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生的低谷就是最好修炼的时候(什么样的能量才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

人生的低谷就是最好修炼的时候(什么样的能量才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1幸好他的生命中还有两束微光,母亲以及自己的一个小爱好,写作。斯蒂芬两岁大时,他的爸爸出去买包烟,就再也没有回来,丢下了斯蒂芬的妈妈养育斯蒂芬和他的认养哥哥戴维,并留下一屁股债。斯蒂芬的童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四处搬家,他们先后流转过威斯康星州的西帝培瑞、印底安纳州的韦恩堡,康乃狄克州的史翠福。在斯蒂芬11岁时,妈妈露丝带他们兄弟俩回到了缅因州的德罕,照顾她年老的双亲。当斯蒂芬的外公外婆去逝之后,她在当地的洗衣店找了一些杂务差事以养活这一家人。

如果只能选择一部电影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会毫不迟疑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如果要给出完整的回答,那就必须加上作者斯蒂芬·金的真实人生经历。

“当我坐在打字机前 我知道我有多认真。”

——斯蒂芬·金

斯蒂芬·艾德温·金(Stephen Edwin King),1947年9月21日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父亲唐纳·艾德温·金,母亲尼莉·露丝·皮尔斯贝瑞·金。

人生的低谷就是最好修炼的时候(什么样的能量才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1)

斯蒂芬两岁大时,他的爸爸出去买包烟,就再也没有回来,丢下了斯蒂芬的妈妈养育斯蒂芬和他的认养哥哥戴维,并留下一屁股债。

斯蒂芬的童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四处搬家,他们先后流转过威斯康星州的西帝培瑞、印底安纳州的韦恩堡,康乃狄克州的史翠福。

在斯蒂芬11岁时,妈妈露丝带他们兄弟俩回到了缅因州的德罕,照顾她年老的双亲。当斯蒂芬的外公外婆去逝之后,她在当地的洗衣店找了一些杂务差事以养活这一家人。

幸好他的生命中还有两束微光,母亲以及自己的一个小爱好,写作。

1

里面全是一扇一扇关闭的门

当斯蒂芬还是小孩的时候,他目击了他朋友被火车辗过并死亡,尽管他本人说他对这件事一点印象也没有。他的家人告诉他,当他回到家中时,他完全不说话而且似乎受到了惊吓,直到他的家人得知他朋友的死讯。有些人认为这件事或许激发了他心理上的黑暗,影响了他的创作,但斯蒂芬本人不同意这个说法。

刚入一年级,厄运再次来袭,斯蒂芬得了一场病,起初是感染,后来变得越来越严重。

那一年斯蒂芬·金的哥哥戴维跳级升入了四年级,他却彻底休学了。他耽误了太多一年级的课程,妈妈露丝和学校一致认为,他可以等到秋天重新入学,如果到时候身体良好的话。

当时露丝在面包房工作,她带着斯蒂芬辗转各个医院看病,好在并无大碍。

那一年的大多数时间,斯蒂芬·金要么卧病在床,要么就待在家里。在那期间:

我读了大概得有六吨重的连环漫画书,从汤姆·斯威夫特一直看到大卫·道森(这是一位二战英雄飞行员,他驾驶着不同型号飞机,总是“抓紧推进器攀向新高度”),后来又看了杰克·伦敦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动物故事。

大约就在那个时期,斯蒂芬·金开始写故事了。

他把《战士凯西》一字不落地抄在便笺本上,偶尔在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加点自创的描写。

他把这些连抄带编的东西拿了一篇给妈妈看。

她太喜欢了——我仍然记得她那带几分迷茫的笑容,仿佛难以相信自己的孩子竟然如此聪颖过人——简直他妈的是个天才,上帝啊。我之前从来没见过她脸上有这种神情——至少不曾因为我有过这种神情——我简直太喜欢了。

露丝问斯蒂芬,“故事是不是你自己编的?”

斯蒂芬被迫承认说,“多半是从一本连环漫画里抄的”。

露丝看起来有点失望,这失望把斯蒂芬的兴奋也带走了大半。

最后她把本子还给斯蒂芬,“你自己写一个,斯蒂芬”

她说,“《战士凯西》之流的漫画书都是垃圾,他总是把什么人的大牙给敲掉。我打赌你会写得更好。自己写一个吧。”

斯蒂芬听到这想法之后,仿佛他被领进了一幢大房子,里面全是一扇一扇关闭的门,而他,喜欢哪个就可以随便打开。他想,这个大房子里的门,一个人一辈子都开不完。

他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

斯蒂芬写了四个魔法动物的故事。小动物开着一辆破车到处跑,帮助小孩子。他把故事写好拿给妈妈露丝看。

露丝在起居室坐下来,把钱包放在脚边的地板上,一口气把故事读完了。斯蒂芬看得出母亲喜欢这个故事,她在所有可乐的地方都笑了。但斯蒂芬仍然不确定,这是因为露丝喜欢儿子,想让儿子感觉好点呢,还是因为故事当真不错。

露丝看完之后问,“这个不是抄的?”

斯蒂芬说,“不是。”

露丝说,“这故事可以写到书里了。”

斯蒂芬一辈子都会记住这句话的,因为以前谁也不曾说过让他如此高兴的话。

斯蒂芬又写了四个关于戏法兔子先生的故事。露丝以每个故事两毛五的价钱买了故事,分别寄给她的四个姐妹。

斯蒂芬想,也许他的姨妈们都有点可怜妈妈。她们毕竟都有丈夫;她们的丈夫一直在身边。

又过了几年,斯蒂芬开始着手把他写的故事投往杂志。其中的一个杂志叫做《希区柯克推理故事集刊》。但,每一次投稿都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人生的低谷就是最好修炼的时候(什么样的能量才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2)

当他已经长成十几岁的少年时,有一次他写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故事,又投向了《希区柯克推理故事集刊》。三个星期后,稿子被退回来了,附带着一张退稿条。底部写着一句话,“勿将手稿装订,正确的投稿方式是散页加曲别针。祝你的故事好运。”

这是他在连续八年向这份杂志投稿以来得到的唯一书面回复。

斯蒂芬在收到《希区柯克》的退稿条之后,在墙壁上敲了一个钉子。然后把退稿条挂到钉子上。他说:“你年纪还小、脸上无毛可刮时,乐观面对失败是最正确的反应”。

斯蒂芬十四岁的时候,墙上的钉子已经承受不了更多退稿信的重量。他换了个大钉子,继续写。当他十六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收到手写的退稿信。第一封手写的退稿信这样写道,“故事不错。不适合我们,但确实不错。你有天分。继续来稿。”

斯蒂芬说,“这四句话照亮了我十六岁那年阴霾的冬天。”

人生的低谷就是最好修炼的时候(什么样的能量才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3)

2

你为什么老爱写这些垃圾东西

十四岁的那年,斯蒂芬·金把他看到的自认为精彩无比的彩色恐怖片《陷阱与钟摆》(ThePitandthePendulum)改写成小说,自编自印,带到学校去兜售,一个上午便卖了三十六本,现赚九块钱,成了他的“第一本畅销书”,也让他这个穷苦人家的小孩大受鼓舞,深感“钱”途有望,更多零用钱终于不是梦。

斯蒂芬正陶醉在喜悦之中,那是成功的喜悦,被认可的喜悦。

可惜喜悦的时间很短,下午两点钟,斯蒂芬被叫到校长室,校长要他把钱退还同学,还训了他一顿:“我真搞不懂,斯蒂芬,你明明有才华,却为什么老爱写这些垃圾东西,白白糟蹋天分呢?”

斯蒂芬·金羞愧地遵命退钱,却不认输。那年暑假,他又自写自编自印了个《外星人入侵》的故事,大卖一场。然而,赚足了零用钱的他,内心还是感到羞愧,耳边不停浮现校长的话:为何要糟蹋天分?为何要浪费时间?为何要写这些垃圾?

就这样,史蒂芬一直写到了大学毕业。

一九七三年,斯蒂芬·金大学毕业两年,二十七岁,已婚,眼镜镜片越来越厚重,卡其裤已快装不下日益向外扩张的啤酒肚。老婆塔比莎是他的大学同学,这时正穿着粉红制服在甜甜圈店里当服务生。两人育有一子一女。斯蒂芬好不容易在高中找到一份教职,却入不敷出,暑假里还得到洗衣工厂打工。

斯蒂芬全家人住在一辆拖车里,电话被断线了,更没钱修理代步用的破烂“别克”车。他终日担心会有额外的账单,也被教学跟行政会议搞得兴味索然,“这不是我该拥有的生活!”斯蒂芬·金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却看不到任何改变的曙光。

3

三十年后的自己

斯蒂芬仍然没有放弃写作,可也没在写作上取得什么成就。在男性杂志里,恐怖、科幻和犯罪故事正在被栩栩如生的色情故事取代。但这只是部分问题,不是全部。更大的麻烦在于,他生平第一次感觉到写作很艰难。

洗衣工和教师这两份工作,让他的脑子整个星期都像被电线困住了。

如果说我什么时候对自己相当作家的梦想有过近似绝望的感觉,就是在那段时间。

斯蒂芬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后的自己。身穿同样的旧呢子外套,肘部打着补丁,Gap牌卡其裤带上耷拉着啤酒肚。因为抽了太多香烟,肯定会常年咳嗽,眼镜更厚,头皮屑更多,而在他书桌的抽屉里有六七份未完成的手稿,他会不时拿出来修改修改,通常还是喝了点酒以后。如果有人问他业余时间做什么,他会告诉人家说,他在写一本书,任何一个有自尊心的写作老师,业余时间还能做点别的什么?当然了,他还会骗自己,对自己说还有时间,不会太晚,有些作家到五十岁才开始,甚至六十岁开始的都有。也许很多人都是。

那时,斯蒂芬正在写一个故事,《魔女嘉丽》。

人生的低谷就是最好修炼的时候(什么样的能量才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4)

生活经历的启发让他突发灵感,晚上坐下来写下这个有关高中女生的幻想故事。第一稿写满了三页纸,他就把稿纸团起来扔掉了,决定彻底放弃这个故事。

斯蒂芬对这个故事相当不满意。理由相当充分。

第一,故事打动不了自己。第二,他不喜欢故事的女主角;第三,他对女生的生活环境并不了解,远不能把故事发生的场景讲清楚;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是,他发现他必须把故事写长,才能把它写好。但他投稿的杂志根本不允许有过长的篇幅。他不愿意浪费两个星期,也许甚至是一个月的时间,写一篇他既不喜欢,也卖不掉的中篇小说。所以他果断的把稿子扔了。

第二天晚上,斯蒂芬从学校下班回家,发现妻子塔比莎拿着那几页稿纸。她在倒垃圾桶时发现了这份稿子,把纸团抹平,把纸上的烟灰拂去,坐下来读这个故事。

塔比莎说,“我想让你继续写完这个故事。”

斯蒂芬问,“为什么?”

塔比莎答道,“我想知道故事的结局。”

斯蒂芬说,“我对高中女生实在是屁都不懂。”

塔比莎立即说,“有我呢。我会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随后朝着斯蒂芬微笑,“你这个故事很有料,我真的这么觉得。”

当斯蒂芬写满五十页单倍行距稿纸时,他发现,他的故事确实很有料。他甚至相信,任何人只要读过那个故事就绝不会忘记。他隐隐感到,“我一生的事业仿佛皆系于此。”

当这部中篇小说完成之后,斯蒂芬把《魔女嘉丽》的手稿寄给了双日出版公司(Doubleday),他跟那家公司的威廉·汤普森是朋友。然后他就把这事抛到脑后,继续他的生活。教书、带孩子、爱老婆、礼拜五下午喝高一回,再就是写小说。

人生的低谷就是最好修炼的时候(什么样的能量才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5)

4

斯蒂芬沉默了

那个学期斯蒂芬第五节没课。通常这段时间他都呆在教师休息室里批改学生作业。

这时校内传呼器响了,校办公室的考琳·塞茨问,“斯蒂芬在不在。”

斯蒂芬答道,“我在。”

“请来学校办公室。有电话找你,是你的太太”

那天,从教师休息室走到校办的路似乎很长,要经过几间在上课的教室,还有空荡荡的礼堂。斯蒂芬脚步匆匆,却没怎么跑,心跳得很快。塔比莎如果打电话来,那意味着她得把两个孩子打扮齐整,穿上靴子外套,才能出门去借用邻居家的电话。

斯蒂芬只能想象出两种原因。要么是孩子从门口楼梯上摔倒跌断了腿,要么就是他的《魔女嘉丽》卖出去了。

来到校办公室接起电话,塔比莎在另一头上气不接下气,激动兴奋的说,

“斯蒂芬,汤普森来电报了。本来是想给你打电话的,但家里没电话,他给你发了一封电报。”

斯蒂芬,“电报上写什么了?”

塔比莎在那头拿着纸条念到,“恭喜,双日正式接受《嘉丽》预付金2500美元可否?前途光明。爱你的,比尔。”

电话这端,斯蒂芬沉默了...

2500美元,对于这个家庭是一笔巨款。

多年之后斯蒂芬才知道,即便是在1970年代早期,两千五百美元作为预付金实在不高。但斯蒂芬当时不知道,也没有经纪人替他知道。虽说出版社1973年的3月底4月初就接受了书稿,但直到1974年春天才排上出版日程。这没什么不寻常。当时双日公司就像一个巨大的小说厂,不断产出悬疑、爱情、科幻各种小说,还有每月五十多本双 D系列的西部小说。斯蒂芬只能算是忙碌大河里一条不起眼的小鱼。

当天晚上回到家里。忙完家务,斯蒂芬和塔比莎俩人吃着吐司,躺在床上聊天。

塔比莎问,“你会不会辞去教职,专心写作?”

斯蒂芬说,“不行。单靠两千五百美元的预付金和那之后渺茫的可能性,不行。如果我是单身一人,也许会考虑。见鬼,如果是这样,我很可能就辞了。但我有家有口,不能这么轻率。”

塔比莎问,“如果双日成功卖掉了《魔女嘉丽》的简装本重印权,我们能得多少钱?”

斯蒂芬回答说,“不知道。我曾经读过报道,说马里奥·普佐卖《教父》的简装本版权得了一大笔预付金。据报纸上说是四十万美元,可我觉得《魔女嘉丽》的简装本版权即便是卖出去,价钱也远远到不了那么高。”

平日里有话直说心直口快的塔比莎突然胆怯的问,“你觉得这本书能不能找到简装本出版商?”

斯蒂芬说,“我觉得机会挺大,大概十之七八。”

塔比莎问,“可能会卖多少钱。”

斯蒂芬说,“我猜如果能卖个一到六万美元就很不错了。”

“六万美元啊?”塔比莎语气里很是震惊,“竟然会这么多啊?”

斯蒂芬说,“也许没多大把握,但可能性还是有的。”

“我的合同上注明,简装本版权费五五分成,那就是说如果百兰亭(Ballantine),或者戴尔果真出了六万大元,我们也只能得三万。”

塔比莎没有答腔,她无需开口。三万美元等于斯蒂芬四年教学工作的总收入,还得把每年涨工资算进去才够。那可是一大笔钱。也许这事八字还没一撇呢,可那天晚上他们充满了憧憬与梦想,一直聊到了凌晨。

5

自力更生不求人

《魔女嘉丽》终于慢慢上了出版进程。斯蒂芬用预付金买了一辆新车。为此,塔比莎用她最为生动的纺织工人语言骂了个够。

斯蒂芬签下了1973-74学年的教学合约。他在写一部新小说,内容是《人间冷暖》和吸血鬼传奇的独特结合,他给小说起名叫《基督再临》,后来出版时改名为《撒冷镇》。

他们又搬回了班戈城里一幢公寓楼的一层,地方很差,可总算回城里了,而且他有了辆真正有保险的车,还装上了电话。

这时候《魔女嘉丽》几乎完全从斯蒂夫的生活中消失了。孩子们就够他应付的,家里两个,学校里还有一群,而且这时他开始担心母亲。

斯蒂芬的母亲六十一岁,在培训中心工作,性格跟过去一样开朗,但是哥哥戴维说她好长时间都身体不好。她床头桌上摆满了医生开的止疼药,戴维担心她身体可能出了大毛病。

看望母亲的时候,斯蒂芬和哥哥会碰面。

“你知道,她一向烟抽得很凶,像烟囱似的,”戴维说。

斯蒂芬,“你抽起烟来不像烟囱吗?”

戴维笑了,“你呢?塔比莎能忍受得了你的大烟囱,还有整天到处都是的烟灰吗?”

斯蒂芬明白哥哥话里的担忧。虽说他不像戴维住得离母亲那么近,能经常去看她,但他最近一次去看她的时候,也看出她确实瘦了。

“我们能怎么做?”斯蒂芬问。

“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戴维回答说,“得等她主动开口。”

他们都了解妈妈的脾气,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是“自力更生不求人”。

她这种行事哲学造成的结果就是,别人家可能家史故事很多,斯蒂芬家的过去却是一片灰蒙蒙什么都没有。斯蒂芬和戴维对父亲或者他的家事背景几乎一无所知,对母亲的过去也所知甚少,只知道她曾经有八个兄弟姊妹夭亡,还有母亲曾经有心当一名专业的钢琴演奏家却没能实现。她说自己二战期间的确曾经在 NBC几部广播剧里弹过风琴,还参加过教堂礼拜日的演出。

6

给她买了个吹风机

不久之后的一个星期天,斯蒂芬一个人在家写一本新书,名字叫做《我们镇上的吸血鬼》。塔比莎带着孩子回娘家去了。

这时,斯蒂芬又接到了双日的比尔.汤普森打来的电话。

“你坐稳了吗?”比尔问。

“没,”斯蒂芬说,他家的电话挂在厨房的墙上,他当时站在厨房和起居室之间的过道里听电话,“我得坐下说话?”

“恐怕是,”比尔说,“《魔女嘉丽》的简装本版权卖给了Signet出版社,价钱是四十万美元。”

斯蒂芬愣住了,说不出话来。他就那么站在过道里,墙上的身影跟往常并无区别。他脑海中浮现出小时候的情景,外公盖伊曾经对妈妈说:“你能叫这孩子闭嘴吗,露丝?斯蒂芬一张嘴,五脏六腑都得嚷嚷出来才算完。”这话当时说得没错,斯蒂芬一辈子都是这么个大嗓门话痨,但是在1973年五月那个母亲节,他却突然说不出话来。

比尔问,“斯蒂芬,还在不在啊?”边说还带点笑声。他知道斯蒂芬正听着呢。

斯蒂芬的脑海中,过去和现在从未如此密集的交织在一起,他想:我肯定听错了。肯定是。

这种想法终于让他开了口,“你说的是四十万美元没错?”

“四十万美元,”比尔说,“根据道上的规矩,签下的合约,其中二十万归你。恭喜你,斯蒂夫。”

斯蒂芬仍然站在过道上,目光扫过起居室,又扫过卧室,孩子的摇篮就摆在那里。他家位于三福德大街上的房子是以每月九十美元的价钱租来的,而这个跟他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告诉他刚中了大奖。他脚下一软,在过道里原地滑坐下去。

“你肯定没弄错?”斯蒂芬问比尔。

比尔说,“绝对没有。”

斯蒂芬说,“能否再说一遍那个数字,慢慢说,说清楚,好让我听明白,不要误会。”

比尔慢慢的说,“数额是四,后面跟五个零。”

“再后面是小数点,后面还有两个零,”比尔又补充道。

斯蒂芬和比尔又通了半小时的电话,都说了些什么,此后,他一个字也记不得了。

通话结束之后,斯蒂芬试图往塔比莎娘家打电话。

“塔比莎在吗?”

塔比莎的妹妹玛塞拉接的,“姐姐已经走了。”

放下电话,斯蒂夫光脚穿着袜子在家里走来走去,天大的好消息来了,可却没人在旁分享,他都快爆炸了。

斯蒂芬浑身都在颤抖。最后他穿上鞋,进了城。班戈的大街上唯一开门的一家商店是拉维蒂尔药店。他突然觉得必须得给塔比莎买件母亲节的礼物,买件奢侈大胆的东西。他找了个遍,却发现生活的真相就是这样令人失望:拉维蒂尔药店的商品里,没一样东西算得上奢侈大胆。斯蒂芬勉强挑了又挑,最后给她买了个吹风机。

人生的低谷就是最好修炼的时候(什么样的能量才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6)

斯蒂芬回家的时候塔比莎已经到了,正在厨房从婴儿包里往外拿那些零碎物件,一边还跟着收音机唱歌。斯蒂芬把吹风机送给塔比莎。她高兴得仿佛头一次见识这东西一样。

“为什么?”塔比莎问。

斯蒂芬双手扶住塔比莎的肩膀,“《魔女嘉丽》简装本版权卖掉了,40万美元。”

塔比莎似乎没听明白,斯蒂芬微笑着又说了一遍,“《魔女嘉丽》简装本版权卖掉了,40万美元。”

塔比莎目光越过斯蒂芬的肩膀,扫视他们这套只有四个房间的小破公寓,跟斯蒂芬一样,她也哭了。

7

校样映射出许多投影

1972年,斯蒂芬的姨妈卡洛琳.威莫死于乳腺癌。斯蒂芬的母亲露丝和艾瑟琳姨妈一起乘飞机去明尼苏达参加她的葬礼。那是露丝二十年以来头一次坐飞机。

在回程飞机上,露丝的“私处”突然开始大量出血。虽然那时露丝早就过了绝经的年纪,可她对自己说那只不过是最后一次例假来潮。她在那架颠簸的环球航空公司喷气式飞机的小厕所里,用棉条塞住止血,随后又回到座位上。露丝没跟艾瑟琳说起,也没告诉儿子戴维或者斯蒂芬。

露丝什么都没做,就像她遇到麻烦的时候一贯的作风:自力更生不求人。

有那么一段时间,一切似乎都挺正常。露丝享受工作,身边有朋友相伴,四个孙儿承欢膝下,戴维家两个,斯蒂芬家两个。后来一切就不再正常。

1973年的八月的一次检查发现露丝得了子宫癌。

1974年的二月,斯蒂芬收到了《魔女嘉丽》的一部分版税,他付了母亲的部分医药费用。

斯蒂芬陪在母亲身边,留在戴维家后面一间卧室里。前一天晚上他喝醉了,但还好宿醉不太严重。

早上6点15分戴维叫醒斯蒂芬,隔着门轻轻说,“我觉得妈妈可能快不行了”。

当斯蒂芬赶到主卧室,见哥哥戴维坐在母亲床侧,替她拿着一支香烟让她抽。她拼命喘一阵,再抽一口烟。露丝当时意识很模糊,眼睛看看戴维,看看斯蒂芬,然后又转向戴维。

斯蒂芬挨着戴维坐下,接过那支香烟,替露丝送到口边。母亲伸着嘴唇含住过滤嘴。床边一堆眼镜把一本《魔女嘉丽》的校样映射出许多投影。在那之前的一个月左右,艾瑟琳姨妈曾经把故事读给她听过。

露丝的目光看看戴维又看看斯蒂芬,转向戴维又转向斯蒂芬,转向戴维又转向斯蒂芬。她原本体重有一百六十磅,如今消瘦得只有九十磅,皮肤泛黄,还紧绷着。

斯蒂芬轮流替她举着香烟,直到香烟烧到过滤嘴,斯蒂芬才把它掐灭。

“我的儿,”说完,露丝又陷入了沉睡抑或是无意识的状态。

斯蒂芬头痛,于是从桌上许多药瓶里挑了两颗阿司匹林吃下去。戴维握着母亲的一只手,斯蒂芬握着另外一只。被子下面躺的身体不是他们的母亲,而是一个挨饿畸形的孩子。

斯蒂芬和戴维抽着烟,聊了几句。前一天夜里下过雨,气温下降,早晨满大街都是冰。他们听得到母亲每次沉重刺耳呼吸声的间歇越来越久。最后不再有呼吸声,就只是间歇。

斯蒂芬的母亲,尼莉·露丝·皮尔斯贝瑞·金,葬在城市的西南角公理教派教堂外面;她生前做礼拜的卫理公会教堂因为天气寒冷关闭了,那里也是斯蒂芬兄弟长大的地方。

斯蒂芬念了悼词。

8

我知道我有多认真

《魔女嘉莉》预付版税仅二千五百美元,畅销之后,光平装本版权就卖了四十万美元,斯蒂芬拿到一半的二十万,等于三十一年的教书薪水。

斯蒂芬·金终于能够无忧无虑、全心全意做他爱做的事,他也更加勤奋了。

此后的日子里,每天一大早,他就坐在打字机前写作,至少要写个一千五百字才起身,且每年只在国庆日、生日和圣诞节这三天停笔歇息。后来他承认,这是为了找话题才这样说的,即便这三天他也照写不误!

版税之外,从第一本小说起,斯蒂芬·金的另一笔财富就是来自影视收入。由于他实在会讲故事,且惊悚悬疑还带着血腥杀戮的内容,又格外适合改编成影视,因此几乎每一本小说都被搬上银幕,这让八O年代过着相对太平却也单调乏味的美国民众获得了刺激的宣泄。

有人统计,一九九O年秋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斯蒂芬·金同时有一部小说在电视播出,两部小说在电影院放映,另一部正在拍摄中。其利益之庞大,可想而知。事实上,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好莱坞工业与出版市场紧密结合,“小说还在写,电影就说好会开拍”的这一生产模式,几乎就是由斯蒂芬·金始作俑。

某次接受访问时,斯蒂芬·金曾这样说道。

“我不断地写,因为这是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了。有人花上二十年做心理分析,想去了解他们为何有某种兴趣和感觉,我只是放纵它们。”

“当我坐在打字机前时,我知道我有多认真。”

一位伟大的母亲去世了,一位伟大的小说家诞生了,从此过着幸福的日子,为人们留下了不朽的著作。

故事就此结束?

当然没这么简单。

9

除此之外他还能怎么生活

斯蒂芬·金写得快又卖得好,名利双收,出版等于印钞票,昔日戏言富贵事,今朝都到眼前来。然而,他似乎又焦虑起来了。本来就爱喝两杯的他,到了一九八五年,酒瘾、药瘾纷纷上身,不但酗酒,还吸食古柯碱。这是为什么呢?“成名症候群”的患得患失,以及定期出版的压力都可能是原因。

像许多依赖药物和酒精的人一样,斯蒂芬勉强维持着正常工作和生活。他根本想象不出,除此之外他还能怎么生活。

斯蒂芬尽量藏好嗑的药丸,这么做是出于恐惧:没了药会怎么样?他早已忘记不依赖毒品该如何生活。可他不能开口求救。他们家的为人处世之道不允许。在他们家,遇到麻烦你就猛抽烟,自力更生不求人。

1986年春夏,斯蒂芬写《林中异形》的时候,经常工作到半夜,心脏狂跳到每分钟一百三十次,鼻子里塞着棉球,堵住因为吸食可卡因导致的流血。

酒精和毒品,进入你的大脑,在里面敲敲打打,四处动作。你会因此变得充满力量,得到某种肤浅的智慧。可你用以交换的是你的灵魂。

这是斯蒂芬那筋疲力尽、压力过大的脑袋里能够想出的对毒品和酒精最好的比喻。

那之后不久,塔比莎终于认识到,单凭斯蒂芬一己之力无法从这丑陋的堕落之路上退步抽身,决定加以干涉。阻止斯蒂芬并不容易,那时候他已经走得太远,喊话声传不到他理智思维的大脑。但塔比莎做到了。

塔比莎组织了一个干预群,由朋友和家人组成,给斯蒂芬来了一场“看看你生不如死的生活”大展示。

塔比莎从斯蒂芬书房里搜罗出来的一堆东西倒在地毯上:啤酒罐、瓶装的可卡因、塑料袋装可卡因、安定药片、安宁神、惠菲宁止咳露、奈奎尔感冒药,甚至还有成瓶的漱口水。

这场干预会对于塔比莎、孩子和朋友们来说跟对斯蒂芬一样不愉快,它的目的就是要让斯蒂芬看到,他眼看就要死在他们面前了。

塔比莎说,“要么你就去康复中心请人家帮助戒毒,要么就滚出家门。”

“你可以自己选择。”

“斯蒂芬,我和孩子们都爱你,正是出于这种爱,我们才不愿意眼睁睁看着我自寻死路。”

说归说,斯蒂芬继续跟她讨价还价。所有的瘾君子都这副德行。

斯蒂芬施展魅力哄她,所有的瘾君子也都擅长这种勾当。

最后塔比莎答应给他两个星期想清楚。

许多年后,斯蒂芬回想起来,有个场景可以概括当时的疯狂状态。这家伙站在起火的大楼顶上,直升飞机来了,在他头顶悬浮,扔下一条绳梯。烧着的大楼顶上那家伙却回答说,给我两个星期让我想清楚。

斯蒂芬确实想了。尽他当时的混沌脑袋所能。最后使他下定决心的是他作品中的人物。

是的,他担心自己戒酒戒毒以后无法再写作,但他决定,又一次,在他筋疲力尽、极端抑郁的状态下,只能做出这么一点决定:

我宁肯放弃写作,也要保住婚姻家庭,看着孩子们长大成人。如果别无选择的话。

斯蒂芬也说不清他当时究竟还想没想别的什么。

也许隐藏在意识底层还有那个问题也起了点作用,“为何要糟蹋天分?为何要浪费时间?为何要写这些垃圾?”

10

斯蒂芬的救赎

1982年,斯蒂芬的小说合集《四季奇谭》首先在美国出版。当年上市后夺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冠军,全球已翻译超过30种语言。

《四季奇谭》是四部小说的合集。多年之后,没有多少人还会记得《四季奇谭》这本书。但是,这四部小说中的一部,人们永远难以忘记。那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背景是20个世纪30年代。故事中,年轻的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和她的情人被杀而被判无期徒刑,由于监狱的腐败,他在真相即将大白的情况下仍然得不到昭雪,反而在肖申克监狱饱受了各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摧残。然而,安迪并没有被多舛的命运毁掉,他经过20多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终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重获自由,在墨西哥海边过上了自由人的生活。

1995年,《肖申克的救赎》,被制作成电影。在IMDB当中被超过40万以上的会员选为250佳片中第一名,并被选入美国电影学会20世纪百大电影清单。

凡是有史以来十大最好看的电影排行榜里,这部电影一定在列。如果没有,那么必定是排行榜有问题,而不是这部电影的问题。

对于许多人而言,这部电影意味着人生启蒙。因为它意味着某些重要的人生概念,第一次有了清晰深刻的定义。

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还记得电影中的那些画面吗?每周一封信,写了六年,州政府终于寄来钱赞助安迪的图书馆;而他莞尔一笑,“看来我要改每周写两封了”,没人不为这种不可抗拒的执著而叹服。

你是否想起了,少年斯蒂芬房间里挂了十几年的大钉子,上面挂满了退稿信。

那个挖了20年的隧道,是什么?

人生的低谷就是最好修炼的时候(什么样的能量才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7)

人生的低谷就是最好修炼的时候(什么样的能量才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8)

那也许是斯蒂芬不曾放弃的写作生涯,他凭借写作获得了自由。那个尖角锤,是斯蒂芬手中笔。

一位广播节目主持人问我是如何写作的。我的回答—— “一个字一个字写”—— 似乎让他一时无言以对。我想他是在琢磨我是不是在说笑话。我是认真的。最终答案总是这么简单。不论是只有一页的小短文,还是《魔戒》 这样的三部曲史诗巨著,总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

安迪的尖角锤和史蒂芬的笔不但凿穿了时光,也凿穿了命运的枷锁。

人生的低谷就是最好修炼的时候(什么样的能量才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9)

11

争议十足的文学事件

2003年,当“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将“终身成就奖”授予一位56岁的老男人。在这个隆重的仪式上,颁奖辞中这样写道:

“他的作品继承了美国文学注重情节和气氛的伟大传统,体现出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和悲惨的道德真相”。

此前,在美国,也还从未有过任何“通俗小说家”以“如此通俗的文学样式”获此殊荣。事实证明,这被视作是一次“争议十足”的文学事件。

一辈子不遗余力宣扬“西方正典”的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开炮直斥这是“可怕的错误”,因为这位老男人“根本不是个好作家”,“他的作品,过去被称为‘廉价惊险小说’。就是这玩意儿,他们竟还相信里面有什么文学价值、美学成就,以及启迪心智的思想,这只能证明这群评审都是白痴!”

著名文学评论家列夫·格罗斯曼(Lev Grossman)则在《时代周刊》写了一篇《老金万岁》的文章极力声援这位老男人,他认为“他的努力不但是诚恳的,而且是勇敢的”,“下一个文学浪潮,不会来自高雅处,而是来自低俗处,来自药房架板上那些用烫金外包、封面轧花印字的平装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继续读你的吧。这场变革不会让圣徒们为之欢呼的”。

当评论家们争论斯蒂芬·金该不该获得某个重要的文学奖项的时候。读者们却用货币投票,证明他是美国小说世界的无冕之王。

斯蒂芬·金作品销售超过3亿5000万册。迄今为止,他发表过四十多部长篇小说、十多部中篇小说、上百部短篇小说、两部散文作品、以及数不清的电影剧本和网络小说,甚至还包括一部动漫小说。根据Stephen J. Spignesi的统计,斯蒂芬·金个人独立作品就高达550部,

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斯蒂芬·金的小说总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他是当今世界上读者最多、声名最大的美国小说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为好莱坞制片商的抢手货,有超过七十部电影和电视节目取材自他的作品。他同时以笔名理查德.巴克曼写作,也曾以笔名约翰·史怀森(John Swithen)发表过一篇短篇小说。

人生的低谷就是最好修炼的时候(什么样的能量才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10)

12

生命的力量

斯蒂芬·金6次获布莱姆·斯托克奖,6次获国际恐怖文学协会奖,1996年获欧·亨利奖。

2003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2004年获世界奇幻文学奖“终生成就奖”;2007年获爱伦·坡奖“大师奖”;2008年获英国恐怖小说作家一协会“史铎克奖”。

斯蒂芬·金,这个以恐怖小说名扬世界的小说大王得到了美国国家艺术勋章的奖励,美国时间2015年9月10日下午3点,在白宫东厅,总统奥巴马亲自为斯蒂芬·金带上紫带金质的艺术勋章。

人生的低谷就是最好修炼的时候(什么样的能量才能支撑一个人走过人生的低谷和迷茫)(11)

美国国家艺术勋章,英文名为NationalmedalofArts,是美国艺术领域最高荣誉奖项。这项奖励是美国国会于1984年设立,用来奖励对艺术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

政府给他的颁奖词是:

“斯蒂芬·金先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多产、最流行的作家之一,他非凡的故事结合了尖锐的人性分析,数十年来,他营造的惊悚、悬疑、科幻的世界吓坏了全世界的人,同时给他们带来了莫大的享受。”

在颁奖典礼上,斯蒂芬·金会想到什么呢?

他灰暗的童年?

钉在墙壁上,一年又一年挂满退稿信的大钉子。

鼓励他走上写作之路的母亲?2毛五分钱一个的故事,还有她一生的信条。

自力更生不求人。

给他提出难以磨灭的三个问题的中学校长?

“为何要糟蹋自己天分?为何要浪费时间?为何要写这些垃圾?”

还有妻子,塔比莎。他心理必定默念着:

如果我太太认为我在门廊上、在洗衣间花那么多功夫写作是浪费工夫,我写作的心可能早就失了大半。可塔比莎从来没说过一句怀疑的话,她的支持始终不改,这是生活中我难得能坦然接受的好礼。写作是一种孤单的工作,有人相信你对你至关重要。

也许还有他自己的话。

“当我坐在打字机前 我知道我有多认真。”

希望,感情和意义。有了这三样东西再大的低谷和迷茫都能过得去。没有了这三样,即便没有低谷和迷茫,也离行尸走肉差不多了。

参考资料:

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

作 者:(美)金(King,S.),张坤译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是核聚,人生核聚变的核聚。阅读更多类似文章,关注我的订阅号“核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