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cxo为什么这么火(非著名CXO)

cxo为什么这么火(非著名CXO)港股对中小CXO不care,连昭衍新药H股都饱受歧视,A/H溢价率接近50%。01 港股冷落中小CXO2021年全球CXO巨头在营收体量庞大的情况下仍保持一定增速。LabCorp药物开发业务收入超过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IQVIA(艾昆纬)临床研究板块收入75.56亿美元,同比增长31.2%。Thermo(赛默飞)CRO业务收入79.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ICON收入74.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8%。由此可见,未来国内CXO在度过生命周期朝阳阶段,变为庞然大物后,成长动力不会枯竭,不过是从高增长变为稳增长,是值得长期跟踪的投资标的。国内药物研发生产外包领域,如雨后春笋般繁荣,在一线CXO之外,还有许多非著名CXO,高风险,高弹性,是冒险家的乐园。

CXO一线七龙珠名单发生更迭,以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序,药明康德(50.97亿元)、药明生物(33.88亿元)、泰格医药(28.74亿元)、康龙化成(16.61亿元)、凯莱英(10.69亿元)、昭衍新药(5.57亿元)、博腾股份(5.24亿元)。

药石科技出局,博腾股份上位。

同样是CXO,净利润含金量稍有差异,毕竟投资收益和新冠特效药大单不是每年都保持同一水平,所以康龙化成、昭衍新药业绩水分最少。

今年CXO仍将大面积保持净利润50%以上增长,越往后将越分化。

2021年全球CXO巨头在营收体量庞大的情况下仍保持一定增速。LabCorp药物开发业务收入超过5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IQVIA(艾昆纬)临床研究板块收入75.56亿美元,同比增长31.2%。Thermo(赛默飞)CRO业务收入79.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ICON收入74.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8%。

由此可见,未来国内CXO在度过生命周期朝阳阶段,变为庞然大物后,成长动力不会枯竭,不过是从高增长变为稳增长,是值得长期跟踪的投资标的。

国内药物研发生产外包领域,如雨后春笋般繁荣,在一线CXO之外,还有许多非著名CXO,高风险,高弹性,是冒险家的乐园。

01 港股冷落中小CXO

港股对中小CXO不care,连昭衍新药H股都饱受歧视,A/H溢价率接近50%。

这也是港股的普遍生态,非顶流公司有风口时看基本面,无风口时什么都不认。

维亚生物动态市盈率15倍。2021年营收21.04亿元,同比增长201.88%,净利润2.88亿元,去年亏损3.87亿元。

股价表现未有提振。

业务线分为三块。

药物发现(CRO)业务是传统强项,属于基本盘,2021年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68.7%,在手订单合同金额约9.65亿元,同比增长58.9%。累计向客户交付超过34000例蛋白结构,新增13134例。研究超过1800个独立药物靶标,新增226个。

CDMO业务整合不顺,收购的朗华制药收入13.64亿元,同比下降10.2%。今年总产能将由671立方米提升至800立方米,有改善的可能。

EFS(服务换股权)业务收入0.86亿元,同比增长43%。累计孵化87家初创公司,累计孵化管线共185条,其中20条管线已进入临床阶段,但市场不给估值。

未来催化剂是CDMO业务的盘活,在上海、四川、台州、杭州多地建设研发及生产中心,去年底1万平米CMC研发中心部分投入使用。

维亚生物有成为一体化平台的潜力,前端CRO项目形成漏斗效应,持续为朗华制药CDMO产能导流。

02 是过山车,也是绞肉机

诚达药业发行价72.69元,上市首日摸到吉祥价188元,然后一路跳水破发。

董秘在互动易平台的回答拯救股价,提到公司与辉瑞存在合作关系,有部分投资者据此认为,诚达药业也可能成为Paxlovid相关中间体的供应商,于是,连续上涨3个20CM。

董事长、总经理、董秘吃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

未有新冠相关药物在手订单,诚达药业股价再次俯冲。

是过山车,也是绞肉机。

诚达药业属于原料药CDMO,是全球左旋肉碱系列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收入主要来源于医药中间体CDMO服务和左旋肉碱系列产品,占比稳定在90%以上。募集资金将用于阿拉莫林中间体、芦可替尼/巴瑞替尼中间体、卢非酰胺中间体、异维A酸中间体以及布瓦西坦、恶拉戈利原料药项目的研发与上市。

2018年至2020年,低基数高增速,2021年预计净利润1亿元,同比下降13.14至15.04%。估值仍偏高,长期将回归。

末线CXO依靠常规路径很难突围,特殊时期的机遇可引爆业绩,可惜诚达药业暂时未能成功。

03 渣男逆袭

*ST百花历史上反复被ST,一直挣扎着上岸。

2021年医药行业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338%,扣非净利润891.42万元。其中,医药研发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546.62%;临床试验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215.46%。新增订单3.69亿元,其中,药学研发新签合同2.21 亿元,同比增长194.67%;临床研究新签合同1.48亿元,同比增长 393.33%。

这一次转型到位。

小是小,却是全流程一体化 CRO。累计为 200 余家医药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包含中国制药企业100强中超50家,先后完成仿制药研发申报 300余项。做强华威医药,拓展创新药研发业务,增资礼华生物,发展创新药临床业务,并向医疗器械临床服务延伸,还将发展中间体/原料药和CDMO业务。

04 仿制药CRO也疯狂

2021年末百诚医药在手订单8.93亿元,今年业绩可望翻番。

成长动能比较充沛,主营业务为仿制药CRO,2021年注册申报62项,获得批件23项,其中2个项目为全国首仿,5个项目为全国前三家获批。

业务线不局限于临床前,出现一体化全产业链服务的雏形,在营收构成上,临床前药学研究占比42.59%,临床服务占比14.46%,这些属于常规CRO业务。研发技术成果转化收入占比28.28%,相当于药明康德DDSU业务,自主研发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权益转让给药企,并继续进行后续研发。

由此衍生出权益分成,收入占比8.59%。拥有销售权益分成的研发项目达到33项,其中,与花园药业联合投资的缬沙坦氨氯地平片项目在2021年度获得权益分成3 217.14万元。

CDMO业务刚起步,收入占比2.51%。子公司浙江赛默生产基地累计投资43 780.40万元,投用厂房面积为89 172平方米,建成药品研发生产线12条,2021年下半年对外实现收入940.14万元,对内为57个受托研发项目提供CDMO服务。

自主创新药研发储备5个项目,涉及H3、CDK4/6、PI3K、PPARα/δ靶点,其中BIOS-0618 获得临床批件,进入一期研究。

cxo为什么这么火(非著名CXO)(1)

国内细胞与基因治疗CDMO业务涵盖与产能建设

05 CGTCDMO疑云

和元生物自称在载体开发技术、质量检测技术开发、下游纯化工艺技术上,整体与药明生基持平,并领先于金斯瑞生物科技、博腾生物。

先看2021年几家CGT CDMO经营数据。

金斯瑞生物科技:CGT CDMO平台(蓬勃生物)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101.5%,经营亏损2865万元,待交付订单12.5亿元。

药明康德: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收入10.3亿元,毛利率-2.03%,中国区CTDMO业务增同比增长 87%。

博腾生物:基因细胞治疗CDMO业务收入1387万元,同比增长897%,亏损1亿元以内。

和元生物: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78.57%,扣非净利润4099万元,同比增长53.69%,毛利率51.34%,海外收入几乎没有。截至2021年8月20日,在手未执行合同金额3.1亿元,覆盖的基因药物类别以溶瘤病毒为主,其次主要为AAV和细胞治疗的CDMO项目。预计2022年1-3 月可实现营业收入为6500万元至7000万元,同比增长39.11%至49.81%,扣非净利润为1000万元至1300万元,同比增长15.34%至49.95%。

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观察。

第一,CGT CDMO业务处于培育期,主要目标是扩大经营规模。和元生物收入在4家中增速最低,进入2022年还有降速迹象,但其他3家都亏损,唯有和元生物盈利,而且毛利率高得惊人,顺利上市后财务数据是否变脸,需要跟踪观察。博腾股份把基因细胞治疗CDMO列为三大业务板块之一,引入新项目27个,新签订单约1.3亿元,正在加快建设苏州桑田岛基因细胞治疗CDMO二期项目,相信营收规模会追上来。

第二,受限于国内支付环境,细胞疗法至少2年内还没有商业价值。药明巨诺CAR-T收入3080万,生产成本2175万元,毛利率29.37%,由于自体CAR-T产品高度个性化定制,很难通过规模化摊低成本,亏损局面很难改变。不放量也很头疼,2021年药明巨诺CAR-T商业化4个月,为患者开具54张处方,完成30位患者的回输。在下游厂商亏损死扛且不放量的情况下,上游CDMO也将承受压力。和元生物作为新上市公司,不确定性较多,估值之锚还没落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