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最经典一句名言(路遥人生每一个高加林)
路遥最经典一句名言(路遥人生每一个高加林)张爱玲在她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这样写道,一个男人这辈子都有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了,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成了衣服上的粘的一粒饭,红的却是心上的一颗朱砂痣。他既有自尊、自信、自强,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负自、自私的一面,既有乐观、倔强、勇于追求的一面,悲观、懦弱、虚荣的一方面;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当他的民办教师的职务被高明楼挤掉时,他愤怒不平,决心豁出命来与他拼个高低,但当马长胜为了巴结他叔叔给他开后门时,他又坦然依靠权势,与高明楼的矛盾迎刃而解,他是生活的强者,也是最现实的人,他的眼里只有他自己。是,他确实是一个能人,他有知识、有才能,有理想,敢于向传统规范、习惯势力,不正之风挑战。有比父辈和一般农村青年更开阔的眼界。更多的追求,更大的抱负,他不甘贫穷落后,他饱含青春活力和朝气,他有一股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勇气
《人生》初初读来,不过是痴情女子负心汉的俗套故事,只是加上特定的历史环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年轻农村小伙高加林一生跌宕起伏、精彩丰富的人生。
而细细想来,正如作家柳青的那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高加林是一个极其复杂,充落矛盾的人物。他是农民的儿子,他从未鄙视过一个农民。但他从未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他对家乡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但他十几年拼命读书就是不想像他父亲一样当一辈子土地的政隶。
他既有自尊、自信、自强,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负自、自私的一面,既有乐观、倔强、勇于追求的一面,悲观、懦弱、虚荣的一方面;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当他的民办教师的职务被高明楼挤掉时,他愤怒不平,决心豁出命来与他拼个高低,但当马长胜为了巴结他叔叔给他开后门时,他又坦然依靠权势,与高明楼的矛盾迎刃而解,他是生活的强者,也是最现实的人,他的眼里只有他自己。
是,他确实是一个能人,他有知识、有才能,有理想,敢于向传统规范、习惯势力,不正之风挑战。有比父辈和一般农村青年更开阔的眼界。更多的追求,更大的抱负,他不甘贫穷落后,他饱含青春活力和朝气,他有一股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可惜,他没有找到人生的价值坐标。
他的反抗,追求和奋斗已然超越了现实的可能。为了往高处飞,他接受了马干事为他提供的不正当职位 ,为了往更高的地方飞,他抛弃善良美丽的巧珍,接受了黄亚萍的追求,他对城市生活的疯狂追求渐渐变成现实,于是,他迷失了,可是没将根深深扎进土壤的植物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走后门的事情败露,他不得不重回农村,可一切都物是人非,他跌入痛苦的深渊…
张爱玲在她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这样写道,一个男人这辈子都有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了,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成了衣服上的粘的一粒饭,红的却是心上的一颗朱砂痣。
虽然将巧珍和黄亚萍比作红白政瑰不太贴切。但她俩确实是高加林人生路上的惊喜。巧珍温柔善良,用德顺爷爷的话说,那心就像金子一样啊,而爱情让她变得异常勇敢,她主动向低谷期的高加林表明心意,用春雨般地柔情滋润他焦躁的心田。使他精神重新闪光,激起他对生活的热爱,为了爱情,巧珍赞同支特加林的主意,把现代文明之风带到了落后的农村,挑战农村中的旧习俗,表现出超人的勇敢。
无论是“不顾世人的讥笑”每天早晨到湖畔上刷牙,还是与加林恋爱之事为村人知晓,遭她父亲毒打后依然毫不畏惧,一如既往的在老槐树后等待高加林,与他在众目睽暌下同骑一辆车去逛县城,这个农村姑娘无疑承担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表现出她对于爱情的无畏精神,也把她对高加林的爱衬托得更加光彩。
同时,巧珍又是坚强的。她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奉献给了高加林,万般珍惜与他的感情,在面对高加林提出手时,她并没有如他想象的那样哭闹、哀求。只是将手指头塞在嘴里,将手绢塞在嘴里,用这两个无声的动作来强忍这撕心裂肺的痛苦,面对他的绝情,她不但没有怨恨,反而报以体贴与谅解,爱情毁灭,但人生的灾难并没打倒她。她明白真挚的爱情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她热爱生活、爱太阳、爱大地,爱晴朗朗的大马河,她知道大地的胸怀无比广阔,能容下人世间所有的痛苦。
更为难得的是在高加林再度沉沦,心灰意冷回村时,巧珍阻拦姐姐对高加林的羞辱,要求大队书记去推荐他做民办教师,将淳朴善良的中国劳动妇女传统美德表现地林璃尽致。
对于巧珍,我是报着同情心的,总觉得那么好的姑娘本不该如此不幸的。究其爱情悲剧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她没有文化吧,因而与高加林在精神上不平等,她不能理解他的精神世界,所以很少有共同生活情趣,难有共同语言。如舒婷所言: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如果巧珍是一株木棉,那么就不会有如许的痛苦与无奈了吧。
另外就是热情奔放的黄亚萍,她是与巧珍截然不同的存在。她兴趣广泛,有理想,有追求,负载着时代的气息、焕发着新时期的激情。她生活在城市,受现代教育从而具有明显区别于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意识和比较开放的心态,敢爱敢恨、勇于表达自己,注重个人感受,这样的她吸引着高加林。但要强的她也注定和高加林走不到最后 。
她原来看不起农村来的学生,认为他们不会有太出色的表现。但和加林接触后,她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加林的性格、眼界、聪明和精神追求都是她喜欢的。后来,她们分开了,虽然距离只有十来里路,但是如同两个世界,“毕业后谁也没有相约再见的勇气”。这句话充分表露了黄亚萍性格中的弱点。也是她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她太注重自我了!她怕苦,怕受罪,“农村”二字对于她来说,无疑为洪水猛兽。所以在高加林“走后门”被揭露不得不回到农村的时候、在她多番奔走而于事无补后,她美丽的爱情便就此终了。哪怕再爱他,她也没有勇气去冲破城乡差距的藩篱,去和成为农民的加林在一起。
这两朵花各有各的美丽,也各有各的悲哀,高加林是幸运的,他的人生有这两只花为他增彩。但他又是不幸的,因为每朵都与他擦肩那过,无疾而终,他为了红玫瑰将金子般的白玫瑰如土疙瘩一样丢下,但又发现红玫瑰也不会永远陪伴他。
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错的人 是种心酸。在错的时间、错的地点、遇到对的人,是种遗憾。我不知道对于巧珍和黄亚萍而言。遇到高加林究竟是算心酸还是遗憾呢?
人生处处都有选择,高加林在不同时间对生活的选择,既有对平凡生活的隐忍,也有对繁华世界的追求。至于是对是错,我们很难去定义,只是从结果来看, 害人终伤己。
于我们而言,生活中的痛苦大多源于纠结、我们大多数人在抉择面前往往都是不知所措、晕头转向的。而人生路最紧要处只有几步、往往一步错,步步错。一招不慎,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