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点苔点深了有什么办法补救(酸脆书画的脱酸与处理)
国画点苔点深了有什么办法补救(酸脆书画的脱酸与处理)3.有机溶液对纸张进行脱酸采用石灰水的脱酸好处是取材易、成本低,操作也简单,对人体健康无大碍。石灰水溶液的制作只需按脱酸的程序,按比例加水搅匀即可,简单易行。石灰水呈白色状,符合各类纸张的使用。把去离子水作为一种脱酸溶剂来稀释纸张中酸和污染物,这是一种最简单和最保守的方法。2.石灰水脱酸法用石灰水脱酸,早在几百年前,我国就在造纸过程中采用的脱酸法。其操作方法是先将石灰块浸放在水中,让石灰块化成浆糊状,冷却后根据需要取之。有点像我们制浆糊一样,然后调稀,根据原材料的酸性进行调释,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我们知道石灰是从矿物里提炼出来,是一种比较可靠的原生态矿物质。现在,我们讲手工造出来的纸,能“纸寿千年”,为什么说手工造出来的纸能纸寿千年。原因就在手工纸的生产是先把原料经过反复的石灰水浸泡,使原材料中的酸性成分去掉,然后才进行造纸,手工纸抗酸性能力很强,这就证明用石灰水浸泡后生产出来的纸含酸最少。
西方国家十九世纪初开始发现纸张的酸化问题,对纸张酸化进行试验,并进行脱酸处理。1936年奥塞希尔·霍尔茨首先获得了纸张脱酸的美国专利。近年来脱酸处理工作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美、英、法、德、加拿大、意大利等这些发达国家对脱酸工作已做了近100年的试验研究。
亚洲国家80年代也开始重视书画的纸质脱酸工作,如1983年由日本国会图书馆牵头设立了一个防止纸张酸化的部门,我国在80年代也开始对纸张脱酸工作的重视。实际上从80年代至今,研究所、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系统,都在不断的对纸质脱酸进行研究探索。
目前对纸张的脱酸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去离子水对纸张中的酸性物质进行清洗脱酸
把去离子水作为一种脱酸溶剂来稀释纸张中酸和污染物,这是一种最简单和最保守的方法。
2.石灰水脱酸法
用石灰水脱酸,早在几百年前,我国就在造纸过程中采用的脱酸法。其操作方法是先将石灰块浸放在水中,让石灰块化成浆糊状,冷却后根据需要取之。有点像我们制浆糊一样,然后调稀,根据原材料的酸性进行调释,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我们知道石灰是从矿物里提炼出来,是一种比较可靠的原生态矿物质。现在,我们讲手工造出来的纸,能“纸寿千年”,为什么说手工造出来的纸能纸寿千年。原因就在手工纸的生产是先把原料经过反复的石灰水浸泡,使原材料中的酸性成分去掉,然后才进行造纸,手工纸抗酸性能力很强,这就证明用石灰水浸泡后生产出来的纸含酸最少。
采用石灰水的脱酸好处是取材易、成本低,操作也简单,对人体健康无大碍。石灰水溶液的制作只需按脱酸的程序,按比例加水搅匀即可,简单易行。石灰水呈白色状,符合各类纸张的使用。
3.有机溶液对纸张进行脱酸
我们知道水溶液脱酸法对纸张伤害不明显,但对纸张上的文字,特别是一些朱砂批跋在脱酸过程中会容易产生印化,严重的会使墨气冲淡。
4.甲醇镁一甲醇法脱酸
美国、英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使用,一开始脱酸后书籍经测试效果很好,但几年以后发现严重问题,就是在脱酸过程中所使用的甲醇溶液会使纸张上的彩色字迹等发生溶化,泗化等现象,时间越长,字迹溶化的很严重,现在这一方法已基本停止使用。
5.韦托法脱酸
就是由甲醇、氟利昂混合而成的一种脱酸溶液,成本高。它是把纸张需脱酸时放入金属箱内,对溶液进行高温、高压处理进行脱酸,优点是大批量脱酸,缺点是脱酸不均匀,韦托是美国的一个公司名称,后果由于脱酸效果不理想,现已经停止使用。
6.巴特尔法脱酸
这是德国的一家科研公司,是在美国韦托公司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改进。后来由于效果不明显,加之字迹出现褪色,气味重,无法推广流产。
7.纸张的氧化镁法脱酸
这一脱酸方法是由美国的一家公司研究生产的,能够对书籍进行连续性的批量脱酸处理,这种脱酸剂即可在真空环境中对图书进行大规模脱酸处理,也可作为喷雾剂对纸张进行简易的脱酸处理。优点是氧化镁脱酸法脱酸不会引起纸张上字迹色素褪色,泗化或溶解,对钢笔字、圆珠笔等书写手稿处理的都比较好,而且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对人体基本无害。缺点是脱酸处理后的纸张会产生白色斑点状的残留物,喷重了会留下大量的白花斑,使有些字迹色素材料出现褪色,变色等现象,喷轻了,对于较厚的书籍又起不了脱酸的作用。
8.纸张的FMC法脱酸法
美国富美实(FMC)公司研制成功了HM张脱酸法,最初的脱酸剂及其配制是将碳酸镁醇盐均匀溶解于氟利昂中而得。经过改进,采用二丁氧基代二乙氧基碳酸镁溶于庚烷溶液的脱酸剂。
但FMC法的不足之处是,对图书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处理后的图书会加速吸收水分,会产生明显的变色,同时书籍的局部会出现黄色和半透明的污点。对有蜡迹、铅笔字迹或彩色激光打印的纸张,以及羊皮和聚苯乙烯等物质包装封面等有明显的影响,会有一定的异味和字迹褪色的现象发生。
9.纸张的氢氧化钡溶液脱酸
纸张的氢氧化钡脱酸法是由英国博物馆实验室的贝恩斯·科普研制。它是将氢氧化钡[Ba(OH)2]溶入甲醇溶剂中 配制成1%氢氧化钡-甲醇溶液 涂刷或喷洒到纸张上 与纸张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 然后取出晾干。氢氧化钡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BaCO3)。但是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不能用水溶液脱酸的特殊情况。使用的甲醇毒性较大 同时反应生成的碳酸钡也有一定的毒性 所以应注意安全 以防中毒。
10.纸张的气体脱酸法
纸张的气体脱酸法是利用能气化挥发的碱性气体与纸张中的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并将氨、碳酸环己胺、吗琳、二乙基锌等抗酸缓冲剂沉积到纸张表面。与上述各种水溶液、有机溶液脱酸方法相比 气相沉积法对纸张的脱酸效果相对更好一些。水溶液法和有机溶液法虽脱酸效果也不错 使用也比较多 但是纸张在水或有机溶剂的浸泡过程中 纸张纤维会因过程中的收缩一膨胀一收缩变化等发生一些应力变化 可能会对纸张带来一定的伤害 而气相沉积法相对比较安全 但对设备的要求比较高。纸张的气相脱酸法的缺点是气相脱酸剂为化学药品,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危害 有的还易燃、易爆 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11.纸张的氨脱酸法
氨 分子式为NH3 密度0.771 比重0.5971 为无色气体 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氨气来源广 易购且价格低廉 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 能溶于水、乙醇和乙醚等。早在20世纪30年代 美国巴洛就使用氨气来对纸张进行脱酸处理。此后 苏联、印度等一些博物馆也使用过用氨对纸张进行脱酸处理。
由于氨气脱酸后没有碱性物质存留于被处理的纸张表面 使处理后的纸张又容易恢复酸性 处理后的耐久性较差;再则 氨气对人体眼睛、呼吸道、皮肤等均有较强烈的刺激作用 因此纸张的氨气脱酸法并没能得到较多的推广和应用。
12.纸张的吗啉脱酸法
纸张的吗啉气体脱酸法由英国学者首先研究并使用 并于1976年获得专利权。
纸张的吗啉气体脱酸法也存在一些不足 其对由火棉胶的书籍封面的颜色有一定的影响 还会使皮制封面书籍的颜色变黑 对麻木纸等纸张处理后的颜色会变黄 吗啉气体脱酸法还会使新闻纸等发黄等。另外 吗啉气体脱酸法的仪器设备投入资金比较大 因此难以广泛地推广使用。
13.纸张的碳酸环己胺脱酸法
纸张的碳酸环已胺脱酸法由朗韦尔( Langwell)首先提出。碳酸环己胺是一种酸性物质 但碳酸环己胺在汽化过程中能分解呈碱性的、能够脱酸的环己胺。
纸张的碳酸环己胺脱酸的操作方法是将滤纸浸泡于碳酸环己胺的饱和溶液中 然后将滤纸夹于需处理的书籍中 一般每25页纸张夹带一张碳酸环己胺的滤纸 如果是多孔、绵薄纸质的书籍可以每隔50页夹带一张碳酸环已胺的滤纸 利用滤纸中环己胺的渗透性来达到脱酸目的。由于环己胺有毒性 会致癌 以及会降低纸张的光泽度等原因并没有得到较多的应用。
14.纸张的二乙基锌脱酸法
1976年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化学家乔治·凯利( George.kel)和约翰·威廉姆斯(John· Wllliams)对纸张的非氨类脱酸剂进行了研究 研究用一种活泼的金属有机物脱酸的方法 发明了纸张的二乙基锌脱酸法 使纸张的脱酸方法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二乙基锌法也存在一些不足 脱酸后会在纸张上生成有气味的白色残留物 有的会使纸张起皱、不平整 容易出现字迹褪色及黏结剂流失等现象 脱酸后产生的氢氧化锌会加速纸张纤维素的光氧化作用 因此 在处理过程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能避免光氧化作用。另外 氢氧化锌和空气中微量的硫化氢反应生成的硫化锌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纸张的二乙基锌法脱酸对设备要求比较高 资金投入比较大 操作控制要求高。二乙基锌易燃、易爆 存在安全等问题 因此在推广应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15.纸张的氢氧化钠等离子脱酸法
氢氧化钠等离子脱酸法是新近研究的纸张脱酸方法。等离子体是由大量的自由电子和离子组成 并且在宏观上呈现为近似电中性的电离气体 在一定的条件下 等离子体系中的带电粒子具有高达1~10eV的能量水平 具有极强的活性和穿透能力。如果选择碱性等离子体源 在常温常压之下 激发获得具有较高能量水平的活性氢氧根粒子(OH-) 将其以等离子体射流形式 喷射到纸张表面 并促使其深入渗透纸张纤维内部 与纸张中的残留酸性物质氢离子(H )发生中和反应 以此来实现对纸张的脱酸。同时 由于等离子体能量低于高能放射性射线 只涉及纸张材料的表面而不会影响纸张的基体。
纸张脱酸方法的展望
纸张酸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对纸质文物脱酸保护处理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世界各国的纸张保护专家对纸张脱酸技术的研究进行了长期的、不懈的努力 目前已经使用的纸张脱酸技术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还没有一种为大家均能接受的适用的纸张脱酸的理想方法和技术。
从纸张脱酸技术和方法较为漫长的发展历程来看 如果能克服对环境的安全隐患以及对人体的危害等不利因素。同时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价格相对低廉、实用的、能规模化脱酸处理的水溶液脱酸技术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值得关注和研究。
现代的机器造纸技术是导致纸张酸化的主要根源之一。现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挽救正在酸化或已经酸化的纸张 几十年以后人们仍不断地对现在使用的图书纸张等进行脱酸处理 这样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地对前人使用的纸张进行不断地脱酸保护 显然很不明智、很不合理、更不经济。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办法是对一些重要的档案、文件、资料、书籍等 凡是需要长久保存的 均使用无酸纸。应积极促进无酸纸张的生产和使用 只有这样酸性纸张的处理才会有穷尽 纸张的酸性问题才会得以彻底解决。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传统脱酸方法,笔者从事古籍修复四十多年,不但耳闻目睹,而且在古籍修复日常工作中,时常需对各种各样的酸碎书画进行修复处理,所采用的对酸化书籍进行的传统脱酸处理和修复,现展示一二,也只是自己的一孔之见,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更希望同行其他同志畅所欲言。
1.古绢书画酸化的处理与修复
修复中
修复后
这是一幅宋朝年间的古画,送来修复时,此画已粘连一团,而且许多地方已破碎,由于多次重复装裱酸化很严重,加之用浆过厚,画面上许多霉斑厉害,轻轻展开后画幅很大,尺寸222*105公分。处理此幅时发现,该画是宋时用较粗的绢拓裱在皮麻纸上,然后才开始作画于上面,操作起来相当困难,无论是除霉,脱酸,修补等,都得从此画的正面下手,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处理,该画是工笔画,操作过程中丝毫不能让绢和纸有一丝移动。如略有移位,该画将不堪设想,此画由于太珍贵,如果粗心修坏了,便成千古罪人了。因此,在修复该画时本人持着认真小心谨慎的态度开始修复。从正面开始除霉脱酸,一点一点的展开操作,除霉脱酸完成后,对画面进行必要的加固,等此画阴干后,把此画翻过来,揭去后装裱的材料,但原画上的麻纸和绢却丝毫不能移动,然后进行修复装裱。在装裱材料上我使用的是七十年代云南产的仿高丽纸,该纸尺寸为一米乘一米,质地厚,韧性强,地地道道的纯手工纸,用这种纸修复古画很好,修复后如该画保存好,应该不会再出问题了。即使将来此画再修,后人也操作容易,作为一名合格的修复装裱人员不但要有严谨的修复技能,而且更要有修复后的作品,如果以后再修,一定要有可逆性。
2.碎片书画的脱酸处理与修复
修复前
修复后
此画接手时已破烂不堪,由于破损原因,画的背面沾满了塑料胶带和牛皮纸,加之酸化十分严重,几乎不能碰触,一碰就碎裂。遇到这类书画的脱酸与修复,应该首先把书画放在案台上,采用热气法轻喷画面,让书画先松软下来,慢慢展开修复处理,等书画全部展开松软后,开始拼逗书画,书画拼接完整无误后,把画面潮气吸干,覆上油皮纸反转过来,刷平,处理背面。因为时间过久,往往胶带已经和原复背纸粘连一起,如果湿揭确实很难,这时可采用电吹风机对粘有胶带处轻轻加温处理,揭起来就轻松多了,对于用牛皮纸贴的地方,由于别人用浆过厚,遇到这类情况,必须用刀片把余浆刮干净,加以清洗,千万不可让这类浆糊残留在画面里,因为它们多为市面上卖的化学浆糊,如果不清理彻底,它们对书画的危害是很大的。把这些胶带,牛皮纸,余浆处理好以后,开始揭复背纸,最后进行除霉脱酸修复。对这类断裂、酸化严重,在修复装裱时,最好用贵州产皮纸,尺寸为200*120公分。此皮纸薄,但很有拉力,是修复旧书画很好的材料之一。如染色功夫到家,用此纸修复的破碎字画,既可以免去在背面打条子,而且修复好的字画几乎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
3.酸化、破损报纸的处理与修复
脱酸前
脱酸中
脱酸后
报纸多为机械纸浆生产加工的纸张产品,这种纸在生产过程中渗入大量的化学物品,因纸内含有酸性物质,尽管在良好的环境下保存,但五十年后,这类纸还是会变脆发黑,如保存环境不佳会变得更加破损。
这张报纸是前几年外省某文物单位送到南京图书馆,请求帮助修复的。当馆领导把此报纸交到我手里,并说,这是目前存世的唯一一张地方报纸。
我接手报纸后发现,该报纸已酸化很严重,发脆并周边已碎落,于是我采用先把报纸喷软摊平在案桌上,以浸泡方法开始脱酸,等纸内酸化物质基本除净后,该报纸达到完全可以折揉,即使揉成一团后再打开也不会碎,不再破的程度,开始修复破损地方,最后圆满完成领导交待的任务。
4.纺织品书画酸化的处理与修复
脱酸前
脱酸后
这是一幅厦门客户送到我馆请求脱酸修复的作品之一,这幅作品送来时由于长期受高温薰染已很僵硬,加之画面沾满油渍,边沿已发脆断裂。当我接手此作品时,首先放在案桌上,采用热喷法让该作品慢慢松软开来,排平整理固定,先除去画面上的灰尘和油迹,然后进行对整个画的全面脱酸处理和修复。该画经脱酸,去油迹后,柔软如初。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市面上出现大量的各种丝织品书画,遇到这类持地书画需要修复时,一定要小心认真对待,因为它们的质地和材料太复杂,必须要在了解书画材料的成份,掌握它们的属性后,方可进行修复操作,这样才能把破损的作品修复平整,恢复原有面貌。
5.手工纸、线装书的酸化的处理与修复
脱酸前
脱酸中
修复后
关于手工纸的酸化处理,手工纸在生产过程中,浸、泡、捶、捣等,其中不参与任何化学成份。因此生产出来的纸含有很少酸性成份,只是后人保管不善,让其受到水浸、潮湿、高温等情况,这些空气中的有害物体浸入纸中,造成纸的结构起了变化,絮化,发霉脆化。对这类手工纸的脱酸修复,我们要首先认识各类纸张的属性,如果做为一名古籍修复人员,对各类纸张的结构,性能不完全了解掌握,是很难把破损的书籍修复好,也就更谈不上脱酸等高难度技术,实际上掌握中国手工纸的原料成份并不难。自古到今,无非就是麻、皮、棉、竹、草等几类,你只要掌握了纸张的原材料和属性,就是再破损的书籍,都可以把书修的很完美。
这部书是一个明晚期刻本,在地下长期严重受到潮湿浸害,使书籍破损变了样,脆化很严重。如稍不注意,根本就看不出是棉纸,当我知道此书的纸质为棉纸,因此先找了块脱落下来的空白碎片,进行脱酸处理,根据该纸的韧性,一点一点的让纸张恢复到其本来面貌,对破损书籍展开全面脱酸和修复工作。
6.出土破损书籍的处理和修复
修复前
脱酸修复中
脱酸修复后
这是一部出土破损书籍,因为长期埋在地下,受潮后破损很严重。当我接到此书时,首先放到走廊过道的通风处,让其在自然空气中通风近一个月,散去书籍中的瘴气和有害气体,对这类书籍的处理和修复,最好不要采用高度冷冻杀菌和化学气体消毒,因为这些书籍已在地下埋了几百年。一旦处理不好或受到化学物质浸入,起到不良的化学反应,使字迹和画面上的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是一个修复人员必须要切记的。
7.纸浆机械纸的脱酸与修复
脱酸前
脱酸浸泡中
脱酸后
这本民国时期书是2005年春季脱酸的,此书刚从库房提出时已严重酸化,一触即碎,当时测酸时该书的纸张酸性PH值为2.8-3.1。我接到此书后,开始脱酸修复,首先把书页按前后页码登记,然后全部拆开,把书页全部浸泡在盆里的脱酸溶剂中,20分钟后把书页从浸泡的溶剂中取出,再放入清水中浸泡,连续在清水中浸泡三次,书页中的酸性成份(黄水)洗净,取出放在废白纸上晾干后修复、压平、装订回原样。当年该书脱酸后测酸为PH值为6.8,该书脱酸后至今已有17年了,该书的PH值仍然为6.8。就目前各种各样的脱酸方法,我个人认为还是我国的传统脱酸方法最好。
十九世纪初开始生产的近代机器纸张,开始由木材纸浆代替麻或棉、竹等作为主要的造纸原料,磨木浆和初期的化学木材纸浆中是由于木材中带有大量的木质素所致,木质素的作用是保持木材硬度,但木质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被氧化而形成酸性物质,所以在造纸过程中未完全将木质素去除,导致木制纸张的快速酸化。我们知道,手工纸生产为了增强纸张的白度,需要对纸浆进行漂白处理,是在造纸过程中对纸浆漂白是通过日光照射的氧漂,虽然耗时比较长,但生产出来的纸张含酸极少,而机械纸生产用含氯漂白剂来漂白纸张,而这些含氯漂白剂的残留增加了纸张的酸性,机械纸为了提升纸张的印刷施性,降低吸水性,防止书写墨水洇渗等情况,往往在造纸过程中加入含有酸性的明矾、松、以及明矾水胶料,机械纸在生产过程加入这些添加物大都呈酸性,更加大了纸张的酸化程度。
我个人认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脱酸技术同前面介绍的西方国家脱酸方法比,中国传统的手工脱酸技术安全,而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每本书按八十页计算,成本不到人民币一元钱),占地面积小,脱酸处理时间短,脱酸液安全环保,对人体无毒无害。几年前,我准备脱酸修复一幅明朝名人山水画时,省电视台知道后,特地派了一队摄影小组前来制作专题片,当他们看到我配制的脱酸配剂后,其中就有记者提到此配液对人体,对书画会否有伤害,我当场从配的液体盆中挖出一匙喝入肚中。该画修复好后,记者说,如不是在现场看到,根本不敢相信此画修复的这么好,根本就看不出脱酸修复过的。该专题片等下次我再借用贵平台展示给大家,供大家提宝贵意见。
使用传统的脱酸液不会燃烧,更不会爆炸,百分之百安全,而且经过脱酸后书藉字画不会褶皱,纸张不会膨胀,也不会变形,在脱酸过程中完全按照要求,对各类书画的纸张恢复到原有的本来面貌,而且对各类字迹图案不产生任何伤害。
南京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杨来京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