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道转弯(千年古道意纵横)
千年古道转弯(千年古道意纵横)(一) 早上不到八点,车子从东郊居住区出发,经绕城、西柞高速,至营盘下高速,沿S102省道10多分钟(再直行几分钟即至牛背梁森林公园),穿路右首“秦楚古道”牌楼进入专用道,行约7公里左右,即到花门楼——景区大门口,就是我们现在等待“景区摆渡车”的地方。
文|拜啸霖(陕西)
图|网络
古道是“终南秦楚古道”,是秦岭南麓古代秦、楚官道的遗迹。除了专业“驴友”,以前普通西安人到“秦楚古道”旅游的不多,知道的更是廖若星辰。概因其在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靠近“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牛背梁景区开发的早,名大之故。实则“秦楚古道”无论人文历史、地理地貌,还是自然风光更值得倾心关注。
“周末‘秦楚古道’游客多得让人受不了,都是柞水旅游推广这几年搞的‘高山杜鹃花节’。”葛经理两手一摊,面露难色,一边抱怨,一边解释“近一个小时等待景区摆渡车”的无可奈何。“昨天刚刚开完2019年的‘高山杜鹃花摄影节’启动仪式。”
早上不到八点,车子从东郊居住区出发,经绕城、西柞高速,至营盘下高速,沿S102省道10多分钟(再直行几分钟即至牛背梁森林公园),穿路右首“秦楚古道”牌楼进入专用道,行约7公里左右,即到花门楼——景区大门口,就是我们现在等待“景区摆渡车”的地方。
(一)
“景区摆渡车”沿着陡峭、狭窄的盘山路行驶约30多分钟到达停车场。停车场中间有一人工湖,南侧有休息的藤木凉亭,整个场地形状象个“铜钱”。标识牌介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耍钱场”(同一标识牌“厂”、“场”不分),早已看不出历史的遗迹。史料记载,“耍钱场”是秦楚古道上的古驿站,原本是个堆放木料的场地。因往来秦楚的官家、商贾、兵勇、行人多在此歇脚休闲、宴饮补给、耍钱娱乐,发展成一个风月赌场,当年也曾是车水马龙,人流不息,灯火通明,昼夜喧嚣。
民间流传赵匡胤年轻时也曾在此耍过钱,开过赌场。
历史上的赵匡胤,祖籍涿州,生于洛阳,从小习武,受后周皇帝世宗柴荣器重,掌管殿前禁军,后周恭帝即位不久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为宋朝开国皇帝。其为历史彰表的贡献,是先后灭亡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
赵匡胤被后世誉为“武术家、军事家”,以“兵武”成大业,极其忌惮“兵权”之重,两次“杯酒释兵权”,罢裁“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 “拟武重文”,推崇文治,为后来的“武将难觅,兵力羸弱,官员腐败,屈辱苟延”埋下了祸根。
公元947年的春天,是后晋末年,也是后汉初年,就是赵匡胤遇到后汉隐帝时的枢密使、后周太祖郭威,投身行伍之前,他以一身武艺闯荡江湖,谋取功名财货。汴梁(今河南开封)不济,复州(今湖北天门、仙桃、监利一带)、随州(今湖北随州一带)附权门受挫,至长安难安身,奔终南欲寻“捷径”,在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行人如织的驿站“堆木场”暂住谋生。赵匡胤信奉 “人生诚如赌,富贵险中求”,陕西境内就有“赵匡胤与道教陈抟老祖赌棋输华山”的传说。也有传说赵匡胤原本就是个浪荡子弟,不学无术,不事商贾,迷恋赌博,热衷斗殴,结交了一帮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吃喝嫖赌,横行霸道,恶名远扬。人人见了都躲着三分,怕着三分,让着三分。在“秦楚古道”的交通要道—— “堆木场”驿站,赵匡胤又发挥其所长,与追随的兄弟在此开起了赌场。当地山民流传,“赵匡胤开赌场,赢了就要银钱,输了不给银,别人讨要动手就打”,至今还有流传的歌谣:“古道有个赵匡胤,赌钱场上称光棍,输钱他不给,赢了要金银,要是掏得慢,挥起拳头就打人。” 赵匡胤只赢不输,在这里“黑”了不少金银。但也有碰到硬茬倒霉的时候,据说有一次石守信和王审琦来此耍钱,赵匡胤输钱不给,被石、王打得鼻青脸肿,赌场被砸散了摊。有道是不打不成交,王审琦和石守信后来与赵匡胤都到了后周太祖郭威帐下,随周世宗柴荣南征北伐,战功显赫,王审琦成为殿前都虞侯,石守信官至殿前都指挥使、义成军节度使,石与赵还结为异姓兄弟。“陈桥兵变”时,石、王是核心骨干,为赵匡胤立了大功。
赵匡胤称帝后,此地改名为“耍钱场”,歌谣不敢公开唱,民间却留下一句歇后语:“赵匡胤赌钱——输打赢要”。
站在“耍钱场”故址,赵匡胤赌博的大石板和坐过的石墩,依然摆在原地,内心不由感叹:道理向来都是强权者的遮羞布,历史在某些方面就是“功成者”的粉饰画,又有谁在意其当初的下流与暗处的龌龊;在这风云际会、人来人往的“秦楚古道”上,有多少人为了“终南捷径”或“长安功名”,历尽艰险到了“耍钱场”,抱着“赌命亦无妨”的心理,把血汗钱、肉皮囊和无尽的期望葬送在这里……我仿佛听见“耍钱场”喧嚣的声音惊扰终南的幽静,我仿佛看见“耍钱场”借助那魅惑的灯火在欺骗着漫漫长夜。
(二)
从“耍钱场”前行数十米,有一颇具古意的木质路牌,是“秦楚古道”的概略:“‘秦楚古道’属历史上贯通西柞‘义谷道’中的一段,南起花门楼,北至天都池,全程18公里。据《柞水县志》载 ‘该道于南北朝保定二年(公元562年)拓宽至2.5公尺,可通古代兵车,是历史上由秦入楚的咽喉要道。’由此得名‘秦楚古道’。”
关于“义谷道”,有史料记载 “‘大峪’原名‘义谷’,系古长安县八大峪之一,南起秦岭光头山西粱垭口,北至大峪口,全长17公里。‘义谷水’自长安县界流入今柞水县营盘镇乾佑河。历史上曾称‘义谷’为‘大义谷’,近代简化为‘大峪’”。另一有史料记载,“南北朝晋国公倡修大义谷(大峪)至旧县关(今柞水县城)大道,名曰“义谷道”,从此南北之阻始通。” 从这两条史料的记载来看,“义谷道”位于现柞水“秦楚古道”遗址以东,就是有的资料所记载的今秦岭北麓大峪(今长安区)到秦岭南麓的杨四庙村、碾盘村一线,简单的说,即“柞水营盘—长安大峪道”,与“终南秦楚古道”景区的介绍还有些出入。
木质路牌相距不远处,路右侧的灰色金属标牌文字为:“古道遗址,这条古道,是中国历史上秦楚相通的官道。历经一千五百多年历史风雨,古道大部分已经荡然无存,唯有跨越终南山这一段清晰可见。”
脚下乱石铺道,凹凸起伏,石间青草峥嵘。抬头观望,古石乱阶,极不规则,一条乱石间草的小道缓坡伸向高处……
“秦楚古道”,最早是北周武帝在公元562年,借助终南有原小道扩建而成。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概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修筑过程:第一阶段,为秦朝初年至末时期修筑,起始咸阳,终至秦岭终南山,绵亘300余里;第二阶段,为东汉、西汉王朝时期修筑,从陕西柞水至安康、河南内乡,至湖北襄阳,长约500公里;第三阶段,为三国时期修筑,自湖北襄阳起,经荆门至江陵纪南城(楚国故都遗址,荆州古城北十里许),长约150公里。
这些信息显示,北起咸阳,南至江陵的“秦楚古道”全程约在1600里左右。这条古道,从最初的山间小道,发展成不仅可以行人,还可以行兵车、骡马的大道,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促进了南北的商贸,乃至与欧亚国家的国际贸易:来自南方富庶之地的盐、茶、丝绸、粮油、瓷器,来自北方的战马、牛羊、皮毛、珍奇……都曾在这条古道上南来北往。从功用来说,“秦楚古道”具有多个功能:一是作为行军打仗,运送粮草辎重的“军道”。古道是秦入楚的咽喉要道,也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其修建首先是源于军事需求;二是作为朝廷与地方传递公文、奏折、军情的“驿道”;三是地方向朝廷缴纳粮食、税银、贡品的“官道”;四是老百姓通行、商贾经商的“商道”。
古道连秦楚,三径落终南。其实古代从长安到荆楚,经过终南山有三条古道。除了位于今长安正南,北起长安区翠华山天池,南到柞水县花门楼的秦楚古道,还有一条位于今西安的东南,就是唐代诗人韩愈南贬途中所写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的“蓝关古道”,秦时称“武关道”,唐代以后多称“商山道”、“商州道”、“蓝商道”、“商於道”,位于今蓝田县境内。第三条是位于今长安西南周至县境内“午子古道”(也称“子午道”),有名的绿茶“午子仙毫”最早的产地就位于这一古道上。也有把“长柞古道”称作“商於道”,似有牵强,因“长柞道”是古代自长安至金州(安康),然后才向东南往古楚地,“商於道”是对秦代自商州至河南内乡七於镇道路的简称。“商於道”多指今西安东北的秦楚古道——“蓝关古道”,此道是秦灭六国后修建的九大驰道之一。
我在研究蒙元历史时发现,当年蒙古军队与南宋、金国打仗时,有三条行军路线,一条是从凤翔直向南,经过凤县,至汉中,直行进入四川,沿汉江向东可入湖北、河南;还有一条是自京兆(今长安),越“秦楚古道”,过金州(今安康),沿汉水绕道进入河南南阳,继而向东,直捣汴京;第三条是自京兆(今西安),翻“蓝关古道”,经商州,进入湖北、河南。
战马声不闻,烽烟已散尽。经过近2000年的历史变迁,风雨沧桑,如今这些古道遗迹多已难觅其踪影,唯有这位于“长柞”段上高低不平的毛石,杂草相间的乱石路,似乎还有丝缕远去的历史信息或古风遗韵,惹得城里人怀古探幽,沿阶登攀。
(三)
沿着山间乱石小道一路前行,道路两边草木葱茏,林荫幽静,远处山花烂漫。恍惚间似有一队人马行走在古道上,时而旌旗猎猎,时而兵车辚辚,时而商队相连,时而马鸣人笑,时而驿马飞奔……
行约十来分钟,一处木质小屋挡在眼前,右侧枯木桩悬挂蓝框黑底黄字招牌“秦楚古道”,显然是现代景观,景区资料介绍此处是“古道客栈遗址”,已没有丝毫的遗迹或故址的味道。
继续轻快前行,过前岭、观云台、脚夫岭、刀口石、转景楼、拴马桩、红桦林、晒药台、刘秀避难处、太白醒酒石、黑风口,古道两边野花盛开,景物变焕,美不胜收,但总体印象比较淡然,山花淡然、林木淡然、林道淡然。或许这就是古代那些高人喜欢在此清修悟道的原因,抛却繁华与虚妄的诱惑,于淡然中归于宁静,于淡然中回归自我。
前岭有屹立于悬崖边上的木质小屋,墙上刻有王维最有名的诗篇:“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刀口石”、“红桦林”都是以景的特点而名,“脚夫岭”是脚夫经常歇脚换气儿的地方。“拴马桩、晒药台、刘秀避难处”都源自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拴马桩”弄不清是哪个皇帝或名人拴过马的石头,“晒药台”是一块大石头平台,据传是药王孙思邈在秦岭采药时晾晒药材的地方; “刘秀避难处”据传是刘秀被王莽追杀曾在此石后躲避。“古长柞界碑”可知古代长安与柞水不是以终南山分界,长安的管辖区域延伸至终南山以南。“黑风口”似乎在提醒气候恶劣时这里风狂天黑的可怕。转景楼是一座钢管铁质凌空观景台,视野开阔,八面来风,空气清新,极目远眺,美景无限。
冥冥中似有神助,走到观云台的时候,天气突然暗淡了下来,在“耍钱场”时还阳光灿烂,有云从不同的方向涌来,又有金色的阳光时不时从云缝透射出来,树木、花草与远处的山峰互为衬托,幻化出万千气象……
看到“太白醒酒石”的时候,我和同行者开玩笑,此地当有一壶老酒,与友人敞开心扉,畅饮叙情,酒至微醺,感受惬意与放纵——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这是李白的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大意是说傍晚时分,他从终南山上走到华门楼,遇到复姓“斛斯”山野隐士,主人热情地邀请到他家,拿出珍藏多年的好酒,笑谈欢言,休息放松,畅饮美酒,频频举杯,酒酣处情不自禁,放声高歌,忘记了时间,已是月明星稀的深夜,宾主闲适而快乐,彻底放松身心,忘记了世俗间的算计奸诈、猜测心机。
过“太白醒酒石”不远,遇一背矿泉水的脚夫,负重背靠着路边石头歇脚,与之攀谈。
“老乡,背上这水有多少斤?”
“六七十斤吧。”
“一天在山里走几趟?”
“一趟累得都够呛,早上天不明,四点就要从家里走。”
“你是哪个村的?”
“花门楼下边的泰丰村。”
“一直从花门楼走上来?”
“比花门楼还远,单趟走二十多公里。”
“你主要是运水,还是买水?”
“不是的,我主要上山挖药材,顺便背点水卖,山上缺。
“这山上还有药材?”
“咦,那是你不知道,终南山自古就有药山之称,唐代的名医孙思邈、王焘就在山上采过药、研过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说这山上‘俯首满山尽灵丹’,药用植物2271种,长安、柞水这一带就有640多种。”
提到草药,脚夫一下子来了兴趣,很是健谈。
“常见的草药都有啥?你经常采啥药?”
“藏红花、百部、黄柏、蛇床子、胖大海、白鲜皮、土茯苓、冰片、牛膝、大黄、连翅、车蒡子……多的说不完。” 脚夫边掰手指头边说。
“我主要在山上找野生的龙胆草、柴胡和黄芪,运气好了也能见到终南山野参,与东北的人参不一样,药材铺子收的价高。”
“这山上的草药有啥不一样?”
“这些我不懂!我外孙女上大学,给我说过一些。好像说秦岭山脉挡住了南北的气流,夏季南方湿润的气流到不了北边,所以北边气候干燥;冬天又把北边的寒流给挡住了,故而南边气候没有那么寒冷。这不一样的气候、自然,适合于很多名贵药材的生长。人家收药材的人也说,终南的野生药材药效比别的地方好,人工种植的更是没法比,所以给我们的价也高。”
脚夫越说越兴奋。说完药材,他神秘地悄声给我说:“这山里的野蜂蜜、蜂胶珍贵的很,好多治不好的气管病一吃就好。你给我个电话,碰上采到了我给你个信儿,想要了你来。”
似乎有推销之嫌,因为在太白山也见到过类似的野蜂蜜、蜂胶,都是拿白糖、食用胶加淀粉人工制的。但也有当地的朋友说确有野生的好蜂蜜、蜂胶,极为难得。虽然留了手机号码,但想到这里,我故意转开了话题。
“从花门楼到“耍钱场”有什么景点或者好玩的?”
“人家说花门楼是古代驿站,是南来北往的当官的休息、做生意的集散、兵马补给、懂文墨的人游乐的地方,相当于人的 “喉咙”,由这儿进入“秦楚古道”上终南山。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从长安到镇安视察防务在这里住过。”
据柞水地方志记载,李世民曾在此安营扎寨、休养练兵、游山赏水,留有《望终南山》诗,“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是其中的佳句。
“从华门楼向上第一站是雷劈石。” 脚夫给我讲了关于“雷劈石”的几个传说。
“‘雷劈石’象刀劈开的两块石头。有说是雷公劈横行乡里、虐待亲娘的不孝子时力气太大把石头劈开了,警示人们要修德行善,孝敬老人;有说石头是蟒蛇精祸害路过的男人被雷公劈为两半;有的说是王母娘娘劈开石头,把逃到这里的七仙女和董永分开;还有的说是雷公为帮百姓修路,把挡在路中间的石头劈开……”
“过了‘雷劈石’就是滴水岩,也叫黑琊沟瀑布。滴水自天而降,散落成溪,缓缓流向远方,梅雨季节水量大时宛如高山瀑布。”
“再向上就是王跛子客栈,在半山腰,传说王跛子就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善于做药膳,曾经在瘟疫流行时救过方圆几十里老百姓,也有的流传药膳来自于到山上采药的孙思邈。”
“过了王跛子客栈就是李家坪财神庙,灵验的很,现在我们当地人还讲究到庙里上香求财。尤其是做生意的更讲究到这里上香,近年也有不少西安的大老板过来烧香”。
一路和脚夫攀谈,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道路的分岔口,脚夫建议我们上山走右边的“杜鹃群林”道,返回时走左边的乱石古道。
看着脚夫躬身负重前行的背影,不由为他的乐观而感叹,也许快乐与财富并不强关联,在初级阶段也许快乐与财富成正比,到一定阶段财富对快乐的边际效应会渐渐下降。
(四)
“终南五月杜鹃来,声声催得枝枝开。”
近年到秦楚古道长柞段的人,都是奔着杜鹃来的。听杜鹃的声音,感受杜鹃啼血的古韵,看高山杜鹃花的超凡脱俗,领略杜鹃西施般的惊艳,仙女般的缥缈。
这时节,关中平原上的杏花、桃花、樱花、梨花等早已残败凋零,花落成泥,唯有终南山腰那一抹艳丽的亮色,或白、或红、或紫、或黄、或粉、或淡红、或桃红、或淡紫、或紫红,成为满山翠绿中最惊心的风景。
据采药脚夫说,终南山秦楚古道的杜鹃,是世界四大高山花卉之一,观赏和应用价值较高,有28个品种,为野生杜鹃花科高山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也称“高冠杜鹃”。秦岭横亘在中国中部,是亚热带湿润气候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的分界线,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成为杜鹃花的宝贵基因库。秦岭杜鹃树形优美,叶子常绿,花开型大,花繁色艳,以套瓣、重瓣为主,也有少量单瓣,花期1个月左右,一般在每年的4月底-6月初开放,花开时节,漫山遍野,魅力无限。
刚走进杜鹃丛林的那个时段,天气阴沉,没有听到想象中的杜鹃鸟啼叫声,看到的杜鹃花并没有想象中的惊艳夺目,大多已经显出颓败之意,花朵边缘或枯萎或奄奄,毫无精神,不免有些失望。同行的小魏说,可能是前几天突然的倒春寒降温所致。
沿略显泥泞的土路继续前行,如在林荫洞中穿行,两边有不知名的小花独自芬芳,或黄,或红,或紫……也是一种意韵。
踟蹰间,前面小魏喊:“这里杜鹃花繁的很。”
疾步上前,是三两树白色的杜鹃,树型高大,花繁锦秀,白中绯红,如同美人粉腮,有清雅脱俗之感。近旁还有一树更为惊奇,树干光秃,枝叶稀少,惟腰部数朵桃红色杜鹃花随风舞动,清奇而动心,绝然唐代诗人成彦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的意境。
躬身前行数十米,有钢管搭就的观景台,已有数人攀登其上,欣喜之声阵阵传来。
登观景台,令人兴奋不已,半山腰的杜鹃花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完全超出想象。簇簇相拥,树树相连,沿着漫坡伸向远处,花色以白色居多,偶有粉色、绯红色、紫色夹杂其中,像仙境中飘来的亮彩油画,汲天地精华,沐阳光雨露,怒放在秦岭南麓,圣洁清纯,美轮美奂!观景台上的游客忘情地挪动着身影,变换着角度,拍照留念,感叹欢呼!
一位天真的女游客感叹:“太美了,真想在此梦入花香!”
(五)
在凡夫俗子的眼里,终南山始终是个谜,是长寿的象征。从古至今,探寻终南山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在终南山修炼寻求长寿者从未间断。
终南山西起宝鸡眉县太白山,东到蓝田县境内的玉山。后因太白山高大宏伟,冰川地貌与终南山迥异,便把其独立开来,以周至县境骆峪河(西骆峪)为界,西称“太白”,东称“终南”。老百姓把终南分为东终南(蓝田段)、中终南(长安段)和西终南(户县周至段)。
“终南”之名,最早出现于《尚书•禹贡》、《诗经•国风•秦风》“歌曰: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大意是说终南山有楸树、楠木,有杞柳、棠梨。在《山海经》里,终南山被简称为“南山”,这也是关中百姓的日常叫法。我们常听到的“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中的“南山”均指终南山。
现代人为老年人祝寿时常说的 “寿比南山”、“寿比南山不老松”也指“终南山”,出自《诗经•小雅》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与此相关有两个传说:一说“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在终南山顶成仙升天,终南山沾了仙气,成为长寿山的象征。一说寿星彭祖隐居于终南山。周文王姬昌建立西周后,到终南山拜访,邀其出山,遭婉拒。彭祖念其为明君,说了一番吉祥的祝福语:“我活了八百八十岁,历经尧、舜、禹、夏、商、周,我能长寿是因为吸纳了终南山的灵气。我虽然寿长,但与亿万年的终南山、千百年的终南山松柏比起来,根本算不上什么。我祝愿文王的周朝江山,寿比这终南山和山上的松柏。”后来,周朝存续八百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最长的朝代。
天下修行终南为冠。终南山是古代士大夫隐居修行的首选之地,一是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一是源于内心深处对“终南捷径”的渴望。
民间传说终南山有仙气,现代科学探测终南山的氧气比西安城内高出四倍,负氧离子丰富,是天然氧吧。
“终南捷径”源于唐代一个叫卢藏用的人。据说其20岁中举,州县无缺,入终南山访仙学道,声名外播,三年后奉诏任左拾遗,后官至中书舍人、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尚书左丞。唐代道教为国教,在王屋山(今河南济源)修道的道士司马祯奉诏赴京长安(今西安)讲道。离京时,卢藏用送司马祯出长安,劝导说:“修道不必再回中原王屋山,长安之南的终南山大有佳处,何必舍近求远呢?” 司马祯看不惯卢藏用把修道当作入仕招牌的投机行为,揶揄讽刺说:“是呀,终南乃捷径也。”实则唐代多有政治抱负难展、不得志不如意者入终南,礼佛、修道,寻觅、渴望“捷径”,比较有名的如白居易在草堂寺归隐,王维在辋川归隐……
退可以悟道修身,进可以入仕庙堂,是理想的天堂,还是无奈的隐居,或许兼而有之。当然,也不乏修佛、求道的修行者隐居终南山,千年的隐士传统,给终南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记录终南山隐士的书籍,最有名的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书中记载有5000多人在终南山中修行。该书揭开了终南山隐士群体神秘面纱让,随之国内各种媒体也开始争相报道。尤其20世纪90年后,又有许多抱着各种目的入终南山隐居者。
游历在群山万壑、白云缥缈终南山,我在想:终南山没有隐士,或许是对凡俗之人感悟美和探寻神秘欲望的一种轻慢或压抑,也是对终南山如此美妙仙境的一种傲慢或浪费。
除了隐居,探秘、穿越是另一个向度的选择。
五年之前,一位做企业好旅游的朋友给我说,他们的“驴友”圈走遍了“傥骆古道、蓝关古道、长空(华山)栈道、褒斜栈道、秦直道、秦楚古道、陈仓古道、关山古道”等陕西境内的八条绝美古道,历史悠久,人文灿烂,景色各异。唯有穿越“终南山”让人流连忘返,可以在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道路,感受不同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据这位好旅游的企业老板说,“驴友”穿越“终南山”的路线目前至少有八条路线,其中一条适合于骑行,另外七条适合于徒步。
骑行的路线,自沣峪口穿越,全程约220公里左右。
第一天行程大概为120公里,西交大东南门→沣峪口转盘(黎园坪-青岗树-鸡窝子)→分水岭(以南为长江水域,以北为黄河水域)→广货街→黄花岭→营盘→秦丰村;第二天行程100公里,秦丰村→秦楚古道→终南山→翠华山滑雪场→太乙宫→西交大东南门。
徒步的路线,从秦岭南的柞水营盘向北穿越“终南山”七条路线,自东向西依次为:
营盘至库峪口线。从营盘出发,沿碾盘、龚家坪、老屋场、王家沟前行,越秦岭分水岭,经高砭、红庙子、西木斯、十里庙,出长安库峪口。
营盘至大峪线。从营盘出发,沿碾盘、炉子石前行,越秦岭分水岭,经甘花溪、板庙子、十里庙,出长安大峪口。
营盘至小峪口碾盘线。从营盘出发,沿碾盘、高碾子、蒿滩子前行,越秦岭分水岭,经蒿滩沟、宋华岭、小金坪,出长安小峪口。
营盘至小峪口泰丰线。从营盘出发,沿泰丰、高碾子、蒿滩子前行,越秦岭分水岭,经蒿滩沟、宋华岭、小金坪,出长安小峪口。
营盘至太乙峪口泰丰线。从营盘出发,沿泰丰、华门楼、终南秦楚古道,越秦岭分水岭,经甘湫池、水湫池、翠华山景区,出长安太乙峪口。
营盘至小峪口线。从营盘出发,沿泰丰、华门楼、终南秦楚古道,越秦岭分水岭,经十八槽、小金坪,出长安小峪口。
营盘至石砭峪口线。营盘出发,沿泰丰、华门楼、终南秦楚古道,越秦岭分水岭,经冉家坪、老龙桥、青岔,出长安石砭峪口。
以上七条徒步路线反向亦可。其实还有两条可变的路线,因山路复杂选择的比较少,就是无论从碾盘,还是泰丰,经高碾子、蒿滩子越秦岭分水岭,也可过宋华岭,穿十八槽,过甘湫池、水湫池、翠华山景区,出长安太乙峪口。
“无论是骑行路线,还是徒步路线都是穿越秦岭终南山长安段,都可至柞水营盘镇,从这个意以上都可称作‘秦楚道’。”
我这位喜欢探秘寻幽的企业家“驴友”,对终南山南北麓连通秦楚的路线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我听说他已在相继征服秦岭北坡分布于潼关、华阴、华县、渭南、蓝田、长安、户县、周至、眉县、宝鸡的72个峪口。
在秦岭终南山南北麓,目前有两个旅游景区。北麓是西安市长安区的翠华山景区,翠华山原名太乙山,因太乙真人曾在此修炼而得名,是终南主峰至天池段;南麓是柞水终南山秦楚古道,是从终南主峰至华门楼段。
穿越秦岭终南山南北的道路,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也传递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交流着秦、楚两地不同的文化。
(六)
走出令人愉悦的杜鹃丛林,穿过一块巨石刀开的狭窄小道(刀口石),就是传说中的鹰嘴石,远远的就听见人声。
“小心,小心抓牢,千万注意安全!”
一女游客坐在鹰嘴石上方摆弄姿态照相,双腿悬空,下面就是深渊,极为凶险。鹰嘴石左前侧约四五米有枯树虬枝,无一枝叶,秃枝奇异。枯树左前方是一块龟裂的斜坡巨石,远处云雾变幻,群峰绵延,也有游客排队照相。
翻过缓坡,是高山草甸,终南山顶已入眼帘。草甸如青绿的绒毯,游客颇为闲适,多人一群,两个一伙,或坐或卧聊天休息,或喝水进食补充能量,或极目远望欣赏美景,轻松、淡然、快乐。过广阔的高山草甸,见凹地间一池清水,池边一圈杂色野花,蓝天白云映于水中,传说是王母娘娘的梳妆镜。
山上的信号塔清晰可见,沿着人行小道轻行,孤石突兀,右侧坡缓青绿,左侧刀割壁绝,其后苍山叠嶂。前行几十步,长条形巨石上书:“第四季冰川遗迹”。行二十米左右,也有巨石高耸,直入云端,上书“终南山”,应该是山之最高端。沿其右方小道前行,可见铁索钢管栏杆,左右两石均镌刻有文字,左下石为“黄河长江分水岭”,右上多层母子石为“中国南北分界线”。山的北面城市在烟云缥缈中,生机盎然,是长安。我也禁不住行人热情与意境空灵的诱惑,爬上“终南山”巨石,张开双臂,自由呼吸,感受“伸手触白云,高可及仙人”的意韵。
“南草北木”沿山顶小路清晰呈现,南、北坡自然分居小道两边。南坡是绒毯般的高山草甸,北坡是郁郁葱葱的乔木、灌木,“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小路北边的景色层次分明:青浅的绿草,洁白的残雪,枝叶发黄的毛竹,远山青翠的冷杉林,瓦蓝的天空游弋的白云,至少有五层。沿小路西南行五六百米 ,有“南草北木”标志石,旁有两根竖立钢管悬挂四块带箭头标牌,指向山顶,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季冰川遗迹”、“南草北木•湘子问天石”、“中国南北分界线”、“黄河长江分水岭”。标牌南侧有陕西蓝天救援队和秦楚古道景区所立的不锈钢警示牌,文字为“未开发区域,严禁游客进入”,应是探险“驴友”北下翠华山景区道,未曾核实。
站在海拔2604米的终南山主峰独自远眺,南望山峰交错,沟壑纵横,风云变幻,奇峰突兀,有层峦叠翠,色彩斑斓的迷人风景,又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鬼斧神工,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北望海市蜃楼般的城市,尘世间的功利与喧嚣,一切都如影如风,如梦如幻。时空在那一刻仿佛凝固,天地间唯有自我,唯有灵魂的旷达、自由、纯洁与释然。内心突然萌生一个闪念:远古的楚地有一故人,意念此刻穿越崇山峻岭、万里江河——
“故人在楚,
余在秦,
身在古道驿,
耳听车辚辚,
心冥江畔津……”
思绪无边任驰骋,千年古道意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