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爱情典故(万千的梦中情人)
纳兰性德爱情典故(万千的梦中情人)第二个就是让纳兰性德刻骨铭心的爱情,在他20岁的那年,和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成亲,虽然这场婚姻一开始只是一场传统的包办婚姻,伴随着利益的交换,但是对于纳兰性德也是一次幸福的开始。卢氏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有才有貌也有情趣,她和纳兰性德是属于先婚后爱的过程。婚后的两个人还会像小孩子一样玩捉迷藏“忆得双文胧月下 小楼前后捉迷藏”这典型的就是一个忧郁少年,在他的生命中,有四个女人经过。第一个就是带有神秘色彩的初恋,有些传闻说那是他的表妹,但是也有一些人说那是他的丫鬟,但是具体的描述我们也无从得知,只知道一直有那么一个身影,若隐若现的出现在词文笔墨之间,抒发这少年的情愁与落寞。“谁省 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由过了三年,1676年正式成为进士,因为是大臣子弟,所以选了三等侍卫,不久就晋升为一等侍卫,康熙年间的一等侍卫和后来的官职有所变化,康熙的一等侍卫主传宣,与闻机密。意思就是皇帝要开会,然后就由他
在整个清代一万名词人里头,大家对纳兰性德可能是最熟悉的一个,那么我们就从纳兰性德的魅力说起。纳兰性德的魅力到底到多少的程度呢?纳兰性德是清代词坛的一个异数。这个异表现在学术领域里面。整个清代不少于一万词人,纳兰性德恐怕是受到关注最多的一个,那么几乎二十世纪,对清词所有关注的眼光有一大半都投射到纳兰性德一个人身上。就通俗文化领域我们也知道纳兰的名气之大,甚至让他在多部武侠小说当中出现。梁羽生的“七剑下天下”里边写到纳兰性德,而且把纳兰性德写成一个懂武功的高手。
我们还知道在金庸的小说,金庸的处女作品,也是在石破天惊之作“书剑恩仇录”当中乾隆皇帝和陈家洛这亲兄弟两个第一次见面,互相不知道对方是谁的情况下明争暗斗,在这个的对话里面两次引用过纳兰性德的词。这又是一个层面表现在通俗文化里面。表现在现实层面中呢,就是一些白领阶层的女性追纳兰性德,追星追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程度。甚至有纳兰沙龙,定期聚会。甚至我还听说过有一个人民政局去注册跟纳兰性德的婚姻关系。足以看出来纳兰性德的魅力到了何等的地步。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说,纳兰风行在我们的校园里边,风行在这个社会上也是自有缘由的。我们先来说说纳兰性德的基本情况,出生在1654年,去世在1685年,那么也就是说纳兰性德只活了三十岁。他的原名叫做成德,所以我们现在还是会听到有一些人拿他的名一起连起来读,叫做成容若。这个成就是从成德里面来的。太子胤礽,小字保成,避讳改了现在的名字。后来太子不用成的那个名字了,然后又复用了成德的名字。如果从先祖算起,其实纳兰性德和慈禧太后是本家,明代末叶,叶赫部族被建州女真所吞并,纳兰的曾祖母被努尔哈赤纳为妃子,而且生下了清太宗皇太极。
所以纳兰的家世也是非常的显赫,属于正黄旗,正黄旗是上三旗之首,八旗之首。父亲明珠我们听到的还是比较多的,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傅陆阁拜相,放到我们现在在看,纳兰就是属于太子这一边。官二代,高干子弟,在他十七岁的时候,以诸生贡入太学,这时候就算是一个秀才的身份了。十八岁的时候顺利考中了举人,第二年参加会试,考中进士,但是没有参加殿试,没有到最后一关,原因就是因为寒疾。这个寒疾,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一种伤寒病,在当年的时候这个病很严重,这个也是纳兰英年早逝的一个直接原因。因为这个寒疾没有参加殿试,所以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进士。
由过了三年,1676年正式成为进士,因为是大臣子弟,所以选了三等侍卫,不久就晋升为一等侍卫,康熙年间的一等侍卫和后来的官职有所变化,康熙的一等侍卫主传宣,与闻机密。意思就是皇帝要开会,然后就由他去传召这些人一起来开会,他也可以在开会的旁边参与意见。所以这个一等侍卫虽然是武职,但是实际上有康熙皇帝的秘书的一部分责任,地位非常的重要和显赫。以康熙皇帝对纳兰性德当时的这种器重程度,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的话,政治前途那是不可限量。但是纳兰性德并不是人间富贵花,在这样一种富贵至极的家世中,纳兰身上毫无新贵的骄矜倨傲,反而是情思抑郁。用他好朋友严绳孙的话说“惴惴有临履之忧”。
这典型的就是一个忧郁少年,在他的生命中,有四个女人经过。第一个就是带有神秘色彩的初恋,有些传闻说那是他的表妹,但是也有一些人说那是他的丫鬟,但是具体的描述我们也无从得知,只知道一直有那么一个身影,若隐若现的出现在词文笔墨之间,抒发这少年的情愁与落寞。“谁省 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第二个就是让纳兰性德刻骨铭心的爱情,在他20岁的那年,和两广总督卢兴祖的女儿成亲,虽然这场婚姻一开始只是一场传统的包办婚姻,伴随着利益的交换,但是对于纳兰性德也是一次幸福的开始。卢氏是典型的大家闺秀,有才有貌也有情趣,她和纳兰性德是属于先婚后爱的过程。婚后的两个人还会像小孩子一样玩捉迷藏“忆得双文胧月下 小楼前后捉迷藏”
“待问归期还未 已看双睫盈盈。”等等描述的都是纳兰性德和卢氏之间的故事。但是好景不长,在结婚后的十三年,年仅二十一岁的卢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孩子,一个月后就离开了人世。在一起的时候有多幸福,离开之后就有多痛苦。当时卢氏的灵柩寄存在禅院里,纳兰性德还经常去看她,就像她还活着一样,和她说话,为她写诗。对于纳兰性德来说,卢氏不仅仅是他的妻子,孩子的母亲,还是他的人生知己,高山流水。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些细细碎碎的生活小事,后来却成为了他一生的伤。在卢氏三年忌日的时候,纳兰性德还写下了“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此诗来表达对卢氏的思念。
第三个女子的出现,是纳兰性德无奈的责任。就算是无味的人生,也得继续过下去。后来的纳兰性德娶了一等公瓜尔佳颇尔喷之女为续弦,这个女子一直都是一个模糊的影子。 纳兰性德在给卢氏写的“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这个诗句满满的表达了纳兰性德对卢氏的爱,意思就是我已经续弦,但是又有谁能够比得上你呢?所以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纳兰性德对官氏的感情只不过就是应付父母的责任感而已,两人只不过是一场萍水相逢的荒凉。
第四个女子的出现,是纳兰性德最后的挣扎,纳兰性德在给自己的好朋友顾贞观的信中是这么写的,“弟胸中块垒,非酒可浇,庶几得慧心人,以晤言消之而已。沦落之余,久欲葬身柔乡,不知得如鄙人之愿否耳。”这个的意思大概就是纳兰性德已经受够了这些苦楚,他想要给自己一个出路,去遇到像卢氏那样的知己来温暖自己冰冷的心。后来的沈宛是纳兰性德主动结识的,她也擅长诗词,在《选梦词》的字字句句中,有种让纳兰性德感触的温柔。但是清朝满汉不得通婚,更何况沈宛的出身是风尘,她和纳兰性德之间的故事也只能草草收笔。沈宛对于纳兰性德来说,就好像是这个世界最后一根的情感稻草,然而最后,纳兰性德还是被自己的情感压垮。
纳兰性德说自己“胸中块垒,非酒可浇”,并不是一种无痛呻吟。在外人看来,他的身份显赫,家族繁盛,但是实际上这些势力的背后却是太多的沟壑纠葛。对于年轻的纳兰性德来说,他满腔激情,想要干一番大事,但是最后却只是康熙皇帝身边的一个侍卫。虽说御前侍卫也是身份的象征,但是侍卫的生活整天都是单调的重复,一眼好像就看到了所有的生活。卢氏还在的时候,他还可以和自己的妻子诉说,但是当诉说的人也离开了,所有的疲惫都只是自己消化。在十年的侍卫生涯中,对纳兰性德来说,就是一种慢性折磨。纳兰明珠与索额图的党争,还有自己父亲的贪污受贿,结党营私,这些他都看在了眼里,但是他不能说。这十年,纳兰性德从来都没有获得什么真正的权力。人人都羡慕他的出身,羡慕他可以自由出入朱红宫墙,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有多煎熬。
1685年5月的时候,纳兰性德在一次文会后骤然病倒,七日后,与世长辞。也许是和爱人的某种默契,他走的那天刚好就是卢氏的忌日。回看六年前的时候,年仅二十四岁的时候他写下了《饮水词》,轰动了整个京师。人们都感叹他的少年得意,感叹他和卢氏的缱眷情深。但是他们都没有注意到封皮上的三个字,饮水词。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纳兰性德就好像是那条喝水的鱼,这世间的水都太过冰冷了。在父亲的面前,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在君王的面前,他是一个恪尽职守的好臣子,但是对于纳兰性德自己来说,却不是一个真正的自己。他本来也是一个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少年啊,但是当无尽的壮志难酬之后,对他来说也许洒脱的离开,才是对他最终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