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泳池游泳(露天泳池空中跑道)
露天泳池游泳(露天泳池空中跑道)露天泳池、空中跑道、滑冰场……游泳奥运冠军汪顺应邀来到开工现场。汪顺说,这里曾是自己“奥运梦开始的地方”,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如今,这里即将矗立起一座恢弘的浙江省全民健身中心,又让汪顺百感交集。“从原来培养优秀运动员,到即将服务大众全民健身中心,这种转变就是体育‘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最好的体现。”他希望建成后有更多市民参与全民健身、共享美好生活,民众的体育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强。全民健身中心的开工,也是“体育场路153号”体育基因的流传。这里是原浙江省体工一大队旧址,有着“世界冠军摇篮”的美誉,40多年间,共走出了5个奥运冠军、85个世界冠军、132个亚洲冠军和567个全国冠军。包括罗雪娟、孙杨、叶诗文、汪顺等耳熟能详的运动员,正是从这里“游”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周苏红、郑武、王贺兵等足篮排选手,也是从这里走上职业运动员生涯的。
“杭州市体育场路153号”,对于很多体育爱好者来说,曾是一个无限向往、又充满神秘的地址。
罗雪娟、叶诗文、汪顺、周苏红从这里出发,最终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她是浙江竞技体育辉煌的见证者、创造者。
如今,“体育场路153号”即将从神秘到大众、从精英体育到全民体育的华丽转变。3月17日,在原省体工一大队旧址上,“浙江省全民健身中心”正式动工兴建。
奥运冠军“梦开始的地方”
全民健身中心的开工,也是“体育场路153号”体育基因的流传。
这里是原浙江省体工一大队旧址,有着“世界冠军摇篮”的美誉,40多年间,共走出了5个奥运冠军、85个世界冠军、132个亚洲冠军和567个全国冠军。
包括罗雪娟、孙杨、叶诗文、汪顺等耳熟能详的运动员,正是从这里“游”上奥运最高领奖台;周苏红、郑武、王贺兵等足篮排选手,也是从这里走上职业运动员生涯的。
游泳奥运冠军汪顺应邀来到开工现场。汪顺说,这里曾是自己“奥运梦开始的地方”,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如今,这里即将矗立起一座恢弘的浙江省全民健身中心,又让汪顺百感交集。“从原来培养优秀运动员,到即将服务大众全民健身中心,这种转变就是体育‘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最好的体现。”他希望建成后有更多市民参与全民健身、共享美好生活,民众的体育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强。
露天泳池、空中跑道、滑冰场……
位于市中心的健身巨无霸很有看头!
未来的全民健身中心会是什么样的?它将是一个位于市中心的健身巨无霸!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投资23亿元、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位于杭州市中心最繁华的武林门商圈。建成后将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全民健身中心,堪称全民健身建筑的“航空母舰”。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的定位是“亚洲一流、国内领先”,“不断满足老百姓的全民健身需求”将是最为鲜明的建设、运行导向。预计2025年底前建成并面向公众开放。
目前,整个项目的规划已经新鲜出炉,呈现“七大中心”的布局。从全民健身的角度,涵盖健身活动、智力运动、智能体育、运动康复、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包括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网球等二十多项全民健身项目服务,仅足、篮、排球等大型室内活动中心场地就超过25片,提供体育锻炼、科学指导、康复训练等一条龙服务,秉承公益属性,向全省公众开放。除此还有亚洲体育东部中心,布局体育文化科技展示中心,每年服务锻炼群众将超过300万人次。
而在规划图中,还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网红设计。40米的高空无边泳池、1200平方米的滑冰场、200米的屋顶网红彩虹跑道……不少市民看到后都直呼:很有看头!
全社会参与、全人群共享
切实解决群众“健身难”问题
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瑶介绍,在亚运会即将到来之际,开工建设浙江省全民健身中心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具体践行,同时也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切实解决群众“健身难”问题、促进全民健身生活化的有力举措。
“杭州亚运会的举办,对全民健身、健康意识等都会起到积极引领作用。省全民健身中心的建成,将加速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也是我省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生动实践,实现全民健身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人群共享。”
全民健身中心的
八大亮点
动感立面
立面采用铝合金格栅制作,以水波纹和钱塘潮为设计元素,伴随灯光的运用,犹如一波奋勇奔腾的钱塘潮。
场馆众多
立面场馆涉及20余个项目,其中大球类项目场地逾25片,小球类场地逾30片,另设有滑冰游泳等专用场馆。
空中泳池
在高达40米的高空设置无边泳池,置身其中,阳光、沙滩武式淋美景尽收眼底,忘却城市喧嚣,打造武林商圈放松休闲、网红打卡圣地。
缤纷冰场
深入实施“北冰南展”战略,建设1200平方米滑冰场,推动冰雪运动发展。
健康广场
建设贯通场馆南北逾2000平方的架空空间,设置多元化健身空间,向社会公众开放。
彩虹跑道
打造200米的屋顶网红彩虹跑道和空中足球场,有效提升运动健身乐趣,拓宽市中心健身空间。
智慧管理
实施智慧化出入引导、停车服务、能耗管理、场地预定管理等,提供多样化的智慧体育锻炼方式。
公益为先
坚守全民健身公益这一属性,向全省公众开放,开展多种类型体育技能培训,进一步丰富全民健身手段、推动全民健身工作。
监制:郭必文
审核:汤怡虹
体坛报记者:洪漩、郑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