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与想象中住山洞、茅棚的隐士不同,杜师傅住的是普通农舍,周围有民居为邻,倒也不算偏僻。相同的是,隐修之人大多居住在远离城市繁华的山里,环境清静,生活简单,有的甚至清苦。据我来之前的初步了解,这位隐修师傅姓杜,隐居在青城山清修多年,主修道家丹道,研究道家典籍,对丹经的部分经典有一定见解。从大观镇进山,沿着公路自驾来到了金鞭岩下的“秀绝人寰”牌坊处。这里是目前我所知道的离金鞭岩最近的公路地段了。这儿也是近距离观金鞭岩的好地方,抬眼望去,几座突兀的陡峰紧密相列,在雨雾笼罩中虽看不见全貌,却增加了一丝仙气缭绕的神秘之感。隐修师傅在公路边接到我。雨天阴冷,他穿着青色长衫,外面套了件羽绒服,随性地披着齐肩的长发,看年纪并不大,整个人很有精神。

春寒料峭,顶着蒙蒙细雨,我又来到了青城山。

这次到青城山不为哪座宫观,也非爬山,主要是为了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中的修行人。

曾经我在想,青城山作为道家仙山,洞天福地,号称“36峰,八百余里”,是否也像终南山那样隐居着一些修行人,但从未听说,直到拜访了这位隐修者,才知道没见过不代表没有。

因为不敢冒昧前去打扰,所以提前与这位隐修师傅联系并征得了他的同意,根据隐修师傅提供的位置,只知道他住在青城前山的金鞭岩附近,离公路还有一段距离。

从大观镇进山,沿着公路自驾来到了金鞭岩下的“秀绝人寰”牌坊处。这里是目前我所知道的离金鞭岩最近的公路地段了。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1)

这儿也是近距离观金鞭岩的好地方,抬眼望去,几座突兀的陡峰紧密相列,在雨雾笼罩中虽看不见全貌,却增加了一丝仙气缭绕的神秘之感。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2)

隐修师傅在公路边接到我。雨天阴冷,他穿着青色长衫,外面套了件羽绒服,随性地披着齐肩的长发,看年纪并不大,整个人很有精神。

据我来之前的初步了解,这位隐修师傅姓杜,隐居在青城山清修多年,主修道家丹道,研究道家典籍,对丹经的部分经典有一定见解。

与想象中住山洞、茅棚的隐士不同,杜师傅住的是普通农舍,周围有民居为邻,倒也不算偏僻。相同的是,隐修之人大多居住在远离城市繁华的山里,环境清静,生活简单,有的甚至清苦。

雨天山里温度很低,只觉得四肢僵冷,杜师傅给我倒了一杯姜茶,用一盘麦芽糖块和切片的熟制黄精招待我,这是我见过最特别的零食。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3)

杜师傅告诉我,青城山里产黄精,但野生的不多,大多是种植,他经常会从当地人手里采购新鲜的黄精拿回来自己炮制,黄精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但必须要经过九蒸九晒才能入药,炮制过程相当繁琐。杜师傅说他以前还帮着青城山一些道观炮制过黄精。

我看阳台上晾着许多类似生姜的植物根茎,以为就是黄精,但杜师傅说那是洋姜,新鲜的黄精已经被他放冰箱保存了,因为雨天放外面怕发霉。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4)

杜师傅平时除了打坐炼丹,还要读书,在他书房内珍藏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当然以道家的为主,并且还有部分未采用现代印刷术印制的古籍,都是市面上很难买到的,非常珍贵,杜师傅说这些书籍多数是他花重金购买。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5)

而他本人对此也颇有研究,在这里,我见到了多个关于《黄帝内经》、《道德经》、《阴符经》的名家注解,但并不是现今市面上流通的版本,而是有一定年代,甚至上百年的古籍。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6)

这些看似是修道之人的入门书籍,但作为传世上千年的经典,内容博大精深,要真正读懂古人想表达的含义并非易事,而这些著作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名人学者注解,版本不一,我们只能通过阅读历代名家注解,结合各个版本内容来理解其中的奥理。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7)

杜师傅很健谈,聊了很多他对这些经典名著的观点,尤其是在《黄帝内经》、《道德经》与丹道之间的联系上,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很大方地让我翻阅他的藏书。

时值中午,因为知道我要来,杜师傅提前准备了午饭。

用胡萝卜、山药、黄精煮成的稀饭,外加煎饼,菜是豆腐乳和腌洋姜,还有花生米,看似简单,但对于生活简朴的隐修之人的来说已经算是丰盛的了,当然,也是比较养生的。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8)

午饭过后,杜师傅提出带我去山上金鞭岩走走,这让人出乎意料,因为金鞭岩在我眼里一直是青城山比较神秘的地方,我曾在太清宫、天国寺、赵公山等处远眺过金鞭岩,那些突兀的峭壁岩峦在青城山中是那么与众不同,一直以为只可远观不可近玩,没想到竟然还有路上去,怎能不去看看呢?

踩着石梯小道上山,雨似乎比来时下得大, 初春雨水时节寒潮仍未散去,走到半路上,雨点已变成了如盐粒一般的雪花,但丝毫不影响我爬金鞭岩的热情。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9)

一路聊着天,不知不觉我们便到了金鞭岩脚下,高耸的峰顶仍然隐藏在云雾中,只依稀看见陡直的峭壁裸岩。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10)

峭壁之下,缓坡之上,茂林修竹之间,掩映着一座青瓦农家小院,屋后一株红梅花开正艳,在这清寂湿冷的山间显得那么动人、耀眼。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11)

此处宛如世外桃源,杜师傅说这里才是最适合隐居修行的地方。因为这条路平时除了当地人很少有外人走,所以住在这里几乎不会受外界打扰。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12)

而金鞭岩也是一个很有灵气的地方,此处群峰相连,笔直垂悬,状如鞭形,如陡立的城廓,又如天造地设的人间画屏。相传因财神赵公明将他的九节金鞭藏于山中某处岩洞而得名,据说天气晴朗时,还可看见洞口金光闪烁。

可惜天公不作美,都来到了脚下,却无缘一睹它的胜景。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13)

继续朝山顶走,不多时便到了两峰相连的垭口处,金鞭岩峰顶已触手可及。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14)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15)

山道一边紧邻粗糙的岩壁,一边是长满灌木的悬崖,有的路段是在岩壁上凿出的石梯,险峻陡峭。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16)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17)

但这里的风景独好,此处海拔约在1100米左右,雪也比之前下得大了,簌簌而落,树叶上积了厚厚一层。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18)

近观雪中的金鞭岩,扑朔迷离,依然是那么神秘,不知这里是否住着神仙?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19)

爬上一段陡梯,便到了其中一处峰顶。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20)

峰顶地势平缓,四下是灌木丛,透过灌木,外面是白茫茫的一片,不知是雪还是雾。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21)

杜师傅说若在晴天,便可看见灌木之外的百丈悬崖,周围的群山都在脚下,风景非常壮观。

爬到此处,已无路可走,我们原路下山。

虽然没见到金鞭岩的全貌,却知道了上金鞭岩的路,并看到了金鞭岩上的雪景,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22)

回到金鞭岩脚下,雪已变回了毛毛细雨,山中雾气逐渐散去,已经能远眺对面山中的味江陵园。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23)

而身后的金鞭岩,仍旧若隐若现。

上方山隐居的真实故事(雨天去拜访一位隐居青城山里的修行人)(24)

看来,我注定是要再跑一趟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