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几天可以出报告(护士你知道C-反应蛋白能反映什么吗)
c-反应蛋白几天可以出报告(护士你知道C-反应蛋白能反映什么吗)它能反映啥?二、其中CRP在健康人血清中浓度很低(<5 mg/L),而在细菌感染或组织损伤时,其浓度显著升高,故被认为其最有价值。一、正常参考值
导 语
ICU里常见的C-反应蛋白(CRP)指标到底是个啥?10个知识点让你迅速get!
CRP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
注:急性时相反应包括感染、炎症及创伤时某些血清蛋白浓度的变化,这些蛋白除CRP外,还包括血清淀粉样蛋白A、纤维蛋白原、触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铜蓝蛋白、α1抗胰蛋白酶等。
其中CRP在健康人血清中浓度很低(<5 mg/L),而在细菌感染或组织损伤时,其浓度显著升高,故被认为其最有价值。
一、
正常参考值
二、
它能反映啥?
1.器质性疾病的筛选;
2.急性或慢性炎症如伴有细菌感染;
3.自身免疫或免疫复合物病;
4.组织坏死和恶性肿瘤。
①
感染的诊断与鉴别
◆CRP在细菌感染发生后6-8 h即开始升高,24-48 h达到高峰,在感染消除后其含量急骤下降,一周内可恢复正常;
◆CRP在病毒感染时无显著升高;
◆革兰阴性菌感染:可发生最高水平的CRP,有时高达500mg/L;
◆革兰阳性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通常引起中等程度的反应,典型的是在100mg/L左右;
◆病毒感染:引起的反应最轻,通常不超过50mg/L,极少超过100 mg/L;
◆在细菌感染的急性期,CRP显著升高,寡聚腺苷合成酶正常;
◆在病毒感染时CRP水平正常或轻微升高,寡聚腺苷合酶水平升高。
②
预测将来心肌梗死及卒中的危险性
◆C-反应蛋白是心血管疾病最强的危险指标,C-反应蛋白水平可预测将来心肌梗死及卒中的危险性。C-反应蛋白含量>2.1 mg/L的人与<1 mg/L者比较:
将来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为后者的2.9倍;
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为后者的1.9倍;
发生外周动脉血管性疾病的危险性为后者的4.1倍。
◆在痛疼开始后数小时内,CRP升高,3-4 d达高峰,在CK-MB回到正常后,7-10 d也降至正常。
③
自身免疫或免疫复合物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肌炎、系统性硬化症CRP无明显改变,所以可用于与风湿性疾病鉴别;
◆若存在发热为并发感染而非疾病的恶化。
④
癌症
◆已升高或正在升高的CRP预示着不良的预后及常提示转移;
◆结肠癌是导致死亡人数第二多的癌症。研究显示,血液C-反应蛋白含量最高的那些人患结直肠癌的危险是C-反应蛋白含量最低者的两倍。
⑤
评估疾病活动性和疗效监控
◆CRP为10-50 mg/L表示轻度炎症;
◆CRP升至100 mg/L表示较严重的疾病,它的严重程度在必要时需静脉注射;
◆CRP> 100 mg/L表示严重的疾病过程并常表示细菌感染的存在。
⑥
抗生素的治疗监测
系列血浆CRP的测定,可用来作为下列情况的治疗监测:
◆在许多感染时,有效使用抗生素治疗;
◆根据CRP水平的变化来决定抗炎药物的剂量;
◆在CRP下降至正常时,中断抗菌素治疗;
◆在高危人群缺少微生物学诊断时,为抗生素治疗的指引。
⑦
外科
◆患者施行手术后24-72h,血中CRP水平明显升高,约在第5-7天恢复正常;
◆凡骤升后持续高水平多预示合并感染;
◆对中、大手术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7天各作常规检测一次;
◆凡术后5-7天CRP仍持续高水平者,理应怀疑合并感染,并配合治疗作随访监测。
⑧
内科
◆肺炎:CRP>100mg/L,强烈提示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支气管炎或肺炎;典型的病毒性肺炎不会超过50mg/L;
◆心血管病,在疼痛开始后数小时内,CRP升高, 3-4d达高峰,在CK-MB回到正常后7-10d也降至正常。
◆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分组,根据CRP水平可分为:
低危险组,<1mg/L;
中危险组,1-3mg/L;
高危险组,>3mg/L。
⑨
妇产科
◆盆腔炎和子宫附件炎,CRP值升高 ;
◆盆腔肿块和子宫肌瘤通常多为阴性;
◆诊断胎膜早破宫内感染;
胎膜早破时,如母亲CRP在产前6-19 h超过50 mg/L,可作为出现原位腺癌(AIS)的标准;产后第一天出现的AIS的CRP将比正常分娩时高出2-3倍。
◆无并发症的CT和NG感染不会引起CRP升高。但扩散到盆腔可引起急时相反应。
⑩
儿科
◆新生儿脓毒血症
出生3天前CRP>10 mg/L表示感染;
如果CRP在24 h内没有超过10 mg/L,多无新生儿感染。
◆小儿发热
患病超过12 h,CRP显著>40 mg/L,红细胞沉降率(ESR)显著>30 mm/h应关注为细菌性感染。
◆脑膜炎
CRP>20 mg/L提示为细菌感染的可能;
>100 mg/L时具有细菌感染诊断价值;
结脑CRP在20-60 mg/L,成功的治疗可使CRP在一周内降至正常。
来源:医学之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号wang_qingyuan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