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为啥都是一个镜头(3个视角3个人物3层含义)
金刚川为啥都是一个镜头(3个视角3个人物3层含义)那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一辈,有的健在,有的已经离去。时代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微妙,对于我们来说是教科书里的一段历史,对他们来说却是亲身经历的事。看着这些英雄的故事,令人忍不住喟叹:因此,很多观众看完,忍不住在电影院泪奔。并且,电影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缅怀家中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长辈。还有网友非常骄傲地晒出自己的姥爷和姥爷的军功章,因为姥爷就是当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兵,如今已经90岁了。
电影《金刚川》上映第一天票房就破亿!
有人预测说它将成为2020年的又一爆款!
《金刚川》的故事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前夜,志愿军战士们誓死捍卫交通要塞金刚川,保证大部队过桥,到达战场金城的故事。
关乎战役成败如此关键的一环,其热血和悲怆,可以想见。
因此,很多观众看完,忍不住在电影院泪奔。
并且,电影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缅怀家中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长辈。
还有网友非常骄傲地晒出自己的姥爷和姥爷的军功章,因为姥爷就是当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兵,如今已经90岁了。
看着这些英雄的故事,令人忍不住喟叹:
那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一辈,有的健在,有的已经离去。时代和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微妙,对于我们来说是教科书里的一段历史,对他们来说却是亲身经历的事。
在这个层面上,电影《金刚川》作为一种很好的提醒,应该成为爆款。因为它提醒我们那段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提醒我们那些英雄的故事必须铭记于心。
01
首先,电影中三个核心角色的设定非常高级。
三个主角取名刘浩、关磊、张飞,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刘关张”典故。
这个文化典故的巧妙融入,其用意明显——家国情义。
演员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张译、吴京和李九霄都是那种演技很质朴的演员,情绪变化和人物冲突都拿捏的恰到好处,给人最直接的感觉就是真实。
李九霄饰演的步兵刘浩,一心想去金城打胜仗,帮牺牲的战友拿到奖章。
因此,当他所在的连队接到命令不进城,改成修桥的工兵连时,他第一个不高兴了。
李九霄把一个小班长身上的冲动和倔强表现地非常直接,他第一时间跟连长抱怨,表达对留下来修桥的不满。
然而,当他发现隐秘炮点的炮兵点燃周边的火把,冒着必死的危险吸引轰炸机保护修桥的战友时,他毫不犹豫地一起端起枪对着天空,用同样的方式保护修桥的战友。
吴京饰演的炮兵关磊,乍一看吊儿郎当,不服管,说话呛人,一副老油条的气质,仗着自己作战经验丰富,不听指挥。
但实际上,他是为了保护战友,从而守住了更危险的明炮点。他是那种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粗线条里藏着柔情的人。
张译饰演的炮兵张飞,不得不说,张译在《金刚川》里贡献了最好的演技。
要问有多好?是值得吹爆的那种。
张飞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他蔫了吧唧,支支吾吾地跟关磊转达连长让他去据守明炮点的命令。
结果,他说了跟没说一样,关磊完全不听他的。
没辙,他只好去了隐秘炮点,把炮弹多留给关磊的同时,还悄咪咪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烤玉米拿给关磊吃。
而关磊讥讽他“张飞,你爸怎么想的,给你起这个名,是说你有勇无谋么?”他一句反驳的话竟也没有。
看到这,简直要被张飞“愁坏了”,军人还有这样“怂”的?
然而,恰恰是这样的张飞,在关磊牺牲后,他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
也恰恰是这样的张飞,在最危急的时刻,点燃隐秘炮点周围的火把,抱着必死的决心引轰炸机过来,从而保护修桥的战友们。
看着此刻熊熊斗志的张飞,你忍不住心中一痛。
他——张飞,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啊,有不讨喜的脾性、有质朴的性情,只不过是在如此残酷的战场上,忍着战友牺牲的悲痛、想着身后的家国人民,他才成了英雄。
听着他那句“来吧”的愤怒呐喊,你的心都碎了。
可是,这还不算完,张译把张飞这个角色的延展性发挥到了最大。
一场恶战下来,张飞的胳膊、腿都被炸伤了,然而,他满口血水,忍着剧痛,拄着棍子,挣扎着走向另一个炮点时,你惊呆了,不知道此刻的他还能做什么?
当他唱出“长坂坡前一声吼,喝退曹操百万军……”时,恍然知晓:英雄不是神,是因他有着最决绝的决心。
张译没有刻意去演一个英雄,他只是把一个人物的心理变化真实地呈现出来,而这,就是最戳心的地方,仿佛让我们跟着张飞的内心经历了一遍。
因此,电影本身并非全程高能,而且每个人感动的点也不一样,但每个人看完《金刚川》的感受和震撼一定是一样的:热血沸腾、泪流满面。
02
除了演员,电影的核心元素“桥”,也是一大“燃点”。
电影名字虽叫“金刚川”,但一直在讲的却是“桥”。
而且,电影赋予了“这座桥”三层不同的含义。
第一层,就是指金刚川上真实的那座桥,是把战斗主力输送到金城的交通要塞,关乎最后一场战役成败的关键一环;
第二层,是指军人们在紧要关头,为了让战斗主力尽快渡过金刚川,搭起的那座人桥;
看到这一幕,没有人不是热血沸腾的。
被轰炸燃烧后的桥,被烧焦的战士立在桥上。
修不了桥了,那就搭人桥!
这股震撼人心的牺牲精神,正如电影中的那个军人旁白所说:
“俺们都才十七八岁,俺们这些人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
这一刻,就懂得了。
英雄的精神本质不是牺牲,而是事不成誓不罢休的意志。困难和死亡都无法阻挡的坚决,没有条件,就自己创造条件往前冲。
信念和勇气是永远炸不毁的桥,这就是这座人桥给我们最大的启发:这也正是电影赋予桥的第三层含义,用意志和理想筑起的那座精神之桥。
而这座桥,一直架在中国人心中。
今年年初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全国各地的无数医生在第一时间请战做逆行者驰援武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冒着生死危险,医务工作者们冲在了最前面。
尤其是小汤山非典医疗团队的请战书,那句“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至今令人印象深刻。
03
不仅在电影寓意上深刻,电影的叙事手法也很巧妙。
以小见大地用“过桥”这个切入点,分别从大部队视角、敌军视角、高炮阵地视角围绕着“搭桥、遇袭、再搭桥、再遇袭、最后搭人桥让大部队过江”的逻辑,进行螺旋式上升的讲述。
三个视角,就像一张张拼图,让“金刚川架桥”这一事件,从时间、空间有了更加立体的呈现。
于是,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在战场上,一个个不知名的小人物的意义,他们从来不是大时代的被动接受者,每一个小人物的参与和行动,汇成大时代的洪流。
就如人民日报的时评所说:“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
电影片尾播放的是“迎接志愿军烈士回国”的画面,没有一个人提前立场,我静默地看着屏幕,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为了我们如今的安逸生活,那些勇敢的人把生命和青春投掷在了硝烟里。
因此,我们必须铭记:
铭记这些勇往直前、意志坚定的英雄;
铭记这种永远不会过时且充满力量的英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