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包括哪些地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市包括哪些地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辽金时期 齐齐哈尔市区辖境,夏商周时期属索离国;秦汉时为夫余国属境;魏晋南北朝时期属鲜卑和豆莫篓;隋唐时期属室韦都督府管辖。 齐齐哈尔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齐齐哈尔城始建于112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清康熙38年起作为黑龙江省省城,长达255年之久,以"扼四达之要冲、为诸城之都会"的紧要之地闻名遐迩,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地域文化纷呈的北疆边陲重镇。[3] 距今3万年前景星遗址是目前齐齐哈尔最早的人类遗址。早在一万年前,已有先民生息、繁衍在齐齐哈尔这块黑土地上。他们沿嫩江两岸而居,以渔猎为生。该阶段的代表史前文化有昂昂溪文化。考古发掘出的鲜卑墓葬的遗迹表明,2500年前,齐齐哈尔已进入铜器时代。商代至唐代时期
齐齐哈尔,别称鹤城、卜奎,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黑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也是黑龙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齐齐哈尔”源自达斡尔语,是“边疆”或“天然牧场”之意。
齐齐哈尔是东北地区西北部区域中心城市,中国十三个较大的市之一,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具有独立立法权的城市,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也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商贸和交通的中心。。
齐齐哈尔地处东北松嫩平原,位于东经122至126度、北纬45至48度,位于黑、吉、蒙三省区交汇处,东临大庆市和绥化市,南接吉林省白城市,西靠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北与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接壤,距省会哈尔滨市359公里,距中俄口岸城市黑河市483公里。下辖1市8县7区,幅员4.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33.7万人(2017年)。
2018年7月30日,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联合公布2017-2018年度信息惠民优秀智慧城市,齐齐哈尔在列。
齐齐哈尔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齐齐哈尔城始建于1125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清康熙38年起作为黑龙江省省城,长达255年之久,以"扼四达之要冲、为诸城之都会"的紧要之地闻名遐迩,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地域文化纷呈的北疆边陲重镇。[3]
距今3万年前景星遗址是目前齐齐哈尔最早的人类遗址。早在一万年前,已有先民生息、繁衍在齐齐哈尔这块黑土地上。他们沿嫩江两岸而居,以渔猎为生。该阶段的代表史前文化有昂昂溪文化。考古发掘出的鲜卑墓葬的遗迹表明,2500年前,齐齐哈尔已进入铜器时代。
商代至唐代时期
齐齐哈尔市区辖境,夏商周时期属索离国;秦汉时为夫余国属境;魏晋南北朝时期属鲜卑和豆莫篓;隋唐时期属室韦都督府管辖。
辽金时期
辽代属上京路、东京路;
金朝齐齐哈尔为上京路所辖的蒲裕路。管辖着黑龙江中上游及外兴安岭以北的广大地区。蒲裕路是金朝北部地区的军事重镇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蒲裕路城是齐齐哈尔建城的开始,齐齐哈尔以此距今已建城800多年的历史。
元明时期
1214年(贞祐二年),成吉思汗将今齐齐哈尔所辖地区大部分属于成吉思汗的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封地。元代属辽阳行中书省所辖的开元路和水达达路,并设蒲裕路屯田万户府
明朝先归属大宁都指挥使司,后属奴儿干都司。
1387年(洪武二十年)明朝设大宁都司,下设泰宁、朵颜、福余等二十余卫,前三卫又称兀良哈三卫,后改由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三卫中以朵颜卫最强,早期辖区包括今齐齐哈尔地区。
清代时期
清朝时的黑龙江将军府
清初,齐齐哈尔地区属盛京内务府管辖,不久归属宁古塔将军。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起,改属黑龙江将军管辖。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设卜奎驿站,逐步成为黑龙江西部地区诸驿站的中心,并发展为村落。
1691年(康熙三十年),清廷准奏在卜奎站建齐齐哈尔城,并授索伦总管玛布岱副都统衔,掌管建城事宜。
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黑龙江将军衙门移驻齐齐哈尔城。直至1905年,黑龙江将军衙门与齐齐哈尔副都统衙门合署管辖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始成为成为黑龙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在齐齐哈尔成立“管理商民处”。
嘉庆年间,设“民官”番子章京。
同治年间,齐齐哈尔城设“总理查街道处”。后改为街道厅(又名理民厅)。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省城设黑龙江分巡道及其所属的黑水厅,管辖齐齐哈尔。次年,裁撤齐齐哈尔副都统。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清政府废黑龙江将军,建黑龙江行省,将黑水厅改为龙江府,齐齐哈尔由省垣巡警局和龙江府管辖。齐齐哈尔为黑龙江省省会。
民国时期
1913年,龙江府改为龙江县。
1923年,为促进市政改良,经黑龙江省长公署批准,在省城齐齐哈尔设立“省城市政公所”,作为办理省城市政事宜的总机关。
民国时的齐齐哈尔迎恩门
1924年,成立“黑龙江省城市政公所”与“省会警察厅”合署办公,管理齐齐哈尔市事宜。
1929年,“黑龙江省城市政公所”改组为“黑龙江省城兼商埠市政局”,主管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及商埠界内市政诸事,直隶于黑龙江省政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侵占东北军事要地齐齐哈尔,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马占山,率领所部同日本侵略军开展了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抗战第一枪。
1932年,设置伪满龙江省,齐齐哈尔仍为省城。
1932年,设伪黑龙江省城市政局。
1933年,伪黑龙江省城市政局改称为伪齐齐哈尔市政局。
1936年,伪满洲国除设特别市新京(长春)、哈尔滨外,设三个省辖市:奉天(沈阳)、吉林和齐齐哈尔。由此齐齐哈尔实行市制,建立伪齐齐哈尔市公署,隶属伪满龙江省公署。此为齐齐哈尔设市之始。
1945年8月19日,苏联解放齐齐哈尔,市内所有日军驻地接受投降。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成立民主政权齐齐哈尔市政府。
1946年1月24日,中华民国成立嫩江省,省会齐齐哈尔。
1946年4月24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齐齐哈尔。
1947至1949年为黑龙江嫩江联合省省会。
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为黑龙江省省会。
齐齐哈尔行政区划图
1954年,黑龙江省会由齐齐哈尔市迁往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始为省辖市。
1958年,齐齐哈尔市划归嫩江专区专员公署管辖。
1960年,嫩江专区撤销,其所辖各县划归齐齐哈尔市领导,始行市管县体制,齐齐哈尔市复为省辖市。
1961年,恢复嫩江地区专员公署,齐齐哈尔市及所辖各县归其管辖。
1964年,齐齐哈尔市再次改为省辖市。
1967年,齐齐哈尔市人民委员会撤销,成立齐齐哈尔市革命委员会。
1980年,齐齐哈尔市革命委员会改称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齐齐哈尔为全国十三个具有独立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之一。
1985年,嫩江地区行政公署与齐齐哈尔市合并,再次实行市管县体制,齐齐哈尔市仍为地级市。[4]
2013年7月31日,将富裕县的塔哈镇划归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管辖;将泰来县的汤池镇划归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管辖;将甘南县的巨宝镇划归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管辖。
2017年06月15日,国务院在中国政府网上发布了关于《齐齐哈尔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批复。批复指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黑龙江省西部中心城市。应在《总体规划》确定的431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1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16.8平方公里以内。
位置境域
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的松嫩平原。位于北纬45°至48°,东经122°至126°。东北与本省绥化市、东南与大庆市、南与吉林省白城市、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北与本省黑河市接壤。距省会哈尔滨市359公里,距绥化市328公里,距大庆市139公里、距白城市282公里,距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524公里,距黑河市483公里。面积4300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429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61平方千米(2010年)。
气候特点
齐齐哈尔市地域平坦,平均海拔146米,东部和南部地势低洼。齐齐哈尔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点十分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暂短霜早,冬季干冷漫长。年降水量415毫米,年均温3.2℃,1月均温-25.7℃,7月均温22.8℃。历史上最高气温发生在1980年6月26日,42.1℃,最低气温发生在1956年1月8日,-39.5℃。
年平均无霜期122至151天。年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10至120千卡,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似,生长期(五至九月)的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65至67千卡。
年日照时数在2600至2900小时,生长期(五至九月),日照时数为1300至1350小时。
齐齐哈尔市有利的气候条件是辐射充裕,雨热同季,不利的气候条件是旱、涝、低温、早霜、风等,它们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在年际间、地域上差异较大。齐齐哈尔南部属温暖干旱农业气候区,中部属温和半干旱农业气候区,北部属温凉半湿润农业气候区。
齐齐哈尔基本气候情况(据1971~2000年资料统计)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平均温度(℃) -18.6 -13.4 -3.9 6.5 14.7 20.6 23.1 21.2 14.3 5.0 -6.6 -15.7
平均最高温(℃) -12.5 -6.6 2.6 13.2 21.2 26.3 28.0 26.3 20.3 11.1 -1.1 -10.0
极端最高温(℃) 2.4 8.3 23.0 30.9 35.5 40.1 38.7 36.0 31.2 26.9 14.3 6.2
平均最低温(℃) -23.8 -19.3 -10.3 -0.3 7.9 14.9 18.5 16.6 9.1 -0.3 -11.3 -20.4
极端最低温(℃) -36.4 -33.1 -26.4 -12.9 -7.4 1.9 10.8 7.2 -3.5 -16.0 -26.5 -34.8
平均降水量(毫米) 1.5 1.7 5.6 17.3 29.6 67.1 128.8 90.0 45.5 20.1 4.4 3.6
降水天数 3.5 3.0 3.4 5.1 7.2 11.2 13.7 11.2 9.1 5.1 3.5 4.9
平均风速(米/秒) 2.5 2.9 3.7 4.3 4.2 3.4 2.9 2.8 3.2 3.4 3.2 2.5
[7]
地形地貌
地质构造属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和第三隆起带的交接处,嫩江大断裂贯通平原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和西部是小兴安岭南麓,中部和南部为嫩江冲积平原。
土地资源
1998年底,齐齐哈尔市拥有耕地面积2602万亩,草原面积1145万亩,林地面积560万亩,水域、苇塘面积275万亩,荒地195万亩。
齐齐哈尔市土壤主要有暗棕壤(含生草暗棕壤、草甸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含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碳酸盐草甸黑钙土、黑钙土、碳酸盐黑钙土)、草甸土(含草甸土、碳酸盐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盐化草甸土、层状草甸土)、沼泽土(含草甸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盐化沼泽土)、草甸碱土、砂土(含草甸黑钙土型砂土、黑钙土型砂土)。齐齐哈尔市大部分土壤具有热量高、透性好、质地轻、地势平的优点。
林木资源
1998年,齐齐哈尔市林业用地面积68.5万公顷,有林地面积41.5万公顷,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共41.1万公顷,林木蓄积量164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1.7%。
水利资源
齐齐哈尔市主要江河有嫩江、诺敏河、雅鲁河、罕达罕河、乌裕尔河、音河等170余条,有湖泡800余个。齐齐哈尔市入境水总量丰沛。齐齐哈尔市地下水含水层15个。在平原潜水分布区,含水层调蓄能力强,补给量充沛,地下水埋藏浅,便于开发利用。齐齐哈尔市江河天然水质好,地下水可满足饮用水要求。
矿产资源
齐齐哈尔市的地下资源丰富,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已发现的矿产分为5大类47个品种,其中,非金属矿藏有4大类(石、砂、土、灰)19个品种,总储量为139亿立方米,储量较大的有石英砂、石灰石、大理石、火山石、沸石、麦饭石、玄武岩、花岗岩、硅藻土、膨润土等。市区附近还有储量可观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齐齐哈尔风景秀丽、古迹众多交通便捷、通讯完善,故旅游业快速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齐齐哈尔被誉为“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是一个独具特色、令人向往的生态旅游胜地。全市现有A级以上景区14个,其中4A级2个,3A级3个。作为古老省城,齐齐哈尔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有绚丽的自然风光 又有典雅的古老建筑及独特的历史遗迹。特别是闻名中外的世界珍禽丹顶鹤之乡——扎龙自然保护区;四面环水、景色宜人、天然成趣的明月岛;湖光山色、亭阁别致、 风景秀丽的龙沙公园;新石器时代的昂昂溪文化遗址、大乘寺、清真寺、关帝庙、石碑山、塔子城等等历史文物遗迹,为旅游者所青睐,每年都吸引着大量中外宾客前来观光、旅游。扎龙自然保护区作为驰名中外的最大的水禽、鸟类保护区,吸引了世界珍禽丹顶鹤在这里休养生息。因此齐齐哈尔又被誉为鹤乡。得天独厚的冬季冰雕雪景更是蔚为壮观,为中外旅游者所赞叹。
名胜古迹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eilongjiang Zhalo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世界闻名的扎龙湿地,总面积21万公顷,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也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被列入中国首批“世界重要湿地名录”。扎龙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湖泽密布,苇草丛生,是水禽等鸟类栖息繁衍的天然乐园。世界上现有鹤类15种,中国有9种,扎龙有6种;全世界丹顶鹤不足2000只,扎龙就有400多只。
龙沙公园(Longsha Park)
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国家旅游风景区AAAA级景区。原名“仓西公园”或“西花园”,始建于1907年,是一座百年古园。当时由于时任黑龙江巡抚的程德全捱叹“塞北无佳境”而兴建。
望江楼(River-watching Pavilion)
始建于1908年,位于龙沙公园劳动湖东畔的假山上。黑龙江巡抚周树模“思泛舟江湖,以谋临流之胜”,两次邀请张朝墉设计改建仓西公园(今龙沙公园),在南墙外,凿沟引人嫩江,在沟西侧覆土为边山,在山顶建一草亭,初名未雨亭,登亭西望,江水波光粼粼,岸边绿树成荫。1930年将草亭改建为砖木结构亭。南北宽、东西窄,楼高25米,占地约220平方米。
景点(4)
1987年,望江楼被齐齐哈尔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Temple Of Guan Yu)
又称武庙、老爷庙、关公庙。 始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该庙位于龙沙人字画(现已散失)。1980年至1985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再次重修此庙,并将“关帝庙”正式更名为“关公庙”。1980年,齐齐哈尔市政府将关帝庙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公祠(Temple Of Martial Shoushan)
即寿山将军祠。建于1926年,位于龙沙公园劳动湖南岸土岗卜。前殿(亦称将军殿)和后殿(俗称三代殿)建筑形式相同,均为3间单檐硬山顶式建筑。前殿有寿山画像、部分遗物及生平事迹介绍;后殿原有寿山父亲富明阿(吉林将军)画像(现已遗失),今塑有一尊高2.4米的寿山将军金身泥质塑像。1986年寿公祠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乘寺(Mahayana Temple)
原名大佛寺,始建于1939年,1943年竣工,占地4万平方米。新辟有五百罗汉堂和全市最高观世音(高8米)供奉殿。
黑龙江将军府(Heilongjiang Martial's Mansion)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清代黑龙江将军在卜奎古城的官邸,原址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华西路6号,即今市第二医院东邻。2000年,市政府将此重要遗址移建至嫩江中的明月岛。移建的将军府占地6000平方米,不仅再现了原有建筑风貌,而且布有将军府历史文化陈列。昔日的将军府,作为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景点,进一步传承着历史文明,续写着新的辉煌。
黑龙江督军署古建筑(Heilongjiang ilitary Governor 's Mansion)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齐齐哈尔市区卜奎大街北段东侧,市博物馆北邻,现存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和一组“凹”字形的三栋平房,房屋前后二进,恢弘高大,全部为青砖素瓦,是绝无仅有的弥足珍贵的晚清建筑。解放后这里曾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这所重要的历史遗址,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得到很好的保护,经过修缮清理后已成为齐齐哈尔博物馆的组成部分。
昂昂溪古文化遗址(Angangxi Ancient Cultural Relics)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它由39处遗址、遗物点组成,分布在嫩江中下游的大小沙丘上,与之相伴生的是洼地、沼泽和湖泊。这些遗址留下丰富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中国北方草原渔猎民族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1988年,昂昂溪遗址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国家文物局“八五”保护规划之中。
金长城(金东北路壕界边堡)(jin Dynasty Great Wall [Jin Dynasty Northeast Road Border Wall Relics)
齐齐哈尔市境内有金代所修长城206.15公里,经行于齐齐哈尔市的甘南县、碾子山区和龙江县。金长城是公元12~13世纪以女真人为主体,驱役各族人民共同修筑的,从东北的嫩江之滨到西南的黄河河套,是一段长达4千多公里的军事防御工事。
地标街景
中环广场(Zhonghuan Square)
中环广场位于齐齐哈尔市区中心广场西侧,2002年10月底竣工,2003年4月18日开业运营。
齐齐哈尔嫩江公路大桥(Qiqihar Nenjiang Highway Bridge)
齐齐哈尔嫩汁公路大桥坐落于齐齐哈尔市区西北部,是齐齐哈尔市与西北部各市、县、区的重要交通要道。
世纪广场(Centurial Square)
碾子山世纪广场位于城区中部,为区委、区政府与华安厂联手,历时两载,取用本地8种石材建成的5万余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其中花岗岩巨鼎,麦饭石币道皆为世界之最。
劳动湖
劳动湖位于齐齐哈尔市的西北部,经北闸门、胡家泡子、秀水公园、西泊公园、卜奎公园、龙沙公园、嫩江公园、泄水闸门流入嫩江,全长7.5公里,水域面积达320公顷,原为古河道。嫩江水坝建成后,逐渐成为市内的湖泊。
和平广场
齐齐哈尔和平广场是在2005年8月15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修建的,规划面积达4.14万平方米的和平广场位于嫩江江畔。广场主体由抗战纪念墙、胜利纪念碑、江桥抗战纪念雕塑组成。
和平广场位于齐齐哈尔嫩江江畔、中华路西端。西临嫩江,东南毗邻齐齐哈尔市党政办公中心和会展中心,广场规划面积约4.14万平方米。其中,广场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石材铺装面积2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