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寺庙中的圣女(印度圣女从神的侍女)
印度寺庙中的圣女(印度圣女从神的侍女)在早期成为神明的代言人这段日子里,女人们只需对“神明”负责。国王们也乐得利用这些少女的美貌来吸引更多的信徒到寺庙里来,获取更多的捐款充实军队。即使是唱歌跳舞,也并不是为了取悦信众,而是为了让神明得到休息。因为印度教尊崇“事神如侍人”,神明赐予恩典所带来的疲惫,由女子们进行歌舞表演来缓解。而寺庙管理部门会给她们发工资或发土地作为补贴。
Devadasi,一个梵语词,出自于六、七世纪的印度,意为神的侍女。
在最初,“圣女”这个身份是极为神圣的,只有技艺高超、有文化的女性才配服侍神。
女人与神早期的圣女均来自国度里最显赫的家族,甚至包括皇室公主。
这些人因身份地位的原因,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她们要做的便只是背诵经文、表演古典婆罗多舞、唱歌。
即使是唱歌跳舞,也并不是为了取悦信众,而是为了让神明得到休息。
因为印度教尊崇“事神如侍人”,神明赐予恩典所带来的疲惫,由女子们进行歌舞表演来缓解。
而寺庙管理部门会给她们发工资或发土地作为补贴。
国王们也乐得利用这些少女的美貌来吸引更多的信徒到寺庙里来,获取更多的捐款充实军队。
在早期成为神明的代言人这段日子里,女人们只需对“神明”负责。
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着明确的宗教规定,信众们对她们也“敬若神明”不敢有越雷池之举。
然而,那些石头塑造的神明最终还是没拦住男人们的欲望。
献身随着宗教的进一步发展,性力派一脉崛起,其主张女人从男人处获得神力。
性力派经典《坦陀罗》宣传信众不但不拒绝尘世间的享乐,相反还要挖掘、开拓享乐时的体验。
为了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其仪轨之中有“五种享乐”之说,前四种为食用鱼、肉、酒、谷物,第五种则是男女信徒之间的“空乐双运”。
与此同时,印度教义中还在宣传着女子献身精神:
十六世纪,一位国王因怀疑自己妻子不忠,命令自己的五个孩子砍下母亲的头颅。
前四个都拒绝了,盛怒的国王烧死了他们,直到第五个儿子时,他狠下心砍下了母亲的头颅。
国王见自己的五儿子很听话,就问他要什么赏赐?
没想到儿子只是说想要兄弟复活、母亲回来。
但母亲的头颅早已不知去向,此时一位名叫叶蓝玛的贱民女子挺身而出,自愿献出自己的头颅。
正因为如此善举,叶蓝玛和妹妹荷妮伽玛进入了印度众神之列,被奉为“生育女神”。
鼓励底层贱民女子献身侍奉,从这个故事中便能看出些端倪。
自此以后“圣女”一词变得不再光鲜。
堕落印度卡纳塔克邦有个人口不足四万人的小镇,名叫绍恩达特蒂,镇中山顶之上有一座叶蓝玛庙闻名遐迩。
每年的祭祀节中,每年有大量的圣女混在五十万信徒之中,前来朝拜叶蓝玛神。
十四岁的贝玛娃随着人群来到了寺庙,她并不知道自己即将面对什么。
在起初的一个月里什么都没发生,寺里的僧人反而给了她很多好看的镯子与珠宝,有人会给她戴上一条神圣的项链,并在她面前喊着叶蓝玛的名字。
直到有一天,一个老男人的出现,贝玛娃吓坏了,跑回到妈妈身边。
妈妈并没有保护她,反而劝她说:“你父亲酗酒,谁来照顾你的兄弟姐妹?你是最年长的,这是你的义务……”
这是所有圣女的现状,等到她们年老色衰,没有利用价值之后,寺院会将她们赶走。
无处安身的老圣女只能沦落到卖肉为生。
其服务对象只是从一小撮高种姓人群,变成了满身汗臭的贩夫走卒。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四成的退役的圣女是艾滋病毒携带者。
挣扎有些思想先进的印度教徒并不是没有试图废除“圣女”制度过。
1986年,印度正式宣布废除“圣女”制度。
然而,在那个男人拥有绝对话语权的社会之中,没有地位的女人们只能沦为男人们的物品。
许多寺庙的僧侣依旧我行我素,继续利用自身的特权,信徒们的愚昧,偷偷地养圣女。
女子的家庭也并不反对这种“卖女获利”的方式,毕竟“牺牲你一个,幸福全家人”。
更有甚者,要把“圣女制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来继承。
印度的教经《摩柯婆罗多》中记载,“绑架女人对女人施暴不是罪恶,而是求爱的正确途径”。
印度人眼中伟大的神明都主张这种行为,可见,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就存在着问题。
以曲解的宗教言论来达到个人的目的,不仅仅是民族道德的堕落,更是人类宗教史上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