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怎么水淹楚国的(被白起废掉的楚国)
白起是怎么水淹楚国的(被白起废掉的楚国)但是到了战国后期,楚国贵族越封越多,贵族的势力越来越大,贵族们逐渐脱离了中央的控制,变成了地方势力,到最后百姓只知封君,而不知君王,王权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实质上楚国贵族自治的开始,是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并为国家开疆拓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早期楚国对贵族依然是可控的。等秦军撤离后,郢都彻底化为一片废墟,现在知道项羽后来为什么要烧阿房宫了吧!据考古发现,鄢郢之战后的楚国,明显青铜铸造技术有所退步,而且大量聘请外来工匠,本地工匠所剩无几,除了铸造技术,还有很多其他方面技艺都明显不如之前。楚国败的如此之惨,皆因为楚国贵族自治,无法整合自己的力量,而白起正是看出了楚国的弱点,长途奔袭直取郢都,是直接打中楚国的七寸。
公元前225年,李信率二十万大军伐楚,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一战李信大败而回,损失了七个都尉。
明明已经被白起废掉的楚国,当真用了53年就恢复了当初的国力吗?能和秦国这个虎狼之师一争高下了?
让我们回到53年前,了解一下当年发生了什么,公元前279年,白起率领秦军南下,摧枯拉朽连下数城,虽在鄢城遇到顽强抵抗,依然不能阻挡白起前进的步伐。
第二年,楚国都城郢都失陷,失去了半壁江山的楚国,被迫迁都于陈郢,为了毁灭楚国再度复兴的可能,白起对郢都大肆破坏,焚烧了数不尽的宫殿,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
等秦军撤离后,郢都彻底化为一片废墟,现在知道项羽后来为什么要烧阿房宫了吧!
据考古发现,鄢郢之战后的楚国,明显青铜铸造技术有所退步,而且大量聘请外来工匠,本地工匠所剩无几,除了铸造技术,还有很多其他方面技艺都明显不如之前。
楚国败的如此之惨,皆因为楚国贵族自治,无法整合自己的力量,而白起正是看出了楚国的弱点,长途奔袭直取郢都,是直接打中楚国的七寸。
实质上楚国贵族自治的开始,是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并为国家开疆拓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早期楚国对贵族依然是可控的。
但是到了战国后期,楚国贵族越封越多,贵族的势力越来越大,贵族们逐渐脱离了中央的控制,变成了地方势力,到最后百姓只知封君,而不知君王,王权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鄢郢之战后的楚国又参加了关东六国最后一次合纵,依然是以失败而告终,楚考烈王怕秦国报复,再次迁都至更东面的寿春。
两年后,楚考烈王死,楚国陷入了严重的内乱之中,春申君门客李园杀害春申君,立楚考烈王儿子继位,是为楚幽王。
楚幽王在位十年,也没能改变楚国什么,楚幽王死后,楚哀王即位,不过楚哀王刚刚继位才两个多月,负刍的门客杀掉楚哀王,李园也被杀,负刍自立为王。
此时离秦国一统天下已经没几年了,这53年期间楚国不是忙于内耗,就是毫无作为,就这样的楚国还是在最后关头给了秦国迎头痛击,让我们来看看经过。
负刍自立为王的第二年,秦国开启灭楚之战,派李信率二十万大军攻楚之平舆、寝和陈郢等地,楚国虽然不团结,但也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在亡国灭种的最后危急关头,贵族们放弃一己之私,全部团结在了楚王负刍的身边。
打算与秦国决一死战,楚国的这次团结的效果显而易见,楚军大败秦军,斩杀秦军七个都尉,李信大败而回,楚国乘机收回大片失地,这可能是楚国最后的回光返照了吧。
公元前224年,秦国派王翦率兵六十万攻楚,这一次楚国已是在劫难逃,项燕也举全国之兵与王翦对峙,王翦也不玩虚的,就是跟你拼国力,相持一年,楚国贵族自治的政体结构再次暴露出了致命弱点,战争打的就是后勤的粮草和物资供应。
楚国贵族自治,打仗消耗的物资和粮草都是贵族自己出,再加上青壮年劳动力都上了战场,时间一长,自然就产生了内讧,项燕得不到足够的粮草,只能做阶段性撤退,被王翦抓住机会,一战而定了胜负,最后项燕被秦军击败后自杀而亡。
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率军攻进楚都寿春,楚国灭亡。
所以说楚国能在公元前225年打败李信,只不过是最后的垂死挣扎罢了,依旧是不能改变贵族自治,力量不能整合的根本问题,如果当年楚国没有废掉吴起的变法,以楚国的土地和人口,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的成果来一次火花碰撞,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