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

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相传,当年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领三万人马前来破赵。大军行至土门关西扎营,全军将士四处找水,却不见水源。被派出去找水的军卒皆因未能找到水源而被斩杀。三军无水,不战自灭。韩信焦急无奈,只好派最得力的大将胡申前去寻水,胡申深感责任重大,即对韩信发誓:“主帅放心,找不到水源,决不回来。”然而,胡申踏遍青山终未找到水源,他自感无颜返回军中,就在一棵古柏树上自缢身亡。关于白鹿泉,民间有许多传说,或曰因西王母赴蟠桃盛会途中,落下玉簪戳地成泉,恰有白鹿从泉边驰过得名;亦传被贬人间的仙女在被召回天宫时,因留恋丈夫,抛下宝珠落地成泉。而最流传最广的则是汉朝大将韩信寻到白鹿泉的故事。白鹿泉韩信寻出作为太平河支流之一的源头,白鹿泉具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地处层峦叠嶂的太行山中,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清澈的白鹿泉水四季涌流,是鹿泉市的发祥地(鹿泉既由射鹿得泉而名)和古代着名战役——背水一战的主战场。优美的神话传说

公元前988年,在那个充满了神话和传说的年代,当时有一名叫姬满的天子,驾着八骏“巡行天下”。东渡黄河,进山西,下井陉古道,“至于陉山之遂”,猎取白鹿。在这本古老的《穆天子传》中,记载了穆天子到鹿泉白鹿泉一带打猎的故事。

鹿泉之名就和这史书一样古老。鹿泉,在春秋时期就已是城邑。秦时置石邑县,隋在县北部设鹿泉县。唐天宝年末,为铭记安史之乱,改鹿泉为获(方言称之为huai)鹿,寓意抓获“禄”山。北宋,获鹿、石邑合并为获鹿县。1994年,获鹿县撤销,设鹿泉市。现在,这里叫鹿泉区。名字被改回,也证明鹿泉对这片土地的重要性。于是,我们的故事就从“白鹿泉”说起。

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1)

但就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泉水还是非常壮观的,泉眼的水不断喷涌而出,在路边形成清澈的小河,河水奔腾而下,一直流入太平河。现在的白鹿泉,已经不复记载中“水涌如珠倾”的旧景了,但泉水流量依然不少。“去年,我们村组织人对泉井进行清淤,用一台小水泵抽水,抽到距井底40多厘米的时候,怎么也抽不干净了。”段中秋说,今年50岁的他是白鹿泉村的村支部书记。“现在的泉水,水深大概有1.5米左右,最底下是一个石臼。”

白鹿泉属岩溶泉,四季长流不竭,是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优质矿泉水。白鹿泉村的村民长年都喝这里的水,段中秋回忆说,“这泉水甘甜,村里人比较爱喝。我小的时候,村里每天一早或下工后,大家都轮流排队到这里挑水。一直到前几年,村里打了井,有了自来水,才不喝泉里的水。”

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2)

白鹿泉

韩信寻出

作为太平河支流之一的源头,白鹿泉具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地处层峦叠嶂的太行山中,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清澈的白鹿泉水四季涌流,是鹿泉市的发祥地(鹿泉既由射鹿得泉而名)和古代着名战役——背水一战的主战场。优美的神话传说赋予了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当地老人们回忆,以前的白鹿泉出水量很大,能形成十数米宽的地表径流,水里鱼虾潜游、水草丰茂,水边杨柳如烟、鸡犬相闻,一派和谐自然的田园风光。

关于白鹿泉,民间有许多传说,或曰因西王母赴蟠桃盛会途中,落下玉簪戳地成泉,恰有白鹿从泉边驰过得名;亦传被贬人间的仙女在被召回天宫时,因留恋丈夫,抛下宝珠落地成泉。而最流传最广的则是汉朝大将韩信寻到白鹿泉的故事。

相传,当年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领三万人马前来破赵。大军行至土门关西扎营,全军将士四处找水,却不见水源。被派出去找水的军卒皆因未能找到水源而被斩杀。三军无水,不战自灭。韩信焦急无奈,只好派最得力的大将胡申前去寻水,胡申深感责任重大,即对韩信发誓:“主帅放心,找不到水源,决不回来。”然而,胡申踏遍青山终未找到水源,他自感无颜返回军中,就在一棵古柏树上自缢身亡。

韩信在大营迟迟不见胡申回报,心中惆怅,但他坚信胡申大将一向忠心耿耿,定能找到水源。时值深夜,韩信不觉恍恍惚惚伏案而眠。只见胡申策马飞奔而来,双手抱拳说:“回禀元帅,水已找到,速跟我来。”韩信惊醒,却是一梦。正在纳闷,却听见帐外有嗒嗒之声,遂出帐外观望。只见一只白鹿如雪似玉,见到韩信向他点点头,而后飞身而去,韩信即策马追赶。翻过一道山,越过一道岭,只见那雪白的神鹿在一座山脚下缓缓停下,回首凝望韩信,两只前蹄不停地在地上刨起来,韩信性急,搭弓射箭,只听嗖的一声,那鹿化作一道白光不见了。韩信所发之箭深入泥土之中,韩信下马,伏身去捡,用力一拔只听一声巨响,一汪清澈甘甜的泉水喷涌而出,并不时有串串气泡冒出,恰似散落的珍珠一般。此泉因韩信射鹿而得名——“白鹿泉”。

在路北,正对着白鹿泉的位置,是一座泉神祠。这座庙的历史也很久了,在庙内的檐下,有一块“重修鹿泉神应庙碑”,碑文上还能清楚的看出落款为“大元至正”。

泉神祠门口,有两根石柱,石柱上面横架一道石梁。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三时不害是天兴之,五谷丰登皆雨赐也”,横批为“天赐甘霖”。更让人感到奇特的是,横架其上的石梁,上面还刻有弧形的水槽,水槽中间高两侧低,一有雨水,便从两侧流出。石梁功用,一举两得,让人称奇。

白鹿泉的村民说,有了这泉和村,随后就有了这祠。它以泉井为伴,风风雨雨走过了七八百载,翻修过很多次,如今古韵仍浓。雕花满窗,青砖瓦片,顶部高高的梁,镌刻着五爪飞龙,再加上供奉的泉神。在解放初,每年四月初八,泉井旁都要过庙,舞龙舞狮,叫卖声不绝于耳,煞是热闹。

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3)

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4)

土门关

三省通衢

历史上的白鹿泉村,不乏名人居住。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就是其中一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就出自他的笔下。晚年的元好问,用他着书攒的钱,买了一处叫做吕氏园的宅院。这里虽是茅屋草舍搭就,但在花卉果树的衬托下,也颇为雅致。

在白鹿泉,元好问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其中云:“土门西边井陉渡,野日荒荒下汀树。秋夏众壑会鹿泉,浩浩湍声泄余怒。”在他的笔下,当年韩信列阵的井陉渡口,水面宽阔,水流湍急。“井陉渡”,指的就是现在土门关前的河道。如今的河道早已干涸,浅浅的河床上,白色的鹅卵石曝晒在阳光下。

现在,在白鹿泉村的东面,有两个村,一曰东土门村,一曰西土门村。

名字听上去很土的两个村庄,但在历史上却赫赫有名。“千峰石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这是诗人苏轼写下的诗句。其中的土门,指的就是土门关,也就是现在的东、西土门。

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5)

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6)

土门关,实际是井陉关的一部分,位于“太行八陉”之第五陉的井陉东口。《唐书·地理志》载:“镇州获鹿有井陉关,又名土门关。”史书上记载:“土门重地也,东扼滹水燕赵疆焉。其西南万峰插天,羊肠一线。而远通秦晋,诚东西之咽喉,而往来之冲要也。汉唐时为关隘,屯兵宿戌,几与潼关蒲坂等。” 广义的井陉关指的是西起娘子关、东至土门关的整条峡谷通道,而狭义的井陉关,指的就是东边的土门关。

作为井陉口的咽喉门户,山西、陕西从古驿道通往华北的必经之路,土门关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价值,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从秦开始,土门关就已经筑有雄伟的关城,乃是兵家必争之地!唐时,这里更是由五品提督领兵把守土门关,并在获鹿古城建有提督府。

翻阅历史,有很多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与土门关有联系。秦始皇十八年,秦使王翦伐赵,下井陉口灭之(井陉口即指土门关);“秦始皇病死后置尸车中,密丧不发,经石邑土门关返咸阳”。

《汉书》更是记载:“土门关,韩信破赵背水阵处”。历史上着名的背水之战就发生在以土门关为中心,西到今井陉微水,东到鹿泉县城,其间约三十华里范围之内。史料载,当时赵国之李左车嘱陈余集重兵于土门关,坚壁勿战,而以奇兵间道截其后,既可以放韩信入故关,而不使出土门关,如投虎于柙,所以制其死命。而陈余却固执己见,不在土门关设防,却在现鹿泉市东北旷地驻兵。结果,使韩信有机可乘,用奇计一战灭赵。

历代对土门关都十分重视,据鹿泉县志记载:“明朝崇祯十一年,当时的县令曾对西土门西阁重修;清朝雍正十二年曾修西土门照壁;乾隆庚申年修建东土门西阁;乾隆丁丑年对西土门东大阁大修。2000年鹿泉市曾对西土门东阁、西阁进行大修。

遗留至今的三座门楼上,仍保留有“三省通衢”、“晋陕通衢”、“土门关”等字样。如今,三座关阁虽然已是多次翻修,但从那历经沧桑的石拱券、门轴石上,依然能看出当年的雄壮和气势来。

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7)

《祭侄文稿》

两写土门关

尽管众多的历史事件与土门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鹿泉县志记载与“土门关”联系最多的当属韩信。韩信一生领兵打仗,唯独在土门关前的”背水之战“最为精彩。在土门关西口(今西土门村西),曾有鹿泉八景之一“残碑剥落遗韩庙”的韩信庙。如今,韩信庙大部被毁,只剩少数碑刻。

《获鹿县志》“古迹篇”记载,“韩信庙坐落在西土门村村西、西阁楼的南侧,在县城西五里。”韩信庙始建于唐宋。“县志”记录了历代县令重修韩信庙的年代:明成化八年知县刘浚生重修;隆庆辛末年间兵备道李幼滋重修;清乾隆元年知县韩国瓒重修;同治四年知县刘嘉祥重修。另外还有民间人士自发维护修建。

庙址有一亩大小,正殿三间,殿中塑韩信泥像,石柱上刻有楷体楹联:上联为“汉庭有冤狱,泜水想英风。”下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上联中的“泜水”指“泜水河”,在鹿泉市城南张庄南面。下联中“生死一知己,指汉相萧何,其月下追韩信成就汉代大业,后韩信被杀也与萧何有关,即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生死两妇人”一是指韩信少年时遇漂母舍饭,得以生存,后又被吕后所杀,两行文字几乎概括了韩信一生,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

可惜的是,十年浩劫和修建引岗渠时,韩信庙前的“剥落残碑”多数已砌在土门村西的“引岗渡槽”之中,甚至成为村民房基的基石。韩信庙址也被苹果园所占,今已夷为平地。不过现在的韩信庙遗址,尚有一些文物犹存。在西土门村中的井亭墙上镶有两块石碑,一是明代太原知府孙化龙歌颂韩信的《题淮阴侯十绝》诗碑,一是陈继祖的诗碑。

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8)

此外,在获鹿古城威远门瓮城内还有一座韩信祠。据考证,韩信祠庙在全国仅有四处,其中江苏淮阴韩信的家乡及山西省的霍县各一处;剩下的就是西土门村西和威远门外瓮城内的两处祠庙了。

关于土门关,在中国书法界也是赫赫有名。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里曾两次提到土门关,(王羲之的《兰亭序》号称中国第一行书,故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在中国书法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据历史记载,因为颜真卿的堂兄颜杲卿、侄子颜季明,在平息唐朝“安史之乱”中,在土门关被安禄山抓捕后杀害。但“安史之乱”被平定后,颜杲卿父子迟迟得不到皇上褒奖,颜真卿在朝廷之上向皇上哭诉才得于旌表。得到皇上恩准后,颜真卿满怀悲愤,奋笔疾书,含泪写下了《祭侄文稿》(即现在的悼词)。他在写这篇悼文时,充满了对亲人的怀念,所以字里行间写得非常激愤,潇洒而充满真情,成为举世闻名的书法精品。

燕赵柏王

存世两千载

在白鹿泉乡,与韩信有关的还有胡申村。从白鹿泉村往西,有如今已经分为东、西两个村的胡申村。

在西胡申村,今年已84岁的薛海清说,胡申村以前没有村,只是一个从土门关到青石岭的打更铺。当时,从土门关向西,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树木长得太茂盛了,以至于“一天到晚,看不到日月星辰”。只有打更铺,才能告知行人当时的时辰。到了汉朝,胡申寻水无果,自缢在了村北的一棵古柏上。当时因为不知道胡申的名字,只知道这员大将姓胡,于是尊其为神,起名为胡神铺,后来改为胡申。

胡申村有两棵柏树。薛海清说,村民们将这两棵柏树,一棵称之为香柏,一棵则称之为臭柏。其中的香柏,又名“燕赵柏王”,树干高近20米,胸围近5米。相传,这便是胡申奉韩信之命找水未果自缢殉国之树。柏树叶片呈圆形,与当地柏树叶的扁平状形成了很大区别。在这棵香柏上,市园林局所留的铭牌上标明“国家一级古树,侩柏,树龄2000年”。

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9)



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10)

专栏 ·闲聊

谦在说

关乎历史、人文、思想的本土自媒体

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11)

本文节选自《老庄记忆》(下),本文略有删节。该书记录了石家庄市区及周边县市84个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村庄市镇,是了解石家庄本土历史文化的一部极佳读本,自燕赵晚报·城市地理版块连载后,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了解《老庄记忆》更多内容,请加作者微信号zhang15226584567。

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鹿泉区白鹿泉飞珠溅玉生美景)(1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