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无憾就是一生最大的意义(人活着到底为了追求什么)
死而无憾就是一生最大的意义(人活着到底为了追求什么)尧君素,提起他印象最深刻的一面,大概就是:宁死不降。他就是隋朝杨广部下的忠臣,尧君素。可是对这个婴儿来说,他自己主观上认为,活着到底是为了追求什么呢?考上一所好大学?凭十年二十年的努力买房结婚?亦或是另辟蹊径,追求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或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这是他的追求。而今天想说的,是历史上一位大臣——于他而言,名利和生死,都淡如云烟;忠义和节操,却是重于泰山。舍生取义,这是他的答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很多人都听得耳朵起茧;但也正是这句俗语,一句话就概括了绝大多数人的追求。
人生漫长,一生奔波,也不过是为了追求碎银几两,为一日三餐,为有处可栖。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各种形式的忙碌和奔波,都逃不开追求一个“利”字。然而,当物质富足,温饱再也不是我们所面临的难题时——活着到底是为了追求什么?这个问题又被拎出来谈论。
如现阶段,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所面临的人生大概已经被规划好了:求学,中考高考,毕业,就业,结婚生子,在就业的同时为社会创造价值,然后就慢慢变老,等待生命的终结。这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轨迹。
可是对这个婴儿来说,他自己主观上认为,活着到底是为了追求什么呢?考上一所好大学?凭十年二十年的努力买房结婚?亦或是另辟蹊径,追求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或许,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这是他的追求。
而今天想说的,是历史上一位大臣——于他而言,名利和生死,都淡如云烟;忠义和节操,却是重于泰山。舍生取义,这是他的答案。
他就是隋朝杨广部下的忠臣,尧君素。
01尧君素,提起他印象最深刻的一面,大概就是:宁死不降。
当唐国公李渊的兵队席卷长安,隋朝灭亡的势头就渐显,胜负已分。这时候,识相的大臣该归降归降,该离开的离开,甚至在李渊率兵来临之前,大多数早已从隋朝的暴政中窥见结局,为自己早做打算了。
可是只有尧君素,在面临李渊的威逼利诱时,誓死坚持。于是,李渊又派来已经归降的屈突通,去劝降尧君素。因为屈突通原本就是尧君素的部下,生死存亡之际,尧君素看到故人忍不住哽咽,昔日还是并肩作战的好友,转眼就已经归属不同阵营。
屈突通煽情完,趁机劝降:“我的部队已经失败,唐国公义军所到之处,都有百姓纷纷响应,这是大势所趋,大哥你也赶快投降吧,不要再作无谓挣扎啦!”
尧君素反而更加悲愤坚定了,“你背负国恩和颜面投降偷生,而我力气还没有用尽,你不必多言!”
屈突通劝说无果,最后羞愧离去。尧君素为了表示自己决不投降,将作战中擒获的唐军总管赵慈景斩首示众。赵慈景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李渊的女婿,桂阳公主的丈夫,这一斩首,完全断绝了归降这条路,在旁人看来无异于自掘坟墓。
02除了李渊派来的屈突通之外,尧君素身边的人,也都在劝他归降。
比如越王杨侗见他不投降,就派了使者传信给尧君素,归降的话会授予他金紫光禄大夫之职,此时不降,更待何时?
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两人也都“识时务者为俊杰”,先后归降李渊,在李渊的授意下,他们一前一后来到尧君素这里,对他进行劝说,分析利弊,表明朝廷会赐给他免死金券,如此优待为何不降?
还有他的妻子。李渊那边三番五次的劝说之后,见尧君素还不投降,他妻子看着都着急了,直接来到城下对他说:“隋朝已经灭亡了,你何必自取祸害呢?”
事实却是摆在眼前,坚持不降只有死路一条,如果归降,不说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就说是这条命也可以轻易保住,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是旁人的劝说。
尧君素还是不降。
必须说明的是,尧君素不降,不是因为他不清楚接下来的结局是什么,他也不傻。他清晰地知道,自己选择走的这条路,会让自己脑袋不保。可是不这样选择,又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与节操?如何对得起杨广的恩待与信任?
在隋朝的暴政下,百姓早已不满,迟迟不降,尧君素也很快迎来自己的结局。胜负已分,长期不降,粮草不足,在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下,尧君素的部下杀了他,砍下头颅,归降唐军。
这位悲壮英雄的一生,就此落幕了。
或许,在他弥留之际,还会想到,一开始自己只是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得杨广抬举,成为他的亲信侍从,后来一步步高升,官至鹰击郎将,得杨广信任。其间的点点滴滴,不只是这些表面足以概括;正如他所坚守的忠义,也不只是三言两语足以表达。
纵然没了命,可他守住了自己的心。
03世上大多事,并非只有对错之分,也不是非黑即白的。正如同评价尧君素,他所忠心的是即将覆灭的隋朝,是人人憎恨的暴君杨广,于是有人骂他这是愚忠。
可是,彼之砒霜,我之蜜糖。“愚”与“不愚”区分的概念是什么?立场不同,就有不同结果,恐怕难界定。
尧君素死后,唐太宗李世民这样评价他:“隋故鹰击郎将尧君素,往在大业,受任河东,固守忠义,克终臣节。虽桀犬吠尧,有乖倒戈之志;而疾风劲草,实表岁寒之心。”
诚如尧君素,明知大厦将倾,哪怕自己力挽狂澜,也不能改变什么,尽管在他人“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木而栖”的声音劝导下,他仍然坚守自己的信仰,坚持自己的忠义和节操。在面临求生与取义两难的困境中,仍然不会被利益诱惑,不会被其他声音左右,仍然坚守自己的灵魂。
这种人,是悲壮而坚韧的英雄,值得我们去铭记。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