在小商桥被大批金军包围、杨再兴和三百骑兵全部壮烈殉国,但金兀术听说宋军指挥官是张宪,顿时就傻眼了,不敢与其对阵,好不容易捱到天黑,赶紧带人逃走,转攻颍昌去了。
这个柿子太硬,捏不动,他想多颍昌那里去捏“软柿子”。
金兀术这个胆小鬼,虽然自己吓跑了,却留下8000人马,这简直是特意留给张宪的点心,张宪没费吹灰之力就吃掉了,顺便重占了临颍。
与此同时,临颍东北也传来捷报,张宪部将徐庆和李山,在那里干掉6000多金兵,缴获一百多匹战马,将逃跑的金兵追得屁滚尿流,一直追了十五里。
消息传开,“中原大震”,对南宋军民也是个极大的鼓舞。
当然了,1140那年最不应该忘记的,是岳飞乘胜进兵离故都开封仅有四十里的朱仙镇,准备再接再厉收复失地,却被秦桧“逼”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他班师回朝,使十年北伐之功毁于一旦!
当时的朝廷分为主战、主和两派,主和派代表人物是秦桧,他打算以淮河以北国土为代价,与金国议和,而金国提出的条件是,“要想议和,必须首先杀掉岳飞”。
05
要想杀掉岳飞,必须给他定一个“令人信服”的罪名,最好的罪名,就是谋反。
光有罪名还不行,还须有人证明,而最好的证明人,莫过于岳飞的部下。
一般的部下还不行,还得有一定分量,于是,岳家军十二主将中的九人,包括王贵、姚政、傅选、董先、徐庆、庞荣、李兴、李道,受不了秦桧的威逼利诱,纷纷站出来举报、证明岳飞谋反。
秦桧、张俊等人当然找了张宪,因为他是岳家军二当家的,他的证明更有分量,更有说服力。
那时的岳飞已被夺兵权,秦桧等人诡称岳云写了一封信给张宪,让张宪向朝廷谎报金人入侵,需要岳飞率军抗敌,“以助岳飞夺回兵权”。
张宪:尔等如此胡说,可有证据?
秦桧:正因为没有证据,才需要你证明啊!
张宪:这不是叫我自诬吗?
秦桧:咳,你要这么理解,也没办法。
张宪冷笑一声,要我陷害岳元帅,脑子有病吧!
结果等待他的,是一顿严刑拷打,打得他体无完肤。
还是不好使,张宪宁死不屈。
陷害岳飞就是违背良心,违背良心的事,他是不会干的。
张俊见张宪始终不屈不挠,便亲自动手编造了一份“张宪的供词”,交给秦桧。
凭借那份编造的供词,张宪被抓进杭州大理寺。
当年年底,张宪和岳云被张俊和杨沂中杀害于杭州闹市。
好在历史是公正的,宋孝宗乾道元年,张宪得以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