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教育如何帮助焦虑的孩子(新书北大教授如何抵抗育儿焦虑)
育儿教育如何帮助焦虑的孩子(新书北大教授如何抵抗育儿焦虑)亲爱的未未、末末:下文选摘自本书中《爱,是什么?——想象九年后,你们十岁了》一文。小时新闻经授权刊发。我们被电影《美丽人生》中如山的父爱而感动,也见过电影《起跑线》展现的作为父母的美德,环境不同,孩子收到的教育会有所不同,但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依赖、陪伴、爱……无论民族、语言、城市、阶层,都是一样的。对孩子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胡泳希望他的这些思考能与焦虑的父母一起共勉。媒体人周轶君也是一位母亲,在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她说,“树因为有根而自由,不茫然不彷徨才是自由,多么有意思的探究。经常被问道‘给孩子自由不怕失控吗’这样二元对立的疑问,胡泳教授这本书显然给出了更好的答案。认识这个充满爱与思辨的家庭,阅读这本书是一场愉悦而直抵内心的旅程。”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宋浩
小时新闻按: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从100年前的梁启超、鲁迅,到今天的北京大学教授胡泳……很多人都在思考亲子教育。从价值观的培育到“鸡娃”焦虑的传递,家庭教育在今天是极广泛、极重要的话题。
胡泳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曾供职《三联生活周刊》、中央电视台,策划过《对话》《我们》等栏目,有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著有《网络为王》《众声喧哗》等作品。
同时他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他的龙凤胎儿女未未、末末成长的过程中,他写下了24封信,记录了一位思想者父亲与孩子一起成长中的点滴感悟,收集在新书《像树一样自由:给孩子们的信》中。
我们被电影《美丽人生》中如山的父爱而感动,也见过电影《起跑线》展现的作为父母的美德,环境不同,孩子收到的教育会有所不同,但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依赖、陪伴、爱……无论民族、语言、城市、阶层,都是一样的。对孩子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胡泳希望他的这些思考能与焦虑的父母一起共勉。
媒体人周轶君也是一位母亲,在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她说,“树因为有根而自由,不茫然不彷徨才是自由,多么有意思的探究。经常被问道‘给孩子自由不怕失控吗’这样二元对立的疑问,胡泳教授这本书显然给出了更好的答案。认识这个充满爱与思辨的家庭,阅读这本书是一场愉悦而直抵内心的旅程。”
下文选摘自本书中《爱,是什么?——想象九年后,你们十岁了》一文。小时新闻经授权刊发。
亲爱的未未、末末:
……
一位育儿专家这样说:到了五岁左右,儿童才开始喜欢和他人分享东西,这是一种成长的规律,而在此之前,儿童的物品应归自己所有,不能强迫孩子放弃自己的东西。
不过,这一条对双胞胎并不适用,你们在更早的时候就学会了分享。爸爸妈妈认为,双胞胎是培养公正的最好机会。因为一起成长,你们从小就被教育应该懂得遵循分享的规则、轮流的规则。
到了16个月,小男孩末末会说“妈一个”,有好吃的,先送到妈妈嘴边;小女孩未未更大方,好吃的,来者都有份:给她蛋卷,她会举起来,自己吃一口,让旁边的人挨个尝一口。
十岁的时候,想必你们学会了分享更多吧?从分享物品,到分享喜悦。分享就是爱。
爱不是纯索取,也不是纯给予,生活中与他人的最高体验是分享爱。当两个或更多的人从内心深处充分地分享爱时,就会体验到爱的循环。
几个月前,你们能自己喝水了;这几天里,你俩又学会自己喝奶了。“奶,奶”,小手接过妈妈手里的大奶瓶,自己举着,靠在沙发上,咕咚咕咚地喝,或是,不紧不慢,静静吮吸。
你们一边喝奶,一边各拿一本小画书,一个喜欢《丑小鸭》,一个喜欢《雪孩子》。看着你俩怡然自得的模样,爸爸妈妈想恭喜你们,离自主驾驭生活又迈进了一小步!
亲爱的未未、末末,十岁的时候,你们的日常生活应该已经自理得挺好了吧?
能够自主地驾驭生活的最基本的东西,是我们每个人最终走向个体独立自由的前提。
心理学家说,人类生命的头两年都花在如何从无助的情境中挣脱出来。头两年,使个体具有控制力的两个重要的里程碑,就是走路与说话。从一岁多的你们的身上,爸爸妈妈看到了为取得自主,你们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未未虽比哥哥走得稍晚,但懂得张开双手,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而末末走起路来不管不顾,兀自向前冲,所以磕磕碰碰的几率比妹妹大得多。
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你们跌倒了会爬起来,遇到阻挠仍继续前进。由于不能完整地用大人的语言表达自身的诉求,你们发明了一套小小的语言体系,迫使爸爸妈妈去学习你们的语言。即便缺少语言和符号,你们这些蕴藏着惊人能量的幼儿,十分善于运用身体的每个生理系统,来使自己同周围的世界和人产生关系。
就在今晚,“扑通”一声,妹妹仰面倒在地板上,哥哥去拿一个玩具,不小心冲撞到了妹妹。一定疼,妹妹小眼泪快出来了,瘪嘴要哭。“未未,妈妈摸摸就好了,”妈妈赶紧抱起来,“我们原谅哥哥,他不是故意的,好吗?”妹妹不哭了,很快忘记了这不愉快。
妹妹是个宽心的女孩,磕磕碰碰一般不在意,遇到不如意,大人一哄就好。她有乐观的天性。
如果任由我们选择自己的环境,爸爸想,所有的人都会是乐观主义者。可问题是,很多时候我们不由自主。
这一年,你们以真正惊人的速度在学习、成长,同样,爸爸妈妈也看到你们经历令人震惊的失败次数。爬沙发、爬茶几、爬电视柜,直到最后试图爬上床……看着你们所尝试的无数事情和失败,看着这些失败对你们的打击有多么小。
然而,随着你们逐渐长大,爸爸妈妈担心,每过一年,你们就会对失败不再那么淡定。
到了十岁的时候,你们甘冒失败风险的意愿比起现在来,恐怕已大为降低。爸爸妈妈深知,进入青少年以至成年,大多数人脑子里都会累积一个巨大的失败目录,里面满是试过一次就失败的记载,让人再也无意去尝试,因为感觉再怎么做,也不如自尊所要求的那样好——或者,干脆认输算了。
为人父母者,唯一能做的,是不要通过灌输恐惧、惩罚失败,或使成功显得过于珍贵,而把你们往这条畏缩之路上推得更远。
作为起点,爸爸妈妈希望你们做悲观的乐观主义者。这是因为,不计成本的乐观主义就好比一所建在沙子上的房子。一个人必须了解黑暗,熟悉悲伤,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乐观主义者。
哪怕到了十岁,你们可能也无法完全理解这些,但不要紧,一切等你们慢慢去体会:这个宇宙的大和个人的小,时间的无限和生命的有限,未来的莫测以及当下的真实……
“李白乘舟将欲——”妈妈说,末末接,“行。”
“忽闻岸上踏歌——”妈妈说,末末接,“声。”
“桃花潭水深千——”妈妈说,末末接,“尺。”
“不及汪伦送我——”妈妈说,末末接,“情。”最后一个“情”字,末末发的是悠长的二声。
一首诗成功接龙完,末末一脸的兴奋。15个月多点,一本唐诗集,18首,末末基本都能这样连续接龙下来,是个专注度和记忆力很强的孩子。
“末末,天才!”妈妈有点孩痴。
“天才!”末末也毫不谦虚。尽管压根就不知这个词在赞美什么。
与哥哥末末不同,未未学东西是比较不经意的,只是一边玩,一边把一些东西记在脑海里。好像心中有一口井,总会在合适的时候汩汩地涌泉。
亲爱的未未、末末,不管哪种学习方式,寻找最适合你们的!十岁的时候,你们小学四年级也结束了吧。
“未未,你咋什么时候都这么笑眯眯的呢?有那么乐吗?等你上学了,有了作业,就不会这么快乐了。”正读小学四年级的然然姐姐,一边做作业一边对妹妹说。
要培养你们做天才吗?从未做过父亲的史铁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对父母来说,培养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一个高材生更重要。”如果现行教育制度致力于培养病梅,那还不如让你们做野草。爸爸妈妈愿意和你们一起,寻找在现行制度下的快乐生活。没有完美的教育制度,但可以有通达的态度。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