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成像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三种主流的3D成像技术介绍)
3d成像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三种主流的3D成像技术介绍)下面再来看看TOF技术和结构光技术。由上图可知,三种技术当中只有双目视觉不适合昏暗环境使用,也就是说我们的智能手机在夜间无法实现人脸识别解锁,首先就被排除了。手机结构设计联盟在这三种技术当中,哪种技术更适合智能手机的应用呢?手机结构设计联盟
(1)结构光(Structured Light):结构光投射特定的光信息到物体表面后,由摄像头采集。根据物体造成的光信号的变化来计算物体的位置和深度等信息,进而复原整个三维空间。代表公司有苹果(收购最大的结构光技术公司PrimeSense)、微软Kinect-1、英特尔RealSense、Google Project Tango等,目前可见的其他创业公司几乎都沿用此技术路线。
(2)TOF(Time Of Flight,飞行时间):通过专有传感器,捕捉近红外光从发射到接收的飞行时间,判断物体距离。
(3)双目测距(Stereo System):利用双摄像头拍摄物体,再通过三角形原理计算物体距离。代表公司LeapMotion。代表公司微软Kinect-2。
在国内,单目结构光供应商有奥比中光科技、华捷艾米软件,双目结构光方案有图漾科技,TOF方案的有乐行天下科技。此外,有两家上市公司也开始了内部研发项目。
手机结构设计联盟
在这三种技术当中,哪种技术更适合智能手机的应用呢?
手机结构设计联盟
由上图可知,三种技术当中只有双目视觉不适合昏暗环境使用,也就是说我们的智能手机在夜间无法实现人脸识别解锁,首先就被排除了。
下面再来看看TOF技术和结构光技术。
TOF技术具有响应时间更快,抗光照表现尚可,深度信息精确度高、识别距离远等优势,但是其也有着分辨率低、成本高、功耗高、模块太大的劣势。
而结构光技术优势则在于低光下表现良好,分辨率更高,成本、功耗适中,主要缺点是易受阳光影响,识别距离短,相应时间稍慢的缺点。
不过就应用于智能手机上的人脸识别功能,结构光技术应该是要比TOF技术更有优势。因为通过智能手机的前置3D系统来进行面部识别这种应用场景本身识别的距离就很近,所以不存在需要支持更远的识别距离的问题。另外结构光相比TOF技术,短距离的精度更高,也更适合用在手机前置摄像头上。而且其分辨率、相应时间已经足以应对手机端面部识别的需求(采用TOF技术的Project Tango手机是后置3D系统,其作用也不是主要用于面部识别)。
另外,就两种技术所产生的深度图来看,TOF深度图会存在多重反射产生的噪音、边缘精细度过低、时域滤波导致滞后等问题。而结构光的深度图则只有边界线清晰度略低的问题。最后,由于是用在智能手机这样的消费类移动设备上,所以成本、功耗也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所以总的来说,如果是手机前置3D面部识别系统,结构光技术相比TOF技术更具优势。苹果iPhone X的FaceID采用的便是结构光技术。
手机结构设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