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涛艺术学习中(李涛艺术学习中)

李涛艺术学习中(李涛艺术学习中)李涛摄影作品李涛在凤凰中心接受专访李涛工作照“我看着Photoshop长大,但我早已‘看透’了Photoshop”

李涛艺术学习中(李涛艺术学习中)(1)

李涛,1976年生于兰州。中国摄影家协会技术与器材委员会委员。高高手在线教育平台创始人。著有《数码摄影后期高手之路》等30余本专著。

//////////////////////

三月,一个明亮的上午,阳光穿过凤凰中心屋顶的巨大弧形框架照进来,光线不软不硬。黑白格法兰绒衬衫,灰白色破洞牛仔裤,加上头上的呢子牛仔帽,李涛看上去率性随意,影人气场十足。就像在教学视频中一样,李涛的嗓音富有磁性,谈吐清晰流畅。与李涛的对话自然从Photoshop开始。

李涛在凤凰中心接受专访

李涛艺术学习中(李涛艺术学习中)(2)

李涛工作照

李涛艺术学习中(李涛艺术学习中)(3)

“我看着Photoshop长大,

但我早已‘看透’了Photoshop”

李涛艺术学习中(李涛艺术学习中)(4)

李涛在凤凰中心接受专访

李涛艺术学习中(李涛艺术学习中)(5)

李涛摄影作品

90年代末,北京西直门立交桥刚刚落成。李涛,一个从中国西北来的年轻“北漂”,时常站在桥上,看着五颜六色的车流人流,思索着自己和这个繁华都市的联系。

虽然茫然,但李涛喜欢北京。1996年从兰州的大学毕业后,李涛被分配到一家报社做三版编辑。坐着单位的班车上班下班两年以后,他就好像已经看到了自己余生的路,于是决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1998年只身闯荡,来到北京,对将来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谋划。

上大学时,李涛为了玩游戏而设法让家里为他买了第一台电脑,正是这台电脑让他能在90年代中期、Photoshop面世不久时即接触到这款Adobe公司开发的图像处理软件。刚到北京那段时间,闲来无事的李涛,利用自己大学时就掌握的Photoshop知识,写了一本PS的书 在当时可谓凤毛麟角。

Photoshop从当年的Photoshop 2.0、 3.0开始,版本在不断更新迭代。PS长大的过程,刚好是计算机在全球蓬勃发展的时代,各个行业对图像处理和应用的需求猛增,对掌握这一技术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中国首批掌握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的人,1999年, 李涛从第一次紧张得双腿哆嗦着走上讲台开始,教师生涯从此发端,蒸蒸日上。他被无数家机构邀请去授课讲学,直到现在,一些大专院校设计和艺术系老师仍在使用李涛当年的一些教学视频做辅导。

“我从1999年开始讲这个东西,很多人请我去讲,我越讲越熟,但那些技术层面的东西我早已经参透了。随着科学的进步, 软件会越来越简单。今天很玄妙的东西,10个月以后可能就一文不值。纯技术的东西已经是过去时了。技术给我了重要的支撑,但我要做的是超越技术的东西。虽然现在我仍然会用‘李涛PS’这个名字来介绍我自己,但对我而言,PS已经是一个符号而不是一个工具了,它是一个介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符号。”

对话李涛

李涛艺术学习中(李涛艺术学习中)(6)

李涛在凤凰中心接受专访

李涛艺术学习中(李涛艺术学习中)(7)

李涛工作照

“艺术让人脱颖而出”

“艺术让人脱颖而出”

在长期的摄影后期教学中,李涛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艺术感悟力以及艺术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内外兼修,提高摄影和后期制作水平。在技术→形式→内涵三段论中,李涛的教学理念是想法先行,技术跟上,倡导“艺术让人脱颖而出”。

对一般的Photoshop学习者来说,应该如何入手?

李涛:很多人被Photoshop平台繁复庞大的功能吓到了。PS最早是个图像软件,功能涵盖图像处理的诸多领域,比如摄影、印刷、甚至医学影像等等,造成平台功能太过复杂。其实只要理解了核心的东西,PS并不难掌握。20多年前,Photoshop最早的版本其实已经解决了核心的问题,以后的版本只是在同一平台上解决更细致的问题。所以,应该从核心入手。

PS修图有无通行的标准?

李涛: 我不太愿意把学员的注意力放在“修图”上面,因为那样你就会掉进整个图像产生环节的最末端,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图片处理,修一些瑕疵。PS只是一个工具,有无数多的功能,这些功能是为配合你的想法、实现你的想法而存在的。所以要想法先行。处理图像的过程,我更喜欢用一个词“演绎”—去演绎你的想法。

那么如何把你的想法演绎得精彩呢?

李涛: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一个错误的学习方法在困扰着大家,即许多人过于关注技术环节,对工具技术研究得很深,但掌握了技术后,依然发现自己做不出什么好作品。才想到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上的欠缺。补了表现形式,仍发现作品中还缺乏思想上的内涵。我的教学是倒过来教的。在创作作品之前,应该先确立作品内容,然后考虑用什么形式、媒介去包装它,最后阶段再去攻克实现想法所需的技术手段。

李涛艺术学习中(李涛艺术学习中)(8)

李涛摄影作品

“多花点时间,对你的拍摄对象更多些了解,你拍摄出的东西绝对不一样”

“多花点时间,对你的拍摄对象更多些了解,你拍摄的东西绝对不一样。”

您如何看待当下万众摄影的摄影环境?

李涛: 摄影和拍照是两个过程。摄影是个艺术门类,产生的是艺术品。如果只是简单的“啪啪啪”,那只能叫做图像采集。那么图像采集和摄影艺术品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呢?比如你读了一本书,听了一首歌,看了一个剧,产生了一定感悟,你想把它表达出来。你通过一定的媒介,一些的后期演绎,把画面呈了出来,那么它就不是图像采集了,而成了艺术品。

即便是旅游,如果在采集图像时,带入一定的想法,就是朝着艺术的境界在接近,也会带给人很丰富的感受。

摄影并不一定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如果不当艺术家就不行。摄影本身就是人生一大趣事,只不过这个过程我希望能多带点个人情感进去。如果只是到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通过图像去“占领”这个地方,就毫无趣味。如果你带有真情实感,可能不需要马上按动快门。你可能静静地坐着,看半小时风景,体会你与自然之间的交流,然后再按动快门,把此刻这种感觉记忆下来。若干年后,看到照片,当时的感觉瞬间回味。

相机和手机技术的日新月异意味着摄影艺术的门槛越来越低了吗?

李涛: 摄影难,难就难在太简单。按快门变成一件触手可得的简单事情,每天有无数的机会,来表现你身边的事物。但如何慢慢从图像采集,到情感沁入,到情感表达,向艺术靠拢,这又是一个不简单的过程。美国摄影大师韦斯顿(Edward Weston)说他的那幅著名的青椒作品“凝聚着20多年的努力和血汗”。追求物质背后的精神性,拍出万物背后的灵性,这就是创造艺术之难。

李涛艺术学习中(李涛艺术学习中)(9)

李涛摄影作品

李涛艺术学习中(李涛艺术学习中)(10)

李涛在凤凰中心接受专访

“以自己为圆心,以知识面为半径,随着知识面越来越大,你会变得越来越小”

“以自己为圆心,以知识面为半径,随着知识面越来越大,

20多年过去了,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李涛不断梳理、查证、归纳,用发现、联系、重组的方法教学和自我提高。李涛的摄影后期教育机构一点点做大,发展到现在的用互联网平台网聚更多有经验有能力的行业佼佼者,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专门教育平台。

您认为自己是名人吗?是网红吗?

李涛: 如果是也是过气的。(笑)大家了解的都是十年前的那套东西。但我深深知道,我影响了一大批人。我去加油站加油,拿着油枪的小姑娘会问“您是李涛老师吧?” 前几天在外面吃饭,被一个认出我的热情学生悄悄付了餐费。有个买了我的书的学生给我微博留言说“李老师,当年看着您的盗版视频长大,现在来还个学费”。 一位曾经跟我学习的原媒体人,辞职后开始了摄影和后期教学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对我感激不尽,感激我给了他第二次事业的机会。

对您来说摄影与人生的关系是怎样的?摄影及教学是如何改变了您的思想、生活和价值观?

李涛: 岁月如流,露往霜来。20年中变化很多,但我想不变的是对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

其实我跟你们一样,最早很多作品都看不懂。看不懂的情况下,我不妄加评论,看不懂我就去研究,有时候还是研究不通,就把它放在那儿。随着我对摄影的了解慢慢深入,我发现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情,就是当你对某件事情了解不深的情况下,你会觉得你已经知道了很多。就好比你把自己当做圆心,你的知识面做半径,随着知识面越来越大,你会变得越来越小。反之如果半径很小,你就会变得很大,那就坐井观天了。

这个扩大知识的过程非常让人享受。我的过程是我尝试去看摄影全貌。研究摄影史或者艺术史,是尝试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拍摄主题的好方法。当你看到全貌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非常丰富,不仅仅是风光摄影,而是洋洋大观,无奇不有。

李涛摄影作品

“我不在乎挫折,更喜欢从更大的维度去看待一个具体事物”

“我不在乎挫折,更喜欢从更大的维度去看待一个具体事

李涛在侃侃而谈中,隐隐流露出一种似是超脱淡然,似是傲睨自若的感觉。

您经历过的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李涛: 我不认为自己经历过什么挫折,因为我不在乎,在别人看来很大的事情,我也根本不当回事。我也没花很大心思去刻意地经营什么。我更喜欢从更大的维度去看待一个具体的物体。比如我很喜欢天文,在拍到那些距离我们几亿光年的星系和星团时,顿觉个体存在的渺小虚无,也更加理解了庄子关于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的处世哲学。

您自己拍东西吗?拍什么题材?

李涛:我拍的蛮杂的。纯自然景观、人物、任何能产生想象力的事物,我都拍,只要我有感觉就去拍。

我最近在读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庄子是很浪漫的具有非凡想象力的人。你反复阅读后,当你行走在某个地方,看到某个画面,你会忽然觉得与书中的某个意象对应上了。比如《逍遥游》中描绘的大鹏鸟扶摇而上,从九万里高空俯视人间,野马般的云雾和尘埃之气以息相吹。当我坐在飞机上,看到朝霞从晨雾中间慢慢升起,日夜胶合的一瞬间,似乎就对应上了庄子描绘的场景。我计划尝试着花3-5年时间,去创作与庄子的故事相对应的影像表达,用影像这个具象的形式去表现庄子微妙的思想。我有个做古琴的朋友,专挑有虫蛀的木材来做琴,为取大大小小的虫洞所产生的美妙共振。这不就是庄子所说的众窍之音吗?如果能对应出一张特别美而不会产生密集恐惧症的照片,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吗?

您对未来有什么规划?

李涛:并没有所谓的十年规划。我属于活在当下的那种人。我的下一步是知行合一。做了多年教学理论后,也需要让大家看到我实践的结果。下一步计划多出版一些画册、办展览,把我的想法更多落实到作品本身,使大家看到这并不是空中楼阁。

李涛艺术学习中(李涛艺术学习中)(11)

李涛摄影作品

李涛艺术学习中(李涛艺术学习中)(12)

李涛在凤凰中心接受专访

“在艺术学习中,一定要眼高手低”

“在艺术学习中,一定要眼高手”

“奔马的四条腿到底能否同时离地?” 150年前,世界上第一个计时摄影 (Chronophotography)摄影师在加州农场中用马腿牵动快门线的手法为世人解答了这个问题。再后法国科学家、艺术家、摄影先驱马勒(E. J. Marey)把一系列动作记录在同一张底片上,拍摄出运动轨迹,从而对世界电影史和艺术史产生重大影响。李涛在他的新浪微博#李涛混摄绘# 最新一期节目中,用趣味横生、激情四溢的语言深度解密了神奇的“鸟棍”是怎么拍出来的,将摄影历史、摄影技巧与艺术发展巧妙融合。

李涛通过不同的平台进行着艺术实践探索。他与人联合创办了致力于摄影和后期教育的“高高手在线教育”网上平台,亲自讲授普及摄影美学的“李涛混摄绘”。 他早期撰写的《Photoshop CS5 中文版案例教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进入了十二五规划教材体系。

李涛认为,在追求艺术的长路中,一定要“眼高手低”,要有“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眼界。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再逐渐提升完善技术。技术和内涵是双向的,相辅相成的。

您能谈谈现在所做的一些美育和艺术普及项目吗?

李涛:审美和美育是一个大的话题。我现在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帮助大家普及艺术史和摄影史上的一些事情,这个项目叫“李涛混(hun三声)摄绘”,就是把历史、艺术、摄影、科学等方面的素材混和在一起,以杂谈的形式,讲出照片背后的故事,不仅是拍摄技巧,更有它诞生的年代、背景,或者是创作的过程。

在当今的消费年代,大家更愿意通过娱乐化、简单化的方式,去学习美,体会美。我在教学中也在慢慢削弱技术环节,因为技术已经不再神奇,再过几年,PS可能就像基本的办公软件一样,是人人掌握的了。对我来说,必须看到下半场,我要做的是告诉大家如何提升,从表现形式上,从想法和内核上。

学习审美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教育为立国之本,美育为立教之本,审美为立人之本”,这三大教育原理是古希腊博雅教育的传统。我国的蔡元培先生一百年前也说过:一个不懂审美的民族是不知善恶的。我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进程中,遇到了一个可以借此提升自己文化,提升自己审美的重要契机。以教育来兴国,提高文化和审美,从而树立一种自信心,才能更强大,才能走的更远。

李涛艺术学习中(李涛艺术学习中)(13)

李涛摄影作品

撰稿: 熊昱彤 编辑:蒙小度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