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唐诗300首李白早发白帝城(精读唐诗三百首003)

唐诗300首李白早发白帝城(精读唐诗三百首003)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唐诗300首李白早发白帝城(精读唐诗三百首003)(1)

文 | 谢小楼

今天读《唐诗三百首》第三首,李白的《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通释

诗题,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终南山,即今秦岭,唐人士人多隐居此山。过,访问,拜访。斛斯山人,斛斯,北朝胡姓;山人,一般指隐士。宿,留宿。李白从终南山上下来,拜访斛斯山人,并在斛斯山人家里留宿,斛斯山人置酒招待。

赏析

素称李白诗天马行空,不受拘束,其实李白诗并非无法,只是他胸次浩然,才气充沛,所以他的诗能消弭技法痕迹,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也就是庄子所谓人“神超乎技”。此诗浑然天成,但如我们仔细研读,依然可以看部门其中的技法。如上通释所言,全诗是依照诗题的脉络写就,再观全诗,又有映照顿挫之妙。

先看首句,暮从碧山下。一个暮字,挑起第二句的“山月”和第四句的“苍苍”,一“碧”字又下面“翠微”相呼应,最后一个“下”字,引出第三句的“却顾”。平平五字,只是叙事,却无一字虚设。

李白黄昏一个人从终南山上下来,这样的情景应该会有些孤寂吧,但李白写出来却是不同。次句山月随人归,有青山明月相随,顿觉天地有情,万物相伴,一种天人的谐和之情充溢诗中。

天地有情,李白亦有情,于是,他却顾所来径,却顾二字,表现出了李白对终南山的眷念。山月的相随,李白的却顾,李白与山月的情感相互交融,大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应如题之感。李白这样的人,大概是不会孤独的,高朋满座,则尽知己,一人独处,则天地相随。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这一句诗还不仅起到了表达李白对终南山眷念的作用,如果李白一下山,就与斛斯山人相携饮酒去了,那么,此诗于叙事上就过于平直了,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句诗在这里起了一个顿挫的作用,使诗变得更加跌宕多姿。赵昌平先生说:“‘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二句——下得山来,回首一望,便使通篇行云流水般的节律有了一个必要的顿挫,使通篇明快的色调有了一种景深。”

有了这两句诗的顿挫蓄势,下面见友、及家、留宿、置酒、长歌便可一气贯注,一抒友人相见的愉快心情。

此诗另一个可以赏析的点,就是斛斯山人的形象塑造。诗中,并没有直接写斛斯山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通过古诗词中一些常用的语码,来侧面写出斛斯山的这样一个高雅的隐士形象。

在古诗词中,有一些常用的词语,这些词语在反复使用的过程中,被赋予了一些特定的含。如诗中,“绿竹”与“松”,已被文人赋予一种高洁的品质,在斛斯山人的居住之处提到这两种植物,从侧面写出了斛斯山人的品味高雅。又“松风”兼有琴曲《风入松》之意,《风入松》,传为晋嵇康所作,又是一首隐士之曲,再次烘托斛斯山人的隐士形象。而这些,并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写出,清人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卷二评:“尽是眼前真景,但人苦会不得、写不出。”

唐诗300首李白早发白帝城(精读唐诗三百首003)(2)

感发

此诗第二句,山月随人归,我读八本《唐诗三百首》,都释作山中的明月伴随着诗人的归途,而我独解为青山明月伴随诗人归途。

首先说,山月解成山中的明月与青山明月都不违诗意,不过我的解释有我对这首诗的体悟。

解成山中的明月伴随诗人的归途,则月是有情了,但山却死了;而解成青山明月伴随着诗人的归途,则月有情,山亦有情,天地万物都有情。能与天地万物共情,这是李白的风流。

李白的风流,还不止能与天地万物共情,他还能与天下高洁之士共情,他总能找到那些与他志趣相投、品行高洁、才华横溢的人,与他一起放浪形骸,激发出真挚的感情,谱写也动人的诗篇。

而在这首诗中,他将两种风流都表现出来了。当他一个人从终南山上下来时,他能与山月相交融,山月相随,他则回首却顾,相互伴随,相互眷念。当他遇到斛斯山人时,他又能与斛斯山人声气相投,一起纵饮欢歌。

李白身上的这种特质,就是他的风流。

风流一词,在古代,从浅层次来说,是指一个人的风度,仪表,从深层次来说,是一个人的气质,神韵,是一个人由内而外所散发出来的特质。

风流当然不止李白一种,只是,现代人已不识风流了,百年风雨,那些令人神往的风流,只能在残梦依稀中若隐若现了。

现在,风流指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

(完)

关注倚剑听雨楼,一起精读《唐诗三百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