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青绿山水代表——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故宫博物院藏) 动图来源:www.sohu.com@芜湖方特中国山水画滥施于“六朝”(公元四、五世纪),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代,至公元十世纪的五代就进入高峰的阶段,经两宋至元期,山水画竟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了。在中国的绘画史上产生了为数众多,风格迥异的山水画家,创作出许多稀世珍品,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一笔宝贵财富。中国山水画一开始就重视写生,以自然为师。盛唐画家张璨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就是向大自然学习,研究表现自然的技法。五代时大画家荆浩来到太行山洪谷,见到这里的山水欣喜欲狂。于是定居洪谷,自号洪谷子,在这里画了几万张稿子,创作出很多珍品。宣和画谱上说北宋画家范宽“下居于终南、太华岩隈林麓之间,而觉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雾难状之景,默然与神遇,一寄于笔端之间,则千岩万壑之状,恍然如行山阴道中。虽盛暑中,凛凛然使人急欲挟行也”。从这些实例

导读:科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而各自领域内皆有将两者融会贯通的翘楚。譬如为人熟知的艺术大师达芬奇,精通医学、人体解剖、建筑、机械工程之外亦有非凡美术天赋;再有理论物理学的丰碑爱因斯坦,其娴熟的小提琴造诣与其创立的相对论同为人津津乐道;再譬如英国科学家高尔顿,除其在统计学、遗传学、心理学、地理学等诸多领域有一定学术贡献,亦曾经创作戏剧剧本;而我国亦有集剧作家和物理学家身份于一身的丁西林,近年排演的《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是以为记。在科学与艺术间“来去自如”者,且不论是否因此“打通任督二脉”促使成就更加瞩目,相信个人的俗世生活与内心世界是会因此更加丰富和深刻。

《山水画中的地质学》一文(刊载于《大自然》杂志1981年第三期)从国画探识地质,由艺术辨识科学,四十年寒暑已过,文虽“旧”,但视角仍“新”。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1)

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

山水画中的地质学

作者 赵野木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描绘自然山川之美的风景画,我们习惯叫“山水画”。

请把屏幕横放查看下图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2)

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台北故宫 浙江省博物院 藏)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富春山居图

中国山水画滥施于“六朝”(公元四、五世纪),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代,至公元十世纪的五代就进入高峰的阶段,经两宋至元期,山水画竟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了。在中国的绘画史上产生了为数众多,风格迥异的山水画家,创作出许多稀世珍品,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一笔宝贵财富。中国山水画一开始就重视写生,以自然为师。盛唐画家张璨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就是向大自然学习,研究表现自然的技法。五代时大画家荆浩来到太行山洪谷,见到这里的山水欣喜欲狂。于是定居洪谷,自号洪谷子,在这里画了几万张稿子,创作出很多珍品。宣和画谱上说北宋画家范宽“下居于终南、太华岩隈林麓之间,而觉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雾难状之景,默然与神遇,一寄于笔端之间,则千岩万壑之状,恍然如行山阴道中。虽盛暑中,凛凛然使人急欲挟行也”。从这些实例中,则可以想见画家是如何重视写生了。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3)

青绿山水代表——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故宫博物院藏) 动图来源:www.sohu.com@芜湖方特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4)

落霞孤鹜图 明 唐寅(上海博物馆藏)图片来源:山水画艺术网

在山水画的发展中出现了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一种是以墨为主的水墨山水,又称浅绛山水。后一种因更能结合中国的笔、墨、纸等特点,发展十分迅速。自唐代出现“破墨”,到五代以后就成了山水画中的主要形式。墨色、皴法使山水画更加浑厚、苍劲、丰润而有生气。近千年来各代画家在师法自然,研究自然的过程中,由于各位画家所居地域不同,山石结构不同,因而创造出不同的山石画法,其中主要是皴法。在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技法书《芥子园画传》中列举前人的皴法就有近二十种: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小斧劈、云头皴、雨点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等等。今天来看这些图仍然能感到古人对自然观察的细致和表现手法的大胆。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5)

芥子园画谱皴法 图片来源:http://www.360doc.com@摩羯天尘

这些表现山石的皴法不是画家闭门造车的笔墨游戏,而是画家长期观察写生的艺术结晶;它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由于大自然是千姿百态的,而艺术家又是以严肃的态度来描绘,因而这些作品就都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如荆浩画的一看就是巍巍太行山;关同、范宽表现的则是关、陕一带的山川;董源、巨然写的是江南山水。为了表现不同的自然景色,他们创造出种种的皴法。

相传唐朝的李思训创立了小斧劈皴。李唐“扩思训之皴而尽笔力以驰之,又变小斧劈而为大斧劈矣。”董源用披麻皱画出来的画,笔法圆润,墨色线条有一种疏朗而又统一的感觉。范宽常用解索皴,他画的是终南山风光。折带皴是元四大家之一倪云林首创。这位无锡人画的是太湖边上的石头。他的画横皴如迭糕,和太湖边石头上的层理相符。宋朝的米芾、米友仁父子久居江南,面对烟雨山川,创造了用大小、浓淡墨点而画成的山水画,很好地表现了江南景色。清代大画家石涛和尚提倡“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出拖泥带水皴,山水画又出现一番新的天地。

这种种的山石皴法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是否反映了一些地质规律呢?这个问题英国的李约瑟也很感兴趣。在他那本著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第五卷.地学)已作了一些研究。他从中国古书的插图中发现了许多有地质学价值的图画。并提到了关于《芥子园画传》国外有人作了初步的地质学鉴别,对皴法也有论述。我们的地质学家看到古代的山水画和《芥子园画传》中的图,也能大致指出画家画的是哪种岩石:折带皴画的是水平层理的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板岩;大斧劈皴画的山石可能是坚硬的花岗岩;解索皴画的是玄武岩山体;云头皴画的是风化的片岩;鬼皮皴画的是剥蚀特别厉害的砂岩。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6)

折带皴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7)

沉积岩 图片来源:www.shiwan001.com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8)

板岩 图片来源:mt.sohu.com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9)

大斧劈皴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10)

花岗岩 图片来源:www.sohu.com@无锡吃货网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11)

解索皴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12)

玄武岩 图片来源:http://www.bm911.cn/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13)

云头皴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14)

风化的片岩 图片来源:cn.dreamstime.com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15)

鬼皮皴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16)

剥蚀严重的沙岩 图片来源:http://travel.qunar.com/

岩石从形成的原因可分成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有的山峰是由岩浆侵入而成的花岗岩组成,这样的山峰在地壳变动中垂直节理发育,山峰上会出现纵的裂隙和被流水冲击的沟痕,很象荷叶皴、披麻皴所表现的山石,如西岳华山就很典型。有的花岗岩山峰经过漫长岁月的风化剥蚀和重力与水流侵蚀作用,逐渐变得突兀嶙峋,用解索皴表现就更形象些。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17)

荷叶皴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18)

披麻皴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19)

西岳华山 图片来源:dujia.lvmama.com

还有一些由火山喷发而生成的玄武岩组成的山体,经过大自然的雕刻塑造,石柱沿着原生的柱状节理被劈开,稀疏耸立,和南宋画家刘松年的皴法所画的山石很相似,在峨嵋山舍身崖石壁上就可以看到这种岩石。一层层水平排列的坚硬的岩石,和倪云林折带皴表现的山石很相象。变质岩中的板岩、片岩也类似。

地壳的运动,火山的爆发、地震的发生往往会使地壳发生巨大的变动。一般地说,比较韧性的岩石如薄页岩或泥质岩石在受力不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地质学上称为“褶皱”。比较脆性的岩石或厚层块状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受力较大时容易断裂变形。这时岩石就会倾斜,甚至直立,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就会出现杂乱无章的奇形怪状。面对这样的山石再用表现垂直节理的披麻皴和表现水平的层理折带皴就不行了,而运用乱柴皴和乱麻皴等面法就比较合适。那些风化后的砂岩、砾岩、石灰岩等情况就更复杂些,画家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20)

乱麻皴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21)

乱柴皴

这些皴法只是表现自然山石手法的一部分。自然界中的山岩,千番模样,万种风姿,光用这二十来种皴法是不能表现完全的。必须不断地丰富、创新。山水面的成熟过程就是画家用笔从简单到复杂的丰富过程。因此可以说,山水画的历史就是皴法不断发展的技法史。历史上凡有成就的画家,必定是不落前人窠臼,而是走出画室,师法自然,探索新的技法,表现新的山水的人。现代画家博抱石面华山而偏不用前人的荷叶皴,而创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抱石皴,把华山的“雄伟”表现得更为理想。石鲁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也创出了一种画黄土高原的新的皴法。李可染用一种新的积墨画法,很好地表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山水地质画(山水画中的地质学)(22)

江畔高士图 傅抱石图片来源:cn.51bidlive.com

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法国十九世纪画家塞尚曾说过:“为了好好画一张风景画,应先明了地质学上的地层。”中国古代画家们并不一定懂得地质学,但他们凭着自已精确的观察,发现了山石结构、地质构造的不同,探求出一套新的画法去表现自然。如果今天的山水画家能够多学习一些地质知识,对绘画一定会大有裨益。

人类生活的这个地球有着那么多千差万别的外貌,还有许多未被人们认识、未被艺术家表现的风光。如神秘莫测的石灰岩溶洞,高山上的冰塔林,火山喷出的熔岩,南极巨大的冰山等等,正等待着画家们用新的手法去描绘它们呢!


公众号名称: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bjast-wx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