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创新的根基创新之道(创新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创新的根基创新之道(创新的本质是什么)混沌的战斗领域既不在第一曲线,也不在第二曲线,而是从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换的这个中间期,这是非常狭窄的领域。创新是个动词,更准确来讲,它一定不是完成态,而是“ing”。① 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人的大脑是形象化思维的。我们需要简易、可视化的模型,才能理解那些深刻的词语背后的力量。所谓创新,就是击穿第一曲线,进入第二曲线中的转折过程。
- 如何进行创新?
- 创新的本质是什么?
- 所谓的成长第二曲线,是怎么出现的?
一、认知型创新
1.关于创新
混沌的边界起始于商业,其次是创新,走到最后是认知。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因、唯一因。只有创新,才能带来10倍速的增长。
① 从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
人的大脑是形象化思维的。我们需要简易、可视化的模型,才能理解那些深刻的词语背后的力量。
所谓创新,就是击穿第一曲线,进入第二曲线中的转折过程。
创新是个动词,更准确来讲,它一定不是完成态,而是“ing”。
混沌的战斗领域既不在第一曲线,也不在第二曲线,而是从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换的这个中间期,这是非常狭窄的领域。
② 击穿内圈,进入外圈
第一曲线和第二曲线其实有个同构性的模型,就是内圈和外圈。内圈,既是原有事业的护城河,也是原有事业的限制所在地。
今天我们将模型改变下,不是第一、二曲线之间,而是将内外圈之间定义为创新。
创新,是一个阶段性动作。创新指的是,从已知进入未知的疆域,帮助你所在的群体去寻找更大的生存空间。而对于已知的事情就不叫创新,叫做生意。
因此,创新与未知是有关系的。从内圈到外圈,最大的障碍其实就是内圈的边界本身。
2.事物的“边界”由什么决定
当我们创新时,是从已知领域到未知领域,但头等难题是这件事情的边界由什么决定?
在商业界中,有个边界把我们牢牢禁锢在其中,我们将其称之为认知。我们对某个事物的主观认知,定义了这个事物的客观边界。
你所做事情、你的人生、你的世界,所有的边界都是由我们的主观认知决定的。
圆圈代表事物,下面的方框代表第一性原理,我们称之为篮球框模型,即将球投进篮筐中去。
一个企业的灵魂、使命、战略,都是来自于创始人、CEO。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是一个企业真正的瓶颈。
3.关于认知
当我们在认知世界、认知客体时,其实我们是在为这个世界建立一个模型。
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主观的认知模型、思维模型,都不是客观世界的本真反应。
① 认知升级
认知世界,并不是认知世界本身,而是认知世界的本体。当我们认知某个事物时,不是认识事物本身,而是它背后你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将其称之为本质。
事物的本质同构于世界的本体。当我们说认知世界的本体时,其实只能是为了该本体建立一个认知模型。
从对某个事物上升为对这个事物本质的认知,这件事情我们称为认知升级。
虽然认知升级已成为普世词汇,但绝大多数人讲的认知升级是指增加信息量,而我们讲的是进化到更高的认知层级。
② 认知的四层楼
混沌将人类的思维简单地分为四楼:一楼是感性思维,二楼是理性思维,三楼是哲科思维,四楼是觉性思维。
感性思维,即经验。由经验产生的思维模型,称为经验的模式。
理性思维,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建立广义化的思维模型。
哲科思维,是思维模型背后的思维模型,它有大尺度、简一率的作用,我们称它为基础原理。
在每个层级中,思维运作背后都有算法体系,我们称其为逻辑。
在经验中,我们用的逻辑最主要是归纳法,将过去的具象经验归纳为抽象的模式,用于指导未来。
在理性思维中,最常用的逻辑叫做演绎法,基于某个抽象内容出发,推导出具象内容,抽象内容就变成了一。
哲思维的逻辑是纯逻辑,推到极致时需要有个起点,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称为第一性原理。
4.为什么要认知升级
混沌所谓的创新,指的是认知升级驱动的创新。逻辑模型变革所驱动的创新,叫认知型创新。
所有事物的边界是由认知决定的,当我们要打破事物的边界时,最重要的是打破认知,建立一个本质认知。认知有多深,创新的边界就有多宽。
认知是因,创新是果,认知先于创新。
、一思维
1.如何理解“一思维”
① 一思维是操作系统
一思维不是思维模型,而是思维模型背后的操作系统。
一思维就像IOS,是能够调用所有其他思维模型的操作系统,是可以产生其他思维模型的操作系统。
一思维背后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性原理、本体论思维、公理化思维。
当我们在哲学里谈世界时,不是谈世界本身,而是世界的第一性原理,即本体,而本体又来自于公理。
② 一思维是追问方式
一思维,就是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
埃隆·马斯克说,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一层层剥开世界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再从本质出发去寻找根本性的解决方案。
因此,一思维是一种追问的方式。
切记,一思维根本不是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追问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什么。
2.一思维灵魂三问
认知型创新者与实干型创新者的区别,就是他第一步要先追问,什么是一;第二步才会回到具体怎么去做,即击穿什么;第三步是要在实践和认知间建立迭代反馈的模型,即怎么进化。
① 第一问:什么是一
关于什么是一,有两种决策方式:先具象再抽象,认知先于战略。
绝大多数人的决策方式是先具象再抽象,在能做的事情中去决策与取舍,找到发力点。
但即便你从事物中出发,最后一定会形成隐含假设,构成事情的边界。
当你说不清本质认知,就会被禁锢住。只有看到它,才能超越它。
一思维最主要区别就在于,第一步不是先抉择,而是先分析本质,认知先于抉择。
当我们看到“1”时,就代表我们在问什么是该事物的第一性原理,什么是其本质,随之为其本质建立认知模型。
贝索斯说,如果你想创新,你要有力量能容忍大家长时间对你的误解。创新,即能提出非共识但正确的认知。
在乔布斯拍的广告片《Think Different》中,他提出13个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的人,无形中将苹果的角色定位、品牌形象打造出来了。
苹果就像13个人一样,是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的人。这些人在他人眼中是疯子,但在乔布斯眼中是改变世界的英雄。
因此,《Think Different》的第一步是你有没有与众不同的认知。
彼得·蒂尔的《从0到1》中讲到,面试人或见投资人时,总会被问到在什么重要领域有着与众不同的认知。绝大多数人相信答案是X,而你相信答案是Y,他将原因称之为秘密。
只有你拥有了这样的秘密,你才能打开那个宝藏。
再比如张一鸣说,今天字节跳动最大的危险是我们没有在任何重要领域有远超他人的认知。
一个公司真正的实力是,你有没有在你所做的那些事情的领域有远超他人的认知。如果有,这对你来讲是重要的机会窗口。
再比如左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深度思考链家的本质,即与众不同的认知。
因此,什么是一,即本质认知。当我们找到本质认知后,你会发现创新的边界自然而然就打开了。
认知是因,创新是果,因上用功就是提升自己的认知,一个企业最大的瓶颈就是创始人的认知瓶颈。