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董允为蜀汉顶梁柱(尚书令的董允位列)

董允为蜀汉顶梁柱(尚书令的董允位列)反观姜维就大不一样了。姜维是曹魏的降人,说他在蜀汉毫无根基也不为过。姜维没有开府治事的权力,无法自选僚属组成属于自己的势力。而且姜维经常领兵在外,他本人不在朝中,也没有什么亲信党羽在朝中,虽然名义上录尚书事,但是他的政治影响力并不高于尚书令。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姜维在政治上的影响力非常微弱。我们看蒋琬、费祎甚至是董允,他们在蜀汉都有足够的资历。蒋琬大概是在刘备做荆州牧的时候跟随刘备的;费祎的定位比较尴尬,从名义上来说,他属于“东州士”,不过他来益州的时间有点晚,刚刚到益州就碰上刘备入蜀;董允是比较地道的东州集团的人,父亲董和在刘璋时期做过巴东属国都尉和益州太守,刘备入蜀后与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是同僚的关系。蒋琬、费祎、董允都算是蜀汉的开国元老,而且他们都是荆州人,在蜀汉这个荆州人占据更多的资源和更高的地位的政权中,他们的人脉和根基比较稳固。我们首先看董允的仕宦经历。在刘备在位时期,董允仅为

宿刘温书斋(张乔)

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调高。
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
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涛。
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

董允为蜀汉顶梁柱(尚书令的董允位列)(1)

蜀汉有这样一种说法,将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称为“四相”或者“四英”,现在被人称为“蜀汉四相”。在这“四相”当中,董允的职权是比较低的。他的职权其实赶不上后来的姜维。在这五个人当中,诸葛亮算是独一档;蒋琬、费祎、姜维算是一档;董允算是一档。那么董允被称为“四相”之一,名位比董允高的姜维反而被排除在外呢?董允又凭借什么与名位更高的诸葛亮、费祎、蒋琬相提并列的呢?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董允为蜀汉顶梁柱(尚书令的董允位列)(2)

仅为尚书令的董允

东汉以来“事归台阁”,尚书台的职权非常大。董允作为尚书令,说是蜀汉的宰相也说得过去。但问题是蜀汉一直都是以一些重臣录尚书事或者平尚书事,比如蒋琬、费祎、姜维都是以大将军录尚书事(后来蒋琬进位大司马,不过职权上倒是没有什么区别),董允这个尚书令与这三个人相比还是不够看的。

我们首先看董允的仕宦经历。在刘备在位时期,董允仅为太子舍人和太子洗马,算是刘禅的侍从和仪仗队。虽然都是一些没有什么权利的官职,不过好歹和刘禅混个脸熟。刘禅上位后,董允成为黄门侍郎,成为刘禅的近臣。当时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职权要大于董允。郭攸之不怎么做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费祎处事圆滑,虽然能够把各种事宜处理得漂漂亮亮,但这种性格不利于刘禅的规范和成长;而董允却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物。诸葛亮有心提拔董允,将费祎调过来当参军,把董允提升到侍中代替费祎。郭攸之的性格随遇而安,沉默寡言,所以宫中事宜都是由董允来负责。

董允为蜀汉顶梁柱(尚书令的董允位列)(3)

董允担任侍中的时间,大概是在建兴五年(即公元227年)左右。他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十七年之久,直到延熙七年(即公元244年),费祎从尚书令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董允才以侍中守尚书令。结果在延熙九年(即公元246年)就去世了。也就是说董允成为尚书令的时间只有两年,而且受到费祎的节制。所以说他的名位是不如蒋琬和费祎的,更遑论与诸葛亮相比。

董允为蜀汉顶梁柱(尚书令的董允位列)(4)

姜维为什么没被列入“四相”

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虽然废置了丞相一职,但是往往以大将军录尚书事,和丞相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同样姜维也是大将军录尚书事的身份,名义上也是蜀汉的宰辅,那么他为什么没有被列入“四相”当中呢?

董允为蜀汉顶梁柱(尚书令的董允位列)(5)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姜维在政治上的影响力非常微弱。我们看蒋琬、费祎甚至是董允,他们在蜀汉都有足够的资历。蒋琬大概是在刘备做荆州牧的时候跟随刘备的;费祎的定位比较尴尬,从名义上来说,他属于“东州士”,不过他来益州的时间有点晚,刚刚到益州就碰上刘备入蜀;董允是比较地道的东州集团的人,父亲董和在刘璋时期做过巴东属国都尉和益州太守,刘备入蜀后与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是同僚的关系。蒋琬、费祎、董允都算是蜀汉的开国元老,而且他们都是荆州人,在蜀汉这个荆州人占据更多的资源和更高的地位的政权中,他们的人脉和根基比较稳固。

反观姜维就大不一样了。姜维是曹魏的降人,说他在蜀汉毫无根基也不为过。姜维没有开府治事的权力,无法自选僚属组成属于自己的势力。而且姜维经常领兵在外,他本人不在朝中,也没有什么亲信党羽在朝中,虽然名义上录尚书事,但是他的政治影响力并不高于尚书令。

董允为蜀汉顶梁柱(尚书令的董允位列)(6)

姜维成为蜀汉的二号人物(即费祎被刺杀后)的时候,是在延熙十六年(即公元253年),一直持续到景耀六年(即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在这十年的时间里,蜀汉的尚书令分别是陈祗、董厥、樊建,后来董厥和诸葛瞻又有平尚书事的官衔。陈祗就不用多说了,《三国志》中明确记载“权重於维”;诸葛瞻、樊建、董厥是一个小团伙,一直想撸掉姜维的军权,吓得姜维不敢回成都,可见他们的政治影响力大于姜维。所以说姜维在蜀汉一直是在军事上有所作为,不能以宰相论之,自然不被列入“蜀汉四相”。

董允为蜀汉顶梁柱(尚书令的董允位列)(7)

尚书令身份的董允为什么能入选

姜维不是“蜀汉四相”很好理解,那仅为尚书令的董允为什么会被列入“蜀汉四相”呢?要知道有大将军录尚书事的存在,董允这个尚书令并不是蜀汉的宰辅,而且蜀汉的尚书令也不止董允,从诸葛亮去世后,除了蒋琬、费祎以外,董允、吕乂、陈祗、董厥、樊建都做过尚书令,为什么董允能够从这些人当中脱颖而出呢?小编以为有两个原因。

董允为蜀汉顶梁柱(尚书令的董允位列)(8)

第一个原因是刚而犯上。董允当初被诸葛亮提升为侍中,就是看中他刚直的性格。而董允也没有辜负诸葛亮的希望,严格规范刘禅的行为举止,遏制刘禅纳嫔妃的想法,甚至让刘禅感到忌惮。古代士人一直以敢于直谏为一种很高尚的品格,所谓文死谏、武死战。所以古代有很多有名的谏臣,在史书中花费很多笔墨。董允就是这样的人物,在把握古代话语权的士人的眼中自然会被高看一眼。

第二个原因是遏制宦官黄皓。董允做侍中时的一个成就就是遏制宦官黄皓的崛起。黄皓是刘禅的宠宦,善于逢迎,而且总在刘禅身边,有感情基础。黄皓有干政的想法,但是屡次被董允斥责,不敢付诸行动。所以董允去世之前,黄皓始终不能参与政治,官位不过黄门丞(管宦官的黄门令的佐官)。

董允为蜀汉顶梁柱(尚书令的董允位列)(9)

宦官一直被士人所歧视,而且在东汉末年宦官和士人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宦官凭借皇权的优势一度胜过士人,对士人进行残酷的清洗,就是有名的“党锢之祸”。可想而知士人对宦官的感观是什么样。黄皓是一个宦官,而且又不是什么好宦官,清忠的宦官,他弄权干政,惑乱主上,把蜀汉搞得乌烟瘴气,在“魏灭蜀之战”中向刘禅献上巫蛊邪说,导致严重的延误战机,促成蜀汉的灭亡。这样一个宦官,自然是士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而董允当初遏制黄皓的行为,自然也会得到士人们的激赏。反观吕乂用法严厉;董厥、樊建排斥姜维窝里斗,而且没有对抗过黄皓;陈祗就不用说了,按照《三国志》的记载,纯粹的政客一个,名声都不是太好。所以董允就能够从这些尚书令中脱颖而出,成为“蜀汉四相”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华阳国志》、《后汉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