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了(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

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了(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近现代的战争,从本质来说是两国工业能力的比拼,尤其是军事工业的比拼。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彻底的农业国,而日本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当时的日本,是世界第五大工业强国,轻重机枪、坦克、飞机、大炮、航空母舰,全部都能造。而在1936年以前,中国造的最先进的军舰是2000多吨排水量的宁海号轻型巡洋舰,这比起日本的7万吨航空母舰来说,完全不是一个档次。1,工业能力差距巨大。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自傲情绪,在一次又一次地打脸后,在一次次的不平等条约签订后,终于全部变成了自卑,而这个自卑,其实是实事求是的表现。民国最负盛名的学问家这样评价中国,他在《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中写道“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我们须承认自己百事上不如人,不但物质机器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上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好好看看当时的中日差距有多大?

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为何蒋介石一再妥协退让?

1931年9月18日,抗日战争爆发,短短一周时间,日军占领整个沈阳,短短半个月时间,东北三省基本被占领。当东北军奉命撤回关内,1932年1月4日占领锦州时,意味着这块152万平方公里的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地被日军占领。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直到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县城,试图占领北京,全歼北京守军,全面抗战才算爆发,中华儿女才算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了。

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了(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1)

这时候,我们不仅想问,当时中日之间的差距有多大?为何日本能够咄咄逼人,为何蒋介石会一再妥协退让?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自傲情绪,在一次又一次地打脸后,在一次次的不平等条约签订后,终于全部变成了自卑,而这个自卑,其实是实事求是的表现。

民国最负盛名的学问家这样评价中国,他在《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中写道“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我们须承认自己百事上不如人,不但物质机器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上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好好看看当时的中日差距有多大?

1,工业能力差距巨大。

近现代的战争,从本质来说是两国工业能力的比拼,尤其是军事工业的比拼。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彻底的农业国,而日本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当时的日本,是世界第五大工业强国,轻重机枪、坦克、飞机、大炮、航空母舰,全部都能造。而在1936年以前,中国造的最先进的军舰是2000多吨排水量的宁海号轻型巡洋舰,这比起日本的7万吨航空母舰来说,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当时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积贫积弱,工业能力的差距,体现最为明显。当时中国连普通的螺丝和铁钉都不能生产,依赖进口。仿制的枪械如汉阳造中正式,距离日本的38式步枪、99式步枪、96式机枪差距非常明显。更别说日本制造的飞机、坦克,在全世界来说都是相当受欢迎。

工业能力强弱是关键,但整体经济实力更为重要。而这一点上,中国和日本的差距更明显。据测算,抗战前中国的人均收入只有16美元,而日本高达107美元,是中国的7倍!日本二战最后四年的军费开支达到了695亿美元,而中国抗战14年总的军费开支也不过花了30亿美元。

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了(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2)

2,军事力量差距巨大。

很多人以为,中国是大国,日本是小国,所以日本并没有中国多,其实这是错误的说法。

日本作为工业化国家,在长期的侵略战争中形成了很强的民族认同感(也可以称之为“武士道精神”或“军国主义精神”),战争动员能力很强。当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时,日本青年踊跃参军,打了鸡血一样要为天皇效忠。

反观当时的中国,大多数兵员来自于被动地抓壮丁,自愿参军的很少。国民党当局在这方面的教育很失败,不仅大家不愿意参军,甚至参军了也要想跑。即便是愿意参军的农民或壮丁,也大部分没有作战经验,没有学习能力,战斗力非常有限,基本就是炮灰的命。

正是因为早早认识到了军事实力上的差距,国民党当局“整军经武”的工作一直在进行,但是直到1936年抗战全面爆发前夕,也没有完成整编,大部分的德式装备没有运达。

单纯以火力来看,中央军要五倍兵力才能与日军持平,其他杂牌军则需要八比一甚至十比一。

当时的日军,军事实力有多强呢?日本的陆军常备兵力为十七个师团,三个航空司令部,以及炮兵、骑兵、战车、化学兵等特种部队,总兵力三十八万,但是拥有四百万服过兵役,可以直接动员参战的后备部队。

即便是当时中国军队都按照最强战斗力六比一来对付日军,日军常备军38万就需要240万中国精锐来对付。再加上日军的后备兵员,中国恐怕还需要建立2000多万的后备兵员才能与之抗衡。

可是当时的中国陆军,只有183个师,再加上少数的炮兵、骑兵等部队,总兵力只有180万人。再加上内部杂乱的武器配置、人员构成、单兵素质,想要与日军作战,基本上不可能。

海军和空军的差距就更大了。

日本海军拥有285艘大型军舰,总吨位达到了1400万吨,而中国的“海军”只能在内河航行,可是这些弱小的军舰,也只有57艘,总吨位5.9万吨,还不如日军一艘航母的吨位大。

日本没有单独的空军编制,隶属于陆军的航空部队有30个联队,1443架飞机;隶属于海军的飞机则有73架。日军数千架飞机,中国有多少呢?当时中国只有不同型号的飞机35架,而且大都是二手和拼装而成的,训练和后勤支持更是差距巨大。

值得一说的是,日军在九一八事变中一口气缴获了东北军300多架飞机,这些飞机,如果装备国军用于抗战,会发挥怎样的战斗力,不难想象。

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了(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3)

3,国家治理能力差距巨大。

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这样的硬实力比拼上,日本对中华民国具有碾压性优势。但是,这并不是蒋介石始终对日妥协退让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妥协退让的主要原因呢?蒋介石自己说得非常清楚了:“攘外必先安内”。

长期以来,我们理解的“安内”就是“剿共”,其实这不对,安内不仅仅是“剿共”,还包含了“削藩”。

1927年,宁汉合流,二次北伐,国民党开始了针对全国的“统一战争”。这一切,以1928年年底的东北易帜为结束。但是东北易帜之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军阀先后起来反对蒋介石,直到1930年9月18日东北军入关参战,中原大战落下帷幕,全国军阀才算会开始服从中央的领导。

但是,中原大战后,地方军阀仅仅是服从中央,双方依然是貌合神离的状态。可是,即便如此,国民党才算能够腾出手来解决南方各省星火燎原的土地革命战争。国民党通过对红军和苏区的“围剿”,并且围追堵截长征中的红军,中央军的手开始伸到了地方甚至基层,蒋介石控制的特务系统,开始为国民党建立起相对有效的统治。

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了(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4)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日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不可能一面抗日一面剿共一面削藩。

近代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告诉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是对的。

1960年,侵略中国的英法两国,与清政府联起手来,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就镇压下去了。1900年,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和清政府联起手来,义和团运动就镇压下去了。1912年以后,谁能获得日本或者英美的经济军事支援,就能在军阀混战中取得优势地位,反过来说,坚决抗击外国敌人的,最终都失败了。

蒋介石认为,日本入侵,也许是自己剿共和削藩的最佳时机。

以盘踞山西时间最长的阎锡山为例,1935年红军东征,阎锡山无法抵抗,蒋介石乘机派出中央军帮助阎锡山“剿共”,效果很明显,红军撤军了,中央军也不走了。1937年板垣征四郎发动太原会战,蒋介石又派出了卫立煌支援他抗日,结果,中央军在山西的实力有增强了。

甚至,阎锡山在抗战期间左右逢源,准备接受日本援助,蒋介石就赶紧派出代表与阎锡山进行谈判,当时蒋介石的主要筹码是货币改革,山西币和中央币如何兑换,成了双方谈判的焦点。最终,蒋介石给得更多,日军拉拢阎锡山失败了。

所以,蒋介石面临的四分五裂的中国,也许“攘外必先安内”正是最佳选择,这一个大背景下,对日本侵略者的妥协退让,自然成了主流。

甚至,蒋介石为了压制抗日力量,还杀气腾腾地表示“敢侈言抗日者,杀无赦!”

反观日本国内,军阀混战的局面,早在明治维新时就已经解决。而鸦片战争以来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日本政界所有人——一旦有危机,就去打仗,可以转移国内矛盾,还可以获得战争红利。

比较悲催的是日本老百姓,每次经济危机活不下去了,日本政府和军队就把他们编入军队,让他们当炮灰去。日本军队不断通过下克上的方式淘汰稳健派政客,最终打造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特殊氛围。于是,当杉山元提出“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时,日本高层竟然没有人敢于反对。

国家治理能力的巨大差距背后,其实是团结的日本来对付一盘散沙的中国。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怎么可能不妥协退让?

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了(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5)

可是,对日妥协退让,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并不是!

陕北山沟沟里面的共产党和毛主席,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抗日统一战线和持久战。

毛主席认为,中日之战,最终必将是中国战胜而日本失败,原因在于:

1,中国得道多助,日本失道寡助。中国会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

2,抗日是正义的事业,会得到全国人民的团结支持。

3,中国是大国,日本是小国,中国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不能。

对比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你会发现,蒋介石的妥协退让,其实并不是最佳策略。

毕竟,近现代以来的国内治理和国际关系,最经常出现的情况,不是通过“借师助剿”借助外国势力清理国内反对派,而是通过民族主义的倡导,打压国内的反对派。

也就是说,蒋介石效仿清政府“借师助剿”“借刀杀人”那一套来对付国内反对势力,反而会适得其反,把自己置于民族大义的对立面,反而会招致越来越多的骂名,最终土崩瓦解。

只可惜,蒋介石抗日战争胜利后,依然没能看懂这一切,反而继续出卖国家利益和主权给美国,用来争取支持来打“戡乱”,最终只能逃到小岛上度过余生。

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了(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6)

那么,对于当时的蒋介石来说,怎样才是最好的选择?

我认为,也许做好这三件事,就能够早一点对日本亮剑。

1,在国内进行深刻的改革,最大限度团结国内一切力量。通过土地革命争取大多数农民,通过打造联合政府争取大部分的军阀,通过揭露日本侵略野心,争取大部分的爱国者。

2,通过让利方式统一国内财政货币体系,为抗日开辟稳定财源;打造一大批有竞争力的军办企业,逐步实现军事工业优先发展。

3,通过明确的抗日旗号,争取英国美国和苏联的共同支持。简单来说,谁支持抗日,谁就能获得更大在华权利,就能和中华民国政府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

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了(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7)

历史不断告诉我们,当侵略者来临时,如果不采取迅速有效的抵抗措施,不最大限度调动国内外力量一致对外抗敌,不仅是对民族和国家的巨大犯罪,更是对侵略者最大的姑息和鼓励。

这一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就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美国在朝鲜半岛登陆,并且把战线推动到了鸭绿江附近,这已经对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现实性紧迫性的威胁,此时的新中国,第一时间做了这三项工作。

1,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和镇压反革命运动,最大限度实现民族团结,目标一致,共同对付美国侵略者。通过宣传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揭露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争取大部分的爱国者。

2,通过获取苏联支持,建立强大的现代化陆军,并且逐步建立海军和空军。解放军在战斗中不断提高战斗力,实现了从弱到强的华丽转身。

3,通过抗美援朝,捍卫了国家利益和主权的同时,获得了苏联的大量经济援助,在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

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了(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差距有多大)(8)

30年代的中国,其实本来就有这条路,推迟了50年走出这条路,就等于推迟了一代人。也许这一切恰好证明了,蒋介石和他代表的国民党,并不是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解放的领导者。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开国元勋们不停用事实告诉所有人,只有不畏惧敌人,才能战胜敌人。

这一条,到今天依然适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