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与大隋江山的关系(隋唐史18杨广威震塞北)
杨广与大隋江山的关系(隋唐史18杨广威震塞北)隋朝建立后,突厥一度成为大患。历代封建王朝,边患大多来自北方。因此,杨广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怪。不过,杨广毕竟是一个艺术气质很浓的帝王,他的所思所想天马行空,行事更是充满英雄主义色彩。一、出塞北巡
在清除了一批元老重臣以后,隋炀帝的耳边一下子清净了很多。
作为一名有着宏伟志向(喜好折腾)的帝王,杨广不满足只在国内搞建设,他还想威震四夷,万国来朝。
在传统的政治观念中,中国是中央之国,四周的异族都是蛮夷,他们要接受中国的册封,向中国朝贡。
只要想有所作为的帝王,都会把四方来贺当作自己人生的目标。
因此,杨广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怪。
不过,杨广毕竟是一个艺术气质很浓的帝王,他的所思所想天马行空,行事更是充满英雄主义色彩。
一、出塞北巡
历代封建王朝,边患大多来自北方。
隋朝建立后,突厥一度成为大患。
隋文帝通过战争与招抚两手,降服了东突厥。
隋炀帝即位之初,东突厥的启民可汗上表,突厥人民将继续紧密团结在大隋皇帝周围。
第二年,启民来到洛阳朝拜隋炀帝。
这一趟算是没有白来,启民品尝了无数美食美酒,欣赏了各种草原上见不到的杂技百戏,启民乐不思草原,一直住到第二年正月。
启民回去以后,隋炀帝决定,世界这么大,要去塞北看看。
虽然启民在洛阳的表现让他很满意,不过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搞小动作?
出去友好交流(震慑)一下,总是好的。
于是,精力充沛的隋炀帝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巡行。
这次巡行,他带了50万甲士,10万匹马,还有文武百官、和尚道士、百戏艺人。
军队不用说,象征国家的武力值,能镇住突厥人的野心;文武百官可以帮助他在路上处理政务;宗教界人士对草原民族进行洗脑。
艺人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带这些人呢?
艺术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代表国家的繁盛。
草原民族过的生活就是“风吹草地见牛羊”,见的牛羊比见的人多,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
否则启民可汗就不会迷上中原的百戏。
而杨广带去的艺人,他们擅长的多数是喷水、吐火等魔术,突厥人欣赏完这些魔术,能不对大隋心生认同吗?
就这样,杨广一行从大兴出发,从榆林出塞了。
二、实诚人与大忽悠
为了避免突厥人不必要的误解,杨广派去了突厥人民的老朋友,战略忽悠大师长孙晟,先行前往启民的牙帐,向他们解释一下,督促其做好接待工作。
启民见老熟人来了,不敢怠慢。
长孙晟不顾风尘,向他解释:陛下这次是北巡,带来的军队是打猎的,不是来打你们的。
启民这下放心了。
接着,长孙晟开始叨叨各项接待事宜。
不过,这些草原上的汉子先前没有接待大领导的经验,他们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进入天然呆状态。
长孙晟没法子,和启民走出大帐,然后闭上眼作陶醉状:“这里的青草真香啊。”
启民是个实诚人,使劲闻了闻,说一点也不香。
“不不不,你趴地上仔细闻闻。”
启民真的俯下身子,闻了半天没闻到香味,反而被地上的牛马粪的臭味呛到了。
这真的不香啊,长孙大人不会是香臭不分吧。他在心里暗暗吐槽。
站起来后,老实人启民坚持说“真的一点也不香。”
“哈哈哈哈!”
一直憋笑的长孙晟终于忍不住了。
笑完了,他对启民说:天子巡游所到之地,诸侯都要躬亲扫洒,耘除道路。这才能表达对天子的至诚之心啊。
启民恍然大悟,不就是让人除草吗,咋不直说呢?
心里在抱怨,嘴上连说“奴之罪也”,然后带头亲自除草。
在众人的努力下,牙帐周围的算是砍光了。
拾掇完家里,启民可汗又给各部族的男女老少下令,全体动员起来,为大隋皇帝陛下修一条御道。
实诚人办事就是实诚。
他们从榆林修起,一路修到涿郡,终于修成了一条长三千里,宽百步的高速公路。
最后说一说长孙晟的结局。
长孙晟迎接隋炀帝后,得到了右骁卫将军的封赏。不久即因病去世,时年58岁。
长孙晟一死,隋朝的忽悠水平明显下降,几年以后,隋炀帝再次北巡,结果被突厥人骗了,差点回不来。
所以留下了“若长孙晟在,朕何至于此!”的感叹。
三、扬威塞北
天子巡游,安保是一件大事。
关于这一问题,元寿提出,应该将御营分为二十四军,每军相隔三十里,每天出发一军,如此千里不绝,方能显示我天朝威风。
定襄太守周法尚不以为然:“这是一字长蛇阵,距离太远,如果遇到袭击,就是首尾不相顾的局面,不如结成方阵前行。”
隋炀帝虽然好大喜功,可他并不糊涂,最终决定按周法尚的建议办。
在路上,隋炀帝命宇文恺打造一座可以容纳几千人的大帐篷。
这座大帐篷美其名曰观风行殿。
这座行宫用板子搭成,边长2000步,外面装饰着壁画,下边有轮轴,可以推着走。
这样一座超大型且可以移动的宫殿,放到今天也称得上最豪华的房车。突厥牧民见了,除了下拜 ,没有任何语言表达其震撼。
杨广得意了,就这样把尔等征服。
在来到启民可汗的牙帐后,只见启民带头叩拜,突厥贵族们则按照他们的习俗,要割下手臂上的肉献给他吃。
杨广有没有吃他们割下的肉,我们不知道。
不过杨广对此事还是很得意的,不但当场赋诗一首,还赏赐给他们绢帛二十万担。
接着他让人宰牛杀羊、大摆宴席、魔术杂技,表演助兴。
到了年底,杨广一行浩浩荡荡从草原回到涿郡(今北京),在这里杨广大宴群臣。
突厥、契丹、奚 等少数民族首领也在其中。
不过,却有一个该来的人没有来。
那就是高句丽国王高元。
隋文帝时期,高句丽不臣,高颎就受命率领三十万大军讨伐。
尽管由于水土不服,隋军死伤大半,但高句丽毕竟是小国,这次是运气好躲过了,下次隋军准备好,再来暴打一次,肯定受不了。
高元很识相,马上谢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
嘴上把自己说得粪土不如,心里还是很不服气的。
杨广出巡时,他死活不肯去拜见。
这可惹恼了隋炀帝,启民看热闹不嫌事大,在一旁煽风点火。
就是从这时起,他开始准备征讨高句丽。
不过,征讨高句丽是四年以后的事, 还是回过头来说说这次北巡的意义。
这次北巡,不但震慑了东突厥,东北和西北的少数民族同样深感震撼,除了高句丽,他们纷纷派使者来朝贡,要求抱隋朝的大腿,这是外交上的胜利。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背后的代价。
隋炀帝的铺张奢侈,消耗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规模如此之大的巡游,就能吃空当地的粮仓,更不用说百姓承受的沉重徭役了。
只是,沉浸在天下大业的杨广怎可能意识到民生的艰难。
他还有下一个大目标准备完成:
经营西域,开通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