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抗美援朝歌曲:抗美援朝金曲

抗美援朝歌曲:抗美援朝金曲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周巍峙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这首诗后,立刻被诗中的豪迈气概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感动,并产生了创作欲望,不到半小时便完成了谱曲,一首经典乐曲就此诞生。周巍峙未晤面的词曲作者共同谱就的战歌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通讯,将这首诗醒目地排在标题下面,立即得到国内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共鸣,引发强烈反响。原来,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到炮一师进行采访时发现了这首诗,觉得诗写得好,充满了战斗力。于是,就抄录了下来。在第一次战役之后,他撰写的《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战地通讯中,引用了这首诗作为开头,同时也将其中的“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中华的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以增强读音脆度。就这样,这首诗就从朝鲜前线传回国内。

抗美援朝誓师大会

夜晚,作为政治指导员的麻扶摇,趴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将战士们发自内心的誓言记录下来,“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第二天,在团、师的誓师大会上,麻扶摇将这段文字作为誓词,写在黑板上。此后,这首诗便在志愿军部队广泛地传播开了。当时,连队一位粗通简谱的文化教员为它谱了曲,并在全连教唱。

抗美援朝歌曲:抗美援朝金曲(1)

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0 年10 月23 日部队入朝时,麻扶摇所在的连队就是唱着这首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后来,麻扶摇惊奇地发现,一支支后续入朝的部队都唱着与他所写的这首歌词相似,曲调不同的歌曲。

未晤面的词曲作者共同谱就的战歌

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通讯,将这首诗醒目地排在标题下面,立即得到国内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共鸣,引发强烈反响。

原来,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到炮一师进行采访时发现了这首诗,觉得诗写得好,充满了战斗力。于是,就抄录了下来。在第一次战役之后,他撰写的《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战地通讯中,引用了这首诗作为开头,同时也将其中的“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中华的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以增强读音脆度。就这样,这首诗就从朝鲜前线传回国内。

抗美援朝歌曲:抗美援朝金曲(2)

周巍峙

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周巍峙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这首诗后,立刻被诗中的豪迈气概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感动,并产生了创作欲望,不到半小时便完成了谱曲,一首经典乐曲就此诞生。

他还接受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的建议,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把“打败美帝野心狼”改为“打败美国野心狼!”并以诗中最后一句“打败美国野心狼”为题,署名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1950年11 月30 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后来文化部将这首歌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抗美援朝歌曲:抗美援朝金曲(3)

列车中响起了志愿军高唱“雄赳赳,气昂昂”的雄壮歌声

彼时,这首歌就像嘹亮的进军号角,回荡在朝鲜战场,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神州大地,大江南北,人人传唱。从工人到农民、从城镇到田野阡陌,处处迸发出保家卫国的强烈情感。

1954年4月1日,《人民日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歌名,再次发表。同年,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和中国文联举办的“三年来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一等奖评选出了9 首歌曲,其中就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了给作者发奖,有关部门辗转查找,几经周折,终于寻找到了词作者麻扶摇。

抗美援朝歌曲:抗美援朝金曲(4)

麻扶摇

这时,归国后的麻扶摇才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最后形成的来龙去脉,他也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的作者被披露出来。此后,所有报纸刊物再发表这首歌曲时,词作者都改署为麻扶摇的名字。对此,麻扶摇说:“这首歌不应该属于我个人的私有‘财富’,它应该属于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的党和伟大的民族。”尽管麻扶摇谦让再三,但此后各种报刊登载这首歌曲时,词作者署名一律改为麻扶摇。

麻扶摇与周巍峙,虽从未晤面,却共同谱写了一曲时代战歌。1990年,麻扶摇拜访周巍峙,后来他曾在采访时说“那时我已经60多岁了,我们俩以前虽然没有见过面,但一见如故,跟知心的老朋友一样。”

在网易云音乐里,这首战歌每天都有新增的评论,它在无数国民的耳机里日日响起,截至2020年5月11日,总评论数已超出四千条,在B站,网友自发为这首歌剪辑的视频达到了上百条,其中一段视频的点记录达到了25万。有网友评论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向为祖国献身的先烈们致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抗美援朝歌曲:抗美援朝金曲(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